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以中国式 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宏伟蓝图,描绘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 现代化强国的光辉前景,也为新时代 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赋予了教育工 作新的定位和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 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 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 支撑。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 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 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坚持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加快义务教育 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 域教育资源配置,强化学前教育、特 殊教育普惠发展,坚持高中阶段学校 多样化发展,完善覆盖全学段学生资 助体系。
报告分三个层次阐述了教育工作 的极端重要性和发展方向。一是把教 育、科技、人才三方面合并提出,并 作为国家全面发展的最前端、最基础、 最核心的任务优先发展。二是把“立 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 要求我们必须弄清培养什么样的人、 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明 确指出,立德树人的本质就是要为党 育人、为国育才,要确保我们的教育 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接班人。三是 明确了教育的普惠性和公平性。在以 “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引领下,要推动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建成世 界上最大的“学有所教”教育体系。 我们要正确理解和把握二十大对教育 工作的新定位、新要求、新任务,这 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教育资源均衡 发展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 重要意义。
一、社会发展,教育先行,资源 均衡促优质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 的十八大以来,持续增加教育投入, 优化教育结构,对教育工作的重视和 投入前所未有,教师地位明显提升, 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改革的步伐进一步 加快。作为全国基础教育事业的排头 兵、北京教育大区的海淀教育系统, 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改革中先行 先试。2016 年 3 月,在十八大精神指 引下,在北京教育深综改大背景下, 青龙桥学区伴随着海淀学区制改革的 步伐光荣诞生。六年来,我们把学区 制改革探索和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 活向往的要求相统一,把服务学校师 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凝聚区域内 支持教育发展的一切力量,千方百计 优化资源供给,想方设法促进教育公 平,尽心竭力推动校际交流,因地制 宜构筑了政府、学校、社会共同参与 的优质教育资源挖掘和供给新模式, 开创了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教育治 理新格局。青龙桥学区广大干部教师 始终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担当作 为、爱岗敬业、甘于奉献,为区域教 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数年来,教师们呕心沥血、教书育人, 默默奉献着青春和才华,收获了累累 硕果与芬芳桃李,更为推动海淀教育 事业的发展积淀了坚实力量。
二、立足实际,面向未来,踔厉 奋发谱新篇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教育工 作指明了方向,为教育工作者创造了 将人生理想融入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广 阔舞台,我们必须把伟大的思想和精 神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在伟大历史节 点,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为指引,立足新阶段,贯彻新 理念,紧贴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 盼,紧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 要求,紧盯推进教育领域深综改的目 标,努力构建区域教育治理体系和优 质均衡发展新格局,推动海淀基础教 育改革再上新台阶,为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贡献新力量。
一是建强战斗堡垒,激发新能量, 谱写新篇章。经受住一场场严峻的疫 情防控考验,让所有中国人懂得,中 国共产党的领导是风雨来袭时最可靠 的主心骨。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 我们必须坚持党建引领,全面准确贯 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的工作要求,充分发挥青 龙桥学区特色优势、发掘红色教育资 源,在广大师生中大力开展师德师风、 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讲好伟大复兴新征程上党的故事、人 民的故事和身边的红色故事。要借势 而为,以党建促发展,探索区域化党 建新模式,以“牵头校轮换制”方式 开展区域党建协作活动,既全面统领 又协调灵活,激发党员使命担当,推 动党建与业务双提升。以教师红带动学生红,切实将学区党总支、团总支、 少工委、党建协作委员会、团建协作 委员会建设成领学党史、会悟思想、 能办实事、敢开新局的基层战斗堡垒, 以“寻找最美讲述人”活动为主线, 广泛激发教育工作者强大精神力量和 干事创业激情,引导广大青年团员和 少先队员听党话,跟党走,从党的历 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奋力谱写新时 代人民教育新篇章。
二是健全体制机制,凝聚新力量, 构建新格局。“以人民为中心”是二十 大报告明确提出的一个重要原则,报 告充满了人民情怀。学区作为基础教 育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最前沿,我们 要不忘初心,始终坚持海淀区学区制 改革的总方向;始终把握社会和人民 群众对基础教育的重大关切;始终围 绕海淀教育发展规划和学区委员会职 能定位;进一步理顺学区委员会与各 委员单位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找准学 区委员会与管理中心在基层“管、办、 评”之中的定位;进一步完善委员参 与议事的机制。近年来,青龙桥学区 委员会以高度自觉和对教育事业无私 奉献的精神参与教育治理工作,凝聚 区域内支持教育发展的力量,优化资 源供给,想方设法促进教育公平,尽 心竭力推动校际交流,因地制宜构筑 了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教育资源整 合和校际互助发展模式,开创人人参 与、齐抓共管的教育治理新格局。学 区委员会,本着改革永远在路上的精 神,以协商共建为基础,不断纳入新 成员、凝聚新力量,让教育的所有参 与者都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科学高 效、与时俱进,构建学区委员会为枢 纽、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区域教育治 理新格局。
三是开创专业领域,统筹新资源, 满足新需求。增强文化自信,是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学区 制改革是党和国家推动教育资源均衡 优质发展,普惠千家万户老百姓的民 心工程,实践过程中开创了将社会资 源生成为教育资源的新专业领域,锻炼出一支复合型、跨界人才队伍,我 们要继续秉承创新引领的发展思路, 坚持在改革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 在创新中发展。依托区域独特的历史 积淀、文化底蕴和社会资源,专业地 推动优秀的社会资源生成为优质的教 育资源,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逐 步形成区域教育特色和亮点。拿出边 创业边做学问的劲头,坚持干什么学 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做什么钻什么, 统筹区域教育资源,突出学区文化特 色,加速推动学区六大资源板块的开 发应用,推广成功模式,注重生成实 效,在实践中培养专业精神、丰富专 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使学区真正 成为资源统筹的专门家、主攻手,切 实满足社会各界希望助力基础教育发 展的需求和广大师生就近享受优质文 化教育资源的需求。
四是精准履职服务,强化新理念, 提供新助力。治国有常,利民为本。 我们要进一步提升精准履职服务的意 识、能力和水平,强化以人为本、甘 为人梯的服务理念,充分发挥“教委 的助手、学校的帮手、区域优质教育 均衡发展的推手”的作用,合纵连横、 因校而异,为需而动,调适外部环境、 着眼教师需求,搭建各级各类实践研 修、学习交流平台,以知识实践社团、 学科教研基地、教科研课题为抓手, 帮助学校发展创设良好外部环境,推 动教师能力素质全面提升,为干部、 教师专业成长和职业发展搭建跨学段、 跨学校、跨学科的交流展示平台,拓 展家、校、社合作共育的工作阵地, 让学校专心提高教学质量、办出教育 特色,让教师安心育人、享有崇高社 会地位和发展空间,让家长对教育理 性镇定、充满自信,让学生因健康而 快乐、因梦想而努力,为实现区域教 育的优质均衡提供助力。
五是加强自身建设、总结新经验, 推动新发展。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 容易却艰辛。学区制改革凝聚了很多 领导、专家、同人的智慧和汗水,创 造了很多个“第一次”,在改革探索的路上,我们深刻感受到了红船精 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 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我 们深知打铁还需自身硬,青龙桥学区 管理中心将立足新阶段,贯彻新理念, 紧贴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紧 扣“办人民满意教育”的要求,紧盯 推进教育领域深综改的目标,努力构 建区域教育治理体系和均衡发展新格 局,推动海淀基础教育改革再上新台 阶,在工作实践中加强自身建设,提 高政治站位、强化能力支撑、激发团 队活力、严明纪律作风,不断梳理学 区制改革实践中好的经验做法,不断 总结发展规划、群团建设、招生入学、 资源统筹、综合治理等典型、有效的 办法和措施,不断提炼学区制改革的 理论成果,形成程序、机制、文献和 共同理念,加以固化,推动今后工作 的开展。
三、生逢其时宜奋勇,青春无悔 再出发
在二十大报告的最后,习近平总 书记指出,“青年强,则国家强,当 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 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 明。”令人振奋的党的二十大胜利召 开,是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重要 里程碑,代表着一个已经找到成功之 路的伟大社会主义国家正自信地走近 世界舞台中央。党的二十大报告是新 时代新征程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是激励中国年轻一代勇往直前,为民 族复兴、为人类幸福建功立业的集结 号。我们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年青一 代人民教师要从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 革中进一步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 主动,汲取奋进力量,以“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的使命担当,奋力谱写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更加 绚丽的华章。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60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