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增值性评价下劳动素养融入初中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实践论文

发布时间:2025-01-07 16:05:4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摘要:增值性评价作为一种前沿且创新的教育理念,力求打破“唯分数论”的评价壁垒,尊重并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全面发展。将增值性评价融入初中生的综合素质测评,不仅有助于学校高度重视劳动教育,还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本文探讨增值性评价与初中生劳动素养培养间的内在联系,分析在增值性评价的视角下,将劳动素养融入初中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必要性,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实践方法,为学生打造更加丰富和多元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增值性评价,劳动素养,综合素质测评
 
  *近*总*记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初中生综合素质测评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其中,劳动素养作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融入综合素质测评的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增值性评价作为一种新兴的评价方式,注重学生的成长进步和全面发展,为劳动素养的融入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基于此,研究增值性评价下劳动素养融入初中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实践,有利于探索更为科学合理的评价策略,以促进学生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的综合提升,并进一步推动劳动教育的深入发展。
 
  一、增值性评价和初中生劳动素养培养的内在联系
 
  增值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的成长和变化,能更全面、真实地衡量学生劳动素养的培养成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理念一致:强调教育本体价值
 
  劳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引导他们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并塑造勤奋、自立和踏实的品质,形成积极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进入新时代,学生的学习环境和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提升。然而,部分初中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过分关注文化知识的学习,并以分数作为衡量个人成就的唯一标准。这种“唯分数论”的评价方式忽视了教育的本体价值。教育的根本宗旨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劳动教育作为“五育并举”核心要素之一,对学生认识和实现自我价值至关重要。

\
 
  增值性评价作为一种先进的评价方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推动了从“唯分数论”向“唯发展论”的转变,即从单一的分数追求到注重个人全面发展的转型。劳动教育和增值性评价都强调教育发展的价值,不仅看重最终成果,还重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变化与进步,以及全面发展,有助于培养具有综合素养和能力的未来人才。
 
  2.特征契合:强调过程与结果和谐统一
 
  中学阶段的劳动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更要塑造其正确的劳动观念,让学生通过劳动满足自身需求,进而提升劳动素养。
 
  制订适合学生发展的劳动教学计划至关重要。与此相呼应,增值性评价融合了结果性与过程性评价,对学生的劳动素养进行了全方位评估。两者都展现了创新思维,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束缚,坚持过程与结果并重的原则,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目标共鸣:强调持续进步与发展
 
  劳动是一个持续实践的过程,学生不仅能够获得劳动知识与技能,更能深刻体会到劳动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培养敢吃苦、不怕累、勇担当的劳动精神。
 
  结合“增值”进行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到自身在劳动过程中的不足,并提供改进意见,帮助学生完善自我,构建个性化的自主学习结构,激发学习潜能,提升自我认知。增值性评价与劳动素养培养在目标上高度一致,都致力于促进学生的持续进步与发展。
 
  二、增值性评价视域下劳动素养融入初中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对策
 
  1.对标学生基本需求,确立劳动素养培养目标
 
  在初中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过程中,融入劳动素养是不可或缺的一环。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并体验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以及服务性劳动,而且能培育他们对劳动的尊重和热爱,并在亲身实践中深刻领悟劳动精神。
 
  首先,教师应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劳动观念。目前,劳动教育过于偏重技能训练而忽视了对劳动本质的认识。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全面的劳动价值观,避免仅停留在技能培训层面而忽视劳动更深层的含义。其次,应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从保持教室卫生做起,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打扫清洁工作,共同营造一个干净整洁的学习环境。此外,通过树立劳动榜样,分享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不仅能够激励学生保持正面积极的劳动态度,而且能逐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最后,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应依据教育教学规律及学生的成长特点,设计实践性强的劳动教育活动,增强初中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可成立与劳动相关的兴趣小组或社团,如厨艺社、农艺社、陶艺社、布艺社、木工社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其创新思维,引导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劳动实践中,从而提高劳动技能。
 
  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入增值性评价方法,关注每个学生在参与劳动实践中的进步与成长,发挥评价的积极激励机制,加深学生对劳动的热情及其重要性的理解。从而使劳动素养有效融入初中生综合素质测评中,促进学生在各方面获得均衡发展。
 
  2.立足学校整体课程规划,构建劳动素养培养课程
 
  为实现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才愿景,学校必须深入思考在学校整体课程框架内,如何构建旨在培养劳动素养的课程体系,并把劳动素养纳入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
 
  首先,确保劳动必修课程的设置与实施。初中阶段是学生劳动观念形成和劳动技能培养的关键时期,提升劳动教育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尤为关键。学校应至少每周安排一节劳动教育必修课,从源头上强化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其次,挖掘跨学科劳动教育资源。除了独立的必修课程,还应积极探索将劳动教育与各学科相融合的路径。结合初中生的课程结构,可以从道德与法治、语文等学科中发掘劳动教育元素,实现劳动教育的全方位渗透,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最后,重点推进劳动教育实践课程。实践是提升学生劳动素养的坚实基石,教师需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需求,设计并开展具有实践性的劳动教育活动。
 
  例如,开展校园小农田种植,组织劳动主题研学旅行及参与志愿服务等,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亲手操作中全面体验劳动的乐趣和价值,切实提升劳动技能和素养,同时增强责任感。
 
  通过以上措施,学校不仅能在整体课程规划的基础上构建有效培养学生劳动素养的课程体系,还能为学生成为具有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3.强化制度机制,构建劳动教育保障机制
 
  完善劳动教育的顶层设计,是学校全方位开展劳动教育的前提与保障。
 
  第一,完善学校劳动教育的活动设施。这就要求学校在开展劳动实践活动时,在校内建设符合国家发展要求和学生成长特点的劳动基础设施,为学生的劳动实践提供物质保障。在劳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劳动资源,合理利用校内的空地、花园等场所作为学生的劳动教育基地,根据教学对象的认知特点开展劳动实践。同时,要积极引进现代化教学工具,在劳动教育基地配置应急广播、电子监控设备,全方位、无死角关注学生的动态,注重保护学生的安全。第二,加强劳动教育安全配套设施建设。初中生正值青春期,身体发育尚未成熟,因此,基于这一现状,学校应完善教育医疗,配备专业的医生和医疗设施,确保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此外,为了确保劳动实践能够顺利展开,学校应配备专业、多样的劳动工具供学生使用,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强化对劳动教育的认知,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第三,加强劳动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学生开展劳动教育的引路人,在劳动教育过程中起着示范引领作用。除了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外,教师还应进行劳动技能培训。这就要求学校定时开展劳动技能方面的培训,使教师在培训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进而在劳动教育中为学生输送更多的劳动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劳动教育中真正实现知识与技能的统一。

\
 
  4.坚持增值评价为导向,优化劳动教育课程评价
 
  在培育初中生的劳动素养方面,增值评价必须作为劳动教育课程评价的核心导向,并持续优化评价流程。
 
  作为一种领先的评价方法,增值性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还考虑了劳动的过程与成果,确保评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首先,要构建一个全面的评价标准体系。由于每位学生都具有其独特性和发展差异,评价不应单纯着眼于最终产出,更应深入地观察学生在劳动中的成长和进步。这样的评价标准更契合教育的公平原则。例如,在进行扎染等生产性劳动时,可以采用星级系统进行初始评价、改进评价及进一步改进的评价,这种实施增值性评价的策略能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培养劳动精神,并以此改善作品,提升劳动的效率和品质。
 
  其次,应当采纳多样化的评价手段。鉴于劳动教育的深度思考和广泛实践特性,教师进行评价时应融合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并强调过程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重要性。这种多方位的综合评价方式能更全面地捕捉学生的劳动成果和个人发展。一方面,通过劳动观念(动机、价值观、态度)、劳动精神(创新、工匠精神、敬业)、劳动能力(技术能力、问题解决、学习能力)和劳动习惯与品质(持久性、协作性、责任感、安全环保意识、自我管理)4个维度、14个关键指标构建初中生劳动素养评价的标准体系,实现“教—学—评”一体化,定期开展,结合自身评、同伴互评及教师的评价形成综合结果。另一方面,发挥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协同作用,邀请家长和社区机构共同参与评价,对学生在家务、志愿服务等方面的表现,包括实践、合作精神、创新思维等进行评价,及时反馈并提出建议,建立个人成长档案,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学习状况并进行相应调整,以促进自我成长和提高。
 
  最后,要明确课程评价的目标对象。劳动教育课程评价不仅涵盖课程本身,也包括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评价课程时,需突出劳动教育的独特属性;评价教师时,需检视他们是否能有效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评价学生时,则要关注他们在学习和劳动实践过程中的成长。
 
  例如,在对认知能力的提升和良好习惯的形成进行评价时,教师可以用积分记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及服务性劳动的情况,并开展“劳动之星”“劳动小能手”“至善小工匠”等评选活动,这类鼓励晋级的增值性评价活动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劳动,从而提高他们的劳动素养,促使其不断完善自己。
 
  三、结语
 
  本文通过深入探讨增值性评价与初中生劳动素养培养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系列实践对策,并将劳动素养融入初中生综合素质测评之中。
 
  增值性评价不仅与劳动素养培养在理念、特征和目标上高度契合,而且通过具体的实践策略,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这一实践不仅丰富了综合素质测评的内涵,也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全面发展机会。
 
  参考文献
 
  [1]中*中央、国*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0-03-27(1).
 
  [2]汴玉昌.小学生劳动素养评价体系的价值与构建[J].教学与管理,2021(26):16-18.
 
  [3]王晓杰,宋乃庆.我国小学生劳动素养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4,42(2):78-79.
 
  [4]刘玉勇.增值性评价缘起、现状与未来指向[J].教育评论,2023(9):67-74.
 
  [5]韩玉梅,严文藩,蒋丹.探索增值评价的中国路向:基于美国实践经验的批判性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41(2):63-80.
 
  [6]周美云.困局与破局:新时代中小学的劳动教育评价[J].当代教育与文化,2024,16(1):91-98.
 
  [7]张华,王瑞雪.劳动教育对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41(14):16-20.
 
  [8]马晓燕.新时代下我国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挑战与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23,15(1):33-37.
 
  [9]陈晓红.增值评价在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现代化,2023,10(21):1-3.
 
  [10]郭丽娟.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价值取向及其实现路径[J].教育研究,2023(11):45-49.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063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