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的高危因素。方法将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接收的8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根据其有无糖尿病足分为对照组(无糖尿病足)与观察组(有糖尿病足)各40例。分析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及相关生理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计算,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的高危因素。结果调查显示,两组患者在HbAlc、FIB、ALB、ABI等生理指标上出现较大差异,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上述有差异资料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证实为老年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HbAlc、FIB为高危因素,而ABI与ALB属于保护性因素。结论糖尿病足的发生受患者体内HbAlc、FIB、ABI、ALB等指标的影响,临床可积极监测上述指标,采取相应对策,改善病情。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糖尿病足;高危因素
本文引用格式:刘欣欣,何静,黄婷,等.老年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的高危因素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5):50+52.
0引言
糖尿病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慢性代谢疾病之一,当血糖长期处于升高状态时,将危害心脑肾足多个器官的正常运行,引发多种并发症,其中糖尿病足病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肢体残疾、甚至死亡的主要原因[1]。因此,及时发现并纠正糖尿病足高危因素,将有助于预防或阻止病情的发展。基于以上背景,笔者分析了老年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发生的高危因素,旨在为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的病情诊断和护理措施提供指导,以预防疾病恶化,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临床纳入80例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接收的糖尿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其中男女患者分别为57例和23例,年龄60-65岁,平均(62.25±1.51)岁,糖尿病病程2-14年,平均(8.12±4.65)年,无其他慢性合并症,无血管病变和周围神经病变,并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最终根据其有无糖尿病足分为对照组(无糖尿病足)与观察组(有糖尿病足)各40例。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如糖尿病饮食、口服降糖药、抗感染药和扩张血管。患有糖尿病足者在使用胰岛素治疗的同时,足部给予清创换药处理,选择湿性愈合新型敷料进行治疗。
资料调查方法:运用传统的卷面调查方式,在社会学家及结核病专家指导设计下共同讨论,并反复修改完成。问卷内容主要包括[2:]①基本情况: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②生理指标: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糖化血红蛋白(HbAlc)人血白蛋白(ALB)及24h尿微量白蛋白(MA)、指踝肱指数(ABI)。对比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有差异项目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计算,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的高危因素。
1.3统计学处理。全文数据使用21.0统计软件进行计算,将数据资料分为两大类,即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检验方式为卡方值(χ2);计量资料用(±s)表示,检验方式为t值,将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足作为因变量,以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为自变量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以P<0.05判定其有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调查显示, 两组患者在HbAlc、FIB、ALB、ABI 等生理指标上出现较大差异,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情见表 1。
2.2独立危险因素。调查发现HbAlc、FIB、ALB、ABI是导致老年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其中HbAlc、FIB为高危因素,而ABI与ALB属于保护性因素,详见表2。
3讨论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逐年增加,由其引发的合并症也越来越多,其中糖尿病足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若病情发展至不可逆地步时,患者可能有截肢的危险,糖尿病足溃疡逐渐成为医学界乃至社会的主要公共卫生议题[3]。本研究进一步调查老年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的高危因素得出:HbAlc、FIB、ALB、ABI等生理指标为老年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HbAlc、FIB是危险因素。FIB水平升高意味着患者体内糖代谢失调,损伤血浆胶体状态。当FIB升高时表明组织细胞和血液中的营养物质交换存在障碍,而这恰好为细菌增殖感染提供了条件;同时高水平的FIB值将会降低血液纤溶活力,加快红细胞聚集,快速形成微小血栓,导致血小板黏附,造成血液循环障碍,使糖尿病足病情恶化,另外本研究尚显示ABI与ALB属于保护性因素,即ABI水平能够反映周围血管病变情况,而ALB能够反应机体免疫水平及营养状态,当两者发生异常时表示局部病变,临床应重视这两项指标,采取相应对策积极改善。
综上所述,糖尿病足的发生受患者体内HbAlc、FIB、ABI、ALB等指标的影响,当HbAlc、FIB升高,ABI与ALB下降时对糖尿病足有预测作用,临床可积极监测上述指标,采取相应对策,改善病情。
参考文献
[1]杨香菊,何双涛,史良凤,等.糖尿病足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16,32(2):127-130.
[2]邵芬,李晓行,章臻翊,等.2型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分析及病原菌检测[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4,24(18):48-51.
[3]陈枫,陈艳梅,张秀芳.糖尿病足高危因素分析及个体化、综合化护理干预[J].河北医药,2014,36(8):1274-127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4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