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来我院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1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患者6个方面的综合护理措施。结果使患者的病情能够得到缓解,减少患者痛苦。结论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以及预防再梗塞的发生。
关键词:静脉溶栓;急性心肌梗塞;护理
本文引用格式:刘千金.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4):317-318.
0引言
急性心肌梗塞是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疾病,并向年轻化发展,具有发病快、死亡快的特点[1-2]。对病人家属打击很大,即使救治存活,其生活质量大大下降,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目前,国内外在治疗上要求迅速开通梗塞血管、恢复心肌供血、改善缺氧,从而挽救濒死心肌,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静脉溶栓治疗AMI是简单、快速、有效的方法之一[3-4]。特别是对于经济不发达地区的病人,以及老年病人、知识层次低的病人较易接受,且病人经济负担较大,静脉溶栓治疗AMI也具有高风险性,溶栓是否成功、药量及时间的选择、预防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等都靠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细致观察,提供及时可靠的资料,以指导医生及时采取措施,修订治疗方案,对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以及预防再梗塞的发生意义重大[5]。
1资料
自2012年8月至2018年10月,我科共对14例AMI患者进行了溶栓治疗,年龄35~76岁,其中男性10例,女性4例。溶栓成功12例,不成功2例。溶栓成功患者平均住院天数较其他传统治疗法减少10~15d,吸氧天数平均减少1周左右,12例溶栓成功患者经定期随访无再梗发生。出院时测评病人对于疾病的认识、健康知识、生活起居、饮食和运动等注意事项的掌握都较住院时有相当大的提高,出院时满意度调查:满意率100%。
2护理措施
我们对每一位AMI患者均实施整体护理,专人负责,有完整病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2.1转变护理过程,实施三阶段处理法的护理
第一阶段指接待患者入院阶段。要求护士动作轻稳而又快捷地安排病人入病房。第二阶段指为患者做各种检查收集资料阶段。测生命体征、心电监护、吸氧、快速准备和联系各种检查、收集病人的一般资料,反馈给医生,工作进行的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稳定患者和家属的情绪。第三阶段指医生治疗方案和使用药物阶段,要求护士迅速准确实施。来我科进行溶栓治疗AMI患者均在30min内给予快速静脉滴注尿激酶150万U,6~8h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1万U。
2.2严密的心电监护,预见性发现问题
AMI溶栓治疗24h内可并发各种心律失常,3h内以室早多见。护士可根据心梗部位的不同,预测心律失常的类型。如前、侧壁心梗多见快速心律失常,床旁应备除颤器,必要时电复律[6];下、后壁心梗多发生缓慢型心律失常,尤其是夜间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心率减慢,应在床旁备临时人工起搏器。
2.3仔细观察,准确鉴别各种临床征象
入院初期注意观察心绞痛、低血压、心衰等临床症状,正确区分心梗溶栓再通症状。AMI患者第一周低血压发生率较高,应注意血压监控,当血压降低伴周围循环灌注不足时,应积极处理防止发生心源性休克而危及生命。对无Q性心梗、急性心肌缺血反复发作,常在原发部位转为透壁性心梗,应注意观察鉴别。对于溶栓伴有心衰患者,心输出量减少是主要护理问题,应注意减轻心脏前、后负荷,为患者选择适当的体位[7]。
2.4不稳定状态的护理
AMI溶栓后,如心绞痛持续存在,用扩血管药物不能缓解,ST段再度抬高,或有酶学变化,表明心梗延展;同时濒死心肌仍处于损伤缺血状态,也易造成反复发作的心绞痛,这两种情况均为不稳定状态。积极治疗和护理,可预防心梗再发,降低病死率。护理上除心电血压监护外,应特别注意扩血管药物的使用。如硝甘制剂应根据症状5~10min调节静滴剂量,严密监测血压,以高压不低于90mmHg。如连续24h使用硝甘制剂中间应停药6~10h,心绞痛缓解24h后应改为口服制剂,护士应准确记录药物的使用时间,以配合医生用药。
2.5严密观察药物副作用
溶栓药物的严重副作用为出血,尤其对于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由于血管硬化,极易造成出血倾向,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大便颜色、牙龈粘膜的出血兆,尤其应及时发现脑出血的迹象,注意观察神经系统症状,同时应严格掌握用药剂量、时间和方法。
2.6加强整体护理
详细记录病情变化,做好病人的基础护理、生活护理,加强护患沟通,给予人文关怀,积极解决病人的心理问题,减轻病人和家属的心理负担。
2.7加强卫生宣教,讲究宣教技巧,不影响病人的休息为宜
向病人解释治疗护理的重要性,使其积极配合。特别是年轻人在溶栓成功后,症状迅速缓解,就不愿继续卧床休息和吸氧,护士一定要耐心细致地讲解卧床和吸氧的意义。对于老年、重症患者,健康教育以少而精为宜。首先教会病人目前最需注意的问题,病情平稳、恢复期可指导生活起居、饮食及出院后应注意的问题。
3讨论
AMI的发生、发展、预后涉及社会、文化、习俗、心理等多方面,采取预防、治疗教育融为一体的护理方法,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降低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经过对我院14例溶栓治疗AMI患者实施以上护理,大大缩短了病人的病程,平均住院天数较传统疗法减少10~15d,吸氧天数减少1周,并使其对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饮食、运动和休息的注意事项都有了全面了解,大大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并对预防再梗起到了积极作用,得到了患者的好评。该项护理项目的开展也为溶栓治疗AMI的远期效果的观察及不同年龄组、不同基础病的AMI患者选择最佳溶栓药物剂量和时间奠定了基础。随着国内外对AMI治疗的进展,AMI的护理是内科护理人员继续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李翠峰.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1):224.
[2]张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干预[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9):359-360.
[3]刘贵凤.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1,19(5):48-49.
[4]申国海.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体会[J].北方药学,2015,12(10):191.
[5]张玉霞.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3,8(6):211-212.
[6]张庆满.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措施[J].基层医学论坛,2013(27):3602-3603.
[7]袁点峰.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2):197-19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6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