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论文 > 正文

巴洛克时期钢琴音乐作品的风格特征及演奏技巧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9-27 09:23:0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摘要:钢琴音乐的韵味蕴藏于风格之中,即钢琴音乐产生至今,历经几个不同钢琴音乐的历史时期,每个时期的钢琴作品都有其独特的风格特点及不同的演奏技巧。这些差异是由于作曲家不同的创作思想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的不同,人生经历的千差万别,皆在不同钢琴音乐作品有所呈现。巴洛克时期可谓是钢琴音乐历史发展的开端,钢琴音乐特点,创作特征,演奏技巧等对其他音乐历史时期的钢琴音乐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演奏者可以根据自己对巴洛克时期钢琴音乐作品的理解与想象,演奏出不同凡响的音乐色彩。依据作品的音乐风格,同构特定的指触,奏法,复调旋律线条之间的对答、呼应、补充等作出相应的艺术处理,使复调性突出,声部层次清晰,更加准确、生动、真实再现作曲家的创作意图,更完美地诠释钢琴作品。此外,还要结合巴洛克时期钢琴作品的音乐风格,与创作的时代背景,作曲家的人生历程、创作特点与意图相结合,运用钢琴演奏技术中的触键、音色音响、力度速度、线条层次、旋律节奏、乐句气息、装饰音等各种音乐要素,将演奏技术融入具体钢琴作品当中,演奏出完美出色、真实感人的钢琴音乐。
 
  关键词:巴洛克,钢琴音乐,风格特征,演奏技巧
 
  按照西方音乐史的划分,钢琴艺术的发展经历了:巴洛克主义时期(1600-1750),维也纳古典主义风格时期(1750-1820),浪漫主义时期(1820-1900),印象主义时期,近现代音乐时期(1900—至今)等等。每个钢琴音乐历史时期的作品都有其特定的音乐特征,并不同程度地反映其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这就要求演奏者要潜心钻研其作品的音乐风格,触键方式,曲式结构,等等,同时,结合作曲家个人的创作历程,创作特点等。因此,我们作为钢琴演奏者,对于各个时期,不同时代的钢琴作品的风格特征的准确掌握、理解,分析,有助于演奏者对于用合适的触键、精准的踏板,完美的音响,适宜的速度、力度、丰富的和声色彩等多方面做出相应的不同处理。演奏出符合一定音乐风格时期的钢琴作品,因此,更加全面、完整、准确地呈现钢琴作品的音乐风格尤为重要。那么不同音乐历史时期的钢琴作品有哪些不同的音乐风格特征及需要演奏者运用其哪些演奏技巧去诠释演绎作品正是笔者研究的关键,现仅以巴洛克时期年代最悠久的乐曲阐述说明。

\
 
  一、巴洛克时期的钢琴音乐特征
 
  文艺复兴后期,尤其是1650年以后,巴洛克时代的键盘音乐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一方面,传统的教会调式转变成大、小调式和声系统,西方大小调和声体系占主导地位,逐步转变成主和弦到属和弦的和声功能进行;另一方面,在巴洛克时期的钢琴音乐,旋律的平稳进行被打破,旋律发展变化复杂,节奏灵动活泼,复调性的旋律线条贯穿始终,声部层次之间的模仿、对位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大量装饰音的运用,使巴洛克时期的钢琴音乐精致、典雅,细腻而又不失庄严的音乐特征。巴洛克时期三位最伟大的作曲家:巴赫、亨德尔、斯卡拉蒂。各自代表着不同的音乐风格特征。巴赫是对人类音乐发展影响最为巨大的德国音乐大师,任何一位专业的钢琴演奏者都必须潜心研究巴洛克时期的钢琴音乐,才能在掌握复调钢琴作品的基础上去探究更加艰深、复杂的钢琴音乐作品,这时期的钢琴作品对训练演奏者的手指灵巧性,均衡性,复调演奏思维的确立都极有裨益。这时期的钢琴作品包括斯卡拉蒂的《奏鸣曲》、亨德尔的《恰空》、巴赫大量的键盘音乐《帕蒂塔组曲》等等,这些优秀的钢琴作品向我们展示了宗教与现实社会的高度契合,世间万物的千姿百态。
 
  (一)复调性
 
  复调性是巴洛克钢琴音乐的重要特点。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不同,主调音乐由主旋律与和声背景构成,属于旋律声部与和声的主称依托,而复调的钢琴作品由几个独立进行的旋律线条组成,旋律之间是相互并行交织的,形成对答呼应。补充,重复。如,《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BWV862的赋格部分第五小节四个声部同时出现,同时以高声部主题为主旋律,在保持每个声部线条清晰准确地进行,形成陪衬、补充或者对答,这就是复调性音乐的共性特征。在第六小节处,主题又转换到次高声部,到了第十小节,主题再次出现在中声部,这种依次在不同声部交替出现主题,同调或者转调的重复再现主题是复调性体现。
 
  (二)装饰性
 
  巴赫认为装饰音可以装饰旋律,使旋律清新怡然,丰富旋律的多样性,旋律进行避免单调乏味,引起听众欣赏的趣味性;装饰音还可以使作品的音乐情绪富于变化,或是增加音乐的伤感低沉,或是让旋律乐句变得奢华靓丽,炫美堂皇。使演奏令人赏心悦目。巴赫的装饰音复杂繁多,每一种装饰音都有其独特的韵味,第一种是把装饰音的所有音符,包括奏法和时值全部记录下来,演奏者只需完全按照谱面演奏即可,不需要任何即兴成分附加。《巴赫帕蒂塔组曲》中的装饰音,都是巴赫写下全部装饰音,演奏者只需要按照乐谱演奏即可。还有《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WV862第17小节的右手部分的装饰音,在其上面已经写出了所有音符的演奏细节,只需按照特定的节奏和时值演奏即可;第二种,巴赫的钢琴乐谱中谱写了装饰音的几种变体或者是演奏记号,演奏者可以即兴发挥,用多种奏法演奏,只要是在装饰音特定的范围内;第三种,只表明了装饰音记号,至于是上波音还是下波音,顺回音还是逆回音等,或者是华彩乐句的处理等完全凭演奏者依据对作品理解,情绪处理去演奏,无任何固定模式。《哥德堡变奏曲》中,有波音、回音、倚音、颤音等各种装饰音,按如何演奏,需要从装饰方向、装饰时值、装饰密度、装饰节奏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演奏符合作品要求的装饰音。
 
  (三)断连性
 
  在钢琴演奏中,“Articulation”直接与触键相关联,表现为音与音之间的“断”与“连”。我们把种种不同的触键法、发声法、分句法、统称为“断连性”在巴洛克作品中,原稿几乎不标明速度、力度,甚至有的连触键方法也没有标明。“断连性”也是演奏者即兴发挥的体现,在一首作品中,谱面完全没有“Legato”“stato”等标记。演奏者在运用断奏、连奏两种不同奏法可以完全呈现截然不同的两种音乐风格特征,也是演奏者创造性的体现。在同一首钢琴作品中,不同的演奏者对于巴洛克钢琴作品乐句的不同理解,也可以通过他们对于这部作品“断奏”“连奏”的不同运用来诠释钢琴作品。
 
  (四)即兴性
 
  即兴演奏在巴洛克时期风靡一时,分为意大利风格与法国风格。意大利风格不标注任何演奏提示,任由演奏者进行即兴或装饰性演奏;如,《英国组曲》的第二组中萨拉班德,就带有两个变体。法国风格的音乐由作曲家标明各种记号来限定演奏者进行即兴或装饰的演奏。如,《巴赫帕蒂塔组曲》的第二组,里面完全标明了所有装饰音以及各种奏法的标注,演奏者只需按照乐谱演奏即可。
 
  二、巴洛克时期钢琴作品演奏技巧
 
  (一)遵循复调演奏原则
 
  第一,每个音的独立意义。演奏复调音乐应该注重每个音的触键,使每一个声部横向的旋律线条连续不断发展,同时纵向的和声层次也要融合、和弦,彼此关联;由于古钢琴音色较沉闷,声音厚重,无法奏出多变的力度范围,因此,我们在现代钢琴演奏时,力度不宜过强,尖锐,要有所控制。触键敏锐而快速,注意点和音质的集中。如,《巴赫平均律》wv862的前奏曲部分,活泼灵巧的音型及音色要求指尖十分敏锐和集中,声音不能飘或者松散,同时注意节奏的律动。
 
  第二,多声部音乐的每一个旋律线条都要连贯,形成完整的乐思,这是复调作品最为重要的。有些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作品,也继承巴赫创作的作曲技法,使用复调性写成。演奏这些作品,应当使“每个音符、每个线条都歌唱”,每个音之间须以顿音断开,同时使每个声部出现时都要“气息连贯”。即使多声部出现断音、休止符等,也必须连贯。因此“歌唱”是关键。因此我们在演奏具有巴洛克时期风格特征的门德尔松的《庄严变奏曲》时,尤其是前面的主题部分以及前两个变奏,主题是d小调的,开始旋律出现在此高音声部,中声部是下行小三度的同音型进行,形成对题呼应。此作品虽是浪漫派作品。但门德尔松在创作时严格继承巴赫的复调时的创作手法。
 
  第三,揭示音程之间的矛盾冲突。巴洛克的时期的音乐作品中,大量不协和音程的运用,对比,形成尖锐的音响效果,发展,衍变成协和的音响,是巴洛克时期钢琴音乐作品的基本构架。
 
  第四,演奏时充分保留足够时值。不保持足够时值会使复调各声部的线条断裂,还会使不协和音程消失。钢琴不比人声和弦乐可以使声音持续渐强,因此一定要保持长音的充分时值。如,《巴赫平均律862》第六小节的高声部,这里的“E”音要充分保持时值,不可以提前将手指移开,等到最后演奏“A”音与其他声部结合时才可以松开手指保持声部线条的连贯性。
 
  第五,演奏复调音乐不总是突出主题。在演奏巴赫作品时,不同于主调音乐,其主次关系是可以变化的,要挖掘除主对题外的隐藏的重要的旋律线条和声部之间的对位关系。如《巴赫平均律WV862》,第八小节中的最高最低两个声部,这两个自由声部形成巧妙地呼应语气,虽然不是主题声部,但在乐曲的进行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六,声部间的均衡感。我们在演奏巴赫复调作品时,切忌只将其中的某一个声部作为主要声部突出,其他声部作为背景陪衬予以忽略。复调钢琴作品的魅力在于声部层次之间的对比融合,并进发展;主次之间的转换,对答,呼应。插部材料的展开,衍生等皆需要声部间的交错与完美融合。在演奏中,我们要在不过分突出主题的前提下,演奏对题与答题,每个声部均衡发展,使之形成一个庞大和谐的整体。
 
  第七,巴洛克时期的钢琴作品要注意体现“多变性”。演奏巴赫的作品要注意有“细胞”特征的二度、四度音程。在复调作品中这些音程贯穿着乐曲的各个声部,起着组织、支持全曲音响构造的骨干作用,演奏时要予以强调。如,《平均律钢琴曲集》WV862,第四,第五小节的低声部连续进行的二度音程,使每个声部具有推动性和动力感。
 
  第八,体现“多层性”。巴赫的音乐具有高度立体多层性。其单个线条通常亦包含多个层面。因而,当更多线条复合在一起时,音乐组织的织体更是组合成复杂的“高架立交层次”。这就要求演奏者在不同的声部运用不同的指触奏出不同的力度声音效果,使每个声部有其特有的音量层次,进而演奏出声部清晰自然,彼此独立的和声效果。
 
  第九,体现“多组性”。巴赫钢琴音乐,在其各因素之间的组合方式均可在时空两方面以多重方式移动变化使其时空组织状态,通过变异、衍生、重新组合,呈现丰富多彩的过程形态。演奏者必须揭示每一次形态变化中所包含的内在意义和色彩意义,从而使音乐丰富、生动、形象。如,《巴赫平均律钢琴曲》WV862第十小节至十二小节,右手演奏两个声部注意中声部的线条清晰连贯,到十一小节又变成高声部的连续十六分音符的平稳歌唱进行这时右手触键要清晰、敏捷流畅。左手的次中音声部的主题要突出,二指与大指要突出,但又不能过强影响整体的声音效果。同时低声部的四五指演奏的十六分音符也不能模糊不清。到十一小节后左手声部八分音符的舒缓柔和语气仿佛与高声部形成完美的呼应。要演奏得极其柔和优美。
 
  综上总结,我们在演奏巴洛克时期的钢琴作品时,要处理好声部间以及旋律进行的关系。每条旋律的进行要连贯歌唱,清晰流畅,线条突出,同时声部层次之间要和谐统一,对比呼应,矛盾的形成与发展变化,衍生与解决。整体音色效果是声部均衡统一又体现各旋律线条的清晰独立。
 
  (二)装饰音的丰富应用
 
  第一,装饰音的种类。波音,由主要音开始,向上小二度波动,再回到主音,或向下由主要音开始小二度波动,再回到主音,共由三至四个音构成。如《巴赫平均律钢琴曲》wv862中前奏曲部分出现的装饰音皆为波音。倚音,由写明的小音符快速向主要音符滑奏。在巴洛克作品中一般倚音按照符尾实际长度演奏。双波音;顺滑音;颤音:两个音快速交替弹奏。一般由主要音符与上方小二度音来回交替演奏,延续主要音符。回音;带各种不同“前缀”或“后缀”的颤音。
 
  第二,装饰的方向。要依据每种装饰音的具体要求和个性特点按照实际演奏,确定装饰音是否从主干音开始还是从下方二度或上方二度开始演奏。
 
  第三,装饰音的节奏与时值。倚音,在演奏时不能占用主要音符的时值,它是起到装饰作用的,应快速由倚音演奏到主音。波音:通常占主要音符四分之一的时值。回音:将主要音符平均分配,或者占主要音符时值的一半。颤音:我们在巴洛克的钢琴作品中,时常会遇到颤音,颤音演奏必须均匀适中,不能时值过短,一般来说,一拍里面演奏八个三十二分音符。
 
  第四,装饰的基本原则。我们在演奏巴洛克时期的装饰音时,要求快速敏捷,指尖触键,快速清晰,手掌手腕放松,声音集中。在慢乐章中,几乎所有长音符都应进行装饰;任何装饰音必须从音符所占的节奏位置上开始。

\
 
  (三)“断连性”的艺术处理
 
  第一,断连性的处理。由于巴洛克时期是古钢琴,音色浑厚,触键厚重,这就要求我们在演奏连奏乐句时,尽量用断奏的奏法去处理连句,保持气息的连贯,对于较灵巧的乐句,可以采用长时值的跳音来诠释。如《平均律钢琴曲集》WV862前奏曲部分第十一小节右手连续快速的十六分音符,虽然要演奏得清晰具有颗粒性和歌唱性,但是不能过于连贯要用几乎跳音的奏法演奏,使连中有断。符合古钢琴的音色去演奏。这首前奏曲右手的连续快速十六分音符,这里的演奏要清晰灵敏,指尖触键,用断奏的奏法保持声音清晰,同时连贯流畅,音乐在流动歌唱的情绪中进行,声音集中,旋律线条有起伏,平稳均衡。
 
  第二,断或连的多解性。巴赫的每首作品,对于断连都有好多奏法,如《平均律钢琴曲集》wv862前赋格部分的第二小节这里的十六分音符既可以弹成连续不断的非连奏,也可以弹成跳音都可以塑造两种不同的音乐形象。因此,要想处理好“断连”,是要凭自己对作品声音层次的理解,及乐句的发展变化,情绪的控制去演绎的。
 
  第三,“断与连”的指触、音色、力度与踏板。我们在演奏巴洛克钢琴作品时,可以用“轻奏”与“非连音”两种奏法。“轻奏”即手指以三分之二的触键深度集中、清晰地演奏,并且有明确的触键点,指尖弱奏,音乐同时连贯通透且不嘈杂,均衡流畅。轻奏时踏板也只需踩到三分之一处,弱而清晰。如,《巴赫平均律》WV862的赋格中的第二小节右手十六分音符需要使用贴键轻奏,手指以轻触和敏锐集中的方式将音符连贯起来。“断奏”则更快,更尖锐,发音时值短。这首乐曲的前奏曲部分大量的快速十六分音符则用这种方式演奏。“非连音”是一种心灵的意境,要求在乐句气息平稳进行同时,每个音清晰独立,活泼有生气。如《平均律钢琴曲集》WV862的赋格部分,九至十三小节的左右手的十六分音符连奏,要演奏得连贯而又均匀,同时要遵循巴洛克时期钢琴音乐的特点,各音清楚分开,推动音乐连续进行。
 
  (四)即兴性的灵活变化
 
  第一,分解和弦式演奏。在巴洛克时期的钢琴作品中,有些乐句只用全音符记谱,要求演奏者做一些即兴式变化,把这些和弦按照结构进行分解和弦式演奏。如《法国组曲》第一组中的阿勒芒德的全音符部分。第二,装饰变奏。如,《托卡塔》WV960中的缓慢部分,需要进行装饰变奏处理。有的已经写在了谱面上。第三,华彩乐段:巴赫本人在作品中加入即兴的华彩乐段。如,《e小调托卡塔》wv960中的片段,需要自由处理与华彩的宏大气势去演奏。
 
  结语
 
  总而言之,巴洛克时期的钢琴音乐在音乐历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其后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印象主义时期、现代钢琴音乐具有重要的先锋引领作用。其具有的复调性、装饰性、断连性、即兴行的特征为钢琴音乐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巴洛克时期的钢琴作品内容丰富,演奏技巧灵活多样,演奏中要遵循特定的曲风及体裁去发挥,但是一定不能超出这个特定历史时期的音乐特征去无限制地自由发挥。在做任何变奏、装饰音及即兴处理时都要非常谨慎,既坚持科学的依据,同时又可以充分发挥演奏者的理解力和创造力。在当今的钢琴演奏教材中,复调音乐的学习至关重要。而几乎所有演奏复调作品的演奏者都是使用巴洛克时期的钢琴教材。为演奏者提高多声部旋律思维、对位层次的对比呼应、手指独立灵活的训练皆有极大的裨益。同时这时期丰富多彩的体裁形式也为演奏者的技巧提高、音乐领悟力的提升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演奏者要广泛涉猎《平均律钢琴曲集》《帕蒂塔组曲》《托卡塔》《法国组曲》《英国组曲》《意大利协奏曲》乃至于亨德尔的《恰空》、斯卡拉蒂的《奏鸣曲》等不同作曲家,不同风格体裁的作品。在演奏同时,深入挖掘作品的内涵,训练技巧、复调思维的建立,特定风格的体现等多方面的综合因素。为演奏其后的浪漫主义抒情钢琴作品,印象派的梦幻般色彩鲜明的钢琴作品,及现代主义时期的无调性,不协和音响的,不规则节奏的钢琴作品提供良好的借鉴。
 
  参考文献
 
  [1]白洁.钢琴技巧的发展与演变:从巴洛克时期到现代钢琴演奏技术的比较研究[J].作家天地,2023,(17):116-118.
 
  [2]肖潇.巴洛克钢琴艺术的风格特征分析[J].喜剧世界,2022,(12):85-87.
 
  [3]李昕.钢琴演奏中音色控制技术的运用[J].艺术品鉴,2021,(12):193-194.
 
  [4]阳馥伊.对巴洛克后期钢琴作品演奏风格衍变的研究[J].艺术大观,2021,(08):9-10.
 
  [5]孙超.巴洛克时期钢琴演奏技术特点[J].北方音乐,2020,(19):7-9.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7905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