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电子生物反馈疗法联合认知行为干预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效果论文

发布时间:2022-06-09 14:26:18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   目的: 观察电子生物反馈疗法联合认知行为干预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 80 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为研究对 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0 例。对照组采用认知行为干预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电子生物反馈 疗法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 [ 痴呆简易筛查量表(BBSD)、常识 - 记忆 - 注意测验(IMCT)、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 评分、语言工作和视空间工作记忆评分、运动功能 [Fugl-Meyer 评定量表 ] 评分。结果: 治疗后, 观察组 BBSD、IMCT、MMSE 等认知功 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语音性语言工作记忆、语义性语言工作、视觉空间距离工作记忆和视觉空间 位置工作记忆正确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 Fugl-Meyer 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电子生物反馈疗法联合认知行为干预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可提高认知功能评分、运动功能评分、语言工作和视空间工作记忆评分, 其效果优于单纯认知行为干预疗法治疗。
  
  【关键词】   电子生物反馈疗法;认知行为;血管性痴呆;认知功能;运动功能;记忆障碍
  
  Effects of electronic biofeedback therapy combined with cognitive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vascular dementia
  
  LI Keying
  
  (The Third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of the Central Hospital of Jiamusi City, Jiamusi 154002 Heilongjiang, China)
  
  【Abstract 】 Objective: To observe effects of electronic biofeedback therapy combined with cognitive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vascular dementia. Methods: 80 patients with vascular dementia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t observation group by using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4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gnitive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therapy,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electronic biofeedback therapy on the basis of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scores of cognitive function [brief screening scale for dementia (BBSD), information-memory-concentration test (IMCT),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 the phonological and visuospatial working memory score, and the motor function [Fugl-Meyer rating scale] scor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Results: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BBSD, IMCT, MMSE and other cognitive function scor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correct rates of phonological working memory, semantic phonological working visuospatial distance working memory and visuospatial location working memor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Further, the Fugl- Meyer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s: Electronic biofeedback therapy combined with cognitive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patients with vascular dementia can improve the cognitive function score, the motor function score, the phonological and visuospatial working memory score. Moreover, it is superior to single cognitive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therapy.
  
  【Key words】 Electronic biofeedback therapy; Cognitive behavior; Vascular dementia; Cognitive function; Motor function; Memory disorder
  
  血管性痴呆是由脑血管病变引起脑损害所致的 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 [1]。常规治疗采用行为认知干 预,虽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患者的不良认知行为, 但整体效果并不理想 [2]。电子生物反馈疗法是利用 生理仪器,依据人体生理及病理信息制订与实施的 针对性训练方案,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3] 。本文观察电子生物反馈疗法联合认知行为干预治疗血管性痴 呆患者的效果。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9 年 4 月至 2020 年 4 月 本院收治的 80 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纳 入标准:符合《神经病学》中血管性痴呆相关诊断 标准 [4] ;有卒中史,痴呆症状持续 60 d 以上。排 除标准:合并重度肝肾功能障碍与心肺功能不全 者;患有精神系统疾病者。患者及其家属对本研究内容了解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研究经本 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伦理批号 20187218)。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0 例。对照组: 男 24 例, 女 16 例; 年龄 61~78 岁, 平 均(67.28±4.37) 岁; 病 程 1~22 个月,平均 (15.48±3.37) 个月。观察组:男 23 例, 女 17 例; 年龄 62~79 岁, 平均(68.01±4.57) 岁;病程 2~21 个月, 平均(15.19±3.45) 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 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认知行为干预疗法治疗。 (1)心理治疗:采用温和语言与患者交流,并搭 建良好的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鼓励家属多陪伴 患者,以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同时要鼓励患者 积极参与各项家庭与社会活动,激发其对生活的热 情,维持乐观积极的心理状态。(2)认知能力训 练。 ①强化记忆训练:利用患者熟悉的人或事引导 其回忆过往记忆,拿出患者及亲朋好友的照片,询 问患者照片中人物名字及人物关系,刺激患者记忆 的恢复。同时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各种社交活动,认 识与其相关的事物与人,并通过声音、动作与语言 等多个方面的刺激来加深患者的印象,充分锻炼其 记忆力。②实施定向力训练:定向力训练大致包括 时间、地点与人物 3 个方面。a. 时间:在床头摆放 大指针的时钟或以日期为分页的日历,协助患者进 行时间定向力训练;b. 地点:在患者病房,设置大 而明显的标志,在病床单位放置个人熟悉的所有物 品,让患者确认自己的病床单位;c. 人物:医师帮 助患者认识现实与生活中的人与事。③加强理解表 达能力训炼:充分利用患者较为感兴趣的话题,与 患者实施双向沟通,提出的问题要与患者生活息息 相关,沟通与提问的语言要简洁,并且可以配合视 觉信号。(3)日常生活能力训练。①基础生活活 动训练:如吃饭、穿衣与排便等;②移动活动训 练:如轮椅的操作、行走、上下床与上下楼梯等; ③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活动训练:如洗衣、做饭、打 扫卫生等。在实际训练中,要对每项训练内容的 难易程度进行划分,根据先简后难的原则进行训 练,让患者独立完成上述动作,每次训练的时间为 30 min,3 次 /d。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电子生物反馈 疗法治疗。治疗仪器为普林格尔 DS-C 电子生物 反馈仪(上海聚慕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苏械注准 20152090202)。治疗期间, 患者保持仰卧位, 在靶点位置放置反馈电极。其中,上肢正反馈电极与 负反馈电极分别放置在患者前臂背外侧 0.5 cm 处与 脚踝外侧上 0.7 cm 处;下肢正反馈电极与负反馈 电极分别放置在脚踝外侧上 0.7 cm 处与小腿外侧 1~2 cm 处;并在正负反馈电极中间放置接地极, 刺 激波形为方波,波宽为 200 μs,频率为 30~50 Hz, 持续 5 s,中间间歇 15 s。1 次 /d, 30 min/ 次。两 组均连续治疗 3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 评分。采用痴呆简易筛查量表(BBSD)、常识 - 记忆 - 注意测验(IMCT)、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 表(MMSE)评估认知功能。BBSD 由30个项目组成, 包括常识 / 图征理解 4 项,短时记忆 3 项,语言理 解 3 项,计算 / 注意 3 项,地点定向 5 项,时间定 向 4 项,即刻记忆 3 项,物体命名 3 项及一些认知 功能等,每项1分,共 30 分,评分越高,痴呆程 度越轻 [5]。IMCT 由 35 个项目组成,包括患者一般 情况、时间、地点关系、个人经历、简单数字训练 等项目, 每项1分, 总分 35 分, 评分越高, 常识 - 记忆 - 注意等能力越好 [6] 。MMSE 量表包括语言、 计算力、视空间、地点定向力、时间定向力、注意 力、即刻记忆、延迟记忆等 7 个维度,共 30 个条 目, 总分 30 分, 评分越高, 智力水平越高 [7]。(2)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语言工作及视空间工作记忆评 分。应用 Smith 工作记忆软件,分别对两组患者的 语音性语言工作记忆、语义性语言工作、视觉空间 距离工作记忆及视觉空间位置工作记忆进行测试, 测试期间,引导语要一致,对患者的回答正确率进 行准确的计算。准确率 =(回答正确条目 / 项目总 数) ×100%[8]。(3)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评 分。采用 Fugl-Meyer 评定量表评估运动功能 [9] ,包 括上肢、下肢两个维度,总分 100 分,评分越高表 示运动功能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1.0 软件进行统计学 分析,计量资料以( x— ±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 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 χ2 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评分比较  治疗前, 两组 BBSD、IMCT、MMSE 等认知功能评分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 两组 BBSD、IMCT、MMSE 等认知功能评分均高 于治 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
  
  2.2  两组治疗前后语言工作及视空间工作记忆正确率比较 治疗前,两组语言工作及视空间工作记忆正确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语音性语言工作记忆、语义性语言工作、视觉空间距离工作记忆及视觉空间位置工作记忆正确率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
 
  2.3  两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 Fugl-Meyer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 Fugl-Meyer 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
  
  3  讨论
  
  已知多数血管性痴呆患者均伴随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言语障碍,故降低了患者的治疗积极性与配合度 [10]。认知行为干预疗法是通过调整与改变患者的错误认知,消除其负性情绪,使其积极、正确面对现实,主动配合医师治疗的一种整体训练方案[11]。电子生物反馈疗法是通过电流刺激肢体收缩,对难以完成的动作进行强化训练,从而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12]。

\
  
  本 研 究 结 果 显 示, 观 察 组 BBSD、IMCT、MMSE 等认知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语音性语言工作记忆、语义性语言工作、视觉空间距离工作记忆及视觉空间位置工作记忆正确率均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在于认知行为干预疗法通过心理治疗、强化记忆训练、定向力训练、理解表达能力训练等认知功能训练及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与语音性语言工作记忆能力。电子生物反馈疗法可借助电子信号设备,详细记录患者的肌电信号,当电子信号达到电子生物反馈仪设置的阈值后,即可产生强度适中的电刺激,有助于患者重建中枢神经系统与神经反馈回路,加快受损脑组织修复 [13]。同时,电子生物反馈疗法通过对大脑神经的反复持久刺激,可加快脑部及机体血液循环,有效调控神经递质的分泌,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可发挥协同增效作用 [14]。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观察组Fugl-Meyer 评分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在于电子生物反馈疗法通过电刺激可增加神经通路活动频率,进而促进运动功能的改善 [15]。
  
  综上所述,电子生物反馈疗法联合认知行为干预治疗血管性痴呆患者可提高认知功能评分、运动功能评分、语言工作和视空间工作记忆评分,其效果优于单纯认知行为干预疗法治疗。
  
  参考文献
  
  [1]杨小芳,赵庆伟,杨艳丽,等 . 血栓通注射液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 [J].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1,36(1):54-58.
  
  [2]冯爱敏,冯玲敏,孔垂芳,等 . 奥氮平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对痴呆精神行为症状改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21,29(12):1764-1768.
  
  [3]侯翠兰,王辉兴,黄祖成,等 . 电子生物反馈疗法配合 Rood技术治疗脑卒中足下垂的疗效观察 [J]. 护理与康复,2022,21(2):47-49.
  
  [4]贾建平,陈生弟 . 神经病学 [M]. 7 版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24-126.
  
  [5]张明圆,蔡国钧 . 痴呆简易筛查量表(BSSD)的研制和应用 [J]. 上海精神医学,1992,4(1):3-9.
  
  [6]周景升,张新卿,王丽冬,等 . 电话版常识 - 记忆 - 注意测验用于痴呆的信效度研究 [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9):624-627.
  
  [7]张雨桐,王晟东,李静,等 .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清硫氧还蛋白和褪黑激素水平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评分的相关性研究 [J]. 浙江医学,2020,42(1):48-50.
  
  [8]马建军,李学,杨红旗,等 . 左旋多巴对老年帕金森病患者语言和视空间工作记忆的影响 [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4,33(11):1183-1186.
  
  [9]陈瑞全,吴建贤,沈显山 . 中文版 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的最小临床意义变化值的研究 [J].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5,50(4):519-521.
  
  [10] 刘静芳 . 血塞通联合天麻素对慢性闭塞性脑血管病变患者介入再通术后认知功能和脑微循环的影响 [J]. 中国医师杂志,2020,22(10):1552-1554.
  
  [11] 魏中一,谷胜利,张婷 . 电子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分析 [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8,17(24):2649-2652.
  
  [12] 陈海雯,宋洁,鹿笑寒,等 . 个体认知刺激疗法对痴呆患者心理健康干预效果的系统评价 [J]. 护理学杂志,2021,36(24):72-76.
  
  [13] 吴红举,张新巧,任应国 .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肌电生物反馈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 Ang- Ⅰ、MMP-9、LPO 水平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J].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2019,16(9):111-114.
  
  [14] 魏中一,谷胜利,张婷 . 电子生物反馈疗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分析 [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8,17(24):2649-2652.
  
  [15] 宋志敏,郭艳红,史建英 . 电子生物反馈干预联合认知康复训练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电脑神经心理测验结果的影响 [J]. 哈尔滨医药,2021,41(2):112-11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3893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