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患者并发肺动脉高压的危险因素与预防措施论文

发布时间:2024-03-12 14:09:4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患者并发肺动脉高压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一定 的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0 年 6 月至 2023 年 7 月于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 120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患者的临床 资料,根据是否并发肺动脉高压分为未并发组(未并发肺动脉高压,61 例)和并发组(并发肺动脉高压,59 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 资料和临床生化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其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以筛选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 发作患者并发肺动脉高压的影响。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未并发组比,并发组居住地在农村的患者占比更高,红细胞分布宽度 (RDW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 )、D- 二聚体(D-D )、糖类抗原 125(CA125 )、C- 反应蛋白(CRP )、白细胞介素 -6(IL-6 )水平 更高,第 1 秒用力呼气流量(FEV1 )更低(均P<0.05 );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居住地在农村、FEV1  低、 RDW 高、 MPV 高、血浆 D-D 水平高及血清 CA125 、CRP 、IL-6 水平高均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患者并发肺动脉高压的危险因素(OR=1.044 、  1.122 、1.068 、1.079 、1.063 、1.060 、1.057 、1.067 ,均 P<0.05 )。结论   居住地在农村、 FEV1  低、 RDW 高、 MPV 高、血浆 D-D 水平高 及血清 CA125 、CRP 、IL-6 水平高均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患者并发肺动脉高压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对上述类型的高危患者引 起重视,并及时实施相应措施,减少肺动脉高压的发生。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动脉高压;  危险因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类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是慢 性支气管炎或者肺气肿,病情易反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发作是在受风着凉、病毒、细菌感染等情况下发生, 通常病程较长,患者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憋喘、发热等,临床中主要通过采取对症治疗缓解病情,无法完全治  愈 [1] 。而肺动脉高压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常见的  一种并发症,若不妥当处置,可能会导致肺源性心脏病、 呼吸衰竭等情况发生,对患者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2-3]。

       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患者 并发肺动脉高压的影响因素,并制定对应预防措施,以期 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和依据,现报道如下。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 2020 年 6 月至 2023 年 7 月 在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 120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 性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肺动脉高压分为未 并发组(未并发肺动脉高压,61 例)和并发组(并发肺动 脉高压,59 例)。诊断标准:参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 层诊疗指南(2018 年)》[4] 《肺动脉高压》 [5]  中慢性阻塞性 肺疾病和肺动脉高压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 诊断标准;②临床资料齐全。排除标准:①存在其他呼吸 系统病变;②肝脏、肾脏功能障碍;③自身存在严重免疫 缺陷。本研究经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 批准。

       1.2    研究方法

       1.2.1  检测方法  抽取患者入院第 2 天空腹状态下静  脉血 3 mL、动脉血 4 mL ,一部分静脉血,离心转速为   3 000 r/min,时间为 10~15 min,离心后分离血清,采用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 C- 反应蛋白(CRP)、白细胞  介素 -6(IL-6 )水平;利用双抗体夹心化学发光法测定  血清糖类抗原 125(CA125 )水平;使用血气分析仪 [ 雷  度米特医疗设备(上海)有限公司,型号:ABL90 FLEX]   测定动脉血氧分压(PaO2 )、二氧化碳分压(PaCO2 )水  平。使用肺功能仪(南京奥邦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型号: HI-801)测定第 1 秒用力呼气流量 (FEV1),使用彩色超声  诊断系统(飞利浦超声股份有限公司,型号: EPIQ 7C) 测定患者右室内径(RV)、右房内径(RA)和左室射血  分数(LVEF)。利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深圳市帝迈  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型号:DH-615)测定红细胞分布宽度  (R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将采集的血液样本  经抗凝处理后 3 000 r/min 离心 10~15 min 取血浆,使用  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湖南优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型号: UD-C2100)测定血浆 D-二聚体(D-D)水平。

       1.2.2  资料收集  收集所有研究对象临床一般资料和各 项生化指标,包括年龄、性别、BMI、病程, 是否合并脑 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吸烟史和居住地, 生化指标主要为血气分析、心肺功能、凝血功能和炎症 指标。

       1.3    观察指标  ①单因素分析。分析未并发组和并发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患者各项临床资料差异。②多 因素分析。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患者是否发生肺 动脉高压作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结果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通过 Logistic 回归分析法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患者并发肺动脉高压的影响 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25.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计数资料以 [ 例 (%)] 表示,采用 χ2  检验;计量资料经 S-W 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以 (x ±s) 表示,采用t 检验;采 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筛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 作患者并发肺动脉高压的相关危险因素。以P<0.05 为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患者并发肺动脉高 压的单因素分析  与未并发组比,并发组居住地在农村 的患者占比更高,FEV1 更低,RDW、MPV、血浆 D-D 水平 和血清 CA125、CRP、IL-6 水平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 P<0.05),见表 1。

\
\
 
       2.2    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患者并发肺动脉高 压的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  发作患者并发肺动脉高压作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作为自变量,纳入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分析显示,FEV1 低、RDW 高、MPV 高、血  浆 D-D 水平高及血清 CA125、CRP、IL-6 水平高均为影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患者并发肺动脉高压的危险 因素,均有统计学意义(OR=1.044、1.122、1.068、1.079、 1.063、1.060、1.057、1.067,均 P<0.05),见表 2。

\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并发肺动脉高压可受到感 染、环境污染等多方面的影响,其发病机制复杂,迄今尚 未完全明确,且初期并无明显特异性表现,临床诊疗存在一 定难度, 是临床上非常关注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6-7] 。 探讨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并发肺动脉高压的相关影响因素并制定预防措施,对防治该病、改善患者预后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居住地在农村、FEV1 低、RDW 高、MPV 高、血浆 D-D 水平高、血清 CA125、 CRP、IL-6 水平高均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患者并 发肺动脉高压的危险因素。分析具体原因可能是:相比城 市患者,农村患者就医条件受到制约,加上很多患者对病 情重视程度较低,在急性发作后无法及时就医,易延误治 疗时机,使肺部负担加重,增加肺动脉高压发生风险。建 议居住于农村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平时注意休息、饮 食,尽量避免接触污染物,若有不适及时就医,避免肺动 脉高压的发生。FEV1 是评价肺功能常用指标,FEV1 低意 味着气流受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患者肺功能减 弱, FEV1 越低,气道阻力越大,患者越易出现肺动脉高 压 [8-9]。临床上应及时关注该项指标,必要时使用药物或 康复训练以改善患者呼吸状况,减少肺动脉高压的发生。 RDW 水平高,说明体内红细胞稳态失衡,慢性阻塞性肺 疾病急性发作并发肺动脉高压常存在不同程度的心功能不 全,会影响机体血液循环,进而导致红细胞稳态失衡, RDW 水平升高。MPV 可反映血小板活性,其水平升高提 示血小板活性增强,可刺激平滑肌细胞增殖,增加肺血管 阻力,进而增加肺动脉高压发生风险;D-D 水平高提示机 体血液呈高凝状态,易形成肺血管微小血栓,增加肺动脉 高压发生风险。临床上可使用改善血液循环的药物控制慢 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液黏度,若发现微小血栓及时进行 处理,降低肺动脉高压发生风险。炎症反应和慢性阻塞性 肺疾病急性发作关系密切, CA125 是膜结合型黏蛋白, 慢 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患者机体处于炎症状态,炎症会 刺激 CA125 的分泌, CA125 水平越高, 表示患者病情越严 重, 肺动脉高压发生风险越高;IL-6 和 CRP 是炎症指标, 其水平升高提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机体受到炎症刺激 更强,进而促进肺血管细胞的增殖、重构,增加肺动脉高 压发生风险 [10-11] 。临床上应重点关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 者的机体炎症状态,对该指标进行监测,并使用抗感染、抗炎药物, 控制炎症反应, 降低 CA125 水平, 进一步降低 肺动脉高压发生风险。

       综上, 居住地在农村、FEV1 低、RDW 高、MPV 高、 血浆 D-D 水平高、血清 CA125、CRP、IL-6 水平高均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患者并发肺动脉高压的危险因 素,临床上应对上述类型的高危患者引起重视,并及时实 施相应预防及干预措施,减少肺动脉高压的发生。但本研 究为回顾性研究,未来可对高危人群进行前瞻性研究,进 一步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若溪, 王同生, 苏秀丽, 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 患者的随访观察 [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 2021, 44(8): 717-722.

       [2]    李伟坚 , 林常青 , 陈中红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 者血清miR-130a、miR-204 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J]. 临床肺科 杂志 , 2020, 25(9): 1325-1329.

       [3]    段雅静 , 成孟瑜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研 究进展 [J]. 临床肺科杂志 , 2021, 26(5): 776-780.

       [4]    中华医学会,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 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 , 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层诊疗指南 (2018 年 )[J]. 中华全科医师杂 志 , 2018, 17(11): 856-870.

       [5]    樊朝美 , 华潞 . 肺动脉高压 [M].北京 : 科学出版社 , 2017: 5-7.

       [6]   周勇 , 郑玉龙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动脉高压预测因素分 析 [J].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 2022, 45(4): 339-344.

       [7]    王慧娟 , 张丽 . 动脉氧分压联合血清超敏C 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检 测对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肺动脉高压诊断效能的影 响 [J]. 中国药物与临床 , 2020, 20(6): 979-981.

       [8]    徐明艳 , 韩校鹏 , 刘英丽 , 等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 发肺动脉高压的危险因素 [J]. 实用医学杂志 , 2022, 38(19): 2467-2471.

       [9]    陈丽娜 , 刘宝宝 . 高原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动脉高压的 相关危险因素 [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2021, 32(5): 134-137.

       [10]  曹秀丽 , 宫志鹏 , 康玉英 , 等 . 炎性因子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 发肺动脉高压的相关性研究 [J].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 2020,23(1): 99-103.

       [11]  张书茵 , 姜俭 , 邵荣海 , 等 . 血小板活化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 疾病急性发作相关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研究 [J]. 中国急救医学 ,2022, 42(2): 142-14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7507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