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研究遥测心电监护心率变异性分析在心内科患者疾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纳入本院在2017年8月至2018年6月接收的心内科患者(n=90)作为研究对象,以疾病类型为基准,分为A组(n=30,急性心梗患者)、B组(n=30,高血压患者)、C组(n=30,糖尿病患者)、同期选择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n=30),使用心电监护仪对120例受检者心率变异性变化评估。结果HRV指标:A组、B组、C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遥测心电监护心率变异性分析在心内科患者疾病治疗中价值显著,可为临床指标提供科学、有效指导。
关键词:遥测心电监护;心率变异性;心内科;应用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陈慧贞.遥测心电监护心率变异性分析在心内科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7):115,122.
0引言
心率变异性对评价机体心脏自主神经活动的指标,其属于定量指标,在临床较常见,临床大量资料证实[1],心内科疾病进行心率变异性预测,不仅具有较高安全性、可靠性,且实用性较强。临床对心率变异性的监测多通过24h动态图进行,其不仅操作时间较长,且无法对心内科疾病变化进行直观、准确的分析,故将其应用于心率变异性监测中价值有限,部分患者基于心率变异性监测时间较长,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出现猝死现象,故临床需选择一种安全性、可靠性、直观性高的监测方法。遥测心电监护通过有线/无线方法对机体生理参数、血压、温度、心电及肌电信号等数据进行采集,且遥测心电监护具有实时显示及回放功能,可使临床医务人员及时发现内心科患者疾病变化,并进行积极、有效处理,降低临床心内科死亡率,本次就遥测心电监护的预测效果进行评估。选择120例受检者,均实施遥测心电监护。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本院在2017年8月至2018年6月接收的心内科患者(n=90)进行研究,分为3组(疾病类型),A组:n=30,急性心梗患者;B组:n=30,高血压患者;C组:n=30,糖尿病患者;对照组:n=30,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
A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5-71岁,平均(58.0±14.0)岁;广泛前壁梗死患者8例,下壁梗死患者7例,前间壁梗死患者6例,高侧壁梗死患者5例,侧壁梗死患者4例。
B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46-73岁,平均(59.5±13.5)岁。C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4-70岁,平均(57.0±13.0)岁;1型糖尿病患者8例,2型糖尿病患者22例。
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48-75岁,平均(61.5±13.0)岁。对比4组(n=120)资料、年龄、性别,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课题已上报医院伦理委员会,并获得审批,患者/家属均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1)心血管疾病患者;(2)中途死亡患者;(3)自愿退出患者;(4)恶性肿瘤患者。
纳入:(1)无神经损伤患者;(2)临床资料齐全患者。
1.2方法
纳入研究120例受检者,均实施装载有心率变异性分析仪的遥测心电监护(型号:BM2REM;厂家:西化仪(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方法:对受检者资料进行核对,指导受检者于静息状态下佩戴,每2h监测结果作为一个分析段,以便临床进行结果对照,将正常RR间期标准差值(standard diviation of NN intervals,SDNN)、窦性RR间期均方根差值(root mean square of successive differences,RMSSD)、PNN50相邻窦性RR间期差值大于50个数所占百分比(percentage of differences exceeding 50 ms between adjacent normal number of intervals,PNN50)作为心率变异性区域代表。以人机对话方式过滤相关干扰因素,剔除相邻RR间期(P波起点-QRS波群起点间隔时间)超出20%受检者[2]。
1.3分析指标
1.3.1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评估:SDNN、RMSSD、PNN50[3]。
1.4统计学方法
SPSS22.0软件,计量资料用t进行检验、用(±s)进行表示,计数资料以卡方()进行检验、百分数(%)进行表示,两组数据资料,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20例受检者HRV评估,详见表1。结果显示:A组、B组、C组均较对照组低,P<0.05。
3讨论
心内科疾病患者其自身病情变化较快,且发展较为迅速,极易威胁患者生命,故心内科疾病患者入院后需加强病情观察。心内科疾病患者多伴有心率异常现象,故随着医疗技术发展,近年将心率变异性作为评价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的方法,通过心率变异性水平的观察,对心内科疾病进行诊断[4]。
心率变异性为无创监测方法,其通过对心率异常表现的评估,对心内科患者病情进行预测,分析其是否出现神经组织病变或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评价。既往借助24h心电图进行观察,其虽具有较大信心量,但其极易受到患者自身因素的干扰,出现伪RR间期,且该方法需长时间监测,不仅影响患者舒适性,且无法直接显示心率变异性变化,降低对临床心内科疾病治疗的指导价值[5]。遥测心电监护临床操作较为灵活,且直观性较强,其在对心率变异性监测同时,可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使医务人员可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并给予其有效药物干预,达到改善心内科患者自身神经功能的目的,且遥测心电监护可对监测结果进行回放,降低医务人员临床漏诊率,一旦心率变异性呈现下降趋势,需即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避免发现不良事件,提高临床死亡率[6-8]。研究结果:A组、B组、C组SDNN、RMSSD、PNN50均较对照组低,故心率变异性监测心内科价值得以证实。
综上所述,心率变异性应用遥测心电监护价值显著,其SDNN、RMSSD、PNN50区域代表结果对监测心内科疾病有积极作用,其临床预测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黄立萍,常栋,张彧,等.变异性心绞痛患者心率变异性与冠状动脉病变关系的研究[J].医学与哲学(B),2014,35(07):30-32,59.
[2]陈舒玲,翁智远,李贵,等.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早患者心率减速力与心率变异性分析[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3,34(11):801-804.
[3]刘海燕,王浩宇,刘涛,等.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率变异性和心率震荡特征研究[J].西部医学,2012,24(07):1337-1339,1342.
[4]郭锦丽,冯雅君.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和左心室肥厚的影响[J].中国药业,2012,21(09):51-52.
[5]林文果,刘丽,何江,等.原发性高血压肾功能损害与心率变异性关系的探讨[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0,25(01):30-32.
[6]周亚涛,米素敏,牛家秀.心电监护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分析及临床意义[J].中外医疗,2010,29(12):30-31.
[7]张晓玲.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昼夜节律变化的诊断[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24):1-2.
[8]苏健.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分析及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6):236-23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7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