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土木工程专业认知实习是提高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专业实践教学和专业理论教学的基石,其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增强专业学习兴趣,明确职业目标。笔者首先确定了认知实习的目的,然后结合目的分析了认知实习现状中的各种不足,再分别从实习内容、组织与管理、实习形式、考核四个方面探讨了新的教学模式,以期为以后认知实习工作提供借鉴及与同行交流。
关键词:土木工程;认知实习;教学模式
一背景
土木工程专业旨在培养从事土木工程的项目规划、设计、研究开发、施工及管理的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其课程的学习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和实践性,且实践性是整体性和系统性的基础。同时,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两个重要环节,两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既有分工,也有协作[2]。可是,本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远落后于理论教学,严重影响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高等教育任务的完成,而认知实习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基石,因此,其教学模式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二 目的
(一)获得感性认识
对土木工程行业的感性认识,可以为将来专业知识的学习做铺垫,可以让学生建立起土木工程专业的初步概念,可以作为专业学习的启蒙。
(二)增强专业学习兴趣
结合土木工程概论和工程制图与识图,认知实习可以让学生体验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互补,增强学生专业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时兴趣的培养有利于爱好的养成,可提高专业学习效率。
(三)明确职业目标
认知实习使学生提前了解土木工程行业岗位需求,了解各岗位工作特点、工作环境、所需技能及必修课程,便于学生理解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和课程体系设置的必要性,有利于学生结合个人情况明确职业目标和制定专业学习计划。
三 现状
(一)学生态度不认真
在认知实习前,学生没有完全理解其目的和意义,仅仅认为完成实习报告和考勤点到就可以通过考核,拿到学分,不在思想上引起重视,不珍惜实习机会。在认知实习中,很多学生抱着旅游的心态,到处参观拍照,能听到老师讲解就听,听不到也不介意,不联系所学理论知识,不考虑自己职业目标,没有以专业从业者的角度出发来认真地审视自己和进行实习。在认知实习后,学生为完成实习报告,到处抄袭,仅为满足老师的基本要求。
(二)实习内容不合理
目前,认知实习仅停留在参观施工现场和标志性建筑物,使学生对土木工程行业所有岗位认识不全面,没有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开设的需要来设计实习内容,也没有根据学生可接受程度来设计实习内容,老师在实习前根据自己的能力随意设计内容,只求顺利完成规定课时量,使认知实习流于形式,达不到增强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和帮助学生明确职业目标的目的。
(三)组织与管理混乱
(1)师资保证不到位
目前,认知实习的指导老师大都是青年教师,社会实践和工作经验较少,且自己求学时未进行过认知实习,对认知实习的指导方法和内容掌握不全面和不具体,往往仿照课堂教学进行,使学生感觉内容脱离实际,枯燥乏味。同时,指导教师数量较少,既负责安全管理和纪律维持又负责指导讲解,往往顾此失彼。
(2)学生组织涣散,无团队精神
认知实习前,学生已进行分组,每组均分有指导老师和组长,但未进行团队教育。认知实习时,学生没有团队目标,更无团队协作精神,像组团旅游一样,随心所欲,我行我素,组长毫无责任感。认知实习后,个人分别提交实习报告,无须小组讨论,小组团队直接崩塌。
(四)实习形式单一
目前,认知实习中,学生以参观浏览为主,老师像导游一样,走到哪儿讲到哪儿,看到什么讲什么,以讲解为主,形式类似课堂教学,极为单一。
(五)考核不全面
实习结束后,学生被要求提交认知实习报告,认知实习报告要求不雷同,内容与实习有关,有字数要求,图文并茂,有自己所见所思所问所学。报告对学生进行了一定的考核,但没有考核学生的实习表现,也容易造成个别学生滥竽充数,以次充好,并未认真参与实习但到处抄袭却能以一篇较好的报告博得高分。
四 教学模式探讨
综合考虑背景、目的及现状,笔者制定了一套针对土木工程专业的认知实习教学模式,现分别从以下4个方面论述。
(一)实习内容
实习内容分两部分,一部分在校内,另一部分在校外。
(1)校内
校内现有建筑物、构筑物等建筑,如图书馆、餐厅、宿舍楼、教学楼、操场等,可被用来进行校内实习。校内实习需要分成三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是在课堂上讲解,由专业综合性较强的教师进行,教师也要具备丰富的实战经验,主要就一栋房屋的四大模块即建筑部分、结构部分、施工部分和设备部分进行讲解,同时穿插讲解所涉及行业岗位。比如,以同学们居住的宿舍楼为例,首先让同学们了解房屋建筑部分,简单了解建筑物的类型、功能、平面布置和空间组成特点;简单了解基础、墙、楼地面、屋面、楼梯、门窗等构件的构造和作用。简单了解室内外装饰的类型及其基本做法。其次让同学们了解房屋结构部分,简单了解房屋结构的类型、形式和组成;简单了解梁、板、柱、墙等结构构件的特征、配筋、构造要求等。再次,让同学们了解施工部分,了解各类施工机械等。了解施工放线的基本知识[3]。最后让同学们了解设备部分,了解建筑内部给排水系统、建筑消防系统、建筑采暖系统和建筑电气系统等。第二阶段由老师带着学生实地参观,对照课堂所讲内容,实地寻找、分析、思考,结合后续专业课程的开设进行引导式或讨论式讲解,适当地引出行业岗位的工作特点、工作环境及所需技能,实习记录由各组组长及时通过电子设备进行记录,即时想法和见解通过小组QQ群或微信群共享。第三阶段由老师组织学生开校内实习总结大会,对各实习小组进行现场答辩,点评学生实习表现。
(2)校外
校外实习要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要求来设计,主要有标志性建筑物的参观、施工现场实习、设计院实习、检验检测单位实习等,可根据理论课授课学期安排分阶段进行,可在大一、大二、大三各学期期末均进行,只是实习内容及难度要层层递进。如大一学期末,可结合工程制图与识图及土木工程概论设计认知实习内容,参观施工现场和标志性建筑物,以了解扩充见识为主,不参与其中,但可与现场人员交流了解所需专业技能,有助于学生制定本科专业学习计划和明确职业目标。大二学期末,可结合土木工程施工、建筑材料、房屋建筑学、工程测量等专业课设计认知实习内容,仍然以参观扩充见识为主,较少地参与其中,扩充专业认知,可参观标志性建筑物、施工现场、设计院、检验检测单位,可听取各单位负责人的专业汇报,了解土木工程专业各行业岗位,增进自己的专业感性认识。大三学期末,可结合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工程抗震学、课程设计等专业课设计认知实习内容,联系认知实习单位,让学生分组进入各实习单位参与辅助性工作,如辅助规划、设计、施工、科研、检验检测、造价等,感受各专业岗位工作特色,加强专业理实结合,使学生系统地认知专业行业岗位,最后总结大会上帮学生明确发展方向和职业目标,制定职业学习计划。
(二)组织与管理
(1)师资保证到位
认知实习前,指导教师要结合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课程体系及考虑学生的可接受程度来设计实习内容。不同学期末实习内容不同,层层递进且考虑专业课授课进度,能充分地达到认知实习的目的。指导教师要围绕设计好的实习内容认真准备,现场考察,接受相关专家教授培训,充分吃透消化,再彼此交流和集中答辩,确保指导教师水平到位。同时实习基地外聘指导教师也要被培训,也要认真准备讲稿,多参加教学经验和技巧方面的培训。认知实习中,安全管理和纪律维持工作交由专门的老师负责,使指导教师专心指导,认真组织学生认知实习。同时,指导教师在认知实习单位邀请经验丰富的骨干技术人员为学生演示或者讲解相关专业知识,并给予一定的报酬。认知实习后,负责考核的老师也要经过培训和集中答辩,确保这些老师会公平、公正、依规地考核。总之,无论从质量上还是从数量上,师资保证要到位,不可一岗多职,不可敷衍了事,老师也要被培训、答辩、考核和监督。
(2)学生分组实习,团队进行
认知实习前,指导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实习动员大会,简单解读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课程体系,分析认知实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说明实习的目的、程序、形式、任务、考核方法、相关各项规章制度及注意事项,对学生进行分组,确定组长,安排指导老师,制定实习进程表,建立相关责任体系和职能分工,对学生进行团队教育,安排团队任务,建立团队QQ群或微信群,交代团队考核方法,会后对组长进行责任教育。同时会上要对学生交底各种相关资料、表格和实习报告等,便于学生实习时及时收集资料,认真完成实习任务,高效达成实习目的。
(3)实习程序化、任务化、严格化
认知实习要具有一定的程序,要像植物生长一样从下到上,要符合学生学习知识的认知规律,要像施工工序一样,环环相扣,步步交底,要具有程序化。认知实习要带着任务进行,有个人任务也有小组任务,要使学生主动参与其中,积极观察,努力思考,主动求教,任务量要恰当合理,且结合实习内容,即具有任务化。认知实习要建立制度体系,靠制度约束所有参与人员,谁也不可敷衍了事、任意妄为,过程考核严格进行,监督监控严格进行,即实习必须严格化。
(三)实习形式
为提高认知实习效果,实习形式要与内容相适应,具体包括以下形式:
(1)现场讲解
现场讲解主要由指导教师来完成,可针对标志性建筑物,讲解其建筑特色、结构组成、受力特点、传力途径、设备系统等可见知识,讲解规划、设计、施工、监理、采购及物业管理等各参与各方的贡献及他们与建筑之间的有趣故事等不可见知识;可针对施工现场,讲解现场布置、人员组成、施工材料、施工设备、现场实验、临时设施、工序质量检验方法等可见知识,讲解施工流程、施工组织、现场签证、参与各方的职责与权限、隐蔽工程等不可见知识。
(2)聆听报告
指导教师可组织学生到设计院、施工单位、检验检测单位、物业管理单位等拥有专业行业岗位的单位聆听企业人员的报告,了解相关企业文化、人才成长路径、企业经典案例、人才招聘要求、日常工作内容、所需职业技能等。
(3)召开座谈会
指导教师可邀请土木工程行业各方面专家教授或者高级工程师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召开座谈会,可由指导教师充当主持人,控制座谈会节奏和内容,引导学生准确恰当地提问,为学生专业学习方面的困惑解惑答疑,激发专业学习兴趣。
(4)分组完成实习任务
指导教师可根据实习目的和实习内容,布置实习任务,如在施工现场,根据施工图纸绑扎钢筋、支搭模板、砌筑砖墙等,也可根据监测目的完成一定量的监测任务。在校内,分组完成不同建筑的建筑图绘制。在设计院,分组完成一定量的结构施工图的绘制。
(四)考核
考核不仅要针对学生还要针对老师,对老师的考核通过实习表现、指导记录、学生评价、集中答辩、教学设计、讲稿设计等方面进行,各方面制定考核方式及评分标准,要具体且量化,要有专门的考核团队,最后老师的总成绩要公开和排名,对成绩低的老师要开展指导及培训。对学生的考核是重点,要全面要具体要系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实习平时表现
实习平时表现从出勤、纪律、提问、活跃度等方面来打分,每天记录学生表现情况。
(2)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是实习成果的总结和实习效果的检验,学生应认真撰写实习报告;指导教师对实习报告进行批改并给出相应的评语及实习成绩[4]。教师在评语中应结合实习态度和实习成绩,为学生指明发展方向和提供职业建议。
(3)实习成果
实习成果是学生小组集体完成实习任务所形成的成果,应在实习任务完成后及时给予评价和打分,并记录在册。实习成果如学生小组砌筑的部分墙体、支搭的模板、完成的监测报告、绘制的建筑图、结构施工图等,要根据质量验收标准和工序检验标准、制图规范等规范和标准进行评价和打分。
(4)小组答辩
小组答辩既考核了个人实习所得也考核了团队实习所得,答辩组老师可以根据认知实习的内容、任务、成果等随机进行提问,根据小组成员的回答来打分。
新的考核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知识的应用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还杜绝了实习报告抄袭、雷同现象,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认知实习的效果[5]。
五 结语
本文首先调查了土木工程专业认知实习开设的背景,分析了其开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接着确定了认知实习的目的,分析了认识实习现状中的各种不足,然后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改革研究经验,探讨了新的教学模式,为以后的认知实习工作提供借鉴,并期与同行交流。
参考文献
[1]易成,刘晓强,王家磊,等.新时期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1):50-51.
[2]邓苗毅.地方工科院校土木工程(道桥)专业实践教学问题与对策[J].大学教育,2013(13):112-113.
[3]高立翠.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认知实习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9):252-253.
[4]谢正峰,雷汝林,李英田.地方高校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认知实习设计与实践[J].嘉应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7(5):74-78.
[5]张迎伟,何洁,杨武成.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设计专业认知实习模式探究与实践—以西安航空学院为例[J].西安航空学院学报,2018(5):87-92
[6]郭保生,丁斌,袁富贵.适应建筑专业集群发展的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与构建[J].教育现代化,2016(02):83-85.
[7]冯佳佳,杨成业.基于注册建造师考试的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J].教育现代化,2018,5(16):47-4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