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是对以往教学中关于知识的传授与知识内化这两个阶段的互换,采用这种教学手段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近些年国内关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已经展开了大量的研究。综述 “翻转课堂”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与效果,总结梳理 “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在应用型院校的外语课堂教学中的实施,希望能为 “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在应用型学校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启示, 进而提高应用型学校的教学水平。
[关键词] 翻转课堂; 应用型人才; 外语教学
“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是一种新兴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在国外已有非常广泛并且成熟的理论与实践基础,近些年在我国教学领域逐渐发展起来。在教育部号召下,许多地方本科院校开始转为应用型,学校办学定位的转型就意味着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的改变,英语作为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它担负着既要培养学生英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的任务。外语课程是人文教育的一个部分,它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性质。要实现外语的教学目标,教学工作者们需要认真思考研究,探索出与培养目标相匹配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外语课堂以教师为主,学生是被动接受知识,失去学习的趣味,而外语翻转课堂中, 主体是学生,教师是课堂的指导者,双方角色的转变是翻转课堂得以发展的根本。翻转课堂中教师的授课形式、授课内容、授课主体以及考核形式的重大变化,为学生提供了个性展示的空间, 历史性地改变了外语教与学的状况,为人才培养打下重要的基础。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国际教育界就兴起了一股新思潮———加强实践教学、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这股思潮对我国的教育改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尤其是新一届国家领导人提出的 “一带一路” 发展战略,这些都对我国的教育改革提出了新要求。随之,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成了教育教学的首要目标。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是侧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相对于一般本科院校来说在人才培养方面应具有鲜明的技术应用性和社会服务性。与一般本科院校不同的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是技术技能型人才。在培养模式上,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科学方向要与社会需求相匹配,以应用为主,构建有效的教学体系。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 一)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情况
“翻转课堂” 实际上是将知识传递由课内转为在课前由学生自主学习来完成,知识的内化放在课内来实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课堂主要分为课前、课内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课前,任课教师为学生提供与本单元有关的学习纸质材料以及多媒体资料等一切与主题相关的教学资源,学生可以借助一些信息技术完成自主学习,还可以小组学习。第二阶段是课内,学生可运用课前所学的知识分析在课前准备阶段所遇到的疑点、难点等问题,与同学和教师进行课上交流、讨论。这样学生可以协作学习,培养其运用知识的创造力和思辨能力。翻转课堂中,教师既要具备设计学习活动的策略,也要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教师在学生知识的构建过程中发挥桥梁作用,以便学生获取学习资源,实现所学知识的深度内化,提高自身学习效率。
( 二)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设计外语翻转课堂
单就工具性来说,外语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在中学英语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外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语言交际能力,同时还要培养和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综合文化素养,使他们在日后的学习、生活、社交以及未来工作中能高效地运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和个人发展的刚性需要。[1] 本着这一课程特色,外语翻转课堂的设计策略在于要使用互助式的学习方式,同时还要注重将发现式学习和主动式学习相结合。教学设计要本着学生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主体的原则,教师在其中起到的是协助和辅导的作用,无论是课前还是课内,教师要把更多的实践机会交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当前外语教学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作用很大,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制订培养目标、探索教学模式上要开动大脑,顺应实际人才所需,强调教学向应用型转变,满足和适应当前国际经济与国内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实践教学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在授课前要根据课程教学大纲要求,把课程中的知识点划分为不同层次,对每个层次的知识进行细化,然后把细节的任务交给学生来完成。学生可以通过提交视频展示,也可以在课内结合 PPT 进行课堂展示,来阐述个人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每个班级的学生可以分成若干小组,由小组长负责课前任务发布、任务分配协调及将本组的学习情况与教师进行及时反馈等工作。教师依据各小组的课堂展示来界定学生的学习情况,依次为学生制订出新的学习任务和英语语言学习目标。
三、翻转课堂在外语教学中的实施与教学效果
( 一) 教学实施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的主体是学生,学生自主完成学习内容的传递和内化。因此,教师在备课阶段需仔细分析学生的个性特征、知识储备、兴趣爱好及其认知结构等多方因素。只有准备好这些才能为学生制订相应的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以及考核方式。这些的目的是在实践教学中紧紧围绕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开展教学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是: 课前,学生自行观看教学视频或者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教学资料,通过自主学习平台和社交平台与教师、同学进行实时互动交流,进而完成知识的输入; 课堂上, 教师可根据课前师生互动的情况来指导学生在自行探索知识的前提下进行生生间的小组合作学习,这样既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又为学生提供了交流思想、交换思维方式的途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了主体感和主动权。翻转课堂也体现出了另一种教学形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实践建构, 这样的课堂就是要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和教学情境融入教学过程中来,每个单元教与学的过程都是教师和学生的新型体验过程。教师在充分利用当下优质丰富的线上教学资源的同时把线下教学与之相融合,让学生课上、课下都充满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通过组织课堂活动和校内活动,为学生提供语言实践机会。[2]
( 二) 教学效果
培养青年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是外语课程的教学目标,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 同时培养和练就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文化素养,是外语教学的任务。评价与测试是检验我们的教学质量、推动外语课程建设和发展的有效手段。依据教育部最新版本的指南所确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外语课程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测试体系,采集相关课程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效果以及学生英语能力等相关信息,多维度地综合分析,客观地判断外语课程和学生语言能力是否能达到预订的目标,为外语课程的实施与管理提供有效的反馈信息。外语课程评价应综合运用各种评价手段与方法,处理好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之间的关系,从传统的 “对课程结果的终结性评价” 向 “促进课程发展的形成性评价” 大力转变。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教学形态体现为教师角色的变化,教师由原来的课堂知识讲授者转变成学习指导者、督促者,要满足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对知识的渴求,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尤其是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的能力,开发教学视频,从海量的教学资源中选择合适优质的内容推荐给学生,以供学生课前自主学习。[3] 翻转课堂中的学生也有变化,学生的角色由被动变主动,他们可以自行把握学习时间、学习场地、学习内容,并且还可以开展个性化学习,发挥自身优势随性学习。因为有小组学习的因素,每小组成员中会有能力突出的学生,自然其将成为该团队中的核心人物,也是标杆人物,榜样的作用会逐渐发挥出来,互助式学习氛围形成,这就锻炼了青年学生的团结意识、互助意识和协作意识,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营造土壤。
通过翻转课堂,学生可以开拓学习视野,通过线上、线下教育弥补自身不足。个人课堂展示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运用和操作多媒体手段能力以及临场应变能力; 小组讨论培养和锻炼了学生通力协作与人际交往能力; 参与各类语言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积极性和思辨能力。[4]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科学合理地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还需灵活处理好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转换,关注师生间的人际交往和情感交流,教师要给予学生思想、情感、人格、审美等方面的熏陶,培养学生文化素养。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未来一段时间内教育工作者要用心考虑的问题,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伟大畅想———共建 “一带一路” 发展战略背景下,我国的应用型人才也会是未来的重大缺口。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摸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未来外语教学的发展方向,它能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有利于借助语言的学习来培养学生个人素养。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也将会进一步发展,为我国的人才培养发挥作用。
[本文系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规划办公室项目“基于慕课平台翻译能力培养的研究” ( 项目编号2016WY15) 和吉林省教育厅教改课题 “MOOC 环境下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成果]
[参 考 文 献]
[1]李颖. 高校外语翻转课堂中的教师教学能力研究[J]. 中国外语,2015( 6) : 19 - 26.
[2]李京南,伍忠杰. 大学英语翻转课堂的实践与反思[J].中国外语,2015( 6) : 3 - 10.
[3]肖凌鹤.“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6( 1) : 34 - 35.
[4]谭平. 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 Chi- 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2017 ( 4) : 177 - 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