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论文 > 正文

浅谈京剧穷生戏《打侄上坟》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25 09:02:40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打侄上坟》又名《状元谱》。川剧、汉剧、徽剧、河北梆子、滇剧、桂剧均有此剧目。京剧前辈姜妙香、叶盛兰二位先生在此剧的原基础上进行提炼深化,又融入很多地方戏的表演特色。全剧既没有繁杂的武功技巧和唱腔,也没有固定的程式动作和舞蹈,考验的是演员对人物的刻画。通过对这出戏的学习,让笔者对穷生戏的表演特点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希望通过实践和理论的结合,让更多人了解京剧穷生戏的魅力。

  一、《打侄上坟》故事情节

  陈伯愚年过半百但膝下无子,常做善事。荒年歉收,陈伯愚又开仓放赈,帮助贫苦的人度过荒年。同里有个张公道,贫穷子嗣多,荒年里没了吃的,因此率众儿前往陈伯愚处求粮,陈伯愚见张公道不过三十上下,已经有了六个孩子。回想自己半世行善,膝下尚无一子,不禁感慨唏嘘。陈伯愚兄嫂临终前将其子陈大官托付陈伯愚,陈伯愚亦爱之如己出,好生教养。陈大官十五岁时得中秀才,因交结小人,流入狎邪游,后听学友挑唆与叔争吵要与叔分家。陈伯愚不得已,将家财大半予之。不过数年,陈大官赌博冶游,将家财挥霍殆尽,沦为乞丐,迫于饥荒,亦腼颜来叔处求粮。陈伯愚一见大官这玷辱门楣之子,不禁气忿交加,怒不可遏,提棍就打,一时失手将陈大官打晕,其妻闻之出来相劝,陈伯愚余怒未息,命抛尸郊外。幸的安人搭救,私赠以金,命其改换衣装,好生读书。陈大官欣然怀金离去,不想在破庙里,其金即被偷盗。时适清明佳节,忽念及父母,陈大官只得在街市上乞得数钱,购买纸帛,上父母坟前哭祭。方化纸毕,忽陈伯愚夫妇前来扫墓,见兄嫂坟前已有纸灰,询问坟丁,得知大官前来。陈伯愚见陈大官落魄至此,尚不忘祖先,知稚子犹可教。况且陈伯愚前日怒责,本属于一时之愤,旋即思念不置,至是,好言抚慰,认大官为子,携之归家。

  二、剧本分析

  艺术作品寓教于乐是戏曲主要的欣赏功能之一。这出《打侄上坟》以陈大官这个人物为中心讲述一个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告诉看客浪子回头金不换之意。

  全戏共三场。第一场“放粮”:张公道虽然赤贫但膝下儿女成群,陈伯愚富甲一方但身后无人。通过这种对比显示出陈伯愚晚年无子的悲凉。第二场“打侄”:通过陈大官的独白讲述了他落魄的经过,表达了他的悔恨,起到与看客共情。大官与仆人陈志的对话表现出大官对他叔父的惧怕,一系列的滑稽场面也让后续的剧情逐步升温。到陈伯愚将大官击昏后用一段独白陈述过往,讲述自己的无奈。最后悲情痛哭。剧情达到高潮。陈伯愚之妻是一个善良仁慈的老太太。作为一个铺垫型人物让后续剧情得以发展。正是安人给了大官希望。大官熄灭的抱负得以重燃。如果故事从这就结束了,似乎就没意义。第三场的“上坟”让这出戏多了几分乐趣,也是《打侄上坟》这出戏高级的地方,在前面没有表现世人对陈大官落魄时的炎凉态度,现在通过朱灿对大官的捉弄,用喜剧的方式表现了大众对这个落魄公子的嘲弄。如果是在开场就表现出来就让人觉得苦涩,苦涩的东西没人喜欢,用幽默滑稽的方式表现更容易让人接受。人穷志短也许是陈伯愚对别人的看法,他不相信大官会来祭拜自己的父母,他误认为大官是来偷东西的。当大官说出诀别的话,让这位晚景悲凉的老人感受到了大官幡然悔悟的心。这时安人给了台阶,认大官为子,皆大欢喜。

浅谈京剧穷生戏《打侄上坟》论文

  三、陈大官人物分析与表演特点

  (一)人物分析


  陈大官自幼父母双亡,好在得到叔父婶母的照顾,让他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得中秀才后滋长了骄纵,误交匪类,与叔父分家。分家后不安分守己,成天在外面吃喝嫖赌,将家财散尽,到现今落魄成为一个乞丐,还吸食大烟,腿上还有脓包。生活条件的反差,对陈大官造成了沉重的心理打击。在落魄的这段时间里尝尽了世间疾苦。面对过去仆人陈志的时候,大官面带羞容,面对叔父既畏惧害怕又无颜面对,面对婶母的慈爱心中感激。遇到朱灿的挖苦戏弄,虽然愤然怒斥,但内心一片酸楚。在这个人物身上既要有书生的酸劲儿,又要有乞丐的赖劲儿。

  (二)“打侄”一场表演特色

  像不像三分样,衣着打扮是一个人身份的象征。为表现陈大官这个人物形象,他的穿着打扮自然“与众不同”。穿富贵衣,清水脸,系小套子,套子上拴上书。头上水纱要勒的很低,在眉毛上二指的位置。让人物一出场就让观众感受到这份穷酸气。

  出场,陈大官走拖步(落着腿走)张嘴,眼睛呆滞,抠胸,捂肚。在做动作的时候夹膀子,比如在念道“富在深山有远亲”的时候是顺着眼前画一个半圈然后指出去,指的时候就是夹着膀子。夹膀子做动作是这出戏的特点,是为表现出陈大官此时饥肠辘辘的样子。在生活化的表现上还有这么几个地方:比如在念道“只落得乞讨之中了”的时候哭泣,一般京剧表示哭泣时用水袖一左一右的沾泪,但陈大官这个人物在这个情景,哭泣的时候是身子抽搐双手捂脸,泪从脸颊缓缓流下。表现出大官此时的悔恨。再有陈志唤大官进门时,大官一条腿刚迈进去,后一条腿就开始哆嗦,身子缓缓扭回,指着腿说“不要哆嗦,有大相公与你做主随我进去”,这句话大官是在给自己打气,但越说,腿哆嗦更厉害了,嘴里发飘,念词也发颤,最后还是用手把腿搬进门,此处表演非常幽默滑稽。这些地方都是非常生活化的表现,在其他地方的形体表演上,既要有程式动作也要做的贴近生活化。比如陈志出来唤大官进门的时候,大官先是往后跑,被陈志拉住,往回走的时候是跪蹉,并不断摇手。下半身的跪搓是程式化的,上半身完全是生活化的,这些综合表现了陈大官此时的惧怕。还有一些动作是反复使用的,比如当陈伯愚问陈大官为何落得这般光景,陈大官抖水袖起【叫头】念道:“孩儿在外面吃喝嫖赌……”,念到一半看到陈志打手势,马上停顿。这样的打断在陈述的过程中一共有三次,一次比一次急促。陈伯愚催促得也更紧,前边两次抖水袖起【叫头】都是单水袖,到第三次的时候起双水袖,做最后的决定。在叙述时情绪激动,念白要干净利落。念道“只落得乞讨之中了”要叫起来,情绪悲情达到顶点,然后再泄下来。在两次陈大官挨打的表演过程中处理也截然不同,第一次挨打的时候,大官是挨着等陈伯愚打的无力时攥住棍子向陈伯愚哀嚎哭诉。第二次打是边跑边走屁股坐子。大官第一次挨打时陈伯愚虽然生气,但还没到暴怒的程度。第二次陈伯愚的暴怒大官看见了,此时也反应过来了。在塑造陈大官这个人物时程式身段一定要贴近生活化。越贴近生活化就需要用眼神去带,陈大官这个人物在看人的时候眼神是闪烁的,有意避开和别人对视。在做每个动作的时候眼睛先表达要做动作的目的。在上述这些特定的地方需要身段眼神的配合,在一些情景平淡处可以无需动作,只需要眼神交代即可。比如:陈志问大官怎么落到这般光景时,大官在这一段的叙事中,眼神随剧情表达即可,可无须动作交代。

浅谈京剧穷生戏《打侄上坟》论文

  (三)“上坟”一场表演特色

  “上坟”这场戏比较滑稽,陈大官与朱灿,就像两个相声演员,一个捧哏,一个逗哏。幽默搞笑是这一场的亮点。从上场的脚步就不一样,一般小生的脚步讲究高抬近落放一点,但在这次出场中人物走的是踢踏步(像平时穿着拖鞋慢跑步的样子)。在这一场的表演中,读书人的酸劲儿要比在第一场的时候要重,比如大官向朱灿借铁锹的时候,晃肩摇头,拖着长音的念苏白,铁锹,他念铁铲头。在形体表演上要夸张,比如大官放炮的表演。陈大官拿着火纸半蹲下身右手捂耳,右脚点着地,双腿发颤,左手去够炮,在要点着没点着的时候害怕得哆嗦,朱灿大喊一声点着了,马上吓得大官把火纸一扔,跑到后面蹲着双手抱头。竭力表现出陈大官书生的酸劲儿胆小的性格。在念白上虽然念的还是韵白,但是要口语化,不能像演其他小生角色那样咬文嚼字。比如朱灿说大官就你这样的还有坟呢,大官念“我人穷罢了,连坟都无有了嘛”,带着嚎音念让人听着既心酸又搞笑。最幽默的一段表演是陈伯愚让朱灿叫大官过来见他,朱灿招手唤道“大官叔”,这叔字还要拉长音念。大官在幕条就开始回声(wu~~),出来见到朱灿问:“什么事啊?”朱灿说员外要见你,吓了大官一跳,一转眼珠想了一个主意对朱灿说:“你就说我没来。”转身跑下去了。朱灿去回话的时候也是照着做了,他对陈伯愚说:“我大官叔说他没来。”气得陈伯愚吹胡子瞪眼。

  在这场的表演中,没有行肩跟背的程式表演韵律,也不需要念白咬文嚼字,需要贴近生活的表演,要用真情实感去表达人物形象。没有哪个动作是事先规定的,只要符合情境、符合人物特征,演员可以自由发挥,但也是有规则的自由行动。

  四、念白特点

  穷生的念白也不同于其他角色类型,小生念白常用的虎音、龙音,在这出戏里极少用到,多用本嗓,少用假声。

  五、结语

  《打侄上坟》是一出以情动人的剧目,真情实感尤为重要,无繁杂的武功技巧,也无动听的歌唱旋律,全凭演员真情流露。对演员来说这是一出非常锤炼演技的剧目,如果能够演好这出戏,再演出其他剧目时也能驾轻就熟。

  这出戏既幽默又有教育意义,许多情节都能令看客产生共鸣。戏虽然是出小戏,但不同人演绎有不同的味道,学习这出戏的过程中可使表演者受益匪浅,对穷生戏的表演认知有所提升。

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7832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