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目的 探究心内科治疗应用于心肌梗塞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 选取 2017 年 8 月至 2018 年 7 月该院收治的心肌梗塞患者 86 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 43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进行治疗,实验组给予尿激酶药物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一段时间后,两组患者的身体状况、治疗效果及血便、心率失常、 黑便及皮肤黏膜损伤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身体状况,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患者的血便、心率失常、黑便及皮肤黏膜损伤等不良反应情况显著少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心内科治疗应用于心肌梗塞患者中,显著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减少了治疗中的不良反应, 值得临床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 心肌梗塞;心内科治疗;临床分析
本文引用格式:邹永伟 , 胡小恋. 探究心肌梗塞采用心内科治疗临床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97):319-320.
0引言
通过研究显示,冠状动脉血栓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出现,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出现破裂、脱落,使其散落在血液中,一旦斑块堵塞血管就会导致血栓的发生。通过研究表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死亡率在全球有近 1700 万,并且还在不断的增多,所以降低患者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病率非常重要 [1]。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是干预动脉血栓的形成,对抗血小板凝集,使粥样硬化的程度显著的改善。而在近期的研究中发现,对抗血小板凝集还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疾病的发生。同时,在患者治疗期间能够显著的的降低患者不良事件发生,从而降低患者危险性事件的发生,有效的维护患者的生命健康。本次通过分析心内科治疗心肌梗塞,取得较好的效果,现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该院收治的心肌梗塞患者 86 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 43 例。其中实验组男 20例, 女 23 例;年龄 60-76 岁,平均(20.6±71.6)岁。对照组男16 例, 女 27 例;年龄 60-76 岁, 平均(20.6±71.6)岁 . 对比两组患者资料无显著差异(P > 0.05)。
1.2方法。治疗前,整理和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明确患者有无病史和药物过敏史,治疗前做好全身检查,并且对患者急性心肌梗塞的等级进行判断,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治疗。首先应对两组患者进行基础的治疗, 在了解患者并无药物禁忌的情况下,采用 β 受体阻滞剂,同时应用地尔硫卓进行治疗 [2]。
1.2.1对照组治疗:选择常规药物进行治疗,选用的药物有低分子肝素钙和硝酸酯类,采用皮下注射方式。但是在应用药物时,应使低分子肝素钙的剂量不超过 0.5 mL,如果出现药物过量,会为患者的身体造成严重伤害。药物注射的次数应保证每天注射两次,皮下注射治疗的同时,可指导患者口服阿司匹林,药物剂量为 300 mg,每日一次。药物治疗持续两个月,以保证疗效 [3]。
1.2.2实验组患者应用尿激酶治疗。选取尿激酶 100 万单位, 应用 0.9% 生理盐水 10 mL 进行稀释 , 混合后将其与5% 的葡萄糖 100 mL 进行混合,采取静脉注射的方式输入患者体内。注射时应注意尿激酶药物需在半个小时内输入完毕,如果不能输入完毕,会显著的降低药物疗效 [4]。治疗时间为两个月,每天都需进行治疗。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一段时间后,两组患者的身体状况、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等情况
1.4统计学分析。采用 SPSS 20.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组间对比用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对比采用 χ 2 检验。当 P < 0.05 时对比有显著差异。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情况,详见表 1。
2.2对比两组患者血便、心率失常、黑便及皮肤黏膜损伤等不良反应,详见表 2。
3讨论
心肌梗塞为临床上较常见的疾病,其发病率较高,主要临床表现为患者出现气促、呼吸苦难、发绀等,出现症状时患者会出现濒死感,给患者的心理造成极大的恐惧,患者受到身体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共同影响,给其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 [5]。心肌梗塞患者的发病因素有很多,发病机制较复杂,很多研究者认为其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小板凝聚,导致疾病的发生。而其主要的发病机制是由于血小板凝集后在血液中形成斑块,由于各种外在的因素,导致斑块脱落、破裂,在血液中流动堵塞血管,造成患者心脏出现严重的缺血、缺氧,导致心肌供养不足,细胞出现坏死,引起病变的发生 [6]。急性心肌梗塞极易导致患者出现呼吸急促和休克,所以在治疗时,应保证患者的心功能相对正常情况下, 才可以进行治疗。同时针对患者坏死的心肌进行有效的治疗, 能够避免或减少堵塞的部位逐渐的扩大,使患者能够快速的痊愈。以往传统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对患者的心肌坏死现象不能及时的治疗。而临床采用尿激酶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心肌梗塞,疏通患者体内的堵塞位置,对抗血小板的凝集,为患者带来较好的疗效。本次通过研究,此种治疗方法能够使患者的身体快速的恢复,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通过本次研究观察实验组患者的身体状况,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患者的血便、心率失常、黑便及皮肤黏膜损伤等不良反应情况显著少于对照组(P< 0.05)。
综上所述,心内科治疗心肌梗塞减少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改善患者身体状况,提高了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艳清, 安小军 ,李晓光 , 等. 引入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对血浆 BNP 的影响 [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46):9132-9132.
[2]吕新会, 史玮, 武佶, 等.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内科治疗冠心病合并非瓣膜性房颤组方规律分析 [J]. 北京中医药,2017(3):201-205.
[3]李春美 , 张侠. 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双心”干预对其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9):77-77.
[4]商莉丽. 不典型性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诊断分析及其临床治疗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 ,2017,15(34):143-144.
[5]黄洁, 刘国红 , 杨海英.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心梗后无症状心衰的疗效比较研究[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20(21):141-142.
[6]刘俊敏 , 黄伟胜 , 傅淼林. 联合检测心肌钙蛋白T 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 [J]. 中国医药科学,2016,6(24):184-186.
《探究心肌梗塞采用心内科治疗临床分析论文》附论文PDF版下载:
http://www.lunwensci.com/uploadfile/2019/0107/20190107111114856.pdf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2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