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今天,人们所获得的知识面呈井喷式爆发,而且多元化的要求也越来越明显,这种趋势也为新的教学开创了平台,尤其是在线云教学平台的优势越来越明显。
关键词:信息技术;计算机应用基础;融合;教学设计
本文引用格式:宋静涛.“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融合的教学设计——以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WORD邮件合并内容教学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79):291-292.
一引言
在“教育+互联网”的背景下,职业学校教育理念不断更新,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融合信息技术手段的教学方式已成功的取代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在传统的教学基础上运用了许多创新的教育方法。任何一种改革在最初的时候都不可能一步到位,计算机应用教学也是如此,因为现阶段很多职校的老师只是会单一的运用PPT,并没有非常丰富的信息技术手段,所以导致学生无法利用互联网的强大功能进行计算机应用系统学习。最重要的是许多教师因为自身年龄和接受能力的局限,并没有深刻的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所以无法融会贯通。由此可见,整个教师团队必须要起到表率作用,积极学习互联网信息技术,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重新对课堂进行融合信息技术的教学设计。
二 信息技术和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融合的教学内容设计
(一)借助信息技术改变传统教学课堂
以我校为例,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传统课堂中融合蓝墨云班课在线教学平台、微课视频教学资源、问卷星测试数据。班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活动,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很好的掌握在线云平台教学的使用方法,以便于熟练的运用该平台达到自己学习的目的。
1.课前:学生需要登录云班课,教师通过平台发布WORD邮件合并学习任务,学生学习微课视频,完成课前作业。学生完成所有课前任务并获得相应的经验值。
2.课中:教师使用问卷星测试数据来分析课前学习情况,掌握学生对WORD邮件合并的学习情况,指导和确定课中教学方案。为了督促学生按时完成课前探索和学习,课堂上教师安排各教学小组展示汇报优秀学习成果,分享课前探索体验。课前微课学习任务是完成“学生录取通知书”的制作,课上教师先发布“工资发放单”的制作任务,再次检测学生对WORD邮件合并这一技巧的掌握情况。若检测后还有学生没有完全掌握,请学生课后继续学习云班课平台上的微课资源,并将学习结果及时反馈给所在学习小组,由组内督促其完成学习。接下来,进入“进阶任务”学习,由两个教学任务组成。第一个任务,如何避免纸张浪费,将多个记录(以“工资发放单”为例)合并在一张A4纸上。第二个任务,如何在记录(以“准考证”为例)中批量合成照片。通常情况下,教师就可以运用“电子教室”软件控屏展开“一对多”的教学,演示如何将照片进行批量插入的方法。学生重复练习,提高实践能力,突出学生主体性。每个任务学习结束,每个小组要进行成果展示,可以毛遂自荐,也可以组员推荐,充分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然后将每个小组进行课上竞赛,教师担任裁判来进行评比。通过开展学习活动,顺利完成教学重点,为突破教学难点奠定了基础。
3.课后:学生登录云班课完成课后拓展学习,对“进阶任务”进行巩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学习。同时教师上传课后作业,依据专业特点进行课后任务的布置——对数控车工技术等级证书进行批量制作。学生在学习平台上接受学习任务,结合课中所学,完成等级证书的制作任务。为了及时了解学习效果,可以使用“问卷星”网络平台来完成。
(二)构建以微课为主的信息技术与传统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课堂相结合的新模式
1.课前:教师提前建立好云班课,同时将微课视频上传,要求学生观看并完成教师发布的微课学习任务清单。课前任务的学习能够最大程度的缩短授课时间,这样也可以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开展新的学习内容。
2.课中:教师点评学生的作业,然后通过播放微课视频的方式对传统教学加以补充。如:授课导入环节的动画,教学内容技巧解析、操作步骤等微课视频,课后练习教学的核心知识点。
3.课后:学生要按照教师的要求,登录云班课,完成拓展知识的学习,拓展知识以教师在互联网下载的相关资料为主,如:制作录取通知书、邀请函、准考证、等级证等。课后教师合理利用这些网络资源,就能促进学生对WORD邮件合并这一技巧自主学习能力和操作水平的提高。
(三) 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融合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1.做好教学分析。依据教学内容,确定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手段。以WORD邮件合并为例,本课是WORD高级技巧的应用,需要重点讲解软件操作步骤。为了清晰讲解操作步骤,可以将其制作成微课,让接受速度慢的学生反复学习。设计好“进阶任务”,让能力强的学生强化自主学习,拥有更多的操作技巧,完成突破难点的学习。依据授课对象的专业特点,设置制作任务——数据车工技术等级证书的制作,让学习内容贴近专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设定三维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和关注细节的“工匠精神”。
2.使用微课程视频丰富教学策略。微视频指的是短视频片段,通常持续3分钟到5分钟,让学生可以快速学习并掌握。因此,它可以在教学中推广,特别是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在上面的示例中,可以将利用WORD邮件合并制作工资发放单、准考证的过程,学生制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及拓展练习的过程等均制作成微课视频,供学生参考学习。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大大节省课堂重复讲解的时间,同时学生可以独立探索和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达成人才培养的目标。
3.转变教师角色。在本课中,教师把课堂“交还”给学生,教师需引导学生树立主体地位、主体意识,真正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教师要改变思维方式,时刻关注学生,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态,做到及时指导、点拨,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探讨,寻求途径,想出办法,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教师只有以引导者的身份出现,从知识讲授者的角色解放出来,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变传统课堂为有效课堂。
4.培养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意识。有效课堂意味着将教学目标和学习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有效的开展学习,努力做到内外优化的学习模式,同时结合自主学习与制度化学习的学习方式,逐步达成新的教学结果,以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本课教学中融合了形式多样的信息技术手段,强化学生获取、加工、处理、管理、呈现和交流信息的基本能力,培养流畅地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遵守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5.努力方向。(1)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需耗费较多的人力、财力、物力,对学校的软硬件设施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对师生的信息化水平提出了新的挑战。(2)信息技术高度融合的教学课堂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学生课外学习投入度影响着教学质量。因此,应进一步完善适用于课内外的学习监控、反馈、评价体系。
三 结语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加速了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根本改革,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相融合的方式,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赵丹丹.“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堂融合的教学设计[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02):407.
[2]殷和素.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整合内涵诠释[J].外国语文,2011(3):117-120.
[3]蔡兴壮,解皓.基于信息化教学大赛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4(01):169-170+184.
[4]柯盈盈,林静,肖辉雪,等.高职护理“心肺复苏”项目的信息化教学设计[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13):61-63.
[5]严敏.“光伏技术应用”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J].职教通讯,2016(15):7-9.
[6]有效课堂.好搜百科.2012-10-16[引用日期2015-06-0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9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