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网络社交媒体流行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现象,以其迅猛的发展速度和广泛的传播渠道,深刻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审美观和价值观。网络流行文化通过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多样化的媒介形式,渗透进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成为他们获取信息、表达自我、塑造个性的重要途径。在这种背景下,探讨网络社交媒体流行文化对大学生审美的影响及其优化路径,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一、融媒体时代网络社交媒体流行文化的现状
各类社交媒体平台如抖音、快手、B站等,为网络社交媒体流行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广阔舞台,推动其快速普及。网络社交媒体流行文化以其高度互动性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深刻影响了大学生的审美认知和辨别能力。通过评论、点赞、分享等方式,大学生积极参与并传播网络社交媒体流行内容,拓宽了他们的审美视野,增强了他们的审美辨别力。然而,网络社交媒体流行文化对大学生群体的影响并非全然积极,其在激发创意表达和个性化风格的同时,也带来了审美标准趋同化和价值观偏离等问题。网络社交媒体流行以其独特的视觉效果和创新表达,形成了新的审美趋势,使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到不同以往的美感,同时也引发了对审美单一化、物质化倾向的担忧。
二、融媒体时代网络社交媒体流行文化对大学生审美的影响及存在的问题
(一)审美观念的影响
网络社交媒体流行文化在迎合大众需求和市场趋势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高度一致的审美标准。审美标准的单一化主要表现为对某些特定外貌特征、时尚风格和生活方式的过度追捧。例如,一些网络社交媒体流行通过大量的美颜滤镜和修图软件,呈现高度相似的面容和体态,这种高度理想化和统一化的外貌标准,容易在大学生中形成一种对美的刻板印象,使他们认为只有符合这些标准才是美。这抹杀了多样化的审美可能性,也让大学生在追求美的过程中迷失了自我,忽视了自身独特的美。在网络社交媒体流行文化的影响下,大学生的审美趣味趋同化现象明显。由于网络社交媒体流行内容的高度相似和重复,大学生的审美趣味逐渐集中在少数几种风格和类型上。一些社交媒体名人流行通过展示特定的时尚和生活方式,塑造了大学生对美的统一认知,使他们在选择审美对象和内容时趋向于同质化。这种现象限制了大学生对多元化美的探索和理解,导致他们的审美趣味缺乏个性和创新。同时,过度依赖网络社交媒体流行文化的审美趣味,也容易让大学生在面对真实世界的多样性时,感到困惑和不适应,影响他们对美的全面认识和欣赏。
(二)审美行为的影响
一些所谓的“社交媒体名人”通过展示奢侈品牌、豪华生活方式和精致外表,往往将物质财富和外在形象作为主要的审美标准,这种现象在大学生中引发了对物质享乐和外在美的过度追求。物质化的审美倾向会导致大学生在消费行为上更加注重品牌和价格,往往忽略了个人实际需求和经济能力。这种盲目攀比的消费观念,增加了经济负担,还可能引发负面的心理影响。此外,社交媒体通过精心修饰和滤镜处理的图像,传递了一种高度理想化的外在形象,这种表面化的美学标准让大学生在追求自身形象时,陷入不断自我否定的恶性循环中。在实践活动方面,大学生倾向于模仿网红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他们可能会尝试参与“社交媒体名人”推荐的各类活动和消费体验,试图通过这些方式来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形象。然而,这种模仿行为在短期内可能带来一种身份认同的满足感,但长期来看,容易导致个性化审美的缺失和自我认知的困惑,过度依赖网络社交媒体流行文化的审美趣味,也容易让大学生在面对真实世界的多样性时,感到困惑和不适应。
(三)审美心理的影响
部分网络社交名人常通过美颜滤镜、修图软件和夸张的表演效果,呈现高度理想化和不真实的外在形象。这些虚假的审美信息误导了大学生对美的认知,还在无形中树立了不可实现的审美标准。这种不切实际的审美标准,使大学生产生了对自身外貌的不满和自我否定心理,导致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和自卑。同时,虚假的审美信息还促使部分大学生过度追求外在美,忽视了内在素质的培养和精神层面的提升。为了达到这些虚构的美学标准,一些大学生甚至不惜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和健康风险,进行过度的美容整形或使用不安全的化妆品。虚假审美信息的传播还导致了大学生审美判断能力的下降,使他们难以分辨真实与虚假的美。这种审美观的扭曲,影响了他们对美的理解和欣赏,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他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过度依赖虚假审美信息,大学生容易盲目跟风和产生从众心理,缺乏独立思考和个性表达。
三、融媒体时代利用网络社交媒体流行文化提升大学生审美的策略
(一)引导多元化内容创作,丰富审美体验
在融媒体时代,网络社交媒体流行文化凭借其巨大的影响力,可以有效引导大学生的审美标准。通过引导多元化内容创作,能够展示不同文化背景和艺术风格,还能激发大学生对多样化美的探索与理解。平台可以通过推介具有独特风格和创新内容的社交媒体账号,打破现有的审美局限,鼓励内容创作者发掘和展示多元化的美学形式,从而提升大学生的审美水平和鉴赏能力。
例如,平台可以设立专项基金和奖励机制,鼓励正能量网络多媒体社交名人创作具有多元文化特色和艺术价值的内容。通过举办跨文化艺术展览、线上线下互动活动等形式,推广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作品。邀请来自各领域的艺术家和创意工作者,与社交媒体名人合作,进行跨界创作,展示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和美学理念。同时,平台还可以定期组织审美主题研讨会和工作坊,邀请大学生参与其中,直接体验和学习多元化的审美知识。这些活动不仅能拓宽大学生的审美视野,还能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对多元文化的包容理解。此外,平台应优化内容审核和推荐机制,优先推广具有积极审美导向和高质量的创作内容,避免低俗和单一化内容的泛滥,多元化的审美体验有助于大学生在纷繁复杂的文化环境中保持独立思考,探索和发现自身独特的审美取向,从而实现个人审美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倡导真实美学理念,抵制虚假审美信息
虚假审美信息的泛滥使得大学生在追求美的过程中陷入困境,真实美学理念强调自然、真实和个性化的美,拒绝虚假的外在修饰和不切实际的完美标准。通过倡导这种理念,可以帮助大学生建立健康的审美观,增强自信,减少因外貌焦虑带来的心理压力。平台和多媒体社交名人在内容创作和传播过程中,应注重展现真实的自我和多样化的美,以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美。
例如,平台可以通过一系列活动和政策,积极推广真实美学理念。首先,制定严格的内容审核机制,对使用过度美颜和修图技术的内容进行限制,优先推荐展示自然美的创作者。其次,平台可以发起“真实美”主题活动,邀请多媒体社交名人分享未经过滤的照片和生活片段,倡导自然、自信的生活态度。这类活动可以增强大学生对自身真实美的认同,还能培养他们对多样化美的包容和欣赏。此外,平台还可以与专业的心理健康机构合作,开展关于审美与心理健康的讲座和互动,帮助大学生认识到内在美的重要性,缓解因外貌压力引起的心理问题。通过这些具体措施,平台能够有效抵制虚假审美信息的传播,倡导真实美学理念,提升大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心理健康水平。真实美学的推广,有助于大学生在纷繁复杂的审美环境中,保持理性和自信,发现和欣赏自己和他人的独特美,从而实现全面的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
(三)促进内在价值提升,超越物质化审美
网络文化的盛行使得大学生在审美观念上容易陷入物质化和表面化的误区,利用数字化技术,促进内在价值提升,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更加全面和健康的审美观。内在价值提升强调个人修养、精神内涵和文化素养的培养,而不是仅仅依赖于外在的物质表现。这种策略能够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还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使他们在纷繁复杂的审美潮流中保持理性和清晰的自我认知。
例如,可以开发数字化学习平台和应用程序,利用人工智能(AI)和大数据技术,提供个性化的内容推荐和学习路径。通过AI分析大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推送与内在价值相关的书籍、课程和活动。这些技术可以帮助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针对性地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精神内涵。此外,推动数字化公益和志愿活动,通过线上平台组织和管理公益项目,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和志愿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还能通过实际行动体验内在价值的意义和重要性。同时,企业和组织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开展文化和艺术教育项目,支持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企业可以通过在线培训和工作坊,提供艺术鉴赏、文学赏析和历史文化课程,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品位。企业还可以设立奖学金和资助计划,支持学生参与各类文化艺术活动和项目,激发他们的内在价值追求。
四、结语
综上所述,融媒体时代,网络多媒体社交文化对大学生审美观的影响既具有积极的一面,也存在诸多问题。通过引导多元化内容创作、倡导真实美学理念以及促进内在价值提升,可以有效利用网络多媒体文化的积极影响,提升大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审美辨别能力。这样的策略可以帮助大学生在纷繁复杂的审美环境中保持理性和独立思考,还能促进他们发现和欣赏自身及他人的独特美,从而实现个人的全面成长。教育机构、融媒体平台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健康、多元和真实的审美环境,推动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为社会的审美风气提升做出贡献。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81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