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综合护理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盆底功能和盆底肌力的影响论文

发布时间:2024-01-19 14:36:4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 分析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综合护理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盆底肌电位变化情况、阴道动态压力、阴道肌电压、 女性性功能量表(FSFI )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1 年 11 月至 2022 年 12 月廊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 59 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 者, 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9 例) 和观察组(30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持续性强化盆底锻炼,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生 物反馈疗法,两组均治疗 5 周,且治疗期间均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盆底肌力等级,治疗前后盆底肌电位变化情况、 阴道动态压力、阴道肌电压、FSFI 评分,以及治疗后的满意度评分。结果 治疗 5 周后,观察组患者肌力正常率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 比,治疗后两组患者前静息状态平均肌电值、后静息状态平均肌电值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慢肌阶段平均肌电值、快肌阶段最 大肌电值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阴道动态压力、阴道肌电压、FSFI 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 组患者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均 P<0.05 )。 结论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应用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综合护理可有效调节其盆底肌电 位变化,增强盆底肌力,缓解其临床症状,改善盆底功能,提高性生活质量及满意度。

  【关键词】盆底功能障碍,生物反馈疗法,持续性强化盆底锻炼,综合护理,盆底功能,盆底肌力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多发于产后,临床表现主要为 盆底器官脱垂、压力性尿失禁等,若未能及时予以患者治 疗,则可严重危害患者日常生活质量。现阶段,持续性强 化盆底锻炼是临床针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常采用的 治疗手段,其主要是通过提高盆底肌力,改善盆底功能, 以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部分患者对盆底肌肉训练敏感性 较低,从而导致康复效果欠佳 [1] 。生物反馈疗法主要是通 过应用电刺激以促进盆底肌肉收缩,进而发挥治疗作用, 且具有无创、无痛等优势,临床常用于脑卒中偏瘫等疾病 患者的治疗中,且已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2] 。综合护理主 要是通过开展一系列协作性、持续性的干预措施,以促进 患者得到较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进 而加快患者康复 [3] 。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生物反馈疗 法联合综合护理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盆底功 能、盆底肌力的影响,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 2021 年 11 月至 2022 年 12 月廊 坊市人民医院收治的 59 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 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9 例)和观察组(30 例)。对照组患者年龄 22~35 岁, 平均(28.78±3.12)岁;孕周 38~41 周,平均(40.23±0.41 )周;新生儿体质量 2.5~4.0 kg,平均(3.11±0.32 )kg;疾病类型:压力性尿 失禁 15 例,盆腔脏器脱垂 9 例,二者并发 5 例。观察组 年龄 21~35 岁,平均(28.81±3.20 )岁;孕周 37~41 周, 平均(40.26±0.40 )周;新生儿体质量 2.6~4.0 kg,平均 (3.13±0.34)kg;疾病类型:压力性尿失禁 16 例,盆腔 脏器脱垂 8 例,二者并发 6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组间对比。纳入标 准:符合《实用妇产科学(精)》[4] 中的盆底功能障碍性 疾病的诊断标准;经临床相关检查确诊;单胎足月妊娠、 经阴道分娩;产后 42 d 后。排除标准:生殖系统感染; 孕前已存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有盆腔手术史。本研究 已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所有患者均已签署知 情同意书。

  1.2治疗与干预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予以对照组患者持续性强化盆底锻炼: 首先,向患者讲解盆底肌肉训练相关操作方法、注意事项 等,即训练期间,肛门收紧,持续 3~5 s,2~3 次 /d,训练 间隔 30 min。若患者病情严重不能感受到肌肉收缩,则 需予以辅助训练,即食指经阴道进入,置于阴道后穹窿 下约 1.5 cm 处,并向外、向后按压盆底肌肉,以对盆底肌肉拉伸感受器产生刺激。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观 察组生物反馈疗法:嘱患者排空膀胱,仰卧位,将生物 反馈神经功能重建治疗系统(深圳市科瑞康实业有限公 司,型号:AM1000B)探头置入其阴道内,设置参数:频 率 50 Hz,脉宽 250 μs,并控制电流,使患者感受到强烈 的肌肉收缩感(盆底肌肉跳动感,无疼痛),以唤醒收缩 本体感觉(深浅层肌肉);根据循序渐进原则,调整频率 8~32 Hz,脉宽 320~740 μs,以促进患者对Ⅰ类肌纤维收 缩进行掌握;调整频率 20~80 Hz,脉宽 20~320 μs,以促 进患者对Ⅱ类肌纤维收缩,并强化其锻炼,交替反复练 习,30 min/ 次,2 次 / 周。两组均治疗 5 周。

  1.2.2 干预方法 治疗期间,予以两组患者产后综合护 理:①予以患者一对一健康教育,并评估其认知,进而纠 正其错误观念,确定患者康复期望、知识需求,指导患者 健康性生活(相关资料、典型病例等)。②了解患者是否 存在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在治疗护理中尽可能避免患者组织部位的过多暴露,减少 患者的羞怯感,同时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积极鼓励患者 表达感受,有助于提高对临床疗效的观察。③对患者进行 电话随访,了解其盆底康复感受,并予以相应的反馈,解 答患者疑问,强化患者盆底锻炼相关认知,改善其行为, 从而提高患者治疗积极性。④叮嘱患者多食新鲜蔬菜水果、 多饮水,以保持排便通畅,避免提重物、便秘等增加腹压。 1.3观察指标 ①盆底肌力等级。治疗 5 周后,使用生 物反馈神经功能重建治疗系统评估两组盆底肌力,可分为 0~ Ⅴ级,其中肌力正常为Ⅳ ~ Ⅴ级 [4] 。②盆底肌电位变化 情况。治疗前后,使用生物反馈神经功能重建治疗系统评 估两组前静息、后静息状态平均肌电值、慢肌阶段平均肌 电值及快肌阶段最大肌电值。③阴道动态压力、阴道肌电 压、女性性功能量表(FSFI)评分 [5] 。治疗前后, 使用生物反馈神经功能重建治疗系统评估两组阴道动态压力、阴 道肌电压;并使用 FSFI 评分评估两组患者的性功能,该 评分包括性欲、性唤醒、润滑度、性高潮、性满意度及 性交痛 6 个维度,总分 0~36 分,评分越高,表示性功能 越好。④满意度。治疗后,采用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 量表 [6] 评价两组满意度,该评分总分 19~95 分,分为非 常满意: 95 分,满意: 76~94 分, 一般: 57~75 分,不满 意:38~56 分,非常不满意:19~37 分。总满意度 =(非 常满意 + 满意)例数/ 总例数 × 100%。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 SPSS 26.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 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 例 (%)] 表示,并采用 χ2 检验;计 量资料经 K-S 法检验证实符合正态分布,以 (x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 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盆底肌力等级比较 治疗 5 周后,观察组患 者肌力正常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

 
  2.2两组患者盆底肌电位变化情况比较 与治疗前比, 治疗后两组患者前静息、后静息状态平均肌电值均降低, 且观察组更低;慢肌阶段平均肌电值、快肌阶段最大肌 电值均升高,且观察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见表 2.


\

 
  2.3两组患者阴道动态压力、阴道肌电压、FSFI评分比 较 与治疗前比,两组患者阴道动态压力、阴道肌电压、 FSFI 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 P<0.05),见表 3.


\

 
  2.4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满意 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4.


\

 
  3 讨论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主要是由于产妇盆腔及宫体 结构缺陷或损伤所致,若未得到及时纠正,可逐渐发展为 子宫脱垂、压力性尿失禁、性功能障碍等,对产妇生活造 成极大困扰 [7] 。持续性强化盆底锻炼是通过科学化盆底肌 肉训练来促进盆底肌肉组织恢复,但其在实际应用中见效 慢且疗程长,患者满意度较低。

  生物反馈疗法是将压力感受器放置于患者阴道中,通 过计算机控制系统收集其盆底肌肉收缩压,还通过光、声 及图像等模拟给予反馈信号,获得患者盆底肌活动异常或 正常状态;同时通过电刺激可促进盆底、阴道及子宫部位 血液循环,加快盆底肌损伤的恢复,进而有助于缓解患者 临床症状,提高性生活质量 [8] 。产后综合护理主要是在盆 底锻炼的基础上进行持续性护理干预,可通过健康宣教、 专业指导、心理疏导等措施,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 平,促进其行为改变,进而提高干预及治疗效果,有利于 患者预后改善 [9]。本研究中,治疗 5 周后,观察组患者肌 力正常率、FSFI 评分及总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 表明应用 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综合护理可有助于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增强盆底肌力,从而提高性生活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前静息状态、后静息状态、慢肌阶段平均肌电值及快 肌最大肌电值作为常见的盆底肌电位变化参数指标,可用 于反映盆底肌活动时的状态;阴道动态压力、阴道肌电压 可用来检测阴道肌张力,判断阴道是否存在松弛情况。生 物反馈疗法主要是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予以不同脉宽、频 率、能量的电刺激,通过改善盆底肌群被动收缩运动,增 强其兴奋性,刺激盆底肌纤维,进而发挥增强盆底肌群收 缩能力的作用,并帮助激活机体盆底收缩感受器,从而改 善盆底肌肉的异常收缩,调节盆底肌电位变化,改善盆底功能;而综合护理可通过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 增强其对 康复训练的重视度, 一定程度上提升其盆底肌力, 增强盆底 功能 [10] 。本研究中,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前、后静息状 态平均肌电值低于对照组, 慢肌阶段平均肌电值、快肌阶段 最大肌电值、阴道动态压力、阴道肌电压均高于对照组, 表 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应用生物反馈疗法联合综 合护理可有助于调节盆底肌电位变化,改善盆底功能。

  综上,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应用生物反馈疗 法联合综合护理可有效调节其盆底肌电位变化,增强盆底 肌力,缓解其临床症状,改善盆底功能,提高性生活质量 及满意度,值得临床后期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 魏秀萍 . 产后康复治疗仪联合持续性强化盆底锻炼对初产妇康 复情况的影响 [J].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 2022. 3(12): 161-163.

  [2] 刘艳娟 . 不同时机产后生物反馈电刺激对盆底功能障碍的防治 作用 [J]. 河北医药 , 2021. 43(7): 1054-1058.

  [3] 黎估芳 . 综合护理干预在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所致便秘患者中的应用 [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 2016. 22(23): 3548-3550.

  [4] 华克勤 , 丰有吉 . 实用妇产科学 ( 精 )[M]. 北京 : 人民卫生出版 社 , 2013: 56-57.

  [5] 石雪杨 , 綦新惠 , 尹航 . 行动学理念指导的赋能健康教育对卵巢 癌患者并发症、FSFI 评分及 GSES 评分的影响 [J].武警后勤学 院学报 ( 医学版), 2021. 30(8): 129-131.

  [6] 焦静 , 吴欣娟 , 赵红 , 等 . 不同特征住院病人对护理服务满意度 差异比较研究 [J]. 中国护理管理 , 2010. 10(11): 44-46.

  [7] 侯琳, 商敏 .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J]. 中国医刊,2022. 57(2): 145-148.

  [8] 吴琼 , 孙静莉 . 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肉训练对产妇盆底康 复影响 [J]. 临床军医杂志 , 2021. 49(4): 435-437.

  [9] 张丽华 , 常晓红 , 范亚丽 , 等 . 综合护理方案对 PFD 患者的盆底 肌肉功能恢复的影响 [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2017. 36(9):3572-3576.

  [10] 王凤臣 . 护理干预对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 疾病疗效的影响 [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 2015. 24(22): 2493-2494. 249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7158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