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胫骨骨折患者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与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的作用论文

发布时间:2024-03-20 14:41:3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分析对胫骨骨折患者应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与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的效果,以及对其炎症因子的影响。方 法 将 2020 年 1 月至 2023 年 5 月盐城市大丰人民医院收治的 50 例胫骨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 、观察组(微创经 皮钢板内固定术) ,各 25 例, 分组方法为随机数字表法, 均于术后随访 3 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围术期指标, 术前、术后 24 h 炎症 因子, 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00% 对比 96.00% ),以及两组手术总时长及住院总时长比 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总量较对照组少,骨折愈合时间短(均 P<0.05 );与术前比,术后 24 h 两组血 清白细胞介素 -6(IL-6 )、白细胞介素 -8(IL-8 )、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 ) 均升高, 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 率低于对照组(均 P<0.05 )。 结论 两种方法手术效果相当,但与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比,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术中出血量更少、骨 折愈合时间更短,且能够减轻对患者机体造成的炎症反应,术后关节疼痛率更低,安全性更高。

  【关键词】胫骨骨折,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炎症因子

  胫骨部位相对较暴露,故当遭受到外力作用易发生 骨折。在临床,胫骨骨折属于骨外科常见骨折类型,既往 临床针对胫骨骨折多以开放手术为主,虽取得了一定的疗 效,但该术式存在创伤性较大、术中出血量较多等弊端, 加上部分患者术后易出现伤口愈合不良、切口感染等并发 症,故具有较高的手术风险。近年来,随着外科技术发展 的不断深入,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与交锁髓内钉内固定 术应用广泛,其中前者手术创伤性较小,有利于关节功能 恢复,但患者需承受较大的张力,且需良好的复位结果, 一旦复位不理想,患者术后则易出现钢板断连、骨不连等 并发症 [1] ;后者被临床一致认为是四肢长管状骨骨干骨折 的首选治疗方法,安全性较高,效果确切,但鉴于胫骨近 端髓腔遇到粉碎性骨折时,髓腔和交锁髓内钉无法形成良 好的固定关系,因此骨折愈合相对较慢,术后关节疼痛也 相对高发 [2] 。目前临床关于两者对于胫骨骨折患者疗效的 优劣仍存在一定争议。基于此开展本研究,选取胫骨骨折 50 例,旨在进一步对比观察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与交 锁髓内钉内固定术的对比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随机数字表法将 2020 年 1 月至 2023 年 5 月盐城市大丰人民医院收治的 50 例胫骨骨折患者分为两 组,各 25 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 13 例,女性 12例;年龄28~56 岁,平均(42.26±5.29)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 14 例,女性 11 例;年龄 25~53 岁,平均(42.49±5.37)岁。 对比两组患者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 纳入标准:①符合《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 [3] 中标 准;②具备手术指征;③意识清醒。排除标准:①合并严 重肝、肾功能不全;②合并恶性肿瘤;③合并严重骨质疏 松。盐城市大丰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已就手术操作步 骤,以及手术相关安全性进行审核批准,患者签署知情同 意书。

  1.2手术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统一接受 X 线检查,并 依据结果评估髓内钉直径、长度或钢板长度、安放位置。 对照组患者接受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患者取仰卧位,行 全身麻醉或连续硬膜外麻醉,常规消毒,铺放消毒巾。牵 引复位,于 C 形臂 X 线机(南京普爱射线影像设备有限 公司,型号:PLX7500)辅助下,明确骨折状况,胫骨结节 内侧至髌骨内侧纵向作长 5~8 cm切口。向外侧牵拉髌韧 带,充分显露胫骨结节,钻孔,选择胫骨结节上方,C 形 臂 X 线机辅助下放置导针,经髓腔部位至胫骨远端,利 用髓腔锉经导针套入,扩髓,放置髓内针。带锁螺钉固定 胫骨远、近端,根据患者实际状况加压骨折部位,在取得 满意效果后停止,常规消毒缝合。

  观察组接受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术前指导患者牵 引复位。体位、麻醉及消毒同对照组,复位骨折位置,粉碎性骨折, 则使用固定钳固定。 C 形臂 X 线机辅助下探查 骨折复位状况, 复位良好后于胫骨下方及内踝上方作 3 cm 切口。骨膜分离器分离皮下筋膜、骨膜,选择固定钢板, 置于骨折处;于骨膜外放置钢板,连接骨折粉碎部位。结 合钢板在C 形臂X 线机中的位置显示情况进行合理调整, 分别将螺钉拧于钢板两侧并妥善固定,克氏针套上同型号 钢板,精确对准后,于皮肤外侧定位钉孔位置作切口,在 骨折双侧使用 3~4 枚螺钉固定钢板,常规消毒缝合。两 组患者术后均统一给予常规抗生素预防感染,并于术后第 1 天进行患肢功能锻炼,待术后 3 周尝试扶拐行走,待术 后 6~8 周, 复查 X 线片, 提示骨折线模糊或骨痂生成良好 时可逐渐负重行走。均于术后随访 3 个月。

  1.3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优:患肢可进行力量性 活动,步态正常,距下关节活动度超出正常的 75%,踝 关节和膝关节活动度正常,无内翻、外翻畸形,短缩 畸形 0~5 mm,旋转畸形 0 °~5 ° ,前屈、后屈畸形角度 0°~5° ;无骨不连、骨髓炎,无神经血管损伤。良:患肢 力量性活动稍受限,步态正常;距下关节活动度超出正 常的 50%~75%,踝关节活动范围超出正常的 75%,膝关 节活动度超出正常的 80%;内翻、外翻畸形 2°~5° ,短缩 畸形 6~10 mm,旋转畸形 6°~10° ,前屈、后屈畸形角度 6°~10° ;无上述症状。中:患肢力量性活动严重受限,行 走出现轻微跛行;距下关节活动度小于正常的 50%,踝 关节活动度超出正常的 50%~75%,膝关节活动度超出正 常的 75%~80%;存在内翻、外翻畸形 6 °~10 ° ,短缩畸 形 10~20 mm,旋转畸形 10°~20° ,前屈、后屈畸形角度 10 °~20 ° ;无上述症状。差:患肢力量性活动无法进行, 行走可见明显跛行;踝关节活动度小于正常的 50%,膝 关节活动度小于正常的 75%;存在内翻、外翻畸形 >10° ,短缩畸形 >20 mm,旋转畸形 >20° ,前屈、后屈畸形角 度 >20° ;存在上述症状 [4] 。总有效率 =1 -中率-差率。 ②手术总时长、术中出血总量、住院总时长及骨折愈合 时间。③血清炎症因子。分别于术前、术后 24 h 患者空 腹状态下,采集静脉血 5 mL,以 3 000 r/min 离心 10 min 取血清,测定白细胞介素 -6( IL-6)、白细胞介素 -8 (IL-8)、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 ),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 验法。④并发症。统计关节疼痛、延迟愈合、创口感染及 畸形愈合发生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 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 数据,计数资料以 [ 例 (%)] 表示,采用 χ2 检验;计量资 料经 S-W 法检验证实符合正态分布,以 (x ±s) 表示,采 用t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

 
  2.2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比较 观察组术中出血总量更 少,骨折愈合时间更短,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 P<0.05),见表 2.


\

 
  2.3两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观察炎症因子变化 情况,术后 24 h 两组均升高,但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 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3.


\

 
  2.4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较对 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

 
  3 讨论

  近些年, 随着医疗技术不断深入, 微创手术已成为外科 手术发展趋势。基于此, 临床更偏向对胫骨骨折患者使用微 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 [4]。

  手术易对机体周围组织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继而促 进瀑布样级联反应,激活周围受创组织的固有免疫系统释 放大量炎症介质 [5] 。本研究中通过观察两组疗效及围术期 指标、炎症因子变化,结果可见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差异不 显著;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手术相关指标更佳;术后 24 h 观察组各项炎症因子均更低,说明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 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胫骨骨折效果相当,但微创经 皮钢板内固定术创伤更小, 更能减轻炎症反应。分析原因, 手术作为创伤性操作,可引发患者产生应激反应,一定程 度上会加重炎症反应,不利于血管生成和骨愈合。经皮微 创钢板固定术强调闭合复位,避免暴露骨折断端,可在术 中更好地实现“小切口操作”,在确保充足术野的同时还 可缩小切口长度,固定程度是髓内钉的 2 倍,从而可有效 减轻手术所带来的创伤,术中出血量更少,患者应激反应 较小,有利于骨折愈合 [6-7] ;而交锁髓内钉技术本质也属 于微创手术,带锁的螺钉具有可靠的固定效果,对断端血 运不产生明显的干扰,且对骨折周围组织的伤害性刺激较 小,安全性较高,故效果确切 [8] 。但鉴于胫骨近端髓腔的 解剖结构较特殊,当遇到粉碎性骨折时,髓腔和交锁髓内 钉无法形成良好的固定关系,使得部分生物力学负荷沿远 端转移,扩髓处理时易影响骨膜血管,髓内钉置入后易增 加骨腔压力,因此骨折愈合时间相对较慢, 术后关节疼痛也 相对高发, 从而造成更加严重的炎症反应 [9-10]。且本研究安 全性分析中,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说明相比于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安 全性更高。但临床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和个体差异性合理选 择手术方式, 比如针对多段胫骨骨折、软组织条件欠佳的患 者,可选择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针对胫骨近、远端复杂骨 折,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更为合适 [11-12]。

  综上,两种方法手术效果相当,但与交锁髓内钉内固 定术比,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有较少出血量、愈合时间短优势,且能够减轻炎症反应,术后关节疼痛率更低,安 全性更高。但在实际应用中,临床医师仍应从实际出发, 根据患者治疗诉求及实际病情进行合理选择,以期获得最 佳治疗效果。此外,本研究存在患者地域局限性、样本量 较少等不足之处,在后期需进一步增加样本量,进行大范 围、多中心的研究试验来提高结果客观性。

  参考文献

  [1] 张志新 , 周君东 , 陈兴阳 , 等 . 锁定加压接骨板结合微创经皮钢 板内固定技术与交锁髓内钉治疗老年性胫骨中下段骨折 [J]. 中 国组织工程研究 , 2017. 21(15): 2378-2382.

  [2] 赵勉 , 罗磊 , 李扬 , 等 . 3 种内固定手术治疗胫骨干骨折的疗效比 较 [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 2018. 33(2): 178-180.

  [3] 中华医学会 . 临床诊疗指南 : 骨科分册 [M].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 社 , 2009: 75.

  [4] 王宝 . 单边外固定架终极治疗胫骨干骨折的最佳构型的有限元 分析及临床研究 [D].石家庄 : 河北医科大学 , 2021.

  [5] 邹平洲 , 丁坚 , 付士平 . 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与交锁髓内钉治疗 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疗效观察 [J]. 河北医药 , 2015. 37(7): 1062-1063.

  [6] 周洪保 . 微创经皮钢板和交锁髓内钉固定用于胫骨下端骨折患 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 2016. 8(21):118-119.

  [7] 黄润华 , 尚希福 , 贺瑞 , 等 . 交锁髓内钉与经皮锁定加压钢板 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 [J]. 临床骨科杂志 , 2016.19(5): 591-593.

  [8] 刘长志 . 交锁髓内钉与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中下段 骨折的效果比较 [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 2019. 23(22): 43-45. 48.

  [9] 王会会 , 翁德雨 , 陈建军 , 等 . 远端双平面固定在交锁髓内钉内 固定胫骨中下段骨折术中应用效果观察 [J].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 杂志 , 2023. 38(4): 415-417.

  [10] 熊军 , 刘韦 , 黎早敏 , 等 . 交锁髓内钉与微创经皮钢板治疗胫骨 干骨折 [J]. 广东医学 , 2018. 39(1): 91-92.

  [11] 曹建国 , 陈宇 , 陈文辉 , 等 . 关节镜联合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 疗低能量胫骨平台骨折伴韧带损伤的临床研究 [J]. 中国骨伤 ,2019. 32(11): 1008-1013.

  [12] 王薪华 , 孙根发 , 赵炜 , 等 . 微创经皮钢板技术治疗胫骨复杂骨 折的临床研究 [J]. 实用骨科杂志 , 2015. 21(1): 84-8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7574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