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论文 > 正文

艺术类院校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论文

发布时间:2025-04-25 10:52:3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摘要:文化社区建设是适应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有益抓手,是当下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举措。文章重点分析艺术类中职院校在社区文化建设的作用,并临沂市高校为例,调研临沂市内本科院校、艺术类高校情况,通过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总结了临沂艺术学校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成功经验、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思路,着力提出在缺少艺术类高校的情况下,地方政府、文旅部门、文化馆、艺术学校应积极加强合作、形成合力,充分发挥艺术类中职院校在社区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为新时代深化校地合作、推动社区文化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文化社区,艺术学校,群众文化,实践与探索
 
  社区文化是社区建设的灵魂,社区文化建设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城市化水平、现代化程度和一个民族文化教育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1]以文化为纽带,凝聚人心、增进共识,构建和谐美好的社区生态,在推进城乡社区群众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艺术类中职学校发挥自身资源优势,通过校地合作共建社区艺术学校、美育进乡村等多种形式,参与社区文化建设,促进社区文化建设的持续发展,提高社区群众的文化素质和幸福感。
 
  一、艺术类中职院校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20世纪80年代,中职学校以行业办学为主,全国各地市基本都有一所公办艺术类中职学校,为基层培养了一批德艺双馨文艺人才,广泛开展全民艺术普及服务。进入新世纪后,中职院校面临发展瓶颈,寻求转型升级,许多艺术类中职院校被迫关停或合并到其他院校,能存活下来的都是一些知名院校,这些学校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开设了丰富多彩的实践课程,不断调整专业设置,服务当地经济文化发展。尤其在社区文化建设中,艺术类中职院校继续担负着重要角色,通过参加社区文化活动、惠民演出、开设社区艺术学校等方式,带领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促进社区文化建设的持续发展。
 
  (一)艺术类中职院校在社区文化活动中的角色定位
 
  在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中,艺术类中职院校在社区文化活动中的角色定位至关重要,尤其在三、四线城市,是社区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相对于各级文化馆、群众艺术馆、剧团等文艺单位,尤其艺术类中职院校在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推动社区文化建设等方面优势明显。
 
  目前,国内重点高校、艺术类高校主要集中在直辖市、省会城市和经济强市,绝大多数普通地级市相对匮乏,以新二线城市临沂市为例,市内并无艺术类本专科院校,本科院校也仅有临沂大学、青岛理工大学(临沂校区)两所,公办艺术类中职院校仅一所。许多地方院校毕业的艺术专业学生,由于基层工作待遇较低,不愿意进去社区文化建设行业,社区文化建设在人才资源方面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2]国内各级文化馆、群众艺术馆、剧团等文艺单位,在三、四线城市基本处于边缘地位,由于人员编制欠缺、工作机制、业绩考核等多种原因,主要精力集中在节目创作、争创文艺奖项、拓展演出市场等,反而在推动全民艺术普及、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引领群众进行戏剧创作方面相比以往投入较少。
 
  因此,在三、四线城市的社区文化建设中,艺术类中职院校在师资力量、人才资源、专业技能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其在社区群众文化活动中的角色定位不仅仅是提供艺术普及、艺术教育,更是推动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
 
  (二)艺术类中职院校开展的社区文化活动案例分析

       目前,山东省艺术类国办中职院校有山东文化艺术学校、济南艺术学校、青岛艺术学校、威海艺术学校、烟台艺术学校、临沂艺术学校六所。临沂艺术学校目前是山东省规模最大、人数最多艺术类中职院校,学校近年来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加强学校与社区联动、促进文化育人的号召,通过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成功打造了一系列深受社区群众喜爱的活动案例。
 
  典型案例一:学校师生下乡绘制乡村文化墙
 
  临沂艺术学校师生趁着寒假走进沂南县铜井镇范家庄村绘制乡村文化墙。师生深入范家庄村,与村委委员及居民们沟通交流,了解当地的文化特色。大家分工协作,从底漆找平、颜料喷涂、图案定位、草图构思、调色分类、字体定位、搭架固墙到整体测绘、平面彩绘,发挥过硬的专业基础,紧紧结合当地特色和创作主题,以墙为画卷,将“绿野绘希望,兴农富万家”的墙绘创作逐步呈现,展现乡村振兴的新时代篇章。
 
  案例二:学校开展文化惠民送戏下乡活动
 
  临沂艺术学校承办临沂市高新区文化惠民送戏下乡暨七讲七进宣讲文艺汇演。此次活动结合山东省文明村镇创建,宣传促进村居环境治理、移风易俗等工作的开展而主办,为15个社区进行15场演出,以“文化惠民送戏下乡”为主题,通过民俗歌舞、情景剧、柳琴戏等表演形式,向农村群众传播正能量,把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送到乡村、送到百姓家门口,让村民们在家门口就可以欣赏到喜爱的文艺表演,丰富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案例三:学校在社区成立艺术学校
 
  临沂市河东区、沂河新区依托临沂艺术学校资源优势,分别在16个社区设立社区艺术学校,这也是全省首批由艺校牵头成立的社区艺术学校。社区艺术学校入驻社区后,学校师生常态化开展公益艺术培训和文艺演出活动,把艺术送到家门口,给市民播撒艺术的种子,给市民带来更多的艺术享受,丰富了社区居民文化生活、提升社区和谐文明水平,发挥了艺术教育寓教于乐、潜移默化、以文化人的作用。
 
  同时,临沂艺术学校每年都会举办20多场“艺术进社区”活动,师生在社区公共空间进行现场创作和表演,为社区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让更多社区居民能够接触到艺术,提升文化素养。这些活动不仅让社区居民享受到了高品质的文化生活,也让临沂艺术学校在社区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提升了学校在社会中的声誉和影响力。因此,艺术类中职院校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实践具有重要作用,不仅能促进社区的文化繁荣和发展,还为学生提供了社会实践平台。
 
  (三)社区群众对临沂艺术学校活动的评价
 
  临沂艺术学校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受到了社区群众的欢迎和肯定。在实践中,学校组织了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如文艺汇演、公益培训、舞蹈表演、美术展览等,丰富了社区文化生活,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社区群众认为临沂艺术学校的活动不仅提升了文化品位,还增强了社区凝聚力和归属感。
 
  在群众的眼中,临沂艺术学校进驻社区,不仅是文化盛宴,更是社区精神交流的平台。学校通过文化活动的开展,加深了与社区居民的联系,促进了文化传承和交流。同时,群众也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希望学校能够进一步深入社区,了解社区需求,开展更加贴近群众的文化活动,为社区文化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总体来说,社区群众对临沂艺术学校所开展的一系列的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学校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希望学校能够继续深耕社区文化建设领域,为社区群众带来更多精彩的文化体验。
 
  二、从临沂艺术学校发展历程看艺术类中职院校的资源优势
 
  临沂艺术学校前身最早为1976年成立的“临沂地区文艺班”,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学科专业齐全、教学特色鲜明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艺术学校、省级规范化学校,走过了白手起家、初具规模、日臻完善的创建之路,是全省艺术类中职学校在校生规模最大的学校,也是鲁南地区唯一的一所艺术类中职学校。
 
  (一)学校人才资源
 
  临沂艺术学校自建校之日起,就与市文化馆、市柳琴传承保护中心等文艺单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参与社区文化建设、推动校地合作及公益培训方面有着天然优势。学校原隶属于临沂市文化局(后调整为临沂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临沂市文化和旅游局),2019年隶属临沂市教育局,建校之后主要向临沂地区文化系统输送毕业生,目前临沂市80%以上的文艺骨干都是艺校培养的学生,市柳琴戏传承保护中心70%以上演职人员也来自艺校培养的学生。
 
  建校以来,学校遵循“崇德守信笃学精艺”的校训、“团结自信勤奋担当”的校风,秉持“让每个学生都出彩”的办学理念,以“立足临沂,服务山东,建设全国一流高水平艺术职业学校”为目标,严格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先后为社会输送了近万名文化艺术人才,培养出了山东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李晓峰、山东艺术学院党委书记马东骅、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刘明波等一大批优秀艺术人才,为沂蒙山区及周边地区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学校专业特色
 
  临沂艺术学校下设音乐部、美术部、舞蹈部、戏剧表演部、旅游服务与管理部、幼儿保育部等六个系部,设置舞蹈表演、音乐表演、绘画、播音与主持、幼儿保育、酒店管理、环境艺术设计、数字影像技术、艺术设计与制作、文物保护技术、直播电商服务等11个专业方向,涵盖了音乐、美术、舞蹈、表演等多个艺术领域,在培养学生的艺术综合素质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学校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学”的教育教学理念,以技能竞赛为抓手,不断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技能考核体系,积极承办各级各类培训和赛事活动,推动惠民演出和公益培训下乡活动,不断强化学生专业能力、创新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师生近年来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国家级赛事中共获得30余项大奖,舞蹈、音乐等专业多个原创作品在泰山文艺奖、沂蒙文艺奖等方面取得优异成绩,近千名学生考入北京舞蹈学院、西安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等国内知名高校。
 
  (三)学校社会影响力
 
  临沂艺术学校作为一所艺术类中职院校,一直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艺术人才,为临沂地区文化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学校自建校以来,不仅在艺术教育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还在社会影响力方面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
 
  临沂艺术学校秉持服务地方、贡献社会初心,让人才与“城市”双向奔赴,为地方文化事业繁荣注入强劲动力。学校紧密对接产业需求,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先后增设直播电商、文物保护与修复等专业,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学校每年都举办各类艺术展览、文化惠民演出等活动,为群众提供了欣赏艺术作品的机会,丰富社区文化生活。学校积极参与社区文化建设,于2023年策划成立了全省第一所由艺校牵头成立的社区艺术学校,并在临沂市河东区、沂河新区建成社区艺术学校16所,为当地文化事业注入新的活力。学校师生每年受邀参加市文化馆、市妇联、市文旅局组织的多项演出活动,参加红色影视剧《战旗如画》、儿童剧《沂蒙妈妈》、现代京剧《大爱沂蒙》、大型情景组歌《你永远是灯塔》及民族歌剧《沂蒙山》(临沂版)等重要作品的拍摄及演出工作,办学成绩在社会上赢得了广泛的认可,被《文旅中国》《沂蒙晚报》《临沂日报》及今日头条、学习强国临沂等多家媒体报道。

\
 
  三、艺术类中职院校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在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艺术类中职院校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与挑战,如活动开展比较单一、缺乏特色,资金、时间、设施等等需要多方协调。同时,社会上对于中职院校的办学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艺术类中职院校由于自身条件有限,导致在开展具有规模和影响力的社区文化活动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同时,学校在与当地政府部门、社区群众互动交流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文化差异和认知隔阂。
 
  (二)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建议
 
  加强与当地政府、社区的沟通与合作,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更好地满足社区文化建设的需求;积极了解社区群众的需求,吸引更多社区群众的参与,常态化开展艺术展览、演出、讲座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提升学校在社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学校应仔细地规划与公共文化服务相关的课程,按照公共文化体系的内容设计本专业课程,改善被动参与公共文化领域合作模式。[3]加强与相关机构和团体的合作,积极对接各市县文旅局、文化馆及文艺团体,共同推动社区文化建设工作。同时,建立由地方政府主导建设,连接地方院校艺术专业和社区艺术建设工作,共享艺术建设的各项资源。[4]
 
  (三)未来发展方向展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艺术类中职院校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将不断拓展和深化。文化艺术专业通过参与社区文化建设,能够更好地实现社会服务功能,提升居民幸福感,打造城市品牌[5]。双方通过共建社区艺术学校、举办更多具有吸引力和影响力的文化活动,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提升了学校的教学水平和文化服务能力,扩大了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另一方面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为社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多样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促进了社区文化建设的持续发展和创新。
 
  近年来,我国的社区群众文化活动水平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不管是在活动的规模上还是艺术形式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6]在社区群众文化建设中,艺术类中职院校在加强与政府、社区的交流与合作的同时,应充分调动校友及各市县文旅局、文艺单位的力量,充分发挥社区艺术学校的核心作用,共同研发文艺精品,利用师生寒暑假、周六周日及专业实习实践时间,携手常态化开展公益培训、惠民演出活动,把以艺术赋能乡村振兴工作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相结合,全面建成融党建引领、人才培养、科研创作、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于一体的艺术赋能乡村振兴工作体系,全力打造“职业院校服务全民终身学习项目”,发掘、扶持、培养一批乡村文旅能人和乡村文艺爱好者,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艺术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包华颖.艺术院校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12.
 
  [2]史海静.地方院校艺术专业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可行性[J].文学教育(下),2016,(03):119.
 
  [3]杨楠.艺术职业院校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策略与问题研究——以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8,(48):228-230.
 
  [4]黄珅.地方院校艺术专业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应对策略研究[J].北方音乐,2015,35(23):205.
 
  [5]刘宇,谭琳琳,董旭.高职院校服务社区文化建设路径探究——以沈阳职业技术学院文化艺术专业与白塔街道全运村社区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24,26(04):73-76.
 
  [6]马玲.艺术院校与社区群众文化联动机制研究[J].四川戏剧,2023,(01):136-138.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8172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