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运用打破了传统课堂互 动时空的局限性,实现了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幼儿、幼儿 与家长以及幼儿与社会的多向交流,为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创造了广泛的机会与场景, 也加强了幼儿园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联系,利于互信和理解关系的建立,从而更好地支持幼儿发展。 例如,在《甜蜜的拥抱》活动中,教师运用电子白板将绘本通过声音、动画等方式呈现,帮助幼儿理解故事,随后教师提供了 iPad、互动桌,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绘本中的故事情节, 促进其语言的发展,最后利用 iPad 和手机的视频通话软件让幼儿联系家人、朋友,即时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 在《环保小能手》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相互录制保护环境的短视频并上传到网上分享,鼓励幼儿以实际行动传播环保理念,也将其学习时空进一步拓展。
“技术是一把双刃剑”,通过对 10 份教学活动的分析, 本研究认为信息技术为教师开展幼儿园教学活动提供了 有利的支持, 但一些教学活动在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应用时长和频次、应用水平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已有研究指出,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应用强调让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幼儿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幼儿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9],信息技术的应用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充分体现幼儿的主体作用。 但本研究发现,这些教学活动应用信息技术最多是采用直观演示策略,达到 47.5%,也就是说,主要是由教师展示或演示与活动有关的图片、声音、视频等信息。 在这种教学策略中,幼儿多数时候只是教学信息的接收者,信息技术作为教师的“替身”“工具”继续控制幼儿的学习进程,并未充分体现幼儿在信息技术面前的主体性。 而且,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更多地是按照预先制作好的课件在电子白板上按部就班地展开教学,忽视了幼儿的反应,缺乏对幼儿主体精神的关照。 如《小猪去春游》活动中,几名幼儿没有按照教师预设的答案回答问题,教师忽略了他们的回答,没有进行回应。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弗瑞克教授曾经提到:“技术在教育中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结果,不能为了突出技术而使用技术,技术最好用在那些没有了它就难以进行的教与学活动中”[1],信息技术的运用要符合幼儿认知特点和教学内容需要,并不是越多越好。 研究结果显示,当前幼儿园教师在教学活动当中使用信息技术多的在 5 次以上, 使用频次很高;有的活动使用频次不高,但时间过长,例如《小猪去春游》活动总时长为 21 分 16 秒,信息技术应用时长为 20 分 48 秒,整个教学活动教师一直使用电子白板演示教学内容, 没有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还有的活动并没有认真挖掘信息技术的教育功能,一些教学环节可以用传统的材料来开展,教师却使用信息技术代替,可能是为了减少准备一些传统教学材料的不便。 教师过度依赖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不仅不能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效用,反而会因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造成幼儿视觉疲劳,对幼儿身心健康可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根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不同程度和深度,有研究者提出,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分为两个层次:浅层次整合是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应用于学科教学 之中,目的是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深层次整合是在课程开发时,将信息技术的内容融合到课程的结构、内容、资源和方法中[10]。 也有学者将其划分为封闭式的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整合、 开放的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和全方位课程整合三个阶段, 在不同阶段学习者对技术的依赖程度更高, 学习形态从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 [11] 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认为,多数教学活动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主要是把技术作为演示工具、 交流工具和个别辅导工具来辅助教师开展教学, 还很少会把信息技术作为信息加工、协作工具,为幼儿设计探究式学习、 任务驱动式学习等需要幼儿更加充分地参与、主动建构的教学模式,可以说,距离将信息技术全方位融合到课程与教学中还有很大空间,信息技术的潜能有待进一步挖掘。
尽管本研究的结论不能推论至所有幼儿园,但作为一所在信息化教学方面进行几十年探索的幼儿园,它在这方面的经验教训值得认真反思。 为了更好地挖掘信息技术的优势,并尽量避免其问题,本研究认为信息技术的未来应用应注意以下问题:
幼儿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不仅仅是教师教学的工具, 更应该是促进幼儿自主学习与发展的工具,要继续挖掘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整合过程当中以幼儿为主体这一优势。 传统教学以教师的教为主,教师习惯于通过讲授等方式为幼儿传递知识和经验,而信息技术的交互性、直观性等特点可以为幼儿提供更多自主操作、自主探究的机会,为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到以幼儿的“学”为中心的教育革新提供了可能性和可行方式。 但当前的不少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仍然由教师高度控制,教师应该多为幼儿赋权,鼓励幼儿运用信息技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和经验,提升主动学习的品质。
2.应注意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
本研究表明,一些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还处于较低层次,信息技术应用的适宜性和有效性还有待提升。 一方面,要注重信息技术使用的适宜性,切不可为了“使用而使用”,产生对信息技术的依赖。 由于信息技术可以较好地解决教师为准备实物操作而带来的工 作负担,同时又能满足幼儿动手操作的需要,这导致教师在活动中频繁使用信息技术,不少教学活动显得“华而不实”。 信息技术的适宜性体现在教师能立足于幼儿的学习特点,对教学活动的形式、过程、环节仔细分解, 再去考虑哪些方面使用传统教学材料更合适,哪些方面可以融合信息技术发挥其优势,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用信息技术。 Takeuchi 指出:“有效的技术工具能够链接屏幕上(on-screen)和屏幕下(off-screen)的活动,并能促进教师和幼儿、幼儿和幼儿之间的共同参与和交流 ”[12]。另一方面,要考虑信息技术应用的有效性,即“决定在幼 儿园中是否使用信息技术,从根本上说,取决于相比较传统的教学材料,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更加有效地达成特定的目标——不论是个人层面上的儿童发展目标还是整体层面上幼儿园的目标。 或者通过使用特定的信息技术确实能够拓展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机会。 ”[3]
3.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信息技术能否有效整合在幼儿园教学中,人为因素尤为重要, 本研究中的幼儿教师都接受过信息技术培训,在应用时仍然会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如果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缺位,教学中滥用技术、技术应用水平不高等问题就不可避免。 当前信息技术的更新速度非常之快,幼儿园教师不仅需要了解信息技术的迅速变更及其在教学中应用的意义,也需要掌握如何选择和评价信息技术,如何用适宜、有效的方式融入教学, 从内容选择、呈现方式、师幼互动都需要相应的融入策略。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应该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面,尤其是信息化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能力亟需培训。 无论是后续的幼儿园教师职前课程的设计, 还是在职培训项目, 都应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纳入其中,切实丰富教师关于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 加强信息技术的实践培训, 促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发展, 唯有人的能力到位,才能真正挖掘出、利用好信息技术与幼儿园教学整合的优势。
信息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为幼儿教育增添了新的教育 手段,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13]为此,致力于幼儿园信息化教育的工作者, 必须清楚认识数码时代给学生学习生活带来的变革[14],全面看待信息技术的影响,尽可能降低技术的弊端,进一步挖掘信息技术的潜能和优势,运用专业知识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参考文献:
[1]何磊,黄艳霞,金晓晓.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的整合[J].学前教育研究,2009(1):56-59.
[2]魏细耀.当前幼儿园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08(8):52-53.
[3]NAEYC. (2012).Position statement: Technology and Interactive Media as Tools in Early Childhood Pro- grams Serving Children from Birth through Age 8 [EB/ OL].
[4]Patton,M.Q.Qualitative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2nd Ed[M].Newbury Park:Sage,1990:160.
[5]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0:103.
[6]Baker W D, Green J L.Limits to certainty in inter- preting video data: International ethnography and disci- plinary knowledge[J].Pedagogies: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2007(3):191-204.
[7]李诺,刘恩山.录像分析技术在教学研究中的应用与发展[J].现代教育技术,2017,27(9):33-39.
[8]郝兆杰,梁芳芳,肖琼玉.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应用现状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14(11):35-41.
[9]贾居坚,秦旭芳.现代教育技术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10]曾祥霖,张绍文.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层次和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2006(1):50-54.
[11]马宁,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z1):51-56.
[12]Takeuchi,L.M. Families Matter: Designing Media for a Digital Age[M]. New York: The Joan Ganz Cooney Center at Sesame Workshop,2011.
[13]冯晓霞.信息技术与学前教育——幼儿学与教
的视角[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1(18):29-29.
[14]王蔚辉, 刘晓巍.中小学生使用手机的实证研究
[J].教育探索, 2018(1):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