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舞蹈教育教学的课程改进是提高舞蹈教育质量、培养舞蹈人才的重要途径。文章在分析当前高校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课程改进的建议。这些建议包括增加实践环节、加强交叉学科、拓宽学科领域、推进数字化教学。研究结果表明,加强中学、大专院校舞蹈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舞蹈技能和创新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和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关键词:高校舞蹈教育;教学课程;改进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高校舞蹈教育教学的课程改进已经成了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文化艺术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1]。高校舞蹈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领域,需要根据社会的需求和变化,对教学课程进行改进和升级。高校舞蹈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学质量对于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要。课程改进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2]。
一、高校舞蹈教学的主要困境
1.舞蹈教学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相对落后
高校舞蹈教学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相对落后,是指高校舞蹈专业的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已经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和文化艺术的需求,与市场需求相比有一定的差距。高校舞蹈教学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相对落后,可能是由于教学内容不足或过时所致。传统的舞蹈教学内容可能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和文化艺术的需求,需要引入新的教学内容和理念,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高校舞蹈教学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相对落后,可能与课程设置不合理有关。传统的课程设置可能不够灵活,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市场的多样化需求,需要对课程设置进行改进和创新[3]。
2.舞蹈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相对传统
舞蹈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相对传统,是指高校舞蹈专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相对于当今社会和文化艺术的需求来说比较传统,没有及时跟上时代的发展和变化。教学模式单一,舞蹈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相对传统,可能是由于教学模式单一所致。传统的舞蹈教学模式可能只注重教师的讲述和学生的模仿,缺乏互动和创新,不能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和市场的多元化需求,需要引入新的教学模式,如小组讨论、项目学习等。教学方法过于注重技术训练,舞蹈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相对传统,可能是由于教学方法过于注重技术训练所致[4]。
3.舞蹈的专业教学设施相对短缺
舞蹈的专业教学设施相对短缺是指在高校舞蹈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学设施不足或者不够完善的问题。舞蹈教室数量不足,舞蹈教室是舞蹈专业教学的重要场所,但是在很多高校中,舞蹈教室数量不足,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导致学生的学习质量受到影响。舞蹈器材不足,舞蹈器材是舞蹈教学的必备设施,但是在一些高校中,舞蹈器材不足,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和训练需求,影响了学生的技能和表现能力的提高。舞蹈服装和道具不足,舞蹈服装和道具是舞蹈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设施,然而,在一些高校,舞蹈服装和配饰不足,不能满足学生学习和表演的要求,阻碍了学生表演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5]。
4.高校舞蹈教师专业水平不够高
高校舞蹈教师专业水平不够高是指在高校舞蹈专业教学中,存在教师专业水平不够高的问题。学历和专业背景不够强,一些高校舞蹈教师的学历和专业背景不够强,他们可能没有深入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无法提供有力的指导和支持,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市场的要求。
教学方法和手段不够灵活,一些高校舞蹈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够灵活,他们可能过于注重传统的技能训练,忽视了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能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和市场的多元化要求[6]。教学经验和教学质量不够高,一些高校舞蹈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质量不够高,他们可能缺乏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培训和学习,不能提供高效的教学服务,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育效果。科研和学术成果不够突出,一些高校舞蹈教师的科研和学术成果不够突出,他们可能缺乏深入的研究和创新,不能提供新的理论和实践支持,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市场的要求。
二、高校舞蹈教学的创新与发展策略
1.更新和完善舞蹈的教学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
为了更新和完善舞蹈的教学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增加舞蹈的多样性,传统的舞蹈教学内容较为单一,需要增加舞蹈的多样性,引入不同风格和形式的舞蹈,如现代舞、爵士舞、街舞等,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和市场的多元化要求。强化舞蹈的创新性,舞蹈作为一门艺术,需要强调创新性,引导学生在舞蹈创作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鼓励学生探索新的舞蹈表现形式,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艺术修养[7]。
加强舞蹈的技术性,舞蹈作为一门技术性较强的艺术,需要加强对技术的训练和掌握,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表现能力,注重基本功的训练和技术的创新,为学生的专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舞蹈的社会意义,舞蹈作为一种表现形式,需要提高文化意识和理解力;关注舞蹈的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学生文化素质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以及舞者作为艺术家的整体素质和熟练程度的提高。
强化舞蹈的实践性,舞蹈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艺术,需要强调实践的重要性,注重舞台表演和演出的训练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素养,为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更新和完善舞蹈的教学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是一个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需要高校和教育工作者加强对舞蹈教育的投入和支持,提高教育投入的比例,加强对舞蹈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和创新,引入新的理念和方法,为培养优秀的舞蹈人才奠定基础[8]。
2.创新和丰富舞蹈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引入多种教学模式,使舞蹈教学方式和方法更加丰富和多样化,以促进创新。传统的舞蹈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因此有必要引入多种教学模式,如小组合作学习、项目驱动学习、案例教学等,目的是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并提高教学质量。建议调查一系列的教学方法。传统舞蹈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相对简单。因此,建议研究多种教学方法,包括情境教学、游戏教学和互动教学,以优先考虑学生的体验和情感领域。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自主性,最终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重点放在实践性的教学上。舞蹈作为一种实用的艺术形式,需要注重实践教学,注重舞台表演和执行的训练和练习。这种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专业能力,从而为他们未来的就业和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加强技术教学,舞蹈作为一门技术性较强的艺术,需要加强对技术的训练和掌握,注重基本功的训练和技术的创新,为学生的专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引入现代科技手段,现代科技手段的引入可以丰富舞蹈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如虚拟现实技术、智能化教学、网络教学等,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改善和优化舞蹈教学的场地器材条件
为了改善和优化舞蹈教学的场地器材条件,选择适合的场地。选择适合的场地是改善舞蹈教学条件的首要任务,教学场地应该具备良好的采光、通风和音效条件,能够满足不同形式和风格舞蹈的教学需要。配备必要的器材,舞蹈教学需要使用一些必要的器材,如音响设备、镜子、垫子、杠杆等,应该根据不同的舞蹈类型和教学内容,配备相应的器材,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舞蹈技巧和表现方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可以优化舞蹈教学的场地和器材条件,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场地模拟和教学演示,使用智能化器材进行教学辅助等,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加强经费投入,改善和优化舞蹈教学的场地和器材条件需要一定的经费投入,学校和相关部门需要加强对舞蹈教育的投入和支持,提高教育投入的比例,为优化舞蹈教学的场地和器材条件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9]。
4.努力提高舞蹈教师专业技术水平
提高舞蹈指导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是保证舞蹈教学质量、提高舞蹈教育水平的重要措施,继续学习和培训,舞蹈教师需要持续学习和培训,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了解新的教学理念、方法和技术,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参加专业组织和活动,舞蹈教师应该积极参加舞蹈专业组织和相关活动,与同行交流学习,分享教学经验,了解行业动态和前沿技术,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建立良好的教学反馈机制,舞蹈教师需要建立良好的教学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差异,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加强实践教学和教学创新,舞蹈教师需要加强实践教学和教学创新,注重教学方法和内容的创新和探索,结合实际情况和学生需求,设计和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三、高校舞蹈教育教学的课程改进保障措施
1.更新高校舞蹈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理念
更新高校舞蹈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理念,注重舞蹈艺术与人文素养的融合。舞蹈教学应该注重舞蹈艺术与人文素养的融合,强调舞蹈教学的综合性和实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质,使学生在学习舞蹈技能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整体素质。
舞蹈教学应注重实践教学和教学创新,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积极探索和试验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提倡多样化的舞蹈教学方法。推崇多元化的舞蹈教学模式,舞蹈教学应该推崇多元化的舞蹈教学模式,注重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如小组教学、个性化教学、跨界教学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0]。
强调跨学科和跨文化的融合,舞蹈教学应该强调跨学科和跨文化的融合,注重将舞蹈教学与其他学科和文化相结合,如与音乐、戏剧、文化等领域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跨学科和跨文化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和合作,舞蹈教学应该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和合作,注重与文化机构、艺术团体、舞蹈公司等社会机构和组织的合作,提供学生实践和实习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2.优化高校舞蹈专业课程中的内容
调整课程结构,优化高校舞蹈专业课程中的内容,可以从调整课程结构入手。可以将舞蹈技能、理论知识、表演技巧、舞蹈创作等内容合理地分配到不同的课程中,并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水平设置不同的课程难度和教学目标。加强实践教学,舞蹈专业课程应该注重实践教学,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能水平的培养。可以设置舞蹈实践课、舞蹈创作课、表演课等实践性课程,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舞蹈技能和表演技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强化舞蹈理论知识的教学,舞蹈专业课程应该注重舞蹈理论知识的教学,加强学生的舞蹈理论知识和文化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对舞蹈艺术的理解和认识。可以设置舞蹈史、舞蹈理论、舞蹈文化等课程,让学生了解舞蹈艺术的历史、理论和文化背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加强跨学科的融合,舞蹈专业课程应该加强跨学科的融合,注重将舞蹈教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如音乐、戏剧、文化等领域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跨学科素养和创新能力。
3.丰富高校舞蹈专业课程的形式
舞蹈比赛和展演,可以组织舞蹈比赛和展演,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舞蹈技能和表演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作激情,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舞蹈水平。
舞蹈工作坊和讲座,可以邀请国内外知名的舞蹈艺术家、编舞家和表演者等开设舞蹈工作坊和讲座,让学生有机会与专业人士面对面交流和学习,开阔视野,增加知识,提高表演素质和创新能力。可以组织舞蹈实践和研究活动,来自不同地区和背景的各种舞蹈形式和文化的研究可以让学生对主题有一个全面的理解。这反过来又提高了他们的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也使他们能够为自己的舞蹈创作和表演做出宝贵的贡献。
4.将思政教育教学的理念融入高校舞蹈的课程教学中
将思政教育教学的理念融入高校舞蹈的课程教学中,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可以通过舞蹈作品和舞蹈表演,展现祖国的美丽风景和丰富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文化自信心。增强社会责任感,可以通过舞蹈作品和舞蹈表演,关注社会热点和现实问题,呈现社会生活的多元面貌,引导学生思考社会责任和公民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促进文化多样性,可以通过舞蹈作品和舞蹈表演,展现不同地区和民族的舞蹈形式和文化特色,促进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交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文化包容性。培养创新精神,可以通过舞蹈创作和舞蹈实践,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的舞蹈技能和表演水平的提高。
四、结论
要提高高校舞蹈教育课程的实训效果,必须增加课程的实训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舞蹈能力。加强学科交叉是提高高校舞蹈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扩大教材的范围是加强高校舞蹈教育课程建设的必然要求。结合不同的主题和技巧,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和熟练程度,同时也培养他们的舞蹈素养和创造力。实施数字化教学是高等院校舞蹈教育课程推进的一种新途径。这种方法有可能提高学生的数字素养和创新技能,最终提高舞蹈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田磊,蓝晓萍,何超.论民族民间舞在高校体育课程舞蹈教学中的传承[J].当代体育科技,2021,11(33):161-164.
[2]邓汤俊妮.“互联网+”环境下高校舞蹈教学的信息化策略研究[J].大观(论坛),2021,(11):141-142.
[3]宋杨川子.浅谈高校舞蹈在线开放课程与信息化教学[J].尚舞,2021,(22):86-87.
[4]许乔贵.“课程思政”视域下舞蹈学专业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尚舞,2021,(22):102-103.
[5]王晓玲,刘君.高校体育舞蹈课程“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的探索[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21,41(05):125-128.
[6]罗艳萍.探究体育舞蹈结合街舞在校园开展的可行性[J].当代体育科技,2021,11(31):253-256.
[7]刘燕.以美培元,以舞传承:高校民族舞蹈美育课程的教学实践探索——以《最炫民族风:中国民族舞蹈的动作实践与作品赏析》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21,(20):138-140.
[8]谢莉.音乐基础理论在高校舞蹈美育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尚舞,2021,(20):108-109.
[9]赵世莹,孟丹娜.高校舞蹈表演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以舞蹈《情深谊长》为例[J].尚舞,2021,(20):116-117.
[10]闫杰.大数据背景下基于建构主义的高校舞蹈教学方法改革[J].数据,2021,(10):108-11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1978年, 当年只有20岁的胡宁娜本想报考南京艺... 详细>>
如何设计有效的环境治理政策, 是学术界和政策...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