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国内外教师考核评价现状,然后阐述了教师增值性评价的内涵及优势,接着提出了中小学实施教师增值性评价的路径,最后论述了中小学实施教师增值性评价需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增值性评价;中小学;教师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长远的影响,然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因教师评价不够合理、不够科学而影响教师教学积极性与主动性的现象。因此,教师评价体系对教师的发展至关重要,科学、客观、专业、合理的教师评价不仅能够积极引导教师的工作方向,保证教师的工作质量,还能对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增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时也有助于教育质量的提升,对全体学生的发展都有积极意义。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强调我国各类教育要“积极探索增值评价”。笔者通过文献资料信息学常规检索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文献数据库中发表的有关增值评价的中文文献。当以“增值评
价”为检索式进行检索,共筛选出532篇文献,其中核心期刊228篇,普通期刊304篇。而当以“教师+增值评价”为检索式进行检索时,仅筛选出273条结果,其中核心期刊128篇,普通刊物发表的文章145篇。可见,不管是《总体方案》阐述的内容,还是从中国知网文献数据库检索得到的结果,都可以看出我国增值评价的应用目前仍处在积极探索的阶段,需要持续推进与完善。本文将从国内外教师考核评价现状着手,分析与国外教师评价体系相比,我国教师考核评价体系的改进之处,同时通过阐述增值性评价的内涵和将增值评价引入教师评价体系的优势,探析将增值性评价引入教师评价体系的实践路径,以及将教师增值性评价引入教师评价体系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国内外教师考核评价现状
(一)我国教师考核评价现状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从2009年1月1日起推行并实施了绩效工资分配制度,从绩效考核工作的重要意义、基本要求、主要内容、有效方法、合理运用、组织领导六个方面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做出了指导,实施在教师绩效考核基础上根据教师所做实际贡献分配绩效工资的制度,通过这种方式,把绩效考核的成绩与教师收入关联。通过将绩效考核结果与教师收入挂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教师对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师对教育工作的实际贡献度。教师考核的方法按形式分为教师自评法、学生评价法、教师相互评价法,按内容分为单项考核法和综合评价法,按时态分为平时检查考核法和阶段性集中考核法,按考核性质分为定性考核法和定量考核法。
相关调查发现,在中小学,对教师工作信息掌握最全面的是教师所在的基层组织,如所在的教研组、年级组、学科组等,而最了解教师实际工作情况的则是其身边的同事。因此,针对教师评价建立并实施了三层评价机制:学校对团队整体(教研组等)进行评价、教师自我评价及团队组织对教师个体进行评价[1]。然而这种绩效考核评价制度在实施中存在受主观性影响的弊端。在教师评价中,多数中小学遵循“教师自评与学科组评议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阶段性评价相结合”等原则[2],采用多主体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是通过考核教师获得成就的数量和质量确定教师贡献,从而通过影响教师绩效和薪资,增强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的创新精神与进取意识。教师自评与学科组评议相结合这一考核方式既可以采纳教师的意见,保证被考核教师的参与度,又可以反向推动教师进行自我思考,吸取其他教师建议。上述教师绩效考核评价方式虽然体现了评价的多主体、多元化,但不可否认的是,多主体的教师绩效考核评价方式仍然无法避免评价的主观性,在实际操作中,有人会直接凭感觉进行评价,也有人会考虑到被评价者与自己的关系进行评价。在教师群体中,大多数人会采取较为中立的态度,但仍存在给其他教师和自己都打高分的现象[3]。此外,我国现存的教师绩效评价考核方式还存在教师绩效考核评价中更注重结果而非过程、评价结果的反馈不足等问题亟待解决。
(二)国外教师考核评价现状
我国目前实行的教师评价绩效工资改革是借鉴国外其他国家经验,通过国际环境和本国国情综合作用的结果。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的教师考核评价现状值得我国思考,以探索出结合国际发展趋势、适应国内环境的科学合理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以日本为例,日本在1950—2006年一直在进行教师评价制度的探索,其主要的考核制度有工作考核制度、教师评价体系制度、教员考核制度。这三种制度都存在弊端,以工作考核制度为例,随着该制度的施行,其弊端不断显现,如工作考核的结果无法直接影响教职工的晋升、加薪,部分都道府县的教育委员甚至会以政府的财政赤字为由,规定仅将奖励给予一部分教师,这使得该制度形同虚设。而从20世纪80年代左右,美国就建立了基于教育评估结果的教育问责制度[4],但是许多教育者认为学生成绩不仅受教师或学校的影响,很大程度上也受到家庭社会经济背景的影响,因此用学生成绩对教师进行问责是不公平、不科学的。于是增值性评价成为教育问责的新依据[5-6]。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美国各州开始进行增值性评价系统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如田纳西州创立的田纳西州增值性评价系统(TVAAS,Tennessee Value-Added Assessment System)统计分析模型的准确性问题。当前比较流行的增值评价模型包括获得分数模型(Gain Score Model)、协变量校正模型(Covariate Adjustment Model)、田纳西模型(Ten nessee Value-Added Assessment Model)、交叉分类模型(Cross-classified Model)等[7]。
二、教师增值性评价的内涵及优势
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的建立不仅关系着教师群体、全体学生的发展,也关系着整个国家的教育质量。《总体方案》明确提出要“改革教师评价”,强调各类教育要“积极探索增值评价”。那么,何为增值性评价?其内涵是什么?增值性评价纳入教师评价体系有何优势?下面本文将对此进行一一分析。
(一)教师增值性评价的内涵
“增值”是指“产出去掉投入之后增加的价值”,是经济学中的概念。增值性评价起源于20世纪的英美,在教育评价领域,增值性评价是指在学习后的一段时间内,收集学生在不同时间点的标准化考试成绩[8]。教育经济学家哈努谢克(Eric Hanushek)提出这一观点:高效能的教师之所以比普通教师或低效能教师更好,是因为其比普通教师更具有增加的价值,即高效能教师教出的学生能够取得更多的进步。因此,哈努谢克提出可以通过测量教师所教学生的成绩变化,确定教师的贡献。目前,使用多层次模型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在一段时间内测量学生学业成绩的变化,由此考察教师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与贡献,实现更科学、更客观、更合理的教师评价[9]。
教师增值性评价体现了发展性的理念,是通过使用多层次的科学统计模型对获得的学生成绩数据进行统计,通过科学的分析模型计算教师对学生成绩的“增值”,即教师对学生成绩的增长或下降所做的“贡献”,一般被应用于学生成绩评价。具体来说,就是在分析影响学生成绩的有关因素后,对其进行控制,针对某一教师在某一学年中所教学生进行测验并得到分数,将获得的分数与该生在上学年或上几个学年的分数及同一年级的所有学生进行比较,通过比较与分析,得出教师对学生成绩变化的影响程度[10],由此得出较为客观的教师评价。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蓬勃发展与数据库建设的普及,以及教育问责等制度的推动,在教育管理实践中,教师增值性评价考核制度在发达国家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
(二)教师增值性评价的优势
1.教师增值性评价的科学性促进全体学生发展。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才可以被称为好的教育,而教师增值性评价的科学性恰恰是能够面向全体学生、能够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不同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掌握都不尽相同,仅以学生的升学率、学业成绩合格率等评价指标来衡量学生的发展是不科学的,即不能只关注学生的最终成绩而未考虑学生最初的水平与现有水平存在的差异。受到现存教师评价模式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容易且较多地关注那些学习成绩良好或优异、平时学业表现较好的学生,而忽视对“学困生”的辅导与帮助。这是因为学业成绩较好的学生容易达到教师评价时对学生成绩考核的标准,或者更容易取得升学的资格。而如果将增值性评价应用到教师评价中,考核标准将不只是统一划线的标准,而是会将学生学业成绩的增值作为考核的主要指标,这样下来,学生的初始水平会被弱化,教师评价会更关注学生在经过教师指导之后取得的成长与进步。在教师增值性评价模式下,由于受到科学的引导,教师对待学生会一视同仁,更加关注学生的总体成长与发展,这样不仅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取得进步,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也可以取得进步。因此,教师增值性评价能够使教师更加关注全体学生的表现,而非只关注成绩优异的学生,促使教师根据学生初始水平、学习能力等因素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从而促进全体学生进步。
2.教师增值性评价的客观性促进教师评价公平。教师增值性评价的客观性对实现教师评价的公平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传统的教师评价体系虽然通过评价主体的改变试图增加其客观性,但不可否认的是,仍存在主观性较强的弊端。虽然为了避免这一问题的出现而推行评价主体多元化,但是在实际评价中,教师群体普遍持有“不给别人打低分,别人也不给我打低分”的“老好人”思想,这使得传统教师评价得到的考核结果不够客观、公正。
相较于传统的教师评价方法,采取增值性评价可以获得更加准确、有效、客观的结果,因为增值性评价是将教师所教学生成绩的变化作为考核中的一项重要依据。如果一名教师在任教期间所教学生的绝对评价分数或相对评价分数都出现明显的增值,那就说明该教师的教学效果好。而如果在任教期间,学生水平明显下降,则说明教师在教学方面仍有待改进。增值性评价可以控制一切非教师因素,对学生取得的分数进行分析,体现了评价的客观性,有助于促进教师评价公平。
3.教师增值性评价的专业性推动教师队伍建设。教师增值性评价通过对学生成绩变化进行统计与分析,得出客观的评价结果,根据评价结果对每一名教师的效能值进行比较,将教师分为高效能教师与低效能教师两类。将教师分为高效能教师与低效能教师并不是单纯为了根据其效能将教师分级,而是想通过划分,使教师可以对自己的教学效果、实际贡献了解得更加透彻,从而形成教师同伴互助群体。高效能教师可以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探索对学生成长更有推动作用的教学方法,同时为低效能教师提供更多的帮助;低效能教师则可以反思自己,通过向高效能教师学习经验、参加培训等方式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对于学校而言,通过教师增值性评价,将高效能教师与低效能教师进行划分,不仅可以针对不同水平的教师群体开展更具针对性的教师培训,还可以为不同水平的教师群体提供学习机会,以及与相同水平的教师群体内部进行竞争的机会,由此一来,能够提高整体教师团队的专业水平,推动教师队伍建设。
三、中小学实施教师增值性评价的路径
(一)加强政策支持,积极稳步推进教师评价改革
一般情况下,教师增值性评价无法仅在某一所学校实施,需要在学区或区县乃至地市等层面统筹实施管理,以往进行的质量监测大多是按随机抽样或按比例抽样的方式进行,而非通过组织学区内所有学生进行学业成绩测试评定的方式进行,并且质量检测的项目并未进行全学科覆盖,仅选取数学、语文等学科进行监测。此外,参加监测的学生无须进行完整测验,只需要完成部分题目即可。因此,传统意义上的质量监测结果无法为教师增值性评价提供数据支撑。自“双减”政策颁布以来,为了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政策明确要求,小学阶段及初中非毕业年级不得以任何形式或名义组织跨校际或区域性的考试,因此教师增值性评价改革进行深入探索的前提是获得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确保不因收集学生学业数据而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同时也需要确保收集的学生学业数据的连续性。具体而言,教育管理部门应该分析增值性教师评价的优势和有利之处,然后立足学区或区县,制定有关推广应用增值性教师评价的政策,对增值性教师评价的要求、目标、落实步骤等进行规范,以此推进教师评价改革工作。
在教师评价改革的过程中,对教师增值性评价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在探索中稳步推进教师增值性评价。同时,在将教师增值性评价纳入教师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应积极听取教师群体的意见、分析响应教师的建议。在教师增值性评价的实践中,应避免“一刀切”地将教师增值性评价应用于所有学科;应避免过度依赖,从以前完全没有教师增值性评价到只依赖教师增值性评价。更重要的是,要注意可能因教师增值性评价而引起的教师“唯分数论”“唯升学论”,只关注部分学生的学业成绩及升学率,忽视全体学生的进步。
(二)明确评价指标,建立科学的教师增值性评价理论模型
由于目前我国关于教师增值性评价方面的研究进展较为缓慢,关于教师增值性评价的理论研究较少且多为关于国外教师增值性评价研究现状的综述,因此应进行研究探索,建立符合我国教育现状、符合教师发展的科学评价理论模型与评价指标,结合我国现有绩效评价制度,建立科学的理论模型。对数据的获取方式、所获数据的类型、数据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并确定科学的教师增值性评价需要的具体指标及其所占比重,从而实现教师评价的科学性。但目前到底哪些模型更准确、更易于操作,还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和探讨。值得注意的是,不论依据哪一个模型确定评价指标,教师增值性评价指标都应该包括多项内容,不应仅包括学生的名次任务这一项指标,还应该包括对学生的团队精神、观察能力、探究能力、道德发展等方面有促进作用的相关指标。同时,更应该强调教师增值性评价的目的是帮助教师明确自身的教学工作是否帮助学生取得了进步、是否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从而进行反思,以促进教师的发展[11]。
(三)建立试点地区,进行教师增值性评价的实践探索
目前,我国处于教育评价改革十分关键的时期,教师增值评价的推行首先要确保已经进行充分的实践探索后才可以逐步推行实施。而关于教师增值性评价,我国尚无实践经验,因此可以先在试点地区进行测试,经验成熟后再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应用,具体而言,可以在北京、上海等地建立试点学校或试点地区,先在小范围内进行应用,并在应用过程中不断跟踪分析,总结出我国应用教师增值性评价的实践经验,然后再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在实施过程中,仍需注意各省市发展中存在的差异与不平衡性,各省市可根据管辖区内学校、学生及教师的实际情况进行实践,从而保证教师评价的客观公正。同时,实施教师增值性评价需要创新评估形式,推进评估改革,促进公平优质的教育体系建设。在教师增值性评价实施前期,各地区可以与所在地的科研机构合作,在科研机构的帮助下开展教师增值性评价的模型设计及结果分析等工作,在具备独立实施增值性评价的条件后再脱离科研机构。
四、中小学实施教师增值性评价需注意的问题
在教师评价中应用增值性评价有其独特的优势,因此在探索教师增值性评价过程中,需要做到大胆尝试、小心求证。从教师增值评价实施的已有经验来看,相关教育者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注意对学生增值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增值评价会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变化情况,但是只将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成绩变化上可能会加重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因此,对于学生增值情况的评价应保证全面性,不仅关注成绩变化,也应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创造能力与实践能力等的变化与发展,即以素质教育为导向进行评价。
第二,注意对评价的结果进行合理评估。增值性评价即使具有科学的评价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其评价结果仍有可能存在偏差。因此,不可完全依赖增值性评价的结果,更不可将其作为评价学生、教师或学校的唯一指标。学校应结合已有的评价体系,对增值性评价结果进行合理评估应用。
第三,注意取得评价结果后的改进工作。“为了改进而评价”是现代评价活动的价值取向。之所以探索教师增值性评价,并非为了给在当前评价体系中排名靠后的教师或学校“平反”,而是为了使评价体系更加完善。在当前我国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关键阶段,完善教师评价体系可以助推教师发展。在具体实施时,要将评价结果进行整理,先作为绩效评估的依据之一,再根据评价结果对教师的现有能力进行判断,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有目的性的培训,从而改进教师的不足之处,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五、结语
教师增值性评价作为起源于英、美等国,目前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广泛应用的评价模式,通过借助统计模型,将教师对学生进步所做的贡献分离出来。这种数据化的分析避免了主观评价的弊端,不仅更加直观、科学、精确,而且更能保证教师评价的公平、合理。教师增值性评价能够引导教师从关注个别优等生的发展转变为关注全体学生的进步,对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作用。将增值性评价纳入教师评价体系,使其成为教师不断促进自身发展的驱动力,进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此外,教师增值性评价对促进教师资源高效配置等方面也有积极作用。
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关键阶段,之所以探索增值性评价是为了改进现有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秉持发展性理念,做到以学生为本、以素质教育为导向,将增值性评价纳入现有教师评价体系,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探索增值评价既是挑战,也是当前时代背景下潜在的机遇。在探索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争议不可避免,只有做到重视问题、积极探索、稳步推进,才能充实和丰富我国增值评价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为教师评价改革提供更多的参考与建议,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时子刚.中小学教师绩效评价的内涵与方法[J].教育科学研究,2018(6):52-57.
[2]教育部关于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工作的指导意见[EB/OL].(2008-12-31)[2020-08-19].http://www.moe.gov.cn/srcsite/A04/s7051/200812/t20081231_180682.html.
[3]赵德成.探索增值性评价:教师绩效考核改革的突破口[J].中小学管理,2020(10):16-20.
[4]SANDERS W L,HORN S P.Research findings from the tennessee value-added assessment system(TVAAS)database:implications for 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d research[J].Journal of Personnel Evaluation in Education,1998(3):247-256.
[5]李晓婷.增值性评价:学校教育评价方式的新议题[J].生活教育,2022(4):93-96.
[6]SANDERS W L,HORN S P.The tennessee value-added assessment system(TVAAS):mixed-model methodology in educational assessment[J].Journal of Personnel Evaluation in Education,1994(3):299-311.
[7]辛涛.“探索增值评价”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小学管理,2020(10):1.
[8]TEKWE C D,CARTER R L,MA C X,et al.Anempirical comparison of statistical models for value-addedassessment of school performanc[J].Journal of Educationaland Behavioral Statistics,2004,29(1):11-36.
[9]薛心华.高校教育效能增值性评价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
[10]边玉芳,孙丽萍.教师增值性评价的进展及在我国应用的建议[J].教师教育研究,2015(1):88-95,112.
[11]周瑶,陈星贝.增值性评价:来自美国田纳西州的核心经验[J].中小学管理,2020(10):11-1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48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