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 , 尤其是我国举办冬奥会之后 , 更多兼具体育与艺术之美的项 目进入人们的视 野 。 这些项 目不仅提高 了人们的 审美 , 而且还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 。 其中 , 作为花样滑冰项 目 中 的冰上 舞蹈 , 凭借自身独特的 艺术特 色 , 受到人们的喜爱与追捧 。 本文聚焦冰上舞蹈艺术 , 探讨 了其在体育强 国 战略、 校园冰 雪计划 、 审美教育等多方面的多元化价值 。 基于冰上舞蹈项 目的独特性 , 审视 了我 国冰上舞 蹈 艺术发展的现状 。 针对音乐符码与肢体诠释的关 系 , 从表演者的文化艺术素养和表演人才梯 队建设等方 面 , 探讨了我国冰上舞蹈项目的未来发展策略 。
【关键词】 冰上舞蹈艺术,价值意蕴,发展困境,突围策略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社会的进步 , 人们对于精神的需求日益增加 , 亟需更多的文艺创作来满足这种需 求 。尤其是随着我国冬奥会的成功举办 , 更多新颖 的体 育项目和艺术种类进入广大人民群众的视野 , 带来新 的 审美享受和视觉盛宴 。其 中 , 集舞蹈 、体育 、音乐和表 演等于一身的冰上舞蹈艺术 , 凭借其独特的美学意涵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 , 冰上舞蹈具有突出的 价值意蕴 。它在丰富花样滑冰艺术结构 、提升冰雪运动 艺术水平上的价值不言而喻 。纵观我国冰上舞蹈在历届 奥运会上的表现 ,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与突破 ,但与 欧美国家一流表演者的艺术水平相比 , 依然存在较大差 距 。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冰雪运动的高质量 、系统性发展。当然 ,这与我国冰舞运动起步晚有一定关系,也与冰舞项目的起源地域 、竞技特点 、艺术表演细则等 因素密切相关 。 除此之 外 , 还与冰舞表演者的文化素 养 、艺术修养和创编能力等有较大关系 。我 国冰舞表演 者在处理音乐符码与肢体诠释的关系方面显得力不从 心 , 艺术表现力相对较弱 。换言之 , 冰舞是一个兼具体 育元素与艺术元素的竞技项目 , 具有很高 的 审美价值,需要表演者同步提升其竞技动作与艺术修养。
一、“冰上舞蹈” 的概念与特征
冰上舞蹈是现代花样滑冰运动的一个分项 , 是竞技 体育与舞蹈艺术有机融合的项目 , 兼具体育的力量美与 艺术的形态美。 自 1976 年成为冬奥会项目以来 ,冰舞凭借自身的竞技与视听魅力,逐渐成为花样滑冰中的“精灵”,彰显出独特的艺术气质。
冰舞的艺术表现力主要体现在肢体动作与音乐符码 的相互适应和 “ 相得益彰 ”。 换 言之 , 在竞技表演过程 中 , 表演者不仅要理解所选音乐的节奏 、旋律 、配器、 织体 、 曲式结构 , 而且还要理解其塑造的艺术形象 、体 现 的艺术风格 、 内蕴的文化内涵 ,在此基础上 , 再将其 转化为符合音乐符码与音乐内涵的舞蹈化肢体语言 , 最 终完成冰舞运动的阐释过程 。这种阐释的正确性与创造 性是我国表演者与 欧美 一流表演者存在差距的重要原 因 。 因此 , 若遵循符号学理论 , 冰舞实质上是一项针对 冰舞音乐编码进行解码并二次创作的过程 。而解码 的过 程是体现表演者艺术能力与艺术素养的关键 。 国 际滑冰 联盟在制定评分细则时 ,对音乐选配及肢体诠释有明确 规定 , 如音乐节奏与肢体动作的契合度 、对音乐 内涵 的独创性理解、对不同音乐风格的综合把控。
总体而言 , 冰舞艺术水平的高低与表演者对音乐的 解码与肢体阐释能力密切相关 。 需要强调 的是 , 冰舞音 乐的选择也是影响艺术表现的重要因素 。例如 , 那些变 化 多 、音域 宽 、音色丰满的作品具有丰 富 的音乐信 息, 有助于表演者充分挖掘其艺术特色与文化内涵 ,进而呈 现出更加具有创造性 、艺术性的肢体阐释 。其 中 , 经典 的音 乐剧 、古典音乐以及影视配乐等均可作为选择范 围 , 如索契 、平 昌 、北京冬奥会成绩前八名的选手所选 取的音乐都是经典音乐剧 、古典音乐等类型 。 当然 , 优 秀的流行音乐也是一个可行的选择 ,但要注意作品的丰 富性与空 间性 , 需要对多首音乐作品进行剪接与组合, 以挖掘表演者解读音乐信息的能力 , 最终体现其肢体语言与音乐符码的契合度。
总而言之 , 理清冰舞项目的概念 、特征 , 有助于为 接下来的价值探寻 、 困境定位以及突围之策奠定坚实的基础 。 当然 , 制约我国冰舞艺术水平的因素众多 , 但冰舞表演者对音乐的理解 、肢体阐释以及艺术创造力是提升竞技水平的关键。
二、冰上舞蹈艺术的价值意蕴
作为花样滑冰项目中极具个性化 的小项 , 冰上舞蹈 具有审美性与艺术性融合的典型特征 。立足新时代背景 下的高质量发展观 , 遵循新时代擘画的体 育强 国蓝 图, 下面从体育 、文化 、艺术三个层面深入探讨冰舞 的潜在价值意蕴。
( 一)践行体育强国战略 ,丰富体育艺术结构
随着我国冬奥会的成功举办 , 冰上舞蹈项目进入人 们 的眼帘 , 成为人们的新宠 。但是由于我国冰舞项 目起 步较晚 , 冰舞项目在我国花样滑冰项目乃至整个体育艺 术 中属于 “ 弱势项 目 ”, 其艺术价值及审美特性未得到 充分展现 。 为大力发展冰雪艺术 , 2019 年我 国发布 了 《关于 以 2022 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 的 意见》, 从政策层面为冰舞艺术提供 了发展契机 。一方 面 ,遵循《意见》 中 “ 全项 目参赛 ” 的要求 , 冰舞艺术 作为 “ 冰上运动 ” 的弱环 , 必然要抓住 “ 北京冬奥会 ” 这一具有天时 、地利 、人和的时机有所突破 , 让全世界 见证我国冰舞项目从零开始的发展历程以及建设体育强 国 的决心 。另一方面 , 冰舞艺术强调表演者对冰舞音乐 的理解力以及肢体语言的表现力 , 是花样滑冰与整个竞 技体育项 目 中 “ 难度系数 ”较高 的艺术 , 需要教练 员 、 表演者 、科研人 员 、后勤团队以及社会各界的通力合 作 。在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下 , 我国竞技体育项 目 的结构才能趋于平衡 ,才能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 助力校园冰雪计划 ,增强全民文化自信
音乐是冰舞项目中的核心元素 , 也是表演者艺术表现 的基本载体 。纵观历届冬奥会优秀的选手 , 他们在韵律舞和自由舞环节对音乐的选择极为苛刻 。这种苛刻主 要体现在音乐形式与内容是否能够满足表演者的艺术表 现需求 , 是否能够承载表演者的艺术创造力 , 是否具有 丰富而有层次的表演空间 。例如 , 国 际滑联规定 , 无论 是韵律舞还是自由舞 , 必须由两个及两个以上的音乐片 段剪辑而成 , 以 形成风格 、情 绪 、速度上的对比或变 化 。如在索契冬奥会上 , 冠军选手梅丽尔·戴维斯与查 理·怀特的韵律舞音乐 , 就是从音乐剧 《窈 窕淑女》 中 选取 了三个 片段 。 再如在平昌冬奥会上 , 冠 军选手泰 萨·韦尔图与斯科特·莫伊尔的韵律舞音乐 , 是《同情恶 魔》《加州旅馆》《聆听我 的节奏》 三个片段的组合 。纵观 这些音乐选择 , 或是经典的音乐剧 , 或是经典的流行音 乐 , 基本上代表了某一时期的音乐现象或音乐热潮 , 如 老鹰乐 队 的《加州旅馆》 就是 20 世纪 70 年代摇滚音乐 的代表作之一 。 因此 , 冰上舞蹈不仅符合青少年的身心 发展规律 , 而且也有助于推动校园冰雪计划的落实 。更 重要 的是 , 通过对我国古典音乐 、经典音乐剧与流行音 乐作品的创造性剪辑 , 有助于青少年在挖掘其内蕴的传统文化因子的过程中增强文化自信。
(三) 拓展审美教育题材 ,提升审美鉴赏水平
作为艺术与技术相融合的体育项目 , 冰上舞蹈艺术 内容评分项主要包括滑行技术 、动作链接 、艺术表现、 节 目编排 、音乐表达等 。 由此可见 , 冰舞是集滑行 、舞 蹈 、音乐 、表演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 , 具有其他体育运 动所不能比拟的艺术感染力 。通过对音乐的理解与肢体 诠释 ,表演者的形体如同一幅逐渐舒展的画卷 , 演绎着 或凄美或温馨的故事 , 集中展现了冰舞独特的运动美与 艺术美 。可见 , 冰上舞蹈的艺术水平与表演者的滑行掌 控力 、音乐理解力 、艺术表现力密不可分 。作为我 国体 育 的弱势项 目 , 冰舞项目的发展不仅关乎体育强国战略的推进 、体育艺术结构的平衡 , 而且还关乎着全社会 的审美鉴赏水平 。对于青少年群体而言 , “美育 ”是 “ 五 育并举 ” 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 而冰舞项目正是体育 与美育结合的典范 , 是连接技术与艺术的纽带 ; 对于社 会公众而言 , 通过普及冰上舞蹈的特点及价值 , 能够进 一步拓展其社会认可度 。 因此 , 无论是推行校园冰雪计 划还是在全社会营造冰雪运动的氛围 , 都能够有效推动社会审美鉴赏水平的提升。
三、我国冰上舞蹈的发展现状及瓶颈
( 一)基于北京冬奥会透视我国冰舞的发展现状
1.艺术动作完成质量低
从冰舞艺术的评分体系上看 , 国 际滑联规定冰舞的 评分结构包括两部分 , 即艺术动作分与节目内容分 。其 中 , 艺术动作分由冰舞表演者所选的步伐难度系数所构 成的基础成分与动作完成等级的和值组成 。对 比北京冬 奥会冰舞项目前三名与中国表演者的韵律舞与自由舞的 成绩可 以发现 , 中国表演者在韵律舞基础构成上与前三 名的差距较为明显 ; 而在自由舞的基础构成上则差距不 明显 。 除了基础构成分 , 中国表演者还与前三名在动作 完成等级上也有很大差距 。 由此可见 , 当前我 国冰舞项 目在艺术动作的完成质量上存在明显短板 。无论韵律舞 还是 自 由舞 , 都存在低难度系数完成质量低 、高难度系 数无法企及的尴尬境地 。 因此 , 这也是未来冰雪运动 中我国运动员需要重点改进的。
2.艺术阐释能力低
除了艺术动作难度系数与完成质量 , 艺术表现能力 也是衡量表演者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从 国 际滑联 的评 分细则来看 , 艺术表现力或节目内容评分项目主要包括 滑行艺术 、动作链接 、艺术表现 、节 目编排 、音乐表达五个方面 。对比北京冬奥会上中国与前三名在韵律舞与自由舞上节目内容得分 , 中国表演者与前三名的差距较 为 明 显 。 在 韵 律 舞 方 面 , 中国较之最低分 38.31 分 差 5.06 分 ;在艺术舞方面 ,较之最低分 58.23 分差 7.56 分。 通过上述对比可知 , 从滑行艺术到动作链接 , 从艺术表 现到音乐表达再到节目编排 , 中国冰舞项目均与欧美国 家存在较大差距 。例如 , 尽管中国组合王诗玥与柳鑫宇 选择了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功夫熊猫音乐 ,但在 内容展 示过程中却无法将功夫这一元素充分解码并渗透至冰舞 的规 定技术动作 中 , 导致艺术表现力欠缺连贯性 。 其 中 , “动作链接 ”得分低正是连贯性 、整体性不足 的体 现 。 因此 , 如何提升冰舞表演者的艺术阐释能力 , 成为当前思考的重点和难点。
3.表演者艺术素养低
冰舞是体育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综合性项 目 , 被称 为 “ 滑行 中 的舞蹈 ”。 如前文所述 , 冰舞的艺术水平与 表演者的解码技术 、肢体重构能力直接挂钩 。对于运动 员而 言 , 能 否全面挖掘冰舞音乐的符码元素 、 艺术风 格 、艺术形象 、文化 内涵 、人文价值 , 并将其创造性地 转化为贴切的肢体语言 , 能否与观众达成情感共鸣 , 是 衡量表演者艺术水平与素养的关键 。换言之 ,在视听结 合的艺术意境中 , 要关注观众是否感受到冰舞表演者的 艺术创造性与表现力 。这就直接点出了表演者的音乐素 养在冰舞项目中的重要价值 。例如 , 在北京冬奥会上, 中国组合王诗玥与柳鑫宇在音乐表达环节与一流选手的 差距依然较大 。从具体展示过程可以看出 , 中 国组合所 选择的中国风音乐与肢体动的阐释存在明显 的 “ 割裂 ” 现象 , 即没有充分解码功夫熊猫音乐的符码形式 、艺术 形 象 、文化 内涵 , 最终导致动作创编与所选音乐的节 奏 、结构 、旋律不相符 。 因此 , 要从整体上来提升我 国冰舞表演者的艺术素养 ,增强冰舞的观赏性与艺术性。
(二) 我国冰舞项目的发展瓶颈
众所周知 , 奥运会是体现一个国家竞技水平的最高舞台 , 关乎着国家的体育文化软实力 。换言之 , 能否在 奥运会这一代表 国际最高竞技水平的舞台上取得好成 绩 , 既是国际体育文化的追求 , 也是一个 国家 、一个 民 族提升国际地位的重要途径 。作为体育与艺术相结合 的 产物 , 冰舞艺术的要求相对苛刻 , 既需要过硬的肢体动 作 , 也需要出色的艺术素养 。正如跳水项目中运动员选 择的动作难度系数以及身体打开的姿态 、水花 的控制 等 ,冰舞项目同样要求表演者要做到“ 动作难而美”。 这 就意味着艺术动作完成度高 、艺术感染力强是这项运动 的核心 。值得注意 的是 , 由于冰舞起源于英国 , 而我 国 的冰舞项目起步晚 , 因而在东西文化差异 、肢体 阐述经 验 、人才梯 队建设 、训练团队保障等方面均与欧美 国家 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进而制约了我国冰舞项目的高质量发展。
1.文化差异下的评判倾向
在奥运会这种大型国际体育竞赛舞 台上 , 登上冰舞 项目领奖台的历来是欧美国家的运动员 。尽管 中 国冰舞 项目在北京冬奥会上取得了历届奥运会以来的最好成 绩 ,但与欧美国家的艺术水平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 正如 中国的乒乓球项目在全世界拥有“话语权 ”一样。其中, 裁判基于西方文化的评判倾向与审美习惯是影响冰舞表 演者成绩的重要因素 。例如 , 冰舞艺术水平与音乐诠释 能力紧密相关 , 纵观索契 、平昌 、北京冬奥会历届冠军 获得者 , 他们选择的音乐均倾向于欧美的古典音乐 、经 典音乐剧 、经典流行音乐 , 且大部分为纯音乐与带文本 声乐作品的结合 。在长期的审美环境中 , 国 际裁判 的审 美风格相对 “ 固化 ”, 评分标准相对 “ 严苛 ”, 对于其他 具有民族风格的音乐作品缺乏针对性认知 。 因此 , 倘若 不考虑运动的艺术动作水平 , 想要突破裁判的审美惯性 仍然有很长 的 一段路要 走 。 例 如 , 选择欧美风格的音 乐 ,表演者的艺术表现无法充分表达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内涵 ; 而选择民族风的音乐 , 既要 “ 照顾 ”裁判 的文化理解能力 ,又要将肢体阐释与音乐风格完美契合。
2.表演人才梯队建设的滞后性
无论是哪一项竞技体育项目 , 人才梯队建设始终是 维持该项目可持续发展 、高质量发展的前提 , 正如我 国 乒乓球项目的后备人才建设一样 。作为花样滑冰项目中 的一个小项 , 冰舞项目在花样滑冰大项中的起步时间较 晚 , 且在人才选拔上更加严格 。冰舞是运动美与艺术美 的 结合体 , 要求表演者为观众呈现 一场视听盛宴 。 因 此 , 冰舞表演者在身体线条 、身材 比例 、音乐理解 、艺 术表现等方面均具有较高要求 。尽管如此 , 当前我 国冰 舞项目的人才选拔往往是基于单人滑项目的 “ 退而求其 次 ”, 即将单人滑技术不够硬的表演者转化为冰舞项 目 选手 。显然 , 这种人才选拔形式在主观上削弱了冰舞项 目的高质量发展 。例如 , 北京冬奥会上中国组合王诗玥 与柳鑫宇不仅参加了冰舞项目 ,还参加了其他花样滑冰 项 目 。反观美俄奥等国家 , 则是派出三对组合参加各项 赛事 。更重要 的是 , 这些表演者训练冰舞项目的周期更 长 , 因而优势也更加明显 。这也集中反映了中国在冰舞 项目上的人才梯队建设的困境 。 当然 , 除 了后备人才不 足 , 针对冰舞项目的训练体系与后勤保障团队建设也相 对滞后 。例如 ,在冰舞项目的教练储备方面 , 我 国 尚未 建立成熟的教练员培养意识与培养体系 ,仅仅派 团 队前 往加拿大蒙特利尔学习 。尽管在历届奥运会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并不是提高冰舞竞技水平的长久之计。
四、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冰上舞蹈的突围之策
基于当前我国冰舞项目的竞技现状与发展 困境 , 为 落实体育强国战略 , 需要从人才梯队建设 、表演者艺术素养、训练体系等方面寻找冰舞项目的突围之策。
( 一)拓宽表演人才选拔维度
无论是冬奥会还是世锦赛等大型 国 际体育赛事 , 表 演人才匮乏是制 约我国冰舞项目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阻 碍 。参考北京冬奥会上我国在花样滑冰项目中取得 的成 绩 , 尽管我国努力实现全项目参赛 ,但各项 目 的竞技水 平却参差不齐 , 导致我国冰雪运动的整体竞技水平仍然 与欧美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为此 , 拓宽冰舞表演人才 的 选拔维度 , 以跨界选材培养冰舞后备人才 , 是完善冰舞 项目人才培养体系的有效举措 。一方面 , 冰舞表演人才 梯队的建设是制约花样滑冰整体艺术水平的短板 , 跨界 选才体现了我国在人才梯队建设上的创新思路 , 有助于 打破各体育项目之间的壁垒 , 为丰富冰舞表演人才储备 奠定坚实的基础 。如健美操 、艺术体操 、跳水 、 民族舞 等项目都蕴含着运动美与艺术美 , 它们是增加冰舞人才储备的重要来源。
另一方面 ,应深入挖掘学校平台的人才培养价值 ,如 哈尔滨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等成立的冰舞实验班 , 以 及中国花样滑冰协会与北京舞蹈学院附中共建的冰舞队 伍 ,都是拓展人才培养维度的有效实践。当然 ,针对不同 来源的人才 ,要基于冰舞项目的竞技性与艺术性进行针对 性培养。如有民族舞蹈背景的表演者 ,他们已经具备优秀 的艺术表达能力 , 因而在培养过程中要强化他们冰舞艺术动作的训练 ,进而全面提升他们的艺术水平。
(二) 注重提高表演者的艺术素养
如上文所述 , 制约我国冰舞表演者艺术水平的关键 在于不能有效地将冰舞音乐创造性地转化为肢体语 言, 进而实现竞技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正如北京冬奥会 中 国 选手在节目内容得分上与优秀运动员的差距所示 , 只有 全面培养表演者的艺术素养 ,才能切实提高我国冰舞项 目 的竞技水平 。 因此 , 一方面 , 要围绕国际裁判 的评判 标准开展有针对性的艺术素养提升 , 尤其要重视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 , 以符合裁判审美标准的艺术表达来获得成绩突破 。另一方面 ,在日常训练过程中 , 冰舞表演 者要全面接触并揣摩西方音乐理论与经典音乐作品 , 尤 其是作品蕴含的独特音乐符码 、艺术形象 、艺术风格、 人文价值等 , 并借鉴欧美优秀表演者的音乐表达与动作 创编形式 , 真正理解冰舞音乐与肢体阐释之间的对应关 系 。在此基础上 , 不断强化基础的滑行训练 、逐步提高 步伐难度系数 , 全面突破技术动作分与节目内容分的局 限性 。 除此之外 ,还要强化 “ 以赛代练 、 以赛促练 ”模 式 ,在竞技比赛中检验艺术素养成果 ,在查漏补缺 中积 累冰舞比赛经验 。如 , 中国花样滑冰联赛就是冰舞艺术 以赛促练的最好平台 。值得一提 的是 , 除 了艺术素养与 以赛促练外 ,表演者还要立足冰舞的评分规则开展针对性训练 , 以精益求精的精神提高冰舞竞技水平。
(三) 优化冰舞训练体系与社会保障机制
健全的训练体系与后勤保障是提升我 国冰舞艺术水 平 的关键 。其 中 , 专业的冰舞科研团队 、充实 的教练员 团队是健全冰舞训练体系的核心元素 。对 于 教练 员而 言 , 他们不仅要具有充实的现代运动训练学理论 ,还要 具备较高的文化艺术素养 , 以科学的训练方法与创造性 的艺术理解力赋能训练体系 。 当然 , 教练员队伍在年龄 结构 、专业特长 、理论研究 、艺术素养等方面要合理配 置 , 确保训练体系的完整性与系统性 。例如 , 由于冰舞 项目评分具有较大的主观性 , 因而需要教练员队伍与科 研专家及时研究评分细则 , 降低因违规而丢分 的风 险。 如生物力学专家对表演者艺术动作的科学测评 , 有助于 表演者在科学的训练方案中达到最佳竞技状态 。 需要强 调 的是 , 由于我国冰舞项目研究与训练起步较晚 , 因此 需要积极借鉴欧美国家的训练经验 。其 中 , 聘请外教是 借鉴国外经验的便捷途径 。对于国内教练员而言 , 要正 视自身的专业缺陷 , 抓住机会学习外教的训练理念与方 法 ,进而为我国冰舞竞技水平增添内生动力 。 除 了聘请外教 ,还可以定期选派国内教练员与表演者外出学习交流 , 建立多层次 、多维度的交流渠道 ,进而为培养 国 内 优秀冰舞人才奠定基础 。此外 , 冰舞项 目 的 “ 弱势 ”还 在于公众对冰 舞这 一 项目缺乏了解 , 即社会普及程度 低 。 因此 ,在社会保障方面 , 要大力推进 “ 冰舞校 园计 划 ”, 如部分高校设置冰雪运动专业方 向 , 同 时加大宣 传推广力度 , 让更多人了解并喜爱冰舞这一兼具运动美与艺术美的项目。
五、结语
冰上舞蹈是花样滑冰项目的分项 , 是体育与艺术融 合 的产物 , 兼具运动美与艺术美 。从冬奥会评分细则上 看 , 我国表演者在艺术动作得分与节目内容得分上 , 与 欧美国家具有较大差距 。其 中 ,对艺术动作难度系数 的 选择局限以及对冰舞音乐与肢体阐释关系理解得不透 彻 , 是制约我国冰舞竞技艺术水平的屏障 。本文基于冬 奥会上我国表演者与一流表演者的对比 , 从冰舞艺术人 才梯 队建设 、艺术素养提升 、训练体系健全等方面 , 提 出 了一系列具体策略 , 以此为我国冰舞项目整体艺术水平的提升提供理论经验。
参考文献 :
[1]张俊.第 24 届冬奥会我国冰上舞蹈运动员与前 3 名冰上舞蹈运动员的成绩差距对比[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3(02):7-9.
[2]樊超.健美操运动与冰上舞蹈的艺术表现力研究[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 2022(04):63-64.
[3]陈兴.2022 冬奥会成功举办下我国冰上舞蹈运动 的发展方 向研究[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3(07):4-6.
[4]韩江雪,张昊.解码与重构:冰上舞蹈音乐分析及肢体诠释[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21(11):119-127.
[5]徐冉,孙长 良.我 国“轮转冰 ”跨项跨界选材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J].冰雪运动,2019(01):46-5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74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