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论文 > 正文

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现状论文

发布时间:2024-08-15 09:47:5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作为一种能够将文化、价值、景观、民族精神等多种中华民族特征交融凝结的优秀资源载体,是展现地方特色的突出亮点之一。新时代,我国对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提出了更加系统、更高标准的要求,陕西非遗资源历史悠久、意蕴厚重且种类繁多,是其在未来发展中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之一。本文利用R语言和SPSS 22.0建立了基于因子分析(FA)和两阶段聚类分析(TSCA)的非遗传播现状(SDICH)评价模型,以对陕西省非遗的传播现状进行评价,并为非遗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建议。
 
  倪震宇提到近年来部分民间文化遗产已经逐渐消失,如宫廷绝活“扛箱会”传人仅存一位,面临失传危机等,这说明对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刻不容缓。李荣启认为非遗的传承是非遗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崔雪认为陕西地区非遗种类繁多且极具地域风情,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陕西非遗濒临灭绝,非遗的传承者大多年过花甲,有的年轻人思想受外来文化的冲击,对传统文化缺乏兴趣,传承问题迫在眉睫。陈莹认为保护和利用好我国的非遗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烈要求,是能够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彰显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建设文化强国的现实需要。
 
  分析以上文献发现,现有研究成果定性分析较多而缺乏定量分析,尚未建立完整的非遗传播现状评价指标体系和数学模型。针对这一不足,本文基于因子分析和两阶段聚类分析,构建了非遗传播现状评价模型。
 
  一、调查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通过向陕西省常住居民发放“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问卷”,对陕西省非遗的传播现状进行调查,共回收93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921份,对回收的数据进行信、效度检验的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
 
  由表1可以看出,Cronbach’sα系数为0.902;KMO值为0.839,大于0.8,Bartlett球形度检验的显著性p值为0.000,小于0.05,这说明问卷结构设计良好,内在一致性高,收集的数据合理有效,可以在此基础上建模分析。
 
  二、基于陕西省非遗传播现状的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从“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问卷”中提取了19个影响陕西省非遗传播现状的因素即对应19个变量,具体变量名称如表2所示。
 
\
 
  三、陕西省非遗传播现状评价模型
 
  (一)因子分析(FA)
 
  本文利用SPSS 22.0对921组样本数据进行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FA),将原始的19个变量综合成若干个因子,达到降维并减少冗余数据的目的,得到总方差解释,如表3所示。
 
  一般情况下,当因子分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超过75.00%时,可以认为对应的该部分因子具有较好的解释原始信息的能力。由表3可以看出,从19个变量中提取的前9个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75.846%,这说明FA分析得到的前9个因子能较好地反映原始19个变量的信息。
 
\
 
  (二)基于FA和TSCA的SDICH评价模型
 
  基于9个因子进行两阶段聚类分析(two stage cluster analysis,TSCA),从而构建基于FA和TSCA的陕西省非遗传播现状(status of dissemina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SDICH)评价模型。
 
  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是一种无监督学习算法,它通过测量特定样本的相似性或距离将其自动分为多个类别。鉴于样本量较大,本文采用TSCA对921条样本数据共分两个阶段进行聚类分析,第一阶段利用平衡迭代削减聚类(balanced iterative reducing and clustering using hierarchies,BIRCH)算法,目的是将921条样本数据初步凝聚成15个子类,第二阶段以15个子类为对象,采用凝聚法对第一个阶段所得的15个子类进行遍历凝聚,直至获得期望的子类数目。最终,15个子类凝聚为3类,并根据调查问卷数据将这3个类分别记为传播现状消极、一般和积极,具体结果如表4所示。

\
 
 
  由表4可以看出,在聚类过程中存在1个离群值,将离群值剔除后,陕西省非遗传播现状消极、一般和积极的聚类数量分别为56、493和371,占比分别为6.1%、53.5%和40.3%,且93.8%的陕西居民认为陕西省非遗的传播现状处于“一般”以上水平。
 
  (三)基于FA和TSCA的SDICH评价模型的检验
 
  为了明确体现模型精度,将基于FA和TSCA的SDICH评价模型的分类结果与调查问卷中第14个问题“您认为目前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处于什么现状”的问卷收集结果进行对比,得出如表5所示的混淆矩阵。
 
\
 
  在表5中,实测和预测同为第1类、第2类、第3类的正确百分比分别为87.3%、98.4%、97.5%,由此可知,本文构建的基于FA和TSCA的SDICH评价模型的预测精度为94.4%,大于90%,模型合理有效,能够较为精确地对陕西省非遗的传播现状进行评价。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在陕西省非遗传播现状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FA和TSCA的SDICH评价模型,依据模型结果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数字化存储和展示是未来非遗传承与保护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实现对传统非遗内容长久记录与保存的有效手段。通过线上数字展示技术,可实现线上线下联合互动以及非遗一体化呈现。
 
  第二,建立非遗传承平台和机制,建设非遗传习所,使工艺传习与文化传习并举,让非遗传承人与非遗创新实践者互动、互融、互通,合力助推非遗的现代保护与传承。
 
  第三,新形势下非遗传承人肩负了更重要的传播责任。非遗传承人需要不断反思学习,培养较高的媒介素养,并与其他传播主体协同发展,促进我国非遗的传承与传播。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7872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