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 > 正文

健康教育对提高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0-05-21 13:17:3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目的健康教育对提高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分析。方法抽取10例结肠癌患者手术进行探讨,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取一般护理干预,实验组采取健康教育护理。结果通过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例并发症率、生理功能等,实验组远远强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结肠癌手术患者采取健康教育护理,能够提高生理功能,缓解焦虑心理,降低并发症率,改善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结肠癌;健康教育;护理干预;结肠造口

本文引用格式:康嘉颖,招小红.健康教育对提高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2):289-290.

0引言

对于结肠癌病人而言,大部分病人必须进行结肠造口术,结肠造口是为了病人代替肛门发挥排便功能[1]。结肠造口即时可以促使病人能够发挥排便能力,但是可改变病人的排便方式,会对病人的外在形象造成明显的损害[2]。进而上述的改变可对病人的身心产生沉重的损害,进而导致病人生理功能降低,社交能力下降,从而降低病人的生活质量。所以,对结肠造口病人开展积极的护理措施,增强自我护理能力,十分关键的[3]。该报告中,探讨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对于增强结肠造口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整理如下。

\

 
1资料与方法

1.1常规信息


抽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医院收治的10例行结肠造口术治疗的病人给予探讨,随机分组,实验组包括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50~80岁,平均(67.6±4.5)岁。对照组包括男性2例,女性3例;年龄50~80岁,平均(68.3±3.8)岁。对照组开展传统护理干预,实验组开展科学合理的健康教育措施。通过对比所有病人的基本信息,差异不大,P>0.05,具有对比性。该报告获得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纳入要求:①病人均在结肠癌根治术治疗后行结肠造口术;②可以配合临床研究开展实施的病人。

排除要求:①合并其他恶性肿瘤疾病的病人;②既往生活无法自理病人;③合并精神疾病、听力问题或由其他因素影响而不能交流病人。

1.2护理方法

健康教育的具体措施包括:对病人进行目标性的健康教育具体有,入院判断病人的病情,治疗过程中在每个时期明确相应的护理目标,按照病人的性别、知识程度、操作能力、接受能力、态度等内容,为病人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案。可选择口头介绍、图文宣传、视频教材、示范,训练等诸多途径,根据治疗实施全面的健康教育,让病人可以提高对有关疾病的认识,提高自我护理造口的能力。

1.2.1第1阶段教育目标

让病人尽早适应环境,促进减轻其因为对治疗环境的不熟悉以及顾虑治疗效果会产生的焦虑等不良情绪。提高病人的舒适度。让病人感受到关心与爱护,给予精神支持与鼓励。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利于病人主动配合治疗。护理人员应该对病人的造口用品种类、性能与操作方法等知识的掌握。教育内容:入院时,护理人员需要积极和病人认真的讲解治疗环境,相关规章制度,同时对病人实施临床诊疗过程、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病人术前3 d,护理人员为病人介绍术前检查的目的、作用以及相关的禁忌事项、术前相关准备的必要性等知识,为病人讲解有关直肠癌的知识、手术与造口的重要性,能够使病人与家属观看和造口相关的图片与宣传材料,对造口给予定位。

1.2.2第2阶段教育目标

让病人最大程度的掌握有关疾病的病理知识以及康复知识。治疗前,有效解除病人对肠造口的担忧,会产生严重的心理负担。教育内容:术前1 d为病人介绍留置胃管、尿管、灌肠的作用,术中禁忌事项、手术的麻醉方式、手术过程、术中配合等内容。手术当天为病人讲解术后的禁忌事项,采取合理的体位与引流管的管理,加强饮食指导,促进胃肠蠕动功能的恢复。

1.2.3第3阶段教育目标

让病人了解基础的造口自我护理知识。教育内容:术后1~3 d为病人介绍初期锻炼的作用,引导病人进行有效咳嗽,勤漱口,术后24 h后即可下床活动,保持2~3次/d,每次10~15 min。如果病人的精神状态良好,让病人观察护理人员的更换操作,扩张造瘘口,护理人员进行示范。术后3~7 d护理人员加强对病人与家人的心理干预,加强精神支持与鼓励。可进行“重复示范-慢慢参加-自我护理”的护理方法,教育病人及家属做好肠造口的护理工作[4]。为病人介绍肠造口术后并发症的原因以及症状,指导病人认识常见并发症。

1.2.4第4阶段教育目标

尽可能的减轻病人由于害怕造口导致身心的不适,以及社会的支持与理解,病人回归家庭以及社会后的适应性健康教育工作,提高病人的社会适应能力,改善生活质量[5]。教育内容:出院前,护理人员为病人介绍休息、营养、饮食等禁忌事项,引导病人进行造口括约肌功能的训练,让病人形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加强病人与家人的健康教育,有效的形成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支持造口病人开阔自己的生活空间,按照自己的兴趣、喜好以及身体情况等参加娱乐活动,积极和他人进行沟通,尽可能维持乐观心态,缓解患者术前的焦虑以及压抑的不良情绪[6]。

1.3结果判断

该报告中选择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于病人的症状按照自评量表对不同患者心理状态给予评价;对于病人日常活动检测则按照国外肿瘤病人生存质量问卷。

1.4数据处理

应用SPSS 15.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P<0.05,结果差异明显,存在临床对比价值。

2结果

对病人实施积极的健康教育,对比两组的焦躁忧郁指数、自护能力水平、角色功能、社会功能及身体功能等实验组远远强于对照组,差异较大(P<0.05),具有临床对比价值,详情见表1。


\


3讨论

目前,在国内直肠癌的发病率逐渐提高,同时呈年轻趋势[7],初期直肠癌病人没有明显的表现,直到发展到一定时期进而产生便秘、腹泻、脓血便、血便等表现,等到病人感觉排便梗阻、消瘦时已经发展至晚期。临床上对于中晚期直肠癌病人临床主要选择永久性结肠造口手术,属于近几年主要的治疗方法。即使结肠造口术对病人生理功能的变化,导致病人心理与生理遭受损害,然而挽救了数以千计的病人生命。针对病人的心理损害,护士需要在术后积极的调整病人的生活习惯与疾病自我管理的健康教育[8],显著的增强自护能力,提高病人生活质量。该报告中,护理人员通过多种方式对病人加强健康知识宣教,让其更加深入了解有关的疾病知识,同时开展个化性的心理干预,缓解病人的负面心理对临床效果的影响,并且指导病人学会肠造口护理方法,有利于形成其正常排便功能,降低由于护理失误而产生诸多的并发症,最终对病人的饮食方式给予指导,形成科学的饮食方式,同时影响肠道食物摄入。该报告结果显示,开展健康教育的实验组自我护理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证实了对于实施结肠癌手术患者采取及时科学的健康教育,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总而言之,对接受永久性结肠造口术的直肠癌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显著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月坤.延续性健康教育对直肠癌结肠造瘘口病人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J].养生保健指南,2018,46(10):56-57.
[2]吴程为,李萍,李海燕.家庭同步健康教育对泌尿造口患者心理状态及造口自我护理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8,9(25):38-39.
[3]张袁.个体化健康教育对结肠造口患者自护能力的影响[J].养生保健指南,2018,44(26):73-74.
[4]梁静,李萍,赵丽娟,等.路径化健康教育对尿路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J].上海护理,2018,10(26):82-83.
[5]吴奕红.路径化健康教育在提高泌尿永久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8,6(23):65-66.
[6]孙霞,杜月娥,祝明秋,等.TeachBack健康教育模式对肠造口病人术后早期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8,7(20):67-68.
[7]王美儿.延续性护理对直肠癌结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和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J].中国乡村医药,2018,10(25):76-77.
[8]邹艳.永久性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8,11(23):38-3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xuelunwen/1628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