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分析盆底重建术与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0月至2018年6月诊治的68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研究组接受盆底重建术结合盆底康复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出血量(118.37±36.62)mL、手术时间(85.21±19.42)min、住院时间(4.10±0.82)d、尿管留置时间(3.11±0.79)d,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子宫脱垂、性生活质量与尿失禁治疗有效率91.18%、85.29%、76.47%,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5.88%,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应用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重建术治疗的疗效显著,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促进盆底肌力恢复,提升性生活质量,且并发症少。
关键词: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盆底重建术;盆底康复治疗仪;性生活质量;并发症
本文引用格式:徐景杰,王丽华,张嫱.盆底重建术联合盆底康复治疗仪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3):165-166.
0引言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又称盆底缺陷)为常见的一种妇科疾病,中老年妇女为好发群体,随着年龄的增长,盆腔器官出现严重移位,引发盆腔压迫现象,极易引发该病,严重影响女性的健康与生活质量[1]。疾病的发生主要由于盆底肌肉受创伤和重压导致,如难产、妊娠、性激素不足、引导手术、分娩等,临床主要表现有性功能障碍、压力性尿失禁、盆腔疼痛、盆腔器官脱垂等生理功能与结构异常[2]。目前临床主要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肌肉康复与手术治疗。常规的手术方式虽有一定的疗效,但存在手术风险高、复发率高等缺点,不利于预后恢复。随着研究盆底重建术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其治疗效果已被更多患者所接受,加上盆底康复治疗的改善效果,使得疾病的治疗效果得到有效提升。本文旨在研究盆底重建术和盆底康复治疗仪结合应用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效果及对盆底肌肌力恢复与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0月至2018年6月我院接收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68例,纳入标准:均符合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标准,患者均于知情下签订同意书,已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年龄48-79岁,平均(56.73±7.26)岁,病程4-28d,平均(17.26±2.34)d,孕次2-5次,平均(3.47±1.02)次;研究组年龄49-80岁,平均(56.75±7.28)岁,病程3-29d,平均(17.25±2.36)d,孕次1-4次,平均(3.43±1.01)次;两组基线资料(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先进行相关检查,术前3d应用0.1%碘伏对阴道进行擦洗,每日1次,术前1d指导患者服用缓泻剂,并清洁灌肠。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进行盆底重建术与盆底康复治疗仪结合治疗,术后1个月使用盆底康复治疗仪进行康复治疗,依照图像指导患者放松、持续收缩或收缩阴道,根据Ⅰ、Ⅱ类肌纤维肌电图结果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康复方案,3次/周,15min/次,持续治疗3周,同时每次治疗后,嘱咐患者用阴道哑铃实施康复训练,轻度循序渐进,3次/d,15min/次,持续治疗3周。
1.3观察指标和评定标准[3]
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情况,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与住院时间,并应用盆底康复治疗仪进行检测,生活质量采用PFDI-20评分进行评定,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包括尿失禁、子宫脱垂与性生活质量,并发症情况包括感染、网片暴露、排尿困难、膀胱损伤4个方面。
1.4统计学处理
全部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实施处理,计量单位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例数(n)表示计数,计数资料组间率(%)比较采用2检验,如P<0.05,提示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手术相关情况比较
研究组手术各项相关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研究组子宫脱垂、尿失禁及性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
研究组发生并发症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4.2207),见表3。
3讨论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有数据表明[4],该病在中老年女性中的发病率约为40%,且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升高,疾病发生率呈现上升态势。若不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疗错,患者的盆底结构会产生损伤,进而致使盆腔脏器脱垂现象。盆底康复治疗前需全面评估患者的实际情况,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将生物反馈与电刺激治疗相结合,指导患者对阴道进行放松与收缩训练,然后辅助阴道哑铃的作用,提升盆底Ⅰ、Ⅱ类肌纤维电压,最终实现改善盆底肌张力的目的[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各项手术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提示盆底重建术结合盆底康复治疗仪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效果优越,可有效降低术中出血量,减短手术时间,促使盆底肌力恢复。研究证实[6],常规的手术治疗虽然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部分患者会出现修复失败的情况,需进行二次手术,同时对于年龄较大的病患,其合并的基础疾病较多,且由于其机体各技能逐渐衰退,需要面临的手术风险较大。近年来随着盆底补片材料与吊床理论的不断进步,盆底重建术得到临床的广泛应用[7],且其治疗效果与复发率不会受是否切除子宫的影响。与阴道手术比较,该手术不需要切除子宫,可在极大程度上减轻了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有效降低术中出血量,促进恢复进程,进而缩短住院时间[8-9]。保留子宫的同时也可完整保留宫颈周围环,有效维持盆底解剖结构的稳定。
本次研究结果发现,研究组性生活质量、子宫脱垂及尿失禁治疗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该组并发症的出现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实施盆底重建术与盆底康复联合治疗后,可有效提升性生活质量,改善临床症状,且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盆底重建术可以有效复位子宫的解剖结构,对子宫功能进行有效恢复,还可以有效减少对盆腔造成的影响,术后可维持盆腔的正常结构,对临床症状进行有效改善,特别是能完整保留子宫,对患者术后的性生活质量进行有效维持[10]。此外,该术式能够有效避免常规手术造成的生殖器官扭曲、解剖移位、阴道前壁膨出等不良情况,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更低,同时术中对膀胱韧带与子宫韧带进行加固,可有效降低盆腔脏器脱垂的发生,减少复发率。盆底康复治疗仪的使用可以对盆底结构进行针对性训练,促使盆底功能得到有效恢复,预防盆底支持结构出现损伤,对患者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等症状进行有效改善,同时还能有效改善尿频、尿急、性功能障碍、夜尿症、排空异常等情况,对盆底重建术的治疗效果进行有效巩固[11-12]。针对术后患者出现复发与并发症的问题,建议术前需对患者进行充分的评估,准确定位解剖缺陷的位置,为患者选取适宜的个性化手术方案,术中需做到分离到位,进行正确的固定,通过对解剖结构进行重建,以恢复盆底的功能[13-14]。盆底手术属于较高级别的手术,唯有具备充足的理论支撑与技术培训,且医师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时,才可为患者进行该类手术。受样本数量和时间等因素限制,关于两种治疗方法对患者疼痛度、应激反应等方面的影响,有待临床进一步的研究。
综上所述,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实施盆底重建术与盆底康复治疗仪结合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出血量,促进盆底肌力恢复,改善性生活质量,且并发症少,疗效安全可靠,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宋晓晨,朱兰.生物力学在女性盆底领域的研究及临床应用转化[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8,53(5):348-350.
[2]Carly Marjorie Cooke,Orfhlaith E.O'Sullivan,Barry A.O'Reilly.Urogynaecology providers'attitudes towards postnatal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J].International Urogynecology Journal,2018,29(5):751-766.
[3]Berghmans Bary.Physiotherapy for pelvic pain and female sexual dysfunction:an untapped resource[J].International urogynecology journal,2018,29(5):631-638.
[4]唐连,刘萍,陈春林.动态MRI检查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断和治疗后随访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6,51(9):714-717.
[5]SUN Z,ZHU L,LANG J,et al.Postpartum pelvic floor rehabilitationon prevention of female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a multicenter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J].Zhonghua Fu Chan Ke Za Zhi,2015,50(6):420.
[6]王益勤,杨欣,王建六.盆底重建术后合成网片或吊带相关疼痛的处理和结局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6,51(12):901-908.
[7]胡方方,张艺凡,崔海涛,等.会阴侧切对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康复疗效的影响[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7,31(06):568-570.
[8]Cooke Carly Marjorie,O'Sullivan Orfhlaith E,O'Reilly Barry A.Urogynaecology providers'attitudes towards postnatal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J].International urogynecology journal,2018,29(5):751-766.
[9]钟小琳,宋健,许玉黎,等.经会阴超声检查对盆底重建手术后下尿路结构的评估作用[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7,52(9):600-604.
[10]朱兰.盆腔器官脱垂的盆底重建手术应重视的几个问题[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5,50(6):406-408.
[11]程凤英.护理干预对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疗效的影响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07):1153-1155.
[12]Rebecca G.Rogers,Rachel N.Pauls,Ranee Thakar,et al.An international Urogynecological association(IUGA)/international continence society(ICS)joint report on the terminology for the assessment of sexual health of women with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J].International Urogynecology Journal,2018,29(5):647-666.
[13]舒小珉,化艳,张维珍,等.针对性护理对老年压力性尿失禁女性盆底功能锻炼恢复效果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8,16(08):1399-1402.
[14]Paul Guerby,Olivier Parant,Elodie Chantalat,et al.Operative vaginal delivery in case of persistent occiputposterior position after manual rotation failure:a 6-month follow-upon pelvic floor function[J].Archives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2018,298(1):111-12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8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