摘要:工程教育认证是教育评价的主要内容之一。工程项目管理作为工程教育认证的必修课程,其综合性和实践性均较强,学生难以完全理解并充分掌握。鉴于此,基于主流教学模式,对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特点进行分析,并以机械专业为例,进行教学探究与实践,完成课程考核及评价,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由被动转为主动,达到工程教育认证对相关专业毕业生的要求。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工程教育认证,翻转课堂,探究式教学,混合式教学
工程教育认证在促进国际工程教育的实质等效及推动国际化交流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近年来,国内参与认证的高校数量和专业覆盖面均不断扩大[1]。根据《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解读及使用指南》,工程教育认证对毕业生提出了12条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和运用工程知识内容,还要具备高效协作、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项目管理相关问题的能力。因此,工程项目管理课程逐渐成为高校工科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的一门必修课。
工程项目管理涉及管理、经济、技术、法规等学科知识,其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学生充分掌握该课程内容非常困难。本文以工程项目管理的实践经验为基础,分析主流教学模式和课程特点,并以机械专业为例,对教学方法进行探索。
一、主流教学模式
(一)传统式教学
传统教学是以教师讲授课程为主,学生被动接受课堂内容。学生不能根据自身知识吸收情况调整学习进度,学习效果不太理想,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热情。教师通过此授课方式虽然容易掌控课堂内容规划,把握教学进度,但是无法及时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二)线上教学
线上教学是信息技术融入教育领域后诞生的教学模式。师生通过网络进行交流,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可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随时调整学习进度,其灵活性较强。然而,线上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2]。
(三)混合式教学
混合式教学是线上教学与面授教学的结合,与传统面授教学和线上教学相比,混合式教学可使学生灵活、及时和持续地学习,被视为教育的“新常态”。随着在线课程的普及,混合式教学呈现出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趋势,建设了智慧教室、人工智能教室等设施。然而在当前的混合式教学实践中,由于顶层设计不到位,教学各要素之间的关联协同不足,其教学效果和质量也参差不齐[3]。
(四)翻转课堂式教学
翻转课堂是指在课前借助信息技术完成知识传授,课堂上学生在教师帮助和同学协助下完成知识消化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课前,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教学视频、资料,学习相应知识点;在课中,基于前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学生积极和教师、同学探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教学研究表明,翻转课堂应用于小规模教学效果更为显著;对学生的实践类知识学习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但对理论类知识学习的促进作用较小[4]。
(五)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强调学生和教师之间相互合作,通过科学研究方式学习课程知识,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创新型教学方式,已经被广泛认可。然而,该教学方式存在教学组织不够灵活、教学方式不够多样等问题。
(六)案例式教学
案例教学是指教育者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应用与教学目标相符合的案例,将学生代入情境中。基于师生交流、研讨等形式,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5]。与传统式教学相比,案例式教学实现了由单纯知识讲授转向综合能力培养,由单向沟通转为多向互动。
二、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概述
(一)教学目标
根据教育部工程教育认证的毕业要求,学生在完成课程全部内容的学习后,应具备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有效沟通和团队合作等能力,同时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技能和方法,能够对工程项目进行高效管理和决策。
(二)课程特点
工程项目管理是集项目管理、经济、技术、法规等多领域知识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该课程涉及知识点多,课时量有限(为32学时);且当前教材大都偏建筑类或管理类,尚没有完全适合机械专业的教材,这给课程教学带来较大难度。
(三)学情分析
工程项目管理旨在使学生将知识、技能、工具与技术应用于项目活动,以满足项目要求。因工程项目具有其独特性,对于缺乏工程经验的学生来说,其理论晦涩难懂。此外,高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虽具备一些基础的项目管理知识,具备一定决策能力,但工程实际问题复杂多变,学生缺少系统化的工程项目管理方法指导,无法灵活处理工程问题。
(四)教学方法
目前部分机械专业任课教师缺乏系统化的项目管理知识和工程项目管理经验,导致教学内容与实际有所脱节。同时,教师尚未充分结合工程案例,导致学生仅仅是被动接受课本内容,缺乏积极性。
因此,有必要根据学生的自身能力和专业特点,采用适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较少课时内完成学习任务,并达到工程教育认证所要求的毕业生水平。
三、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过程实施
通过主流教学模式和课程特点分析,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宜采用小班教学方式,以多种教学形式,深化学生主体地位,突出学生的参与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课前线上自学
教师提前开展线上课程分析和筛选,选定合适的资料,课前发布线上学习资源与任务,如视频课程、练习题、思考题等。学生自主学习,查阅整理资料,根据自身规划及时间安排,高效地完成线上学习。学生需有针对性地完成教师发布的学习任务和对应问题。通过课前学习,结合翻转课堂完成课上讨论交流,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点,培养独立学习与合作能力。
(二)课堂讲授新课
课堂活动是教学模式实施的重点,是线上学习知识高效转化的关键步骤。教师可借助云班课平台进行考勤,及时掌握学生的出勤率。通过课前知识点回顾,加深学生对上节课知识点的理解,同时为学习本节课内容奠定基础。
一是翻转课堂式教学。学生课前完成线上学习、案例分析等内容,提前理解和掌握课程相关知识。在课堂上,教师基于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程度,通过师生探讨、点评与引导,有针对性地开展疑难点答疑,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惑。
二是探究式教学。基于课程教学目标的重难点及翻转课堂教学成果,教师在针对性授课的同时,可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索式学习。如在讲解工程项目管理中“项目”的概念前,教师可以引入生活中的实例进行讲解:“开公交车这个工作,对司机来说是项目还是运营呢?如何区分?”学生思考后一般难以准确回答,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项目”的概念。
三是案例式教学。教师可通过分析工程实践中的典型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结合课前线上资源的学习和翻转课堂掌握的内容,加深对课程知识点的理解。经过案例式教学,学生对“项目”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指出“项目”还是“运营”是由该项工作中人的需要决定的。看重工作的独特性和一次性,工作就是“项目”;看重工作的相似性和重复性,工作就是“运营”。通过此过程,学生可循序渐进地加深对项目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得出“项目”的定义:为创造独特的产品、服务或成果而进行的临时性工作。
四是课程思政。结合典型知识点,教师可在“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基于线上线下的学习过程,将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与思政元素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例如,在讲解自动驾驶技术研发项目调研时,结合政策、技术、前景,说明自动驾驶技术研发的可行性,顺势引入思政内容,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为交通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奉献自己的力量。
(三)课堂总结及课后任务
课后,教师可布置拓展任务,督促学生完成学习笔记,实现对课程内容的巩固和消化。教师也可在课后进行教学效果追踪及检查,听取学生的反馈结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步骤,补充完善教学方案。
四、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考核及评价
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项目管理能力与工程决策能力,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因此,该课程考核方式不宜采用试卷考核。教师可结合课程学分,根据一般高校实行的“N+1”过程考核方式(N指学分)进行考核。以机械专业2学分为例,课程考核组合方式可包括平时过程化考核、期中考核和期末考核。
(一)平时过程化考核
教师在课堂测试、案例分析、课后作业等基础上,结合线上线下教学过程,总结学生对课程内容理解及关键知识点掌握的情况,完成平时过程化考核。
一是线上考核。考核学生课前对线上资源的自主学习情况;记录学生对线上课程资料的自主学习、小组案例讨论情况等,统计学生的参与度;结合云班课,考核学生对课程重点、难点的理解,如采用课堂测试、作业小组活动等。线上考核可以很方便地得到学生学习内容掌握情况等数据,便于考查学生,有利于教学改进。
二是线下考核。线下考核体现在翻转式课堂、探究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混合施教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踊跃程度、讨论问题的数量与质量等,计算成绩。重视过程化考核不仅能及时反馈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情况,还可有效解决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二)期中考核
教师结合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内容和学生的机械专业背景,确定期中考核的命题范围。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知识,自行收集工程案例并进行命题。在云班课平台上,教师设置作业评分标准和分数,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工程项目管理知识对相关案例进行分析。学生将根据匿名互评和教师评分综合获得最终的考核成绩。这一过程旨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案例相结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三)期末考核
期末考核采用案例分析报告方式,结合机械专业特点,设定多个机械设计类相关的题目。学生根据自己的学情确定期末考核题目,并完成项目策划书。教师提供项目策划书的要点范例,内容包含项目管理各过程及要素。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规范化程度、内容及水平、工作量及创新与特色进行评分,每项分为五个等级,即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教师通过期末考核,使学生熟悉工程项目管理的任务,能够运用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工程实践问题。
综上所述,针对机械专业学生在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采用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案例式教学、课程思政等相结合的施教策略,并配合课堂总结和课后任务布置,采用线上线下过程化考核、案例分析报告等开展课程考核及评价。教师通过该教学方法,可使学生较好地掌握工程项目管理方法和理论,有助于培养学生协作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工程教育认证对毕业生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瑞,杜震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评估)的推进策略:基于1992—2018年通过工程教育认证(评估)专业的数据分析[J].中国高校科技,2019(5):34-37.
[2]王月芬.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内涵、实施与建议[J].教育发展研究,2021(6):19-25.
[3]金石,王璐露,宛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反思与策略优化[J].中国大学教学,2022(11):72-77.
[4]赵丽,张慧.基于ITIAS的翻转课堂教学行为及效果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22(11):87-95.
[5]周学荣,黄青青,郝若曦.加强案例教学培养高素质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21(8):47-49.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1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