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论文 > 正文

周城扎染的时尚化设计实践论文

发布时间:2024-07-19 13:59:2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周城村是位于滇西大理地区喜洲镇北端的村落,坐落在苍山和洱海之间,是云南特有少数民族白族重要的聚居地。本文依托周城村扎染的发展现状,根据周城扎染坊的传承与发展模式进行考察研究,针对新时代下扎染的创新举措,探讨白族扎染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文化传承、工艺体验、跨界创新角度下扎染企业的创新发展。为周城扎染的活态传承之路提供时尚化的设计思路,为其他设计师和扎染企业在传统文化及手工艺的传承、发展中拓展思路。
 
  一、周城扎染发展现状分析
 
  当下周城村的扎染经营,大多是以家族群体为主,满足基础自产自销的模式,各大扎染坊整体情况,主要有基于白族建筑的家庭式作坊空间、白族扎染作品展览馆—扎染商品设计、制作、销售于一体的家庭式作坊的个体经营;综合性家族企业;青年创业型为三大类经营主体的扎染结构体系。
 
  由此,可以看出家庭扎染作为最原始的扎染经营环境,在以时代发展的脉络中,多元化文化充斥下,部分扎染坊已经逐渐开始向企业模式转型,在市场变革和产销心理的博弈下,时尚化理念是不可逃脱的重要话题,也是顺应当下发展趋势的重要路径。时尚化理念指导的设计实践成为扎染寻找新生的突破口,为更好的活态化传承这一传统手工艺做出探索。
 
  二、新时代下的扎染技艺创新
 
  (一)文化的传承
 
  新生代的扎染手艺人通过向扎染老手艺人的学习,在领悟精湛的扎染技艺的同时,更是从老手艺人的一言一行中,感悟出对传统技艺执着追求的精神状态。从古法扎染到现代扎染,保留了扎染最原始的纯植物原料,根据传统植物染的染缸养护方法,探索出不同的养护形式激发染液活性,开发出不同的染色效果,为体验者充分感受扎染的艺术文化而不懈努力。这种源于传统,根植于当地本土民族,依托扎染手工艺却源源不断地向大众展现着文化的价值才是时尚化的动力。
 
  (二)工艺的体验
 
  对于扎染本身而言,亲身体验才能算是完成了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感知,作为当下的设计形式,体验设计能更好地为来访者提供扎染工艺的服务。体验者从染色的植物原料开始认识,再到蓝靛的制作,接着扎花、染色、氧化、漂洗、拆线、晾晒、熨烫等多道工序,通过详细的讲解潜移默化的开始让体验者参与其中,根据每位体验者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需求类型的体验项目,体验者自行选择自己满意的制作方案来完成扎染作品。
 
  在体验者的整个制作过程中,通常都有扎染师傅进行指导和讲解,并协助体验者完成扎染作品的制作。体验设计使体验者在扎染体验过程中,对工艺的解读层层递进,体验者根据一针一线的制作来体会扎染,能更深入地让体验者了解扎染工艺中的制作步骤,更好地让他们感受到制作工艺之美。整个扎染体验活动中让体验本身成为项目内容,从而为传播白族文化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由此,能让体验者更好的认识和了解白族扎染,深入感知作品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
 
  (三)跨界的创新
 
  大理的包容性造就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员流动与文化交流,来自各行各业对扎染文化感兴趣的都可以进行跨界合作,在跨界中融合,在合作中创新,推进扎染文化的多样化发展。
 
  周城扎染的跨界包含政府、社会企业以及传承人和村民的跨界、不同文化背景的跨界、多元参与者年龄的跨界等,通过组织活动增进扎染的跨界融合,在市场中的扎染产品表现尤为明显,从传统的扎染方巾演变出流行的卡通玩偶,从民用的扎染用品设计出带有装置意味的纤维艺术,集合空间、艺术、实用、装饰等多方面的探索,表达了扎染文化在交流中互学互鉴,形式上的突破创新发展。

\
 
  三、扎染的时尚化设计意义
 
  (一)扎染的时尚意识
 
  时尚作为建立在所处时代的一种流行风尚,以经济为基础所形成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所追求的是一种对新的冲动和探索。由时尚的意识引导下,时尚化则是对于具象事物进行的一种创新、再设计的改造形式。
 
  在时代的洪流中,扎染的发展更是在时尚的意识下一步步的前行蜕变,不紧不慢的成长中看到紧跟时代,在多元文化交融的社会发展中,大众也为追求时尚而乐此不疲,在扎染技法以及其形成的图案中努力发觉自身的闪光点,以独特的社区创新形式以及鲜明的视觉语言为自己发声,从最初白族传统日常起居中使用到的布料,到女性妇女服饰单品的运用,再到后来饰品、工艺品的转换以及实用物品的制作充分地展现出当下审美意识的经济作用。
 
  (二)服装的叙事语言
 
  时尚无处不在,是一种哲学的意识形态。在视觉的设计形象中服装很好地诠释了当下社会的时尚理念,是能够具象表达当下时代的物质表现形式,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当下社会发展中的审美趋势,大众所流行的一定是时尚化审美的产物。
 
  当下运用扎染的服装设计不计其数,设计者不断挖掘白族扎染承载的一切可能,让传统手艺和白族扎染文化活态传承。服装延续白族古法扎染技艺,怀着对自然的尊重,秉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当代时装角度对传统服饰进行解构设计,表达白族人民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永续的生存哲学。
 
  (三)时尚设计的转化
 
  服装所呈现出的图案已不单单服务于服装本身的装饰美,还更加注重整体服饰表达出的意境美。通过扎染技艺让图案区别于传统的白族扎染图案,在删繁就简的取舍中,让扎染所形成的图案本身具有的美感,使服装面料脱颖而出,再加上扎染本就是用色来表达图案,这种图案与色彩的巧妙结合,表达出的文化意韵,在图案似像非像的处理上和服装的颜色浑然一体,构成一幅大写意水墨画的洒脱之意,表达出白族人民对于幸福生活的精神追求。
 
  四、时尚化设计实践策略
 
  周城扎染当下所处的时代背景,促使其白族扎染可把握新的机遇和创新模式,根据时尚化设计模式的实践能够从中找寻可能性,能服务当下的审美趋势,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求,把握设计的故事性,加大消费者与参与者的设计,加强设计师的设计的初心,应回归到设计行为的起始,让设计与受众共享叙事集体共情完成设计作品。
 
  (一)审美意识的转变
 
  “自21世纪以来,大理白族扎染图案随着扎染产业结构调整开始呈现百花齐放的现状,扎染图案为满足现代审美需求开始由繁丽转变至简约。”在图案的审美选择上大理白族扎染已经开始有了转变的意识,在时尚化设计实践中更应该加强审美意识的转变,不仅仅是在图案的设计上,更要充分把握时代的审美趋势,充分利用设计中的一切可创新可再设计的细节,把握当下流行的方向,结合社会的能动需求,不再局限时尚是特指服装的狭义之上,更应该在广义上努力突破挖掘,更应该是一种哲学上的意识转变。至此,在设计行为中才能把控审美,以及充分利用叙事的情感价值,让单纯的视觉设计成为饱含情感的叙事设计。

\
 
  (二)非线性叙事设计
 
  根据审美意识的转变,让设计作品保有丰富的情感,同时要做到非线性的叙事结构,按照非线性的时间脉络,以丰富叙事的手段,达到更加细致饱满的情感,使设计作品能为自身提供源源不断的生命力。非线性打破了线性的简单叠加的叙事时间线,在设计作品中突破简单的叠加组合,用不同元素变化表露出叙事的丰富故事性,从而达到情感的丰富交织,以此借助非线性的叙事设计呼应审美的时尚化转变。因此,通过非线性的叙事设计能更好地阐释设计行为中的“去中心化”,参与者的共同设计,表达出更多关注当下的审美意识。
 
  (三)设计的“去中心化”
 
  设计不再只是设计师的个人行为,在时尚化的意识推动下,“设计师的角色在人人设计的时代也在发生转变,要秉持支持者和培养者的自我认知,一同参与到个体和集体的设计实践当中”。在当下的设计行为过程中更应该充分发挥设计的能动性,设计行为及活动更应该多元,让设计者和参与者共同叙事,产生共情从而达到协同设计的创新模式。基于时代当下所追求的时尚化审美意识,在叙事的非线性构建中,能够让设计行为成为复合的设计思维产物,打破以设计师为主导的设计,能够更好地满足个体自身追求价值的诉求,让设计能够更好地为人类解决当下面临的实际问题。
 
  五、结语
 
  本文通过探讨白族扎染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与发展的可能性,在文化的传承、体验、跨界创新等角度下促进白族扎染创新发展。未来扎染行业的创新实践道阻且长,也对设计师和扎染文化爱好者提出了更多的挑战。但无论怎样,实践的前提是守住非遗文化的根和源,切实做到对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建构。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7823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