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一体化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这为我国宣传、推广传统民族舞蹈带来了机遇。然而,当前的舞蹈编创尚存在对民族舞蹈了解不深、生活素材提炼不够、专业素养欠缺等问题,导致舞蹈编创与民族舞元素的融合发展并不乐观。为了改善这一状况,相关人员需加强对舞蹈编创与民族舞元素融合的研究,从多元文化视角入手,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利用民族舞元素丰富现代舞蹈样式,更好地抒发舞蹈作品的思想内涵,使现代舞蹈事业和民族文化得到创新性、持续性发展。
一、舞蹈编创中融入民族舞元素的重要意义
(一)传承和弘扬我国传统民族舞蹈
民族舞元素作为从原始民间舞蹈中提炼出的单一动作,不仅具有一个民族的形态和神态特征,还隐含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气质。编创者将民族舞元素作为重要素材,有效融入编创的舞蹈作品中,既能丰富舞蹈作品内容,又能体现深刻的文化内涵。编创舞蹈与民族舞元素的深度融合,能够使舞蹈作品达到与传统民族舞在风格和审美上相一致的效果,同时,编创民族舞蹈作品能实现对我国传统民族舞蹈的传承与弘扬。
(二)促进现代舞蹈获得创新发展
编创者在舞蹈编创中融入民族舞元素,可以促进现代舞蹈表现形式的兼收并蓄。通过深入开展民族舞元素调研工作,了解不同地区极具民族文化特色的舞蹈元素,编创者就可以在编创舞蹈时融合这些传统民族舞元素,并利用现代化理念和手段,合理运用传统民族舞元素,使创编的舞蹈作品更年轻化、更有艺术魅力,在展现民族特色的同时引领现代舞蹈获得创新性发展。
(三)满足多样化的舞蹈欣赏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加,但当前的舞蹈表现形式千篇一律,难以满足人们多样化的舞蹈欣赏需求。在舞蹈编创过程中,编创者积极融入民族舞元素,根据人们的不同需求选择合适的民族舞元素,使舞蹈的内容、形式、情感等与所选择的民族舞元素紧密融合,从而使编创的舞蹈作品更具中国风格,带给人们全新的舞蹈文化体验,助推舞蹈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二、舞蹈编创与民族舞元素融合面临的问题
(一)缺乏舞蹈创新意识
要想在实际的舞蹈编创中有效展现出民族舞元素,就要真正认识到二者融合的重要性。虽然在舞蹈编创中融入民族舞元素的优势显而易见,但是,在当前的舞蹈编创过程中,编创者对民族舞蹈缺乏深刻认知和创新意识,在运用民族舞元素时存在生搬硬套的情况,这不利于传承民族舞蹈文化,也不利于现代舞蹈的创新发展。
(二)对民族舞蹈了解不深
当前编创者在开发和利用民族舞元素时,缺乏对民族舞蹈全方位、系统性的了解,以致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经常出现不合理、不完整等情况。同时,编创者在研究民族舞元素时,若未能深入不同民族人民的生活实际,从中挖掘真实的舞蹈素材,在后续进行舞蹈创新编排时,就可能会导致作品风格不伦不类,难以保证编创出的舞蹈作品的质量。
(三)舞蹈编排不够灵活
在促进舞蹈编创与民族舞元素融合的过程中,会出现舞蹈动作衔接不合理、音乐舞美考虑不充分等情况,从而难以表现出所编创舞蹈作品的文化内涵。另外,编创者缺乏对舞蹈作品内涵的深度挖掘,导致编排后的舞蹈作品难以展现新活力,无法通过不同舞蹈作品带给人们视觉上的艺术享受。
(四)多元发展理念体现不足
要实现现代舞蹈与民族舞元素的有效融合,与时俱进并掌握多样化的艺术表达方式至关重要。但是在舞蹈编创与民族舞元素融合的实际过程中,却出现了编创者多元发展理念体现不足的情况,特别是在舞蹈艺术表达方式上,编创者更倾向于对不同民族舞元素的开发和利用,而没有将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舞蹈呈现风格、音乐灯光结合等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虑,这不利于多元文化的展现与协同发展。
(五)艺术精髓展现不充分
当前在舞蹈编创过程中融入的民族舞元素,以及对民族精神思考和回应的表达还不够充分。尤其在展现不同民族人民的精神生活面貌、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与赞美等方面,民族舞元素的运用往往缺乏对精神实质的深入研究,从而导致编创的舞蹈作品仅停留于表面形式,难以充分展现其蕴藏的精神内涵。
三、多元文化视角下舞蹈编创与民族舞元素融合的策略
(一)树立舞蹈创新意识
第一,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编创者组织召开关于舞蹈编创与民族舞元素融合发展的工作会议,邀请相关单位及人员积极参与,共同探讨并阐述舞蹈编创与民族舞元素融合作为必然发展趋势的重要性。在深化参会人员思想认识以后,仔细说明舞蹈创新意识在促进舞蹈编创与民族舞元素融合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具体可借助案例进行细致阐述。例如《云南映像》舞蹈作品中创造性地融入了云南彝族、佤族、傣族等民族的烟盒舞、牛头舞、孔雀舞等舞蹈元素,使舞蹈作品变得更加生动、更具吸引力,还引入了祈福、求雨、朝圣等民族活动的盛世场景,在实现现代舞蹈创新的同时,为人们带来了一场民族舞蹈文化和现代舞蹈文化的视觉盛宴。
第二,开展创意讨论活动。在推动舞蹈编创与民族舞元素融合时,相关部门可以组织开展创意讨论活动,鼓励参与人员深入思考指定的主题,提出各自的创新性想法,并与其他参与者进行互动讨论,形成融入民族舞元素的舞蹈编创方案,以此促进舞蹈编创的持续创新。如邀请有丰富舞蹈编创和表演经验的人员分享个人故事和优秀经验,引导参与创意讨论活动的人员分享和讨论在现代舞蹈编创中融入民族舞元素的操作方法;深入了解和挖掘民族舞蹈的元素,将其巧妙地融入舞蹈作品中,同时引入舞台美术和灯光等现代艺术元素,实现对舞蹈创新意识的有效培养。
第三,保持创新思维的敏感性。编创者要时刻保持对舞蹈领域的关注,积极从舞蹈编创融入民族舞元素的成功作品中吸取经验,学习这些作品中舞蹈编创的新元素、新思维和新方法,为舞蹈编创与民族舞元素融合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对民族舞蹈的了解
第一,深入研究不同民族的传统舞蹈形式。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不同民族的传统舞蹈形式有很大区别。编创者要对这些民族的传统舞蹈形式进行研究和分析,准确把握不同民族传统舞蹈的文化内涵和独特之处,然后根据舞蹈编创实际要求,挖掘和运用民族舞元素。比如,壮族的扁担舞以扁担为道具和节拍乐器而得名,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清脆的声响,展现了壮族人民的勤劳朴素和坚韧不拔。扁担舞的内容多以反映劳动生产为主,如打水车、划船、插秧等动作元素。在舞蹈中,表演者手持扁担相向而立,围着一条木槽或板凳,以扁担上下左右打击为舞,通过边打边唱模拟农事活动的欢快场景。总之,通过深入研究不同民族的传统舞蹈形式,编创者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不同民族舞蹈形式的独特之处,为民族舞元素融入现代舞蹈作品的编创提供支持。
第二,加强对不同民族文化的调研。编创者要注意深入探索民族文化,具体包括节庆习俗、民族生活等内容。一方面,编创者可以采用实地考察的方式,实现对当地传统节日、庆祝活动等的理解;另一方面,编创者可以从不同民族文化交融的角度入手,把握各民族文化的共通点,为编创具有普适性的舞蹈作品创造良好条件。
(三)灵活运用编排技法
第一,了解不同舞蹈的编排技法。现代舞蹈的编排技法非常多,例如,重复手法是指相同的舞蹈动作或舞蹈片段多次重复出现,以强调和加强舞蹈的主题或形象;对位手法是指将舞者分成若干小组,使其在空间上形成对位关系,经过对位动作编排,创造出错综复杂的图案和舞蹈效果;镜像手法是指同时或先后进行同样的舞蹈动作,使舞者形成一种反射或镜像效果,以增强舞蹈的艺术感和视觉冲击力。在了解了不同舞蹈的编排技法后,编创者需要选择合适的音乐来安排舞蹈,这样的做法除了可以营造良好意境外,还能准确表达出编创舞蹈作品的思想内涵。
第二,在舞蹈编创与民族舞元素相融合的过程中对引入的民族舞元素内容进行积极创新。比如,《女儿国》编创舞蹈作品以云南母系社会为基础,融入了傣族花腰民族舞元素,展现了高原女人的坚韧与美丽。同时,在舞蹈编创过程中,除了引入民族舞基本元素外,编创者还使用了云南方言,加入了动作扩展、主题音乐等编排技法,使呈现出的舞蹈作品更生动,在对民族舞元素进行创新的基础上,整个编创舞蹈作品变得更有吸引力。
(四)秉持多元发展理念
第一,拓宽视野,挖掘更多生活素材。大多数优秀民族舞蹈作品都来源于生活,因此,编创者在利用民族舞元素编创现代舞蹈作品时,要拓展思维与视野,对不同民族的生活素材进行挖掘、整合和运用,增强编创舞蹈作品的生命力,更好地吸引和感染观众。在实践中,编创者可以走进不同民族的生活,观察和体验不同民族人民的生活习惯、生活状态,积累相关生活素材。编创者在编创舞蹈动作的过程中,对这些素材和民族舞元素进行深层次提炼与加工,能够创造出具有民族文化特色、实现舞蹈动作创新、展现民族思想情感的舞蹈作品。
第二,充分结合现代审美需求,编创高质量舞蹈作品。除了要继承和弘扬传统民族舞蹈外,舞蹈编创与民族舞元素的融合还要切实满足现代人们多样化的舞蹈作品欣赏需求。在开展舞蹈编创工作时,编创者要了解现代人们对舞蹈作品编创提出的新要求,进而选择适合的民族舞元素,满足人们的舞蹈艺术欣赏需求,推动舞蹈艺术事业可持续发展。
(五)通过舞蹈展现民族精神
第一,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民族舞蹈语汇和动作。舞蹈动作是传达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因此,编创者要选择具有民族性的舞蹈动作,以准确表达情感。比如,在《红珊瑚》舞蹈编创作品中,可以通过反复演示海阳秧歌基本动作展现旺盛的生命力和革命精神。
第二,结合民族文化和故事背景。编创者将民族文化与特定故事背景相结合,对舞蹈编创与民族舞元素融合进行综合分析,可以使编创的舞蹈作品更好地传达民族精神。比如,在《谷雨》舞蹈编创作品中,编创者通过朝鲜族舞蹈对谷雨时节生活场景的美学诠释,向人们展现了尊重自然和顺应自然的和谐之道。
第三,体现民族审美理想和文化特色。通过一些民族舞元素可以窥见不同民族的审美理想和文化特色,如蒙古族舞蹈风格既粗犷又细腻,柔韧中体现力度,通过动态的肩、臂、腕的丰富变化,体现了蒙古族人英勇、顽强的生活态度。在传达民族精神时,编创者要注意跟随音乐的节奏合理编排舞蹈动作,将蒙古族舞蹈的端庄、自信和尊崇大自然等审美特征和民族精神传达出来。
多元文化的相互交融,为舞蹈编创与民族舞元素的融合创造了良好条件。深入了解不同民族的传统舞蹈类型及元素,有助于舞蹈编创根据要求选择适合的民族舞元素进行运用与创新,以确保编创舞蹈作品能够焕发出活力与魅力,带动我国舞蹈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在实现民族舞元素与舞蹈编创多元融合的过程中,提高编创舞蹈作品的艺术审美价值,传承和弘扬我国的传统民族舞蹈。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80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