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指数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教师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把握、教法学法的优化、针对性教学策略的制订。只有切实把握学生这一教学主体,在教学实践中突显学生主体地位,多维度探寻感知情态和思维方向,提升教学反馈品质,才能激活学生学习热情, 促进课堂教学多元升级。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 评价 反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文化基础、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资源进行整合、分析,并根据这些信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整体感知。教师要及时将这些内容反馈给学生,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调整学习方法。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反馈,是指教师捕捉学生的各种反应,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相应判断,调整教学方式。 教学反馈对矫正学生错误认知有积极作用。因此,教师要切实把握教学反馈价值,找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初中信息技术高效教学奠定基础。
一、在观察中掌握学生心理动态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不断渗透和发展,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也突显出来。为了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必须把握教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对学生进行深入研究。课堂观察是教师必备的素质修养,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渠道。在传统教学实践中,教师虽然对教学观察有一定认知,但根本没有意识到其价值和意义, 课堂观察只是流于形式,教师没有进行深入探究。教师应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对学生进行不间断的观察,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制订教学对策。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七年级“获取信息的途径”一课 内容时,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比较感兴趣。教师看到学生兴趣浓厚,就先引出一种信息来源的途径——书籍。学生充分感知。在此基础上,学生纷纷探索其他获取信息的途径。在学生表述的过程中,教师注意观察学生的 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教师发现,有的学生在回答时挠着耳朵,面露难色,自信心不足。有的学生面露笑容,积极举手,跃跃欲试。教师要及时给予干预,首先让积极举手的学生回答,并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评价。对于尚未找到答题思路的学生,教师可以列举一个信息来源的途径——广播,对学生进行引导、启发。学生很快发现解决问题的其他途径,再进行表述时,学生自信心明显增强。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认真观察,及时发现学生的面部神 态和动作,及时给予指导,学生的学习思路被打开,这对 学生尽快建立相关认知有重要帮助。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双向互动的过程,信息教学的 互动性比较明显。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教学的有心 人,对学生学习状态、心理变化、情绪波动等进行仔细观 察。通过观察学生的肢体动作、神态、语言、眼神等,把握 学生的心理特点,给出适当的教学对策,并对学生进行及 时指导点拨。
二、在提问中了解学生认知程度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强调指出,对课 堂教学进行深入分析是教师的每日工作,教师要分析课 堂的目的,了解学生的认知程度,并以此为依据制订教学 计划。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不可撼动的,对学生进行分析 研究很重要。教师要想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实效性,就必 须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原有认知基础。课堂提问 是师生互动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教师了解学生认知程度 最直接的渠道。教师提出问题的根本目的是对学生进行 认知思维方面的引导,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触碰教 学核心。在进行提问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有综合 的考量和全面的认知。
《数据处理》这一节内容,要求学生了解 Excel 中公式的作用,掌握公式的格式和公式的正确输入方法、运算符 和运算次序。教师在引入课堂教学时,采用了情境导入:月 饼是中秋佳节必吃的物品,大家喜欢吃什么口味、什么品 牌的月饼?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接着教师又提出一个问题:“假如你的妈妈是市场调查部的工作人员,需要你帮她对各大商场的月饼相关信息进行调查、汇总,你会采用什么形式开展计算、整理活动?”学生都表现出一副茫然的样子。初中阶段学生能够运用简单实物图表进行信息调查,但他们对 Excel 表格的运用比较陌生。教师给出示例。学生通过观看示例,对 Excel 表格的运用有了初步认知,并能够运用表格准确计算出月饼价格总和和月 饼之间的差价等内容,课堂教学顺利展开。问题是启动 学生思维的钥匙,教师巧妙利用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 心,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会更加高涨,教学进程也会更加 顺畅。
教师要借助问题,将学生认知激活。在提问时,问题的准确性、针对性、具体性是教师需要思考的。在初中阶段,学生心智发展尚不成熟,难以自主解决所有问题。教师要对学生认知情况有清晰了解,把握问题的难度系数, 并在此基础上设计问题。在提问中,学生的思维顺利进入教师预设的轨道中,学习效果自然很好。
三、在训练中矫正学生思维方向
一旦课堂教学反馈出现滞后现象,学生就会形成错误的认识和思维,这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根深蒂固的影响, 对学生的综合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因此,教师要开展课堂练习,在训练中对学生的学习思维有准确把握。初中信息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在学习中会有一些上机操作的内容。上机操作是检验学生理论知识的重要步骤,也是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方法。教师要丰富教学方法,加大上机操作训练比例,让学生在具体操作中掌握知识。当发现学生思维出现偏差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引导和补偿训练。
在学习“收集与处理素材”一课内容时,教师设计了一个以“元宵节”为主题的灯会设计活动。学生积极主动寻找素材,搜集相关资料。有的学生搜集了花灯会的照片, 但照片亮度太强,图像中的一些事物很难看清楚。此外, 学生选取的文字也比较单一。为了提升素材质量,教师让学生对素材进行处理。学生对照片的亮度进行了调整,这样图像的质量就得到了提升。
在处理文字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将文字设置成特殊的字体、颜色。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熟悉了操作流程,审美鉴赏能力也得到了训练。实践操作中,教师巡回指导, 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矫正,学生对处理素材的方法也有了更精准的认知和掌控,其思维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探索效果明显提升。
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信息技术教学也是如此。教师只有对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有清晰的把握, 才能制订出针对性较强的教学设计,矫正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为学生的思维指明方向,完成有意义的学习。在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不同群体的学生对训练的不同反应。在初中阶段,学生个体差异很大,学习稳定性较差,教师在设置训练题时必须做到心中有数,从不同 角度设计训练题,提升训练覆盖率。
四、在评价中提升学生学习效度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相 关理论知识和上机操作,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应,从中 洞察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课堂评价是课堂教学的 重要内容,学生的学习状态需要评价,学习效果同样也 需要评价。初中生思维比较活跃,探索热情高。教师要高 度重视评价作用,认真甄别学生信息认知的掌握程度,采 用多元化评价方法,在评价中实现教学反馈。评价方法众 多,自评、互评都是常用的评价方法,教师要利用多元评 价,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在学习“个人图书馆”一课内容时,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优秀案例,教师引导道:“看到这些精美的案例,你羡慕吗?现在就有一个展示的机会,请大家建立一个自己的图书馆,对图书进行分类。”学生学习积极性极高,纷纷主动参与。在展示交流时,教师采用自评、互评的方式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你的图书馆非常个性,你没有按照图书类型进行分类,而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分类,这样的分类体现了你是一个有心人。”“你采用的贴纸条明确页码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语言评价对学生具有积极影响,教师巧妙借助口头评价,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对学生进行积极评价,这是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的基 本诉求。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口头评价对学生具有积 极影响。教师要创新口头评价形式,并根据教学需要升级 评价内容、评价语言,开展个性化评价,让学生切实感受 到鼓舞,增强自信心,感受到教师的爱护和关注。
五、结语
教学反馈是教师分析学生、掌控课堂的重要依据和 方法。教师要从观察中切实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了解学 生的兴趣爱好;从课堂提问着手,了解并把握学生的认知 程度;在实践训练中对学生的学习思维进行矫正,达到 学思结合的目的;及时、准确地评价学生,对学生的学习 实际进行全面掌握,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由此可见,课堂 反馈是信息技术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对提升课堂效率 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教师要有正确认知,对教学反馈进行 准确把握。
参考文献:
[1]岳晓.新课程标准下初中信息技术有效性教学问题探讨[J].亚太教育, 2015(29).
[2]张现雷.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学周刊,2014(24).
[3]沈融.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分析[J].华夏教师,2017(4).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反馈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9/0114/20190114102751357.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2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