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论文 > 正文

流行音乐中民族音乐、器乐元素的传承与融合论文

发布时间:2025-04-19 11:53:2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摘要:加快推动我国流行音乐创新与发展速度,应当充分融合民族音乐、器乐元素等。论文在掌握流行音乐与民族音乐的联系与发展基础上,分析了民族音乐元素在流行音乐制作中的融合、流行音乐与诗词题材的融合、民族戏剧曲艺与流行音乐的融合、原有民族音乐改编进流行音乐中四个传承与融合路径,同时,强调了让流行音乐与社会人群的审美相一致、让流行音乐的演唱形式更加多样、让流行音乐的织体更加丰富化的民族音乐元素对流行音乐的影响,通过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深化音乐教育与传承等,能够转变传统流行音乐表演方式,加快推动民族音乐创新发展速度,助力我国音乐事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流行音乐,民族音乐,器乐元素,传承,融合
 
  全球化发展的当下,各国音乐文化紧密交流已经成为必然趋势。群众普遍青睐的流行音乐,在持续发展中应当不断融合民族音乐、器乐元素等,增添活力的同时,也能够更好传承与发扬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各民族历史演变中形成的独特民族音乐,拥有深厚文化底蕴,充分彰显了宝贵的民族精神。而特殊演奏方式的器乐元素,增添了悲剧题材的音乐创作途径。将民族音乐、器乐元素融合在流行音乐中,能够带来全新的音乐表现形式,也能够保留传统民族音乐魅力,促使流行音乐更具时尚感与新鲜感。
 
  一、流行音乐与民族音乐的联系与发展
 
  广泛受到群众传唱与喜爱的流行音乐,每一个时期都有代表性歌曲,也被叫做“大众音乐”。来源于西方并随着国外先进国家持续发展的流行音乐,在二十世纪80年代引入到我国。从歌曲结构上来看,流行音乐节奏简单、内容易懂、情感饱满,与群众现实生活有着直接关联,体现出时尚性、通俗性以及多元化等特征。取材于某一个国家或者是区域的民族音乐,蕴藏着深厚文化底蕴,充分体现出独特的文化魅力。在各个行业群众日常生产、生活中形成的民族音乐曲目,代表的是该时期的历史文化,更是一种文化身份的象征。独特节奏、多样化演奏乐器的民族音乐,有时也是作者即兴形成的,表达的是一个地区的文化特色。
 
  虽然流行音乐与民族音乐有着较大差异,但是二者之间也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只有互相融合,才可以实现协同发展的目标。从音乐元素来看,流行音乐与民族音乐之间取长补短,在融合中不断创新,最终在文化上有着互通性。而结合民族音乐演唱形式,在《青花瓷》《华阴老腔一声喊》等流行音乐作品中,都可以看到民族音乐的身影。伴随着时代飞速发展,充分吸取流行音乐的精华,将民族音乐变得更加多元化与时代性。而目前很多现代音乐表演过程中,都不断融合传统乐器与国风曲调,赋予音乐作品更具张力。由于不同的文化载体,全球多元文化发展中,流行音乐与民族音乐相互碰撞、深度融合,互相借鉴才形成了当下流传的音乐作品。

\
 
  交融并多元化的流行音乐与民族音乐发展经历,推动了我国娱乐经济平稳发展。就在流行音乐长期以来的发展中,当下能够集成制作、发行、销售等一体化的独立艺术方式,作为社会文化与社会经济中必不可少的要素,深受群众喜爱;随着我国源远流长民族文化发展形成的民族音乐,每一个时期都有独特的音乐作品。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国家,各民族民众都有着相应的音乐表演方式。同时,不断丰富的时代背景,也给民族音乐发展增添了巨大推动力。国际间频繁的文化交流,通过引进外来乐器、作品等,推动我国新型音乐形式的出现,这是民族音乐实现创新的必要条件[1]。
 
  二、民族音乐元素在流行音乐中的传承与融合
 
  (一)民族音乐元素在流行音乐制作中的融合
 
  1、民族音乐调试手法的融合
 
  高亢音色与丰富情感的唢呐,作为我国传统民族管乐器之一,能够给流行音乐制作带来强烈民族情怀,增添音乐作品的辨识度,赋予流行音乐创作更多的可能。唢呐与流行音乐的融合,前提要侧重传统与现代相互融合,这并不是一系列的乐器的添加,更需要重新组合多种音乐元素。创作者结合作品主题、风格等选择唢呐,要求音乐能够吻合整首作品的演唱风格。同时,长期以来,更多以独奏或者是合奏为主的唢呐,流行音乐需要以伴奏、和声途径使用,随着演奏方式的改变,一方面能够确保唢呐更具张力,另一方面也能够与整首作品相融合。总之,唢呐民族音乐乐器与流行音乐的结合,能够强烈冲击群众听觉,并能够加快推动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而唢呐也可以借助流行音乐,当作推力广泛出现在群众视野中,二者互相汲取灵感,给流行音乐增添创新力。
 
  2、流行音乐与民族乐器的融合
 
  由于轻快节奏深受群众青睐的流行音乐,在整个音乐领域内占据核心地位。以唢呐为代表的传统民族乐器,伴随着中华文化发展不断创新,在实践中与流行音乐相互融合。流行音乐中加入唢呐民族管乐器,以《野狼Disco》作品为例,朗朗上口的歌词以及旋律,将整首作品变得更具韵味。其中,唢呐与电子音乐、现代乐器相结合,改变作品现代风格,赋予《野狼Disco》传统性与时尚感。在唢呐的声音中,能够给人一种置身于大草原的感受,风声、马蹄声,震撼的画面感增强了作品感染力。流行音乐与民族乐器的融合,不仅仅是简单的乐器叠加,更多地要求广大音乐家们的长期探索,能够保留唢呐的特点,也能够更好融合流行音乐,精准把握两种不同音乐风格的相通点。当前,很多流行音乐作品中,都可以很好地融合唢呐,充分彰显出传统民族音乐管乐器的魅力,保留流行音乐的时尚感,加快我国民族乐器的创新速度[2]。
 
  (二)流行音乐与诗词题材的融合
 
  通过相关统计分析,当下大多数的流行音乐作品,通常以声乐题材为主,反映现实社会的发展与变化,从而创作出流行歌曲与通俗的音乐作品。对于古典诗词来讲,本质上具有抒情、描写景物等特点,二者相通之处才有了当下的融合。春秋时期的《诗经》,其中很多的诗篇都是孔子利用音乐表现的,而《楚辞》等每一个时期的作品,都成为当时流传的曲目。当前古诗词作品,有着简洁的语言以及优美意境,很多创作者都能够投入到诗词环境中,不断衍生出大量灵感,这也正是目前群众生活中,对作品印象深刻的原因之一。如大学生群体比较青睐的《杨花落尽子规啼》《琵琶行》,这是教育工作者经常选择的作品;还有《沧海一声笑》,作品电视剧笑傲江湖的主题曲,更与影视情节相吻合。
 
  (三)民族戏剧曲艺与流行音乐的融合
 
  京剧、昆曲等民族戏剧曲艺,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关键要素,通过独特的唱腔以及表演方式,成为群众喜爱的音乐形式之一。与截然相反的流行音乐相互融合,二者能够在碰撞中协同发展。流行音乐中加入唢呐,拉近音乐作品与群众现实生活间的距离,一方面促使流行音乐表现手法更加丰富,另一方面也为我国民族戏剧曲艺发展带来了更多机遇。将流行音乐作品变得更具民族性,如当下一些民谣、摇滚等流行音乐,通过独特的唢呐赋予整首作品感染力。激昂音乐的唢呐,结合充满节奏感的流行音乐,创造出了一种既传统又现代的音乐风格,深受听众喜爱[3]。同时,唢呐民族管乐器的音色,也能够准确表达喜、怒、哀、乐等多种情感,可以很好吻合流行音乐的内容,直击听众心灵,形成情感共鸣。总之,在流行音乐发展中,充分结合民族戏剧曲艺,二者深度交流的基础上,也能够加快推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弘扬与传播。流行音乐与民族戏剧曲艺的融合,可以大力弘扬优秀的戏剧曲艺元素,也能够给流行音乐增添感染力。
 
  (四)原有民族音乐改编进流行音乐中
 
  很多群众对民族音乐比较感兴趣,其根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民族音乐可以拉近与听众间的情感距离,愉悦身心,引导听众将苦闷的想法彻底宣泄,而且也能够满足群众的好奇心理。广大群众生活质量提升,相应的带动文化能力提高,相比较之前的群众,现代社会音乐听众不管是在情绪表达还是欣赏等能力都有一定提高[4],由此带动吸取内容的调整。这就要求创作者必须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丰富吸取内容,根据时代变化充分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符合心理调整,自发探索更具魅力的音乐作品。伴随着时代飞速发展,流行音乐与民族音乐元素间的融合,已经是必然趋势,这不仅是艺术方式的革新,更是由于流行音乐的融入,才能够增添音乐作品的文化内涵,还原传统文化的精华,打造更具民族特点的流行音乐。我国音乐文化的变革,能够始终以流行音乐为核心,在电影、电视剧等项目中,以故事性的方式表现出来,充分彰显出民族艺术的魅力。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的融合中,严禁形式化表现民族艺术,不能丢失传统优秀的民族特色。同时,在社会发展中流行音乐的重要分量,必然有着相应特点与优势,虽然民族艺术可能缺少一系列长处,但是也不能随意扼杀任何一方,广大音乐学者们应当推动二者不断融合,以各自优势为主,适应时代发展方向,更能够持续创新,创作出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将民族音乐深深根植于社会,关键在于变革、创新,践行音乐创作标准,保留更多优秀的民族音乐,充分整合现代化音乐元素,通过调整演唱内容、表演方式等,旧曲新唱,创新音乐旋律,更好融合流行音乐,激发流行音乐作品民族特色,打造悠远意境、复杂情感的曲目[5]。
 
  三、民族音乐元素对流行音乐的影响
 
  (一)让流行音乐与社会人群的审美相一致
 
  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已经不再单纯注重吃穿,而是将视线转向精神方面。不断提升流行音乐标准,社会上广泛传唱的流行音乐作品,有着极高接受度,吸引人们的不单单是曲调,而是作品的内容,要求更贴合人心。流行音乐与民族音乐的融合,能够满足群众的精神转变,而且较低的传统文化认知,也能够全面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逐渐在全世界进行传播。例如,采用古筝和笛子的《荷塘月色》作品,充分整合民族传统乐器,给群众呈现出一幅真实的画面感。表演者能够利用古筝,将缓缓流动的溪水展现出来,然后结合笛子,使人有一种身处江南水乡的感受,在观看视频的同时,还能够带来视觉冲击,同时满足群众心理与视觉上的要求[6]。

\
 
  (二)让流行音乐的演唱形式更加多样
 
  多样化表现形式的流行音乐,成为当前乐坛主流,不管推出怎样的音乐形式,都成为群众争先演唱的主要部分。但是,由于质量高低不同的流行音乐作品,给群众留下的印象有所差异,很多音乐能够经受岁月洗礼,经久不衰,而有的作品则是短暂时光。目前,由于民族音乐元素的存在,丰富了流行音乐演唱形式,推动流行音乐的创新与发展。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发展中,民族音乐作为重要组成部分,任由时代如何变化,朝代如何更替,都无法取代民族音乐在群众心中的地位。各个时期的民族音乐隐藏着不一样的内容与情感,再加上当时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影响,更加彰显了民族文化的鲜明特点。例如,热情而又欢快节奏的蒙古族音乐,与温婉、柔情的江南水乡音乐形成鲜明对比。另外,充分结合流行音乐的民族音乐元素,促使音乐作品更具情感价值,给群众一种强烈的情感冲击,留下深刻印象,且能够完全彰显出文化内涵。如,《我从草原来》的音乐作品,作为当前流行音乐的主流作品,通过奔放的节奏,在演唱中能够呈现出草原的自由,给人一种热情的感受。
 
  (三)让流行音乐的织体更加丰富化
 
  各地民族历史、文化不同,决定音乐风格有一定差异,有的民族音乐作品比较细腻,而有的倾向于粗犷。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各地民族音乐调式出现了相应改变。通过多元化的民族乐器,能够确保流行音乐风格很大差异,比如,《良宵》作品中愉悦的情感,主要使用二胡加以呈现,而《赛马》中奔放豪迈的蒙古草原风格,同样采用了二胡演奏方式[7]。
 
  四、促进流行音乐中民族音乐、器乐元素融合的策略与建议
 
  (一)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
 
  促进流行音乐与民族音乐、器乐元素相融合,前提是要以文化交流与合作为主。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碰撞,能够迸发出新的火花,为音乐创作提供更多的灵感。为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各地高校可以定期组织音乐交流活动,邀请行业内知名音乐学者前来指导,通过多种风格的音乐,给学习者一种全新的感知,在相互借鉴中不断打开音乐视野,促使音乐创作更具多元化。同时,音乐教育机构也应当注重合作,与国际音乐教育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加入专业音乐人才培养队伍当中,该些人才作为今后流行音乐与民族音乐融合的关键,必然能够将所学专业知识投入到二者融合发展当中。作为民族音乐的核心部分,民间音乐也能够为流行音乐创作提供灵感来源。加强民间音乐的交流,积极推广民间音乐,激发更多群众学习民间音乐的积极性,能够推动流行音乐与民族音乐融合的基础上,也能够打开群众音乐视野[8]。
 
  (二)深化音乐教育与传承
 
  流行音乐与民族音乐相互融合,深化音乐教育与传承很关键。当前音乐教育过程中,需要侧重民族音乐知识讲解,引导学生们深度学习民族音乐的创作背景以及文化内涵,提高学生民族音乐修养。过程中还需要培养他们的创作能力,学会融合流行音乐精华,通过民族音乐元素与流行音乐的融合,赋予音乐作品更多的张力与创新力。而在民族音乐中,民族器乐是极为重要的方面,作为流行音乐中经常使用的乐器,各地高校还应该开设民族器乐技艺等相关的课程,培养更多具有民族器乐演奏能力的音乐家和歌手,为流行音乐与民族器乐的融合提供技术支持。此外,大力倡导流行音乐创作家与民族音乐家等的交流,双方合作才能够创作出更具感染力的音乐作品,一方面能够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另一方面也能够促使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迸发出新火花[9]。
 
  (三)创新音乐创作与表演形式
 
  创新音乐创作与表演形式,能够改变传统音乐不足,推动流行音乐与民族音乐有效融合。一是充分探索音乐融合新方式。流行音乐与民族音乐、器乐元素的融合,以音乐创作为主,要求能够持续探索全新的模式。比如,利用民族乐器的演奏方式以及音色特点等,有效整合到流行音乐当中,或者是充分了解民族音乐的旋律、节奏等,经过全新改编后加以融合,促使流行音乐更具表现力,也能够给群众带来全新的体验。二是推广跨界合作。实现音乐创新,推进跨界合作很有必要。充分引导流行歌手与民族歌手间的交流,跨界合作能够创作出更具民族特色的流行性音乐作品,突破音乐界限,实现多种音乐风格的整合。三是创新表演形式。大胆创新传统音乐表演方式,通过现代化技术能够提高音乐表演的艺术性,也能够结合舞蹈、戏剧等其他表演形式,打造更具特点的音乐作品,增添音乐表演的观赏价值,也能够给群众留下深刻印象[10]。
 
  (四)引导市场与观众审美
 
  引导群众形成多元文化观念,正确引领音乐市场发展方向,根据各地区民族以及区域音乐文化特点,采取多种途径与手段,促使群众在欣赏的基础上,也能够善于发现音乐的魅力。同时,在我国音乐行业领域持续发展中,应当基于民族特点之上,不断创作全新的流行性音乐作品,充分整合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推动流行音乐可持续发展。由于多元音乐作品的出现,也可以激发群众创新音乐文化的积极性,自发加入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传承当中,调动整体音乐市场文化活力。此外,还可以通过融合音乐节、音乐会等多种活动,引导广大群众加入音乐文化创新工作当中,在各种融合音乐活动当中,音乐家们也可以拥有大量交流与学习的机会,有助于音乐文化发展与传承[11]。
 
  结语
 
  加快推动流行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充分融合民族音乐元素很有必要。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发展中,中国民族音乐丰富的内容以及强烈的情感基础,都代表了各民族人民的情感关联。而来源于国外的流行音乐,经由时代发展逐渐引入到我国,成为当下现代社会中不可缺失的部分。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的融合,首先从调试手法与民族乐器方面来看,二者存在很多相通之处,而且传统诗词、民间戏剧曲艺等的加入,也能够积极改变流行音乐的表现形式,而丰富民族音乐文化内涵。由于民族音乐元素,极大带动流行音乐文化发展,作为群众喜爱的表现方式之一,在今后发展中,广大学者还应该强化文化交流与合作、不断创新音乐创作形式,综合多种措施推动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相互融合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施咏.曙光破晓——《东方红》音乐分析——中国民歌音乐分析之十一[J].音乐生活,2018,(9):50-54.
 
  [2]郭鹏.流行歌曲创作民族化的启示——电视剧主题歌《凤凰于飞》音乐分析及相关透视[J].音乐传播,2017,(02):27-31.
 
  [3]吴占雄.少数民族传统音乐元素与流行音乐的碰撞与融合——以广西少数民族为例[J].艺术家,2023,(01):83-85.
 
  [4]潘重霖.中国当代流行音乐作品中民族元素的体现[J].明日风尚,2022,(21):9-12.
 
  [5]张燕.流行音乐民族化发展趋势分析——基于民族音乐元素融合视角[J].喜剧世界(下半月),2022,(10):73-75.
 
  [6]施咏.中国少数民族民歌、歌舞元素在当代流行音乐创作中的运用——以藏族、蒙古族、苗族、傣族、土家族和瑶族为例[J].音乐探索,2022,(04):91-108.
 
  [7]曹乐.当代流行音乐与中国民族音乐元素的融合分析[J].作家天地,2021,(35):171-173.
 
  [8]陈萌.流行演唱中融入民族音乐元素的体现探究[J].参花(上),2021,(12):63-64.
 
  [9]邹飞飞,龙曼莉.浅析“中国风”流行歌曲的教育价值——以《经典咏流传》节目为例[J].戏剧之家,2019,(27):103.
 
  [10]薛亮亮.21世纪初台湾“中国风”流行音乐的界定[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08):206-207.
 
  [11]高妍.接通传统经典走向当代流行——读施咏《中国风流行歌曲鉴赏指南》[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9,(02):130-133.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8167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