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究早产儿低血糖护理干预对策及效果。方法择取本院收治的早产儿120例,选取时间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随机分组为参照组、研究组,分别施行常规护理、早期预防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早产儿低血糖发生率及其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早产儿低血糖发生率10.00%显著低于参照组,其家属护理满意度评分(88.69±5.31)分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采取早期预防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减少早产儿低血糖的发生,并提升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早产儿;低血糖;护理干预;效果评估
本文引用格式:原琳.早产儿低血糖护理干预效果评估[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0):309,330.
0引言
早产儿因各种因素极易出现低血糖,而持续、反复的低血糖会引发严重中枢神经病变,影响早产儿正常生长。为确保新生儿的健康、预防低血糖,需对早产儿施行及早的、预防性的护理干预[1]。本文则分析早产儿低血糖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取本院收治的早产儿120例,选取时间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根据随机原则讲120例早产儿分组为两组。参照组60例早产儿中男、女例数分别为38、22,出生体重在1500-2500g,均值为(2050.50±120.50)g,顺产、剖宫产娩出例数分别为21、39;研究组60例早产儿中男、女例数分别为39、21,出生体重在1500-2500g,均值为(2080.50±130.50)g,顺产、剖宫产娩出例数分别为22、38。比较两组早产儿基线资料可知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参照组:给予早产儿常规护理,即严密观察早产儿体征,一旦发现早产儿出现低血糖症状,立即采取对症治疗及护理,对其家属进行早产儿低血糖疾病相关知识讲解,引导其以积极心态配合临床各项治疗及护理工作。
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施行早期预防护理,具体为:(1)早期干预。①高危低血糖损伤早产儿早期干预。早期监护、筛查高危低血糖损伤新生儿对预防新生儿神经系统损伤有积极意义。为此,对于可能发生低血糖的高危早产儿,需采取血糖严密监测处理,并适时进行干预。因无法确定引发早产儿脑损伤低血糖的阈值,所以,无论是否高危低血糖早产儿,是否出现低血糖临床症状,均给予足够重视并及时治疗。②低血糖早产儿早期干预。一旦确诊为低血糖,立即采取2 ml/kg的10%葡萄糖静脉推注处理,控制推注速度为1 ml/min,并维持采取10%葡萄糖静脉滴注处理,于30 min后进行血糖复查,同时需动态监测早产儿血糖值变化以适当调节输液速度直至血糖稳定、恢复至正常范围。(2)早期预防护理。①控制产妇产前、产时血糖。控制产妇产前、产时血糖水平正常能有效预防早产儿低血糖。在分娩前,对产妇进行宣教,指导产妇控制饮食,在不影响胃排空的基础上缩短禁食时间。同时,强化情绪疏导,采用积极语言引导患者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分娩。②早产儿保暖。早产儿出生后及时放置于保暖箱内,并设定合理温湿度,使早产儿体温控制在36.5℃-37.5℃间。同时需注意集中进行治疗、护理以减少开箱门的频率,定时监测、记录暖箱的温度及早产儿的体温,定期对暖箱消毒、更换空气滤过膜,以预防出现交叉感染情况。③喂养指导。早产儿出生后0.5-1h内即需进行喂养,同时需尽早建立静脉道路以确保葡萄糖的输入。为避免低血糖发生,需注意早产儿空腹持续时间、葡萄糖输入后停止补充时间。若早产儿残奶量>20%喂奶量,需停喂一次并告知医生,若早产儿持续残奶量较多则改为全静脉营养处理。④感染预防。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要求,要求接触早产儿的人员在接触前后需洗手,做好早产儿的皮肤、口腔、脐部、臀部等部位的护理,其衣物要求高压蒸汽灭菌。
1.3评价指标
监测、记录两组早产儿出现低血糖的情况,并行组间对比。早产儿进行血糖监测前30min内禁止进食,采用微量血糖检测仪、试纸行血糖监测,取早产儿指趾末端或足跟部毛细血管微量血行血糖监测。若其血糖水平正常,则每隔6 h检测一次血糖直至72 h;若早产儿血糖水平低于正常值则取静脉血行血糖检测仪明确诊断。若早产儿全血血糖值低于2.2 mmol/L则视为低血糖,且不考虑出生体重、日龄、胎龄等相关情况。采用问卷评估两组早产儿家属对相应护理的满意程度,问卷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则满意度越高。
1.4数据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处理数据,低血糖指标以n(%)表示,组间对比行卡方检验;评分指标以(±s)表示,组间对比行t检验。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低血糖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60例早产儿出现低血糖6例,低血糖发生率为10.00%;参照组60例早产儿出现低血糖13例,低血糖发生率为21.67%。组间对比两组低血糖发生情况可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1.9444,P=0.0005)。
2.2护理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早产儿家属护理满意度评分(88.69±5.31)分显著高于参照组(67.54±4.39)分,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116,P=0.0001)。
3讨论
新生儿低血糖为新生儿常见疾病,多发于早产儿、糖尿病产妇婴儿等,持续低血糖或低血糖反复发作会引发严重中枢神经病变,于临床上主要变现为脑瘫、智力低下等后遗症[2]。为此需及早发现并尽快纠正低血糖以确保新生儿的健康。其中早产儿低血糖因其发病时临床症状不显著,临床难以及早发现,为此针对早产儿需施行尽早的、预防性的护理干预[3-4]。
相比于常规护理,在发现疾病症状后再给予对症护理,对早产儿施行早期预防性护理干预能更为有效的预防、减少早产儿低血糖发生率,并及时救治早产儿低血糖[5]。针对高危低血糖损伤早产儿给予早期预防干预以控制其血糖在正常范围内,对于已确诊的低血糖早产儿需于最快时间内给予血糖控制[6-7]。此外,为有效预防早产儿出现低血糖,需严格控制产妇产前、产时的血糖水平,早产儿娩出后需注意保暖及严密的血糖监测,喂养时需注意早产儿空腹持续时间、葡萄糖输入后停止补充时间,易有效避免低血糖发生[8]。同时,做好吸氧处理、感染预防以保障早产儿生命健康。本文结果显示,研究组早产儿低血糖发生率10.00%显著低于参照组21.67%,家属护理满意度评分(88.69±5.31)分显著高于参照组(67.54±4.39)分,P<0.05。
综上,对早产儿施行早期预防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并提升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临床价值显著。
参考文献
[1]徐建平,顾水琴,朱群娥,等.差异化改进断脐时机对剖宫产早产儿早期低血糖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18,17(10):41-43.
[2]许丹蓉,武彦,陈慧,等.新生儿低血糖的原因分析与集束化护理[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8,25(9):83-85.
[3]周定琼,苏昕,黄磊,等.78例早产儿低血糖的护理管理[J].心理医生,2017,23(6):250-252.
[4]刘羽,鲍书欣.剖宫产新生儿低血糖早期护理干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33):4281-4283.
[5]王士娥,刘艳春,李艳,等.优化早期发育支持护理对早产儿病理性黄疸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5):606-610,661.
[6]徐秀.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实施发展性照顾的临床价值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24):125,129.
[7]魏明.研究新生儿低血糖的临床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8):293-293.
[8]王亚丽,贺永杰,罗双莉,等.新生儿低血糖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14):109-11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0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