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论文 > 正文

余惠承《白头吟》的演唱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4-11-08 11:14:4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摘要: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以古代诗词为基础,结合当代音乐创作手段与“艺术歌曲”的形式,诞生的一种新的音乐类型。《白头吟》便是青年作曲人李砚基于汉代文人卓文君的诗词所创作的艺术歌曲,其描绘了汉代文人司马相如与妻子卓文君之间曲折的爱情故事。本文以《白头吟》的首唱版本——余惠承,从创作背景、文学与音乐性、演唱分析三个方面展开研究,借助客观的声乐技术与自身积累的演唱经验,提出了相应的观点或措施。
 
  关键词:《白头吟》,古诗词艺术歌曲,余惠承,卓文君,李砚
 
  引言
 
  中国古诗词歌曲发展于20世纪早期,留学归来的音乐家们对此不断尝试探索,也因此产生了一批批优秀的经典作品。“古诗词歌曲”的创作通常可分为“古韵古声、古韵新声”两大类。“古韵新声”指的是在音乐创作中,以古代诗词为歌词基础,结合现代音乐风格进行创作,形成一种既有古韵又具有新颖音响感的曲风。这种创作方式旨在通过音乐的表达方式,将古典文学和现代音乐相结合,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文化融合体验。在这类歌曲中,艺术家通常会选用古代诗人的诗句作为歌词,这些诗句可能来自唐诗、宋词等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而在音乐编曲上,则可能运用传统的乐器、旋律或音阶,同时融入现代的音响效果、流行曲风或电子音乐元素,以使整体音乐更具现代感。这样的创作风格既保留了古典文学的艺术魅力,又能够吸引年轻听众通过熟悉的古诗句来感受和了解传统文化,在音乐中注入了文学的内涵,使得古典诗词得以通过音乐传达给更广泛的听众。
 
  一、艺术歌曲《白头吟》创作背景
 
  《白头吟》出自《乐府诗集》,是一首汉乐府民歌,属《相和歌辞》,收录于《乐府诗集》①。目前对《白头吟》的词真实作者一直存在一些争议,尚未对作者形成定论,但大部分文献记载相传是卓文君所著,例如,在汉代历史笔记小说集《西京杂记》卷三之中有描述到:“司马相如将聘茂陵人女为妾,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②的记载。在原有词的基础之上,后由新生代音乐家李砚作曲。

\
 
  (一)古诗词《白头吟》的由来
 
  古诗词《白头吟》的创作,其中记载了汉代文人司马相如与妻子卓文君之间曲折的爱情故事。在故事伊始,临邛才子司马相如造访卓文君家,为她奏响了那首备受瞩目的《凤求凰》。司马相如表现得真挚坦诚、勇敢激昂,深深地打动了卓文君,让她在帘后倾听时深感敬佩。两人私下相遇后,鉴于卓父的坚决反对,他们毅然决定私奔。尽管面对卓父的强烈反对,但这并未能阻挡住卓文君对爱情的渴望和坚定的信念。卓文君随着司马相如回到临邛老家,二人以卖酒为生,感情也逐渐升温,最终导致卓父接受了这段感情的现实。然而,随着司马相如在职场上的腾飞,他成为官员并在京城定居,逐渐淡忘了与卓文君共同度过的艰难时光。在沉醉于官场的光辉之后,他心生了纳一位茂陵才女为妾的想法,将远在千里之外的卓文君置于脑后。独自守望空房的卓文君,在孤苦无依的日子里心力交瘁,泪洗面庞,她拿起纸笔,写下了流传千古的《白头吟》。这部作品是她内心深处的呼唤,也是一位忠贞女性肝肠寸断的真情告白。“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表达了她对于爱情最后的期盼,也最终唤回了远离的丈夫。《白头吟》中的女主人公展现了她的坚韧与奔放,她在当时男权社会的背景下,表现出对爱情的勇敢执着,通过这首千古名作守护了自己的爱情。这是一部充满深情与艺术感染力的作品。
 
  (二)艺术歌曲《白头吟》词、曲作者与演唱者介绍
 
  1、词作者卓文君
 
  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蜀中四大才女之一,原名卓文后,西汉时期蜀郡临邛(今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人,祖籍为赵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她是蜀郡临邛冶铁巨商卓王孙之女、司马相如之妻,姿色娇美,精通音律,善弹琴③。在文学方面,卓文君也有不俗的表现,创作了《怨郎诗》《白头吟》《诀别书》等。她夜奔相如的故事,流行民间,并为后世小说、戏曲所取材,也为后代的知识女性树立了自由恋爱的榜样④。
 
  2、曲作者李砚
 
  李砚,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北京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内地新生代作曲家、新锐音乐制作人。他曾在武汉音乐学院就读,得到了杰出声乐教育家余惠承教授的教导。毕业后,他前往北京深造作曲理论,这段学习经历为他未来的音乐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创作了近百首音乐作品,涉及体裁有钢琴作品、声乐作品和弦乐作品等,同时也为一些著名的歌剧作品进行伴奏编配,代表性的作品有《我想回拉萨》《江畔梅》《喜团圆》《风儿唱歌云儿听》《要把妹娃引过来》等;在近些年来,李砚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中,有《凤求凰》《白头吟》《蝶恋花》《青玉案元夕》等。
 
  3、演唱者余惠承
 
  余惠承,女,教授,1964年5月生于湖北沙市,武汉音乐学院声乐系主任、硕士生导师。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中国音乐金钟奖评委,中国声乐家协会执行主席,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音协声乐歌剧专业委员会副会长;被聘为加拿大萨斯卡切温大学、中国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等14所国内外高校客座教授。
 
  二、艺术歌曲《白头吟》的艺术特征
 
  《白头吟》作为古诗词艺术歌曲,以其独特的形式,将音乐性和文学性相融合,创造出一种新颖、富有创意的艺术形式,使得传统文学在音乐中焕发新的艺术魅力。其中,在文学性方面,古诗词作为传统文学的精髓,包含着丰富的情感、意境和思想,通过艺术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爱情、自然等主题的独特见解;这些作品常常具有独特的韵律和抒情性,是中国文学的珍贵遗产。在音乐性方面,古诗词与音乐元素相结合,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声等元素被巧妙地嵌入古诗词的表达中,创造出具有艺术感染力的音乐作品,赋予古典文学作品更现代的音响感。
 
  (一)艺术歌曲《白头吟》的音乐特征
 
  音乐的特征涵盖了多个方面,这些方面共同构成了音乐的独特风格和表达,包含了各方面的要素,其中重要的要素有曲式、调性和声、节奏、旋律等。
 
  1、单主题的二部曲式结构
 
  曲式是音乐中不同部分的结构和组织方式,包括序曲、主题、副歌、间奏等,决定了音乐的整体布局和发展。《白头吟》在乐曲结构上借鉴了西方的传统乐曲结构,通过作家的精心布局,表达出诗词中的意思,并且塑造良好的形象,让古诗词拥有新的意境与内涵⑤。作曲家采用了单主题的二部曲式,包含了前奏、A部分、B部分以及终止尾声的部分。其中前奏为1-4小节,以模进的方式发展,从而延伸出《白头吟》的音乐主题。A部分的第一段为5-9小节,通过采用两个清晰而规整的平行乐句,精妙地呈现了音乐的结构,平缓的节奏与歌词相互配合,以细腻的叙述方式向听众述说着,作曲家在“绝”字那里做了节拍切换,由2/4拍过渡到4/4拍。A的第一段与第二段之间以第10小节为间奏,做了两个部分之间良好的过渡。A部分的第二段为11-14小节,也是为第一段的引申延续,由两个小乐句组成,音势上呈现“上下坡”式的线条形状,尤为重要的是作曲家重音记号的使用,加上平缓的速度,塑造出了诗词所呈现出的理性女性形象。16-24小节为作品的B部分,可分为16-19小节与20-24小节两大部分,作曲家在第15小节加入了八度的旋律以此向上推进,并且切换到了2/4拍,从而增强了音乐的气势与紧张度,在18-19小节之中,使其推进达到歌曲的高潮。第25-29为间奏,这里反复7-8小节的材料至第30小节,30-33小节为作品的尾声部分,最终稳定地结束在主音之上。
 
  2、Ⅰ、Ⅱ类旋律设计
 
  旋律是一系列有机联系的音符,它们以一定的音高顺序排列,是音乐中最为突出和易记的部分,负责传递主旨和情感。在艺术歌曲《白头吟》之中,作曲家主要构思了两类旋律运作方式,其一是上行级进与下行跳进,将其命名为Ⅰ,其二是短与长的组合,命名为Ⅱ⑥。这两种类型材料在作品之中,以相异的音高、节奏形式前后出现,构成作品的主题、主旨,是作品旋律发展延展的核心要素。
 
  3、a、b与c主题
 
  主题是音乐中的核心思想、基本素材或重要的旋律元素。它是一段具有独特特征和识别度的音乐材料,通常会在整个作品中反复出现,并贯穿作品的结构。值得一提的是,在艺术歌曲《白头吟》之中,Ⅰ、Ⅱ类旋律的设计,也是作品三个主题的设计方式。作曲家设计的三个主题,分别称其为a、b与c主题。以第六小节的a主题为例,落音在G音上,仔细看,是以“fa-sol-la”的三音级进,然后搭配下行跳进到fa,此为Ⅰ类设计方式,将其前后对比,其音值长度为“短-长”的组合方式,此为Ⅱ类设计方式。如第七小节的b主题为例,也是以Ⅰ、Ⅱ类的组合设计,由两个fa级进到sol,再下行五度跳进到do,为Ⅰ类设计方式,整体上为Ⅱ类设计方式。又如第17小节的主题c,总体体现出短-长的旋律特征。
 
  (二)艺术歌曲《白头吟》的文学特征
 
  古诗词艺术歌曲具备了深厚的文学性,它具备了古典文学的基础,歌词选自古代文学作品,如唐诗、宋词,赋予歌曲古典文学的基础;通常充满诗意,歌词常使用古典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仗等,呈现出诗意和含蓄;以歌词注重通过描绘意境表达情感,展现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情感;歌曲中融入了传统文化元素,包括历史典故、文人风采、民俗风情等,传达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情感方面,歌词表达对爱情、离别、人生沉浮等感情的抒发,使得古诗词的情感更贴近人心,音律与歌词结合紧密,旋律贴合歌词的意境,通过音乐元素强化情感表达。
 
  更为重要的是,古诗词艺术歌曲中的词,显著特色在于其言简意赅、文字简练,尽管篇幅有限,却能够生动地展现丰富的人物情感。《白头吟》便是这样一首五言诗,全诗一共八句,每四句形成一个意象组合,意思逐步递进,感情的抒发既稳健又有规律可循⑦。诗歌展示了作者在得知爱人背叛后的绝望和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同时谴责了那些轻浮变心、背信弃义的行为。在描绘中塑造了一个勇敢表达爱恨情仇、个性豁达、成熟稳重的女性形象。
 
  《白头吟》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⑧
 
  整首诗呈现出诗意的递进,有着平稳而规律的结构。作者采用了叙事的方式,表达对司马相如的哀怨之情。首句“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运用山上雪的纯洁与云中月的明亮,比喻爱情的纯洁无瑕,宛如永不磨灭的月光;接下来“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的突然转折,表达了对爱情的失望和决心分手的决定;第四句“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则通过水流的比喻传达了爱情逝去不复返的寓意。最后四句中,“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表现出卓文君的深情回忆与如今的凄苦,其中“复”字强化了她的伤心程度;在“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中,展示了两人对感情的差异;末句“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通过责难男子对感情的不忠,表达了对他深深执着的爱意,并期盼他能够有所觉悟。
 
  三、余惠承艺术歌曲《白头吟》的演唱分析
 
  2021年2月19日首次问世,由余惠承教授执声,首唱于武汉琴台音乐厅独唱音乐会,这首曲目一经面世,即刻在音乐爱好者中广泛传颂。在众多版本之中,以余惠承的版本最具代表性,“音乐会《白头吟》演唱视频一经发布,好评如潮,目前已获35w+点赞。歌曲MV于2021年12月15日发布于抖音平台心乐理账号,目前已获4.3w点赞,1.2w转发,9k+收藏,以及2k+的评论,且多平台多账户转发视频,同《凤求凰》一样,一经发布热度居高不下,引发圈内众多歌唱家和声乐学习爱好者学习演唱热潮。⑨”因此,在对艺术歌曲《白头吟》的演唱进行分析之中,主要以余惠承的版本进行参考。

\
 
  (一)依字行腔
 
  依字行腔,“指各种戏曲、曲艺唱腔的曲调须与唱词的声调相吻合,其目的是使听众听清词义”⑩,即“它既要符合语言发音规律,又要符合歌唱音响的发声规律,在此基础上还要有娴熟精湛的艺术表现(润腔)手段,使演唱达到声情并茂、情韵双绝的境界,这就是中国声乐美学的精髓——字正腔圆”⑪。余惠承的首唱版本中,表现出演唱家对《白头吟》咬字归韵的深刻理解与细微处理。
 
  1、吟颂
 
  首先要对古诗词《白头吟》的语言声律进行理解,通常上,“‘平’韵的字旋律都会处理为上行,‘仄’韵的字旋律大多会处理为下行,由此可以体现出汉语音调的特点和吟诵的韵味美”⑫。在演唱的过程中,应准确地把握声律的规律与走向,《白头吟》的语言声律如下:“皑如山上雪(平平平仄仄),皎若云间月(仄仄平平仄),闻君有两意(平平仄仄仄),故来相决绝(仄平平平平)。今日斗酒会(平仄仄仄仄),明旦沟水头(平仄平仄平),躞蹀御沟上(仄平仄平仄),沟水东西流(平仄平平平)。凄凄复凄凄(平平仄平平),嫁娶不须啼(仄仄仄平平),愿得一心人(仄平仄仄平),白头不相离(平平仄平平),竹竿何袅袅(平平平仄仄),鱼尾何簁簁(平仄平平平),男儿重意气(平平仄仄仄),何用钱刀为(平仄平平平)”⑬。
 
  2、行腔
 
  在其语言声律的基础上,结合人声的发声规律以及润腔手段,对作品进行正确的表达。要抓住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吐字要清晰:艺术歌曲通常倾向于表达深刻的情感和文学内涵,吐字清晰可以确保歌词的语言表达准确传达、更好地展现歌词的意境和修辞手法;同时,有助于保持声音的美感和音质,使声音更加悦耳动听,有助于歌手展现其声乐技巧和音乐表达,这对于歌曲的情感表达和受众理解至关重要。其二是平滑过腔:平滑过腔是声乐技巧的一部分,歌手通过训练平滑过腔可以提高他们的演唱技巧,使得演唱更加专业、精湛,使歌曲的情感表达更为细腻、真挚;通过流畅的过渡,歌手可以更好地传达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使之更具感染力。其三是归韵要准确:在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中,常常采用延音处理,特别是在句尾末字。要注意保持辅音的短促,同时在元音处灵活运用气息支撑,推动延长音的时值。在尾音结束时,要迅速而准确地进行收束,以实现音韵的完美归韵。演唱者可以根据横竖法、前后法、宽窄法等技巧进行归韵的处理。在整个演唱过程中,声音的位置需要保持稳定,口腔腔体要保持打开状态,同时运用嘴唇的咬字技巧来实现准确的归韵。
 
  (二)气息处理
 
  “呼吸是歌唱的基础,气息是歌声的动力,对呼吸方法的正确领悟与进行呼吸器官的发声基础训练,是歌唱者重要的基本功”⑭。可见,气息是歌唱动力的首要问题,尤其在演唱古诗词艺术歌曲之时,需要注意气息与吐字发声的结合,对气息的把控尤为重要;气息不仅仅是呼吸的过程,更是声音的源泉和表达情感的媒介,正确的气息控制可以帮助歌手实现音准、音色、音量的平衡,同时也有助于表达歌曲的情感和情绪。在演唱《白头吟》时,考虑到诗词本身蕴含激烈的情感和大幅度的情绪波动,演唱者必须谨慎处理音量和情感的控制,确保气息的运用既准确又流畅。举例而言,引子的开头部分呈现出一种节奏上的平稳感,同时散发出舒缓而温馨的氛围,因而在气息上也要保持好;又如开头的第一个字“皑”应以轻柔的音色起音,不可过于沉重,要将气息融入声音之中,演唱过程中需要运用连贯的气息来推动歌词的发展。
 
  结语
 
  余惠承版《白头吟》作为一首古诗词艺术歌曲,精妙地保留了传统文化内涵和风格,同时在现代作曲家的巧妙构思下,使其得以升华。这得益于余惠承教授的卓越演唱,他巧妙地将这位“古人”、一幅幅“古画”引入当代大众的视野。余惠承教授以其独到的唱法,精准地将我国民族唱法的高音位置、音色与对行腔的要求与美声唱法的共鸣、气息相融合,使得声音更显有力、通透。这首歌曲成为曲作者、歌唱家与词作者之间的一场精彩的“古今对话”,产生了许多令人赞叹的古诗词民族声乐佳作。
 
  注释:
 
  ①(宋)郭茂倩编著,夏华等编译:《乐府诗集》卷四[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8.
 
  ②葛洪.《西京杂记》卷三,四部丛刊初编:第79册[M].上海:上海书店,1989.
 
  ③李桂芳著.人物竞风流[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8,10:25.
 
  ④姜越编著.红颜才女系列,为爱当垆,卓文君[M].北京:群言出版社,2016,1:176-177.
 
  ⑤郭劲风.古诗词艺术歌曲《凤求凰》《白头吟》的艺术特征与演唱分析[D].云南师范大学,2022.
 
  ⑥谢丹丹.歌曲《白头吟》的艺术特征及演唱探析[D].郑州大学,2022.
 
  ⑦孙璟雅.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艺术特征研究[J].文化产业,2022,(19):76-78.
 
  ⑧余冠英选注.乐府诗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4:42-44.
 
  ⑨孙樾.李砚古诗词声乐作品的音乐风格和演绎[D].华东师范大学,2023.
 
  ⑩黄璐: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研究[D].中国音乐学院,2020.
 
  ⑪薛雨欣.艺术歌曲《白头吟》的演唱处理[J].艺术品鉴,2022,(35):165-168.
 
  ⑫朱静.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咬字及归韵[D].西北民族大学,2023.
 
  ⑬杜亚容.古诗词吟诵规律在歌曲《白头吟》演唱中的运用[J].黄河之声,2023,(19):119-123.
 
  ⑩邹本初.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7955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