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中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4例肺癌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为2017年02月至2019年02月,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PICC置管护理,各32例,且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导管脱出、穿刺点渗血、穿刺点感染、静脉炎、血栓形成)、生活质量评分进行观察及评估。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ICC置管护理应用于肺癌化疗患者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有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值得应用及推广。
关键词:肺癌;化疗;PICC置管;护理
本文引用格式:陈桂香,邵莉,朱玉花.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中护理的应用效果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4):361+364.
0引言
肺癌患者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在于化疗手段,虽然具有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但是同样存在缺点,即化疗药物具有较大的刺激性,若是静脉进行反复穿刺,则可对外周静脉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即出现不同程度的静脉炎,加上肺癌患者受疾病本身的影响身体较为虚弱,以上操作不仅能够增加患者痛苦,并且还能进一步影响化疗的顺利开展[1];我院为了探讨肺癌化疗患者PICC置管中护理的应用效果,选取64例肺癌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见正文描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次选取64例肺癌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为2017年02月至2019年02月,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PICC置管护理,各32例,且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导管脱出、穿刺点渗血、穿刺点感染、静脉炎、血栓形成)、生活质量评分进行观察及评估。观察组中男16例、女16例;年龄42-75岁,平均(55.32±3.45)岁。对照组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43-75岁,平均(55.39±3.48)岁。两组基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存在对比价值。
1.2方法
1.2.1对照组方法--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如向患者介绍化疗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等。
1.2.2观察组方法--给予PICC置管护理,如下叙述:
(1)置管前护理:先患者介绍PICC置管目的、方法、流程及优点等,以便于让其充分了解,有利于减轻负面情绪及取得配合,待患者同意及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评估患者身体状况,且选择粗、直、无静脉窦及关节的静脉置入导管。
(2)置管时护理:先评估患者的静脉条件,以贵要静脉作为PICC置管首选,其次再以肘正中、头静脉,穿刺前协助患者手臂外展90度,且测量导管置入长度,即测量穿刺点至右侧胸锁关节,再向下测量至第三肋间隙,随后在导管上做好标记,再测量肘窝上10 cm臂围;其次采用碘伏消毒皮肤,打开无菌包,操作者佩戴无菌手套后铺巾,继而建立无菌区域,再对导管进行预冲,进针角度控制在15-30度左右进针,见回血后穿刺针与血管平行,持续推进1-2 cm左右后保存针芯位置不变,向前推进插管鞘,再退出针芯,送管,待导管进入标记长度后退出导丝及血管鞘,最后将体外的导管保留5 m左右减去,安装连接器,采用生理盐水冲管,连接输液接头,采用3 m透明敷贴固定,压迫10分钟后在PICC置管留取置管日期及经手人姓名。
(3)置管后护理:置管成功后在第一个24 h后更换敷料,随后则是每周更换1-2次敷料,若是敷料存在松动、潮湿及污染等情况,则应立即更换,且采用酒精消毒,而输液接头则每周更换1次左右,且在实施药物治疗前采用生理盐水冲管,药物治疗结束后同样采用生理盐水冲管,再应用肝素封管。
(4)饮食干预:饮食以高蛋白、高热量为主,因为受疾病的影响患者可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消耗,且饮食以清淡、以消化为主,遵守少量多餐原则。
(5)心理疏导:护理人员应主动积极和患者进行交流,通过了解患者心理状况,实施相应心理疏导措施,继而起到减轻负面情绪的作用,与此同时指导家属多关心及鼓励患者,有利于提高战胜疾病信心。
1.3观察指标。观察及评估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导管脱出、穿刺点渗血、穿刺点感染、静脉炎、血栓形成)、生活质量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采用WHOQOL量表评估,评估内容包括4个维度,以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2]。
1.4统计学标准。文中计数资料选择SPSS 21.0软件分析,以(±s)与百分比表示,卡方值与T值检验,以P<0.05,表示统计学存在对比价值。
2结果
2.1并发症观察。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生活质量评分观察。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讨论
我院为了维护患者的静脉及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采用PICC置管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及留置时间长等优势,可在取得理想效果的同时避免静脉炎等并发症出现,对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具有积极作用;除此之外,在PICC置管过程中配合相应护理干预有利于减轻患者痛苦及提高遵医嘱依从性,先通过评估患者具体情况,其次制定系统化、个体化护理方案,最后一一落实;护理措施实施过程中应尽量满足患者各阶段需求,有利于提高生理及心理上的舒适感,且达到不同层次的目标,让患者积极与病魔做斗争,对促进治疗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曾有学者研究表明:PICC置管中实施相应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即在本次研究中可证实以上说法的准确性,即观察组经干预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刘均等学者研究结果一致,即干预后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6.25%显著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0.83%,由此说明在PICC置管中实施恰到的护理服务有利于减轻患者痛苦,继而间接提高治疗依从性。
PICC置管中以穿刺点渗血、穿刺点感染、静脉炎、导管脱出及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为主,其中第一种并发症是由局部固定压迫或穿刺肢体活动剧烈及频繁所引起,其中凝血功能障碍及血小板减少也可造成穿刺点渗血;第二种并发症则是由消毒不严格所引起,因为化疗期间患者的免疫力可呈持续下降趋势,极其容易受细菌入侵;第三种并发症则是由置管过程中反复性移动所引起,会导致血管内膜进一步损伤;也有学者研究认为与护理人员穿刺技术具有一定相关性,若是反复穿刺,甚至穿透,同样可进一步损伤血管内膜;第四种并发症则是由固定方法不正确或患者依从性差,自行拔出,最终导致贴膜松动发生导管脱出;第五种并发症的发生与血液粘稠度具有密切相关联系,肺癌患者机体的血液黏稠度高于正常人群,加上进食及饮食受限,可进一步增加血栓形成风险;针对以上并发症的出现实施相应预防措施,对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积极作用。
总而言之,PICC置管护理应用于肺癌化疗患者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有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值得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杨新雅,蔡萍,蔡东焱.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与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肺癌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5,1(1):82-84.
[2]张慧,黄李华.肺癌化疗患者拒绝PICC置管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理学报,2017,24(20):44-4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5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