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基于社会需求及专业发展定位,通过分析新建本科院校在创新创业与工程实践型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提出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思路,结合沈阳城市建设学院教学实践,提出创新创业及工程实践型教学体系实施办法,包括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推进教学改革、加大与完善创新创业评价政策保障、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等,实现了学校、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多方共赢,具备可持续性。
关键词:创新创业;工程实践;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体系
本文引用格式:田悦,等.基于创新创业与工程实践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52):47-48.
一序言
2015年《辽宁省深化普通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相关文件落实,为了全面落实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适应当今经济发展,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培养面向生产一线的应用型人才,本文针对新建本科院校在创新创业与工程实践型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以沈阳城市建设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为例,对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体系进行改革,把创新与创业融入专业建设,进而推进专业向应用型转型,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同时,毕业生创业与就业呈现上升趋势,创建科学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培养具有一定创新创业能力并勇于投身工程实践的应用型人才,为辽宁新一轮全面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二新建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与工程实践型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
目前我国新建本科院校在关于土木类人才培养方面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创新创业与工程实践型人才培养的体系建设不完善,新建本科学院由于建校时间较短,人才培养模式与老牌大学模式相似或者照搬,不能适应学校人才培养定位要求;②校企协同育人的创新创业教育成果不显著,校企合作深度不够,校企合作只是在签约阶段,很多合作并没有实质开展,产教融合并不深入,企业参与度不高;③专业设置与市场及行业需求的匹配度不高,专业特色不明显,专业课程体系依然依据传统的“课程导向”的原则设计,没有体现行业需求,学生创新创业与工程实践的能力不突出等。
三 基于创新创业与工程实践的教学体系改革思路
根据社会需求以及行业发展,结合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业方向及业务范围的要求,制定具备创新创业及工程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与本专业毕业生培养规格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相适应合理的教学体系。
(一)注重基础理论同时增加必要的项目教学环节,实现课堂立体化教学
土木工程专业进行课程群建设,力学类课程群(包括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等)、设计类课程群(包括混凝土结构、钢结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工程结构抗震设计等)以及施工管理类课程群(施工组织与项目管理、土木工程施工技术、高层建筑施工、等),在保证满足基本理论知识情况下,增设了课内实践、课内实验及集中性实践环节等,在教学中引入项目教学法,以完整的工程项目为背景将理论和实践教学串联在一起,采用板书、多媒体及土木工程仿真虚拟实训室相结合的立体化教学模式,将复杂的构造以更形象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学习有积极性与主动性,锻炼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二)提高实践教学学时,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继续完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与实验室的建设,满足实践教学要求,深化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大力推进产学研创融合。根据工程项目的要求,着力改进实践教学内容,土木工程专业对学生各项实践能力和创新培养应重点体现在实践教学体系中,针对不同能力和技能构建相应实践模块,构建教与学、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为一体的实践教学新体系,实践体系的各个环节体现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
(三)进一步改革教学方式方法
充分运用土木工程实训中心,向学生开放实验室及实践实训平台,应用学习通app,通过利用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第二课堂等教学方式,加强师生的沟通互动,引入OBE教学模式,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模式,采用以问题为导向、以项目为基础的教学方法。通过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互动教学模式。
四 基于创新创业与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实施
(一)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结合调研我校明确将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为面向土木工程生产一线,凸显“实践、应用、创业、创新”人才培养特色,为土木工程施工企业培养出专业基础扎实、专业技能熟练的应用型人才。构建以职业需求为核心,以创新及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增强学生就业创新创业能力。
(二)构建基于创新创业与工程实践理论课程体系
结合土木工程专业特点,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同时解决好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集中实践环节与创新创业课程的关系。依托土木工程实训中心,构建以培养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线,贯穿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第二课堂的课程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大学四年的教学过程中。
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按照“专业基础平台+专业核心平台+专业方向”构建“就业方向培养课程体系”,即在土木工程专业基础与核心平台上设置建筑工程及地下工程两个方向,形成了通识教育、学科基础教育、专业教学等,并设置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选修课等几个大的类别构成的创新课程体系,分别对应不同的培养能力矩阵。
(三)注重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第一,继续完善校内实践实训基地建设。本专业现有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室、力学实验室、土力学实验室等,可以为学生实践活动提供场地;土木工程虚拟仿真实训室将土木工程与计算机仿真进行交叉,可以开展涉及BIM、施工过程仿真模拟,结构类课程、施工组织类课程等课内实践环节可以充分利用虚拟仿真实训室;土木工程实训基地中已经建设完成建筑实体比例模型,该模型可以让学生认识多种土木工程结构,更好进行课内实践环节,同时可以解决认识实习。
第二,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本校与多家土木相关企业如施工单位、设计院、监理公司等建立校企合作,解决第七学期专业实习实习单位问题,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与合作实习基地开展相关技术研究或产业研发,解决实习基地的技术难题,同时可以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四)加大与完善创新创业评价政策保障
学校大力支持创新创业教育,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持续改进、全面管理的工作机制,建立以提高学生能力为核心的教学全过程控制评估与反馈体系。学校对立项课程给予政策支持并提供配套经费,深化校企合作,对本专业进行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建立合作机制、评价机制、长效机制。
(五)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
逐步建设一支以专业教师、实验教师与创新创业教师为主体,企业家、优秀校友为兼职创新创业导师的专兼结合师资队伍。继续完善专业教师到相关企业实践制度,提升专业教师创新创业教学能力,使专业教师更好进行实践教学与创新创业教学。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绩效考核标准,明确专业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责任,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的考核评价。
五 结论
随着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的提出,高等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创新体系至关重要。本文总结了沈阳城市建设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基于创新创业与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措施,对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提升工程实践能力方面提出建议,形成了一套应用于应用型高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的专业改革思路,可为类似院校及专业的改革提供指导参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1]宣卫红,李明惠,刘志峰,等.新建本科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以金陵科技学院土木工程专业为例[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0(01):76-79.
[2]孙玉永,肖红菊.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地方应用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改革[J].铜陵学院学报,2017(1):115-117.
[3]孙家国,谷艳玲.基于创新创业能力的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6(4):126-129.
[4]杨惠君.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13):58-59+79.
[5]郭闪闪.基于BIM技术的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8,5(15):51-5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11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