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互联网 +”背景下高职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创新探讨论文

发布时间:2019-11-27 13:46:1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高职院校工程类专业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目标体现在为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企业工程项目管理提供高素质的专业项目管理人才。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高职工程项目管理专业教学的融合在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前提下成为教学模式改革的新思路。现阶段如何在互联网视角下研究高职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模式,对培养企业工程项目管理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实际应用是高职教学的重点内容。本文在分析互联网视角下的高职工程项目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对高职工程类相关专业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论述,从而结合了互联网模式提出了高职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的创新方法。

关键词:高职;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本文引用格式:王灵果,解利芹,杨素芝.基于“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创新探讨[J].
教育现代化,2019,6(12):71-73.

        “互联网+”是当前时代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将这个思想引入告知工程项目课程教学后,教学实力大幅度提升,与社会接轨之处也明显增多,具有提升竞争力、增加高素质人才的作用。不仅如此,国家经济水平逐年提升,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大,互联网+与教育完美契合,培养出的学生才能够更加适应社会的进步发展,满足行业需求。因此在这种前提下,高职安装专业应当更加重视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学校自身的发展程度,以理念融合、协同发展为基础,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以满足时代的要求。

一 对高职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在互联网视角下的现状分析

(一)产+教+研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在互联网背景下的现状有两个较为突出的特点,其一是“企业生产发展+教师理论教学+学生实践研究”的模式正处于逐步探索的阶段,悄然转化成为互联网+视角下工程项目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模式[1]。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教师和企业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避免学习生活与社会实际脱节的情况,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基本内涵。而这种教学概况的优势有很多,最突出的一点就是能够在思想维度这个方面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形成培养模式和教学创新相辅相成的关系,有利于其内在理念的高度统一,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高职工程类专业通过对课程理论教育和专业实践进行有机结合来达到发现现阶段工程类专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并通过与实践教学的方式进行有效统一的质量基础作为前提对专业课程教学实现高效的改革创新。高职安装等工程类专业在结合了企业生产、理论教学以及实践研究三个方面高度统一的人才培养模式下,从互联网视角中可以有效的得出:这种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课堂上收获的理论实施为基础,以课程创新为前提,以企业实践为根本,以经济效益为手段,确保理论与实现的高度统一。所以课程创新改革中实现安装等工程类专业的课程理论和企业生产实践相结合的目标,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又以对安装等专业课程的不足和缺陷作为研究本专业课程改革的主要基础和前提,现阶段对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便是以课程改革创新为重要的突破口进行的安装等工程类专业的教学质量创新,高职安装专业的教学水平体现在高职课程理论教学、高职教学方式创新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这三个方面,因此教学全过程与互联网+的契合度高低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最终水平[2]。从当前我国的发展水平出发,我国高职人才的培养模式可借提升高职院校和普通企业的联系实现,因为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及时了解社会市场的全貌,选择适合社会国家发展的技能。

        首先,学校方面需要建立起稳定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为学生、教师搭建一个良好的实习平台,用学校在教学方面的发展,促进企业生产发展,同时用企业的发展来带动学校在教学方面的改革;其次,学校中的教师需要定期到企业中进行学习、实习、培训,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优化教师的知识架构,加深教师对当前市场行情的了解。高职院校和普通本科院校教育方向有着诸多不同,普通本科院校更注重于“学术”方面的理论教学,而高职院校的教学则更具有针对性,学校需要以“就业”发展为教学活动的导向内容,就必须建立一支对当前市场情况了解深刻的教学队伍;最后,学校要针对产+教+研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起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一方面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考核,另一方面则是对学校的教学活动进行考核,通过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不断融合,在改革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该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之处,将理论、实践拧成“一股绳”,从而实现教学质量、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3]

(二)工作+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除产+教+研的人才培养模式外,工作+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是安装等工程类专业的实际工作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从教学结果上分析,这种以工作为目的的教学模式更具有目的性,使得教学“双向”的要求达成。因为教师在秉承以工作为基调的教学目的,在教书育人时可充分考虑到当前社会的发展状况和相关行业的需求,于是有意识地将理论与实际状况结合。因此只要学有余力,学院教师会选择带领学生进企业实习的方式引导学生,确保理念和实践能够完美融合。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将课堂上学习到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工作中,于是加深了自身对理念的了解。此外在实践中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也可以通过查找具体的文献资料解决,自主学习效率大幅度提升。而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这一工具为实践和理论结合提供帮助,以案例和教程的模式简化理论难度[4]。因此从工作和学习结合的安装专业的教学课程在互联网+时代下的表现中可以总结出现阶段高职安装专业的课程呈现的两种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之间存在着基本的关系。这种关系表现为两者都以结合教育理论和实践学习作为课程改革的探索重点内容。将课本知识和理论结合,是现如今高职安装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手段,是根据我国当前教育发展程度所决定的,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但无论是理论还是具体实践,其共同目标均为提升学生角色转换率。

\

 
         在互联网背景下,行业信息的了解和专业信息的了解变得更加便利,同时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的协同运作也有着实现的可能。众所周知,我国学生在毕业后常常出现不能适应岗位职能的情况,一方面是因为学校教学内容和社会企业实际要求出现了脱节的问题,另一方方面是因为学生自身的适应能力不足。虽然目前大部分高职学校都采用“顶岗实习”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学生工作岗位和专业对口职业仍旧有着较大偏差,且学生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学生学习不到系统性的理论知识,这也是我国高职教育体系存在的严重弊端。对此,可应用远程教育的方式,实现“顶岗实习”和“理论教育”于一体的教育模式,通过合理规划学生的实践时间、理论学习实践,让学生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通过MOOC和微课等等方式学习理论知识,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远程指导,这样就能建立起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工作+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此外,为确保学生在远程教学中的学习积极性,针对学生的远程学习,学校方面要建立起相应的考核评价机制,通过检测学生的MOOC观看记录以及作业完成情况,来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5]。

        在学生参加工作学习之前,学校应该根据社会企业中的实际工作内容,确定相应的教学项目,根据社会企业需求培养出具有相应素质以及能力的工作人员。首先,学校方面要根据社会企业工作内容调整教学重心,让学校中的各项教学举措更具有针对性。在进行理论教学的过程中,侧重于对工作技巧方面的讲解,同时结合当前社会企业实际发展情况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经验分享等等内容,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知识储备,让学生突破传统教科书的束缚,学会从实际工作中、实际生活中探寻知识内容,从而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其次,要对学生的个人能力、工作意愿进行合理的评估,根据学生个人选择,将其分配到合适的实习岗位上,这个阶段也要注重对学生的“实习教育”让学生能够尽快转换自己的角色,进而充分的将工作+教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效能充分发挥出来;最后,负责指导学生实习的教师,要通过督导、沟通、讨论等等措施,让学生在工作中能够发现问题,并且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过程中,学生就能够将自己在学校学习到的理论知识灵活应用起来,并且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进行改正。此外,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积极转变自身的角色,从教学的主导者转变为合作者、引导者,和学生共同完成企业中的实际工作,并且结合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估[6]。

二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安装专业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改革的价值方法探索

(一)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安装专业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创新的价值


        高职安装专业的设置本身便是以企业的人才需求为基本导向,互联网时代下企业管理方式和经营方式的变革需要工程项目管理课程进行适应这种变革的创新,传统的高职工程类专业项目管理课程改革创新的目的是为了提升高职工程类专业教育的教学质量,从而达到提高高职工程类专业人才综合素质水平的目标,互联网视角下高职工程类专业项目管理课程创新改革的价值在于为互联网时代下企业管理方式以及经营方式的变革提供相适应的人才[7]。这就需要高职工程类专业在实践执行的过程中以企业管理方式和经营方式的变革作为课程创新改革的导向,在课程创新和改革中充分发挥高职与对口企业之间传统的合作关系,将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改革和创新与企业经营方式与管理方式的变革做到有效的结合,从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方式的创新中做到跟企业岗位职责需求一致的效果。

        学校方面要建立起针对企业项目运作机制的“教学研究小组”,通过有组织、有目的、系统性的教学研究,建立起和企业运作一致的“项目教学机制”,然后通过整合理论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和企业实际情况高度相似的教学环境中学习。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到日后即将从事的岗位、工作内容,同时还能够对自己的未来有更为明确的规划[8]。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对企业的研究活动能够更加便捷,同时教师也可以积极利用网络,为学生创建出更为真实的项目教学环境。举个简单的例子,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利用互联网设备,查找网络上的项目案例,然后以项目中的工作内容为基础开展各项教学活动。由此可见,互联网对高职院校各项教学活动的开展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所以高职院校教师要对互联网的效能有足够的认识,并且将其落实到实际教学的过程中。

\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安装专业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创新的方法

         高职安装专业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创新要以专业课标的创新作为实施的准则,专业课程体系和内容的改革要强调对学生学习能力、专业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在制定规范的实践课程体系前提下,要按照严格的专业课程教学标准进行课堂教学,以有利于全方位提升高职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质量。这个过程中具体表现为在课程创新中要强调互联网背景下对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施工质量、施工成本以及施工进度风险控制等内容的增加,同时在课程创新内容中对于工程项目管理具体细化的合同管理、信息管理以及施工现场作业管理等内容要在课程改革中做到有效的体现[9]。

         从客观的角度来看,我国高职院校现行的教学方式和使用的教学内容,和实际工程项目中的各项工作内容有着较大差距,许多学生在毕业之后,不仅不了解工程项目中各个岗位的实际工作内容,甚至对工程项目的开展流程也有着认识不足的情况。所以,高职院校要根据实际工程项目中各项施工内容、管理制度、施工风险,优化实际教学内容,让教学内容和工程项目充分的结合起来,进而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毕业即就业”。

三结语

        在企业对人才需要的这种市场环境为导向的作用下不断的推进课程改革创新,其目标是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以能力为导向的全面型创新人才,高职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在这种环境下对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就需要其以国外先进教育教学经验为参考,在互联网+时代下构建和创新出符合本专业特色以及企业所需要人才的教学改革模式。

参考文献

[1]佘娜.“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探究——基于重庆能源职业学院《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J].教师教育论坛,2017,(7):70-74.
[2]庾迎辉.高职院校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浅析[J].大众科技,2017,17(12):83-85.
[3]佘娜.“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探究——基于重庆能源职业学院《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J].教师教育论坛,2017,(7):70-74.
[4]赖惠玲.高职院校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教学研究[J].四川水泥,2017,(10):160-161.
[5]陶红霞.高职院校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7,(08):118-121.
[6]佘娜."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探究——基于重庆能源职业学院《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J].教师教育论坛,2017,(7):70-74.
[7]童大鹏,陈锦锡.项目管理在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新课程研究(中旬-单),2016,(6).
[8]陈捷.高职院校建筑信息化教学建立BIM实训室研究——以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10):211-212.
[9]吴俊,丁奕之.高职引入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沙盘的教学实践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17,(35):135-13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92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