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胃食管反流病的经典机制认为,病变是由表层的食管上皮在酸性条件下发生腹水受损开始的,炎症免疫反应发生在上皮受损之后。然而,最新的研究表明,在胃食管反流病的模型中,黏膜下层的炎症免疫反应可以发生于未出现黏膜损伤的部位,同时有证据表明基底细胞生理状态的改变发生于黏膜受损前,综合这些证据,有研究提出了关于炎症免疫反应在胃食管反流病种的新的机制假说,并对此展开了研究。本文回顾分析近年来关于胃食管反流病中炎症免疫反应的机制探究,对其发病机制进行综合探讨。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炎症;免疫反应;发病机制
本文引用格式:刘晓红,孟宪梅,闫伦春.炎症和免疫反应在胃食管反流发病过程中的机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5):40-41.
Mechanisms of inflammation and immune respons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LIU Xiao-hong 1,MENG Xian-mei 2*,YAN Lun-chun 3
(1.Baotou Medical College,Baotou Inner Mongolia 014040;2.Baotou Medical College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Baotou Inner Mongolia 014000;3.Bayannaoer City Linhe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Bayannaoer Inner Mongolia 015000)
ABSTRACT:Classical mechanism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believes,lesion begins when surface esophageal epithelium is damaged by ascites under acidic conditions,and inflammatory immune response occurs after epithelium damaged.However,the latest research shows,in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model,inflammatory immune response of submucosa can occur at site without mucosal damages.At the same time,evidence shows physiological state changes of basal cells occur before mucosal damage.Based on these evidences,a new hypothesis on inflammatory immune response mechanism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is proposed.The paper carrion on study on the subject.The paper reviews and analyses mechanism of inflammatory immune response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in recent years,and comprehensively discusses its pathogenesis.
KEY WORDS: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Inflammation;Immune response;Pathogenesis
0引言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一类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引起的胃灼热和反流等不适症状的疾病,通常伴有食管黏膜的损伤,造成恶性、反酸、烧心等不适,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根据食管黏膜的受损程度,可以将胃食管反流病分为三类: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糜烂性食管炎(RE)和Barrett食管(BE),其中Barrett食管是一种可伴有化生的疾病,伴有特殊上皮化生者被认为是食管癌的癌前病变[1]。经典的发病机制认为,胃食管反流病是从反流的胃酸和胃蛋白酶损伤食管上皮的结合蛋白开始的,随着反流的发展,炎症反应逐渐发生,由表及里,而最新的研究表明,胃食管反流病并非从表明腐蚀开始,而是由粘膜下层的淋巴细胞浸润开始,逐渐发展至黏膜表面,体外实验表明,轻度的酸无法直接损伤上皮细胞,但是会刺激上皮细胞分泌炎症趋化因子[2]。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比分析,探究炎症和免疫反应在胃食管反流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情况。
1GERD的传统发病机制
在最初定义GERD时,研究人员将其认为是食管黏膜受到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的刺激,而出现的一系列改变,包括食物、胃酸、消化酶等物质,是由于食管上皮细胞受到化学性腐蚀作用而发生性状改变[3]。在酸性条件下,反流出来的胃蛋白酶被活化,导致食管上皮表面的众多连接蛋白和细胞受到损伤,同时,从十二指肠中反流出的部分结合胆酸盐和胃液发生共同作用,溶解了食管上皮细胞的细胞膜,甚至是下次组织细胞,导致了更加持久和深入的损伤。食管的化学性损伤导致组织内发生炎症反应,炎性组织开始吞噬细胞碎片和坏死组织,使得食管发生进一步损伤[4]。总体而言,传统的GERD发病机制认为,疾病是由表层组织受损开始的,和酸化的食管环境有密切的联系,疾病中的炎症反应时由于组织损伤引起,同时,食管内部的损伤也和化学性的腐蚀作用有关,而不仅仅是由于普通的炎症导致的。
2GERD最新的机制研究
目前,有大量的动物实验表明,GERD的发生并不是从食管的化学性损伤开始的,而是由于深层组织发生了炎症和免疫反应,导致表明组织发生了损伤[5]。临床实验表明,食管基地细胞乳突状增生和细胞间隙的增宽都发生在食管黏膜受损之前,这和传统的机制研究相矛盾,同时有大体标本的观察证明,食管黏膜出现损伤之前,黏膜下层就已经出现大量的炎症反应[6],故而有学者提出,GERD极有可能是在细胞因子介导下发生的炎症免疫反应,进而导致的食管上皮的损伤。
有研究表明[7],在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GERD的患者中,如果停用PPI,会发生疾病的复发,同时有实验数据表明,复发的GERD患者中,T淋巴细胞的比例显著升高,同时伴有食管黏膜细胞间隙的增宽以及一系列生理改变,但这些改变不仅仅出现再黏膜受损部位,黏膜未受损部位也存在同样的现象。这表明,从胃和十二指肠中反流的内容物并不会直接损伤食管黏膜,而是会引起炎症免疫反应,最终导致表面的受损,这种炎症反应有实验表明,是通过细胞因子而产生的。
3炎症免疫反应与GERD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将GERD和各种炎症介质联系起来,其中包括炎症趋化因子、白介素和氧化应激反应[8]。实验证实,IL-6、IL-8以及TNF是GERD发病中的重要炎性因子。
IL-6是一种参与免疫调节功能的重要细胞因子,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BE和食管癌患者中的IL-6水平有着显著的生蚝,同时,酸性环境下,IL-6和其受体的表达都有显著升高,能够激活Th2的信号通路,导致抗凋亡细胞的基因抑制,使得BE患者的肿瘤发生率显著升高。IL-8作为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趋化因子,其在GERD患者中的高表达是引起炎症反应的重要原因和关键证据,在体外培养中发现,酸性环境和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都会引起IL-8的高表达,这种升高可以很好的解释食管黏膜下基底细胞的改变和乳头状增生的产生。而TNF作为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效应的炎症因子,有研究表明,在BE的发生发展中,TNF-α起到了重要作用,能够激活NF-κB信号通路,导致炎症的发生和细胞的损伤。
GERD和各种炎症免疫因子的相关性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在临床疾病中发现,食管黏膜的病变具有广泛的炎性细胞浸润现象,但同时食管也会发生病理性改变,其中的作用因子和作用方式依旧是需要被重点关注的对象。
4总结与展望
炎症和免疫反应在GERD中的作用机制是目前治疗的最新方向,如果能够解决其中的作用原理,确定GERD的发病情况,或许在将来,人们对于该疾病的治疗可以不再局限于抑酸,而是通过更加细致个性化的靶向治疗来解决患者的问题。同时,炎症免疫反应中的各种细胞因子也将会使预防疾病发生的重要作用靶点,值得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朱宝宇,宋德锋,施春雨,等.胃食管反流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5,05(2):344-346.
[2]田燕,陈吉.炎症介质与胃食管反流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6,10(1):34-35.
[3]梁国强.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分析及其发病机制研究[J].现代养生,2014(10):70-70.
[4]Rybka A,Malesa K,Radlińska O,et al.The utility of oesophageal pH monitoring in diagnosing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related chronic cough.[J].Pneumonologia I Alergologia Polska,2014,82(6):489-94.
[5]陶佳丽,朱海杭.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4,20(3):478-481.
[6]Kreuter M,Raghu G.Gastro-oesophageal reflux and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the heart burn in patients with IPF can no longer be silent[J].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2018,51(6).
[7]Kim S E,Park M I.Can Acid Pocket-targeting Alginate-an t acid(G av is c o n D o ubl e A c tio n)Reliev e Upp er 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 in Gastro-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J].The Kore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Taehan Sohwagi Hakhoe chi,2014,63(6):386.
[8]顾越雷,李峰,樊强,等.胃食管反流病的基础研究进展及临床诊治现状[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6(11):1413-141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74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