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红色音乐文化是红色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和发展红色文化的主要传播途径 。在信息化背景下,信 息和文化传播的形式逐渐多样化, 许多外来音乐文化进入到学生的学 习与生 活 中,在一定程度 上影响了学生对音 乐文化的认知 ,限制 了他们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 。为此 ,有必要在 高校教 学体 系 中引入红色音乐文化 , 通过融入红色音乐文化的方式 , 改变高校音乐教学体系 ,实现红色文化的创新发展,为推动学生传承红色音 乐文化奠定基础 。本文以探讨红色音 乐文化的内涵作为 出发点,分析红色音乐文化 与高校教学体系融合的意义 ,并制定融合实践策略。
【关键词】 红色音乐文化 高校教学体系 创新传承
在高校教学体系中 , 音乐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同时 , 音乐本身带有较强的感染力 ,将红色音乐文化融 合到高校音乐教学体系中 , 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音乐素 养 ,还能起到传承红色文化 、创新音乐教育的目的 。但 红色音乐文化的传递并非一蹴而就 , 尤其对于高校学生 而言 。受环境和时代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 他们 的兴趣点 往往更倾向于流行歌曲 ,对于红色音乐文化的了解相对 较少 。然而 , 红色音乐文化是我国革命时期的重要产 物 , 带有鲜 明 的革命精神 、情感与人文价值 。如何深化 学生对红色音乐的理解 , 并以红色文化引导学生 思想, 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 是每位高校音乐教师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红色音乐文化的内涵
在红色音乐文化中 , 红色歌曲是其中重要 的组成部分 , 它们不仅是历史传承的纽带 , 更是展现革命精神最 为直观的艺术体现 。 同时 , 红色音乐文化也是无数先辈 用心血所创造的精神财富 , 是人民群众需要积极传承的优秀传统文化。
对于 “ 红色音乐 ” 的定义 , 学界给出了两个方向。 其一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 集中展现民族解放战争和 国内革命战争的音乐作品 。 同时 , 该类作品能够起到革 命推动作用 , 并且能够被民众所喜爱 , 可达成积极传唱 的效果 。其二为带有 “ 解放 ”“抗 日 ”主题 的歌 曲 , 蕴含 崇高 的理想 , 并且能够传递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后 的 社会精神 , 是一种能够展现 中 国人 民 80 余年社会主义建设历程的经典歌曲。
事实上 ,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 人民群众的认知观 念开始发生改变 , 而音乐创作方向也随之朝着多元化 的 方 向发展 。在此背景下 , 人们对红色音乐定义的理解也不断更新 。红色音乐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 。 由于红色文化内容丰富且具有深刻的内涵 , 能够彰显民族特征和 时代特点 , 因此 , 带有红色文化的音乐歌曲也呈现 出一 种真理性、时代性、广泛性、群众性特征 , 并具有创新、传承的意义。
二、高校教学体系中融入红色音乐文化的意义
( 一)净化学生心灵 ,形成价值观引领
从市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角度分析来看 , 我 国 目前 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 , 经济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 势 , 由此产生了诸多关于经济文化与思想政治方面的改 变 。这种改变不仅加速了时代的发展 , 也对学生思想认 识方面带来较大冲击 。 同时 , 信息技术的普及 , 使得人 们获得信息的方式逐渐多样化 , 学生可以通过各类信息 技术软件完成信息资源的收集以满足个人需求 。高校学 生虽然大多已经拥有自主决定权 ,但他们往往缺乏对事 物 的辨别能力 , 即他们的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 。一些学 生在追求自我价值和利益的过程中 , 很容易受到不良信 息的影响而出现价值观扭曲 , 甚至出现过度享受物质而 迷失自我的情况 。这种现象不仅会导致价值观认同失衡 的 问题 , 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 。将红色音 乐文化融入高校教 学体 系 中 , 可以通过红色文化的传 唱 , 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音乐对人的影响是潜移 默化 的 , 而红色音乐的歌词和旋律均带有坚定的革命信 念和民族文化精神 , 以传递红色音乐文化为目的开展高 校 育人活动 , 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人生 观 , 并影响其行为方式 。也就是说 , 红色音乐文化不仅 为高校教育提供了创新方向 , 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燃烧 梦想 、陶冶情操 、释放激情的平台 , 为培养更多新时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奠定了基础。
(二) 传承革命精神 ,增强爱国情怀
现阶段 , 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代 , 在此时代下 多个领域迅猛 发展 , 呈现出多变性与开放性特征 。 同 时 , 由于经济全球化以及西方文化的传入 , 使得许多学 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接触到西方文化 。在此过程 中 , 部分 学生开始忽略甚至遗忘本民族文化 , 间接导致社会上 出 现了一些不良风气 。这些因素都影响了学生良好思想道 德 品质 的形成 , 也导致部分学生缺乏历史使命感与社会 责任感 。红色音乐是高校学生了解本民族文化的重要途 径 ,传递红色音乐文化能够促使新时期的大学生认 同 民 族文化 , 同时肩负起传承革命精神和民族文化 的 责任。 此外 , 红色音乐文化还能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向上 的 品 格 , 秉持健康的生活态度与观念 , 从而实现学生 的综合发展。
(三) 弘扬团结精神 ,促进集体协作
结合红色音乐作 品来看 , 其多以合唱的形式呈现。 同时 , 许多高校在重大文化节日时 , 也常采用合唱 的形 式进行红歌的教育与宣传 。让学生合 唱红色文化歌 曲, 可以在无形中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 , 促进他们在集 体领域的协同发展 。此外 , 许多红色歌曲的歌词具有气 势磅礴 、旋律呈现严肃等特征 。 结合这些特征进行合 唱 , 更能增强歌曲的感染力 , 突出歌曲的和谐性与 团结 性 。这样 ,在传递团队协作精神的同时 , 也能逐步延伸 出一种 “ 五十六个 民族是一家 ” 的重要思想 。这种思想 与红色音乐文化传递的内涵相契合 , 有助于培养学生 的文化素养 , 奠定他们的文化传承意识。
(四) 改变不良习惯 ,宣传革命精神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 的逐渐提 升 , 部分学生开始养成奢靡浪费的习惯 , 如过度追求物 质生活 、随意丢弃食物等 。这种不良习惯对学生正确价 值观的形成产生了负面影响 。红色音乐文化不仅是一个时代或精神的象征 , 更记录下不同时代的历史发展现象和革命人物特征 。通过红色音乐文化来实施高校教 育, 可以借助音乐所蕴含的艰苦奋斗精神感染学生思想 ; 以 歌颂革命前辈以及劳动者的形式 , 鞭策学生改变不良习 惯 , 弘扬革命先烈英勇的奋斗事迹 , 宣传革命精神 , 使学生真正衍生出一种“ 珍惜当下生活 ” 的思想。
三、红色音乐文化在高校教学体系中的创新传承
( 一)精选红色歌曲素材 ,展现歌曲文化背景
为增强红色音乐文化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价 值 , 教师需要合理筛选红色歌曲素材 , 以确保红色音乐 文化内涵的精准传递 , 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学习活动掌 握红色音乐传递的精神与文化 。红色歌曲大多选自民歌 小调 , 此类歌曲带有鲜明的历史特征和文化底蕴 , 却也 增加了教学的难度 。实际教学过程中 , 教师不仅需要 向 学生传递红色歌曲的演唱技巧 ,还需要向学生展示歌曲 背后 的故事 , 有意识 、有目的地向学生讲述歌曲中蕴含 的革命精神与人文情怀 , 帮助学生全方位了解红色音乐 文化中蕴含的精神内涵 , 以此深化学生对红色音乐文化 的理解 , 使学生真正明白红色歌曲不仅是当时人民群众 智慧 的结 晶 , 更是传递革命精神 、鼓励群众参与革命斗争的精神力量。
以《沂蒙山小调》 歌曲为例 , 该歌曲激发 、鼓舞了 无数有志青年参与革命斗争 。 同时 , 为符合解放时期 的 国情 , 创作者对歌曲内容进行了新编创作 , 最终形成如 今耳熟能详 的 《沂蒙 山小调》。 经过创编后 , 这首歌 曲 的感染力和生命力得到增强 , 旋律更加朗朗上口 。在教 学 中 , 教师可 以在 “ 民族 民 间音 乐 ” 主题课程中引入 《沂蒙 山小调》 作 品 , 介绍沂蒙山红色文化 , 帮助学生增加对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了解 , 同时也有助于他们从民间音乐中掌握当时社会的现状 、面貌以及社会关系等信息 ,进而逐步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二) 结合歌曲旋律特征 ,做好红色文化导入
红色音乐文化的传递并非一蹴而就 , 不仅 需要整理 红色歌曲的内容 ,还需要结合现阶段高校学生的音乐学 习水平 , 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 。从红色歌 曲 的 内容 来看 , 大多由本地民歌改编而成 , 这类歌曲不仅带有强 烈 的红色文化 ,还蕴含着丰富的乡土气息 。将此类歌 曲 作为高校音乐教学素材 , 不仅可以拓展原有教学 资源, 还能为教师开展音乐活动提供全新思路 。然而 , 红色歌 曲素材具备鲜明 、淳朴等特征 , 而原有的高校音乐教学 方法不足以凸显这些歌曲的旋律特点 , 也无法实现音乐 教育的创新和红色文化传承的目标 。 因此 ,在教学过程 中 , 教师需要充分把握红色歌曲的旋律 ,将蕴含红色文 化 、 民族特点的歌曲内容切实融合到高校音乐教学体系 中 。具体而言 , 就是根据高校音乐教学课程合理选择与 之相对应的红色歌曲旋律 。这样 , 不仅可以达成高校音 乐教学 的 目标 ,还可以精准传递红色文化 ,激发学生学 习红色歌曲的欲望 ; 真正凸显红色歌曲的旋律特征 , 提 高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 , 为实现红色文化精神的传递与传承奠定基础。
例如 ,在高校音乐教学活动中 , 教师可以将中国音 乐史与红色歌曲素材相融合 , 并结合信息技术形成多媒 体课件 , 以此增进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了解 , 拓展高校音 乐教学 的 内容 。 以多媒体课件形式展现红色音乐文化, 可以彰显文化的地域性 、乡土性以及红色特征 。为增强 学生对红色音 乐文化 的 了解 , 在整理音乐素材的过程 中 , 应根据学生当前的实际情况和音乐课程目标对素材 进行精细化选择 。如在讲解沂蒙音乐文化时 , 可 以结合红色歌 曲素材 , 引 出 《绣荷包》《沂蒙 山小调》 等歌 曲,以此加深学生对红色歌曲的印象 。这种方式不仅有助于 深化学生对红色歌曲的赏析与理解 , 更能在某种程度上 激发学生对红色音乐文化的热爱 , 从而促使他们更积极地参与高校音乐活动。
(三) 展现红色主题影片 ,达成以媒促学目标
围绕红色音乐文化开展高校音乐教学 , 在丰富现有 音乐教学资源 、完善音乐教学体系的同时 ,还可 以传递 红色文化精神 , 促进高校学生正确人生观 、价值观 的形 成 。但红色音乐文化与高校音乐教学体系的融合并非一 蹴而就 ,在实施过程中还需积极开展传统红色歌曲的学 习 , 并结合新型技术作为辅助手段 , 丰富红色音乐教学 内容 , 完善教学流程 ,进而逐步实现教学质量与效率 的 同步提升 。新型技术中的新媒体技术作为新时代的重要 产物 , 不仅改变了人与人交流 、互动 的形式 ,还帮助学 生可 以更直观 、更清晰地掌握抽象知识 。基于此 , 教师 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收集并展现红色音乐歌曲 , 以视 频、音频、FLASH 动画等形式 , 帮助学生直观了解红色 歌曲背后的历史底蕴和人文情感 , 掌握歌曲所传达的红 色精神 。 同时 , 通过新媒体技术展现歌曲及其背后 的 内 涵 , 能够增强红色歌曲与红色历史的融合度 , 从而为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提供助力。
在传递红色歌曲内容时 , 可 以利用新媒体技术 中 的 网络平 台 , 下载关于歌曲的影视片段 , 以音视频带来 的 视觉和听觉冲击展现歌曲的年代背景 、地域风景 、思想 精神等 , 从而深化学生对歌曲精神与文化的理解 。 除此 以外 , 为增强学生对红色歌曲的学习 ,还可 以结合新媒 体技术创新演唱形 式 。 如组织学生成立不同的学习小 组 , 开展关于红色歌曲的演唱 。要求各小组成员在课后时间进行合唱练习 , 并将演唱成果以视频的方式上传至网络平 台 , 以此开展小组之间的比拼 。这种方式不仅能 够增强学生对红色歌曲的练习与演唱热情 ,还能够培养 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演能力 。此外 , 这种方式 也可以增加师生乃至生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学生可 以在 课余时间开展关于红色音乐文化的交流 , 再借助新媒体 技术 , 增加对红色歌曲的了解 。这种方式也改变 了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 ,增强了学生对红色歌曲传唱的积极性。
(四) 实施多元育人方法 ,落实针对性训练
红色音乐所涉及的类型较多 , 包括 民乐 、管弦 、声 乐等 。 同时 , 高校音乐教育与普通音乐教学在音乐表现 形式 、音乐素材呈现等诸多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 。为切 实提高高校音乐育人效果 ,将红色歌曲切实融合到高校 教学体系 中 , 应围绕红色音乐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音乐 训练 。 以《长征组歌》 教学为例 , 该首歌曲作为典型的 红色音乐文化 , 向聆听者传递长征精神 ,在红色精神学 习领域起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 。 为了增强歌曲的学习效 果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 可 以开展针对《长征组歌》 的 专 门训练 。如增加多种演唱形式 , 包括合唱 、重唱 、领 唱等 。其 中 , 合唱更侧重检验学生之间的配合度 , 因为 各个声部负责的音域不同 , 所以学习方法也存在明显差 异 。 因此 , 教师应根据学生所处的声部音域开展分组训 练 , 直至学生逐渐掌握各声部技巧后再进行合 唱演绎, 真正落实 “ 先部分后整体 ” 的训练理念 , 以此确保合唱 训练的顺利进行 。在训练方法上 , 重唱 、领唱与合唱之 间存在一定相似性 , 均需要教师围绕学生负责的部分进 行单独训练 , 并最终组织共同排练 。值得注意 的是 , 训 练中教师应观察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 , 根据其优势和不足调整训练计划 , 以此确保训练过程更具针对性。
除了声乐训练外 , 管弦乐队也是高 中音乐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 , 管弦乐与声乐的呈现方式不 同 , 因此在训练中也应采用差异化训练方法 。在实 际训 练 中 , 其不需要对声部进行划分 , 可以将不同乐器演奏 融合到一体 , 如小提琴 、竖琴等 , 此类乐器的音色相对 柔和 , 与歌曲《长征组歌》 旋律不谋而合 。 同时 , 可以 适当引入铜管乐器 , 包括长号 、大号等 , 此类乐器 的音 色较为低沉 , 能够在凸显红色歌曲文化的同时 , 营造音 乐氛 围 , 突 出音乐旋律 。为了突出高校音乐训练的针对 性特征 , 可以按照管弦乐 的特点 , 组建两个学习小组, 包括铜管组和弦乐组 , 引导演奏者自主熟悉音乐旋律, 并在自主练习结束后开展合作训练 。此种方式不仅可以 通过自主训练的模式增强学生对红色歌曲的了解 , 强化 他们对于歌曲文化的学习 , 而且还以合唱和合作演绎的 形式 , 促使他们对红色文化的内涵做深层次探究 。为确 保训练活动的顺利开展 ,及时检验每位学生在训练中的 表现情况 ,在训练结束后 , 教师可以设置学生自评 、生 生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环节 。在学生自评环节中 , 学生 需 要根据自主训练过程阐述自身对红色音乐文化 的理解, 并总结训练中的优势和不足 。在生生互评环节中 , 学生 需要对合 唱 时 同学之间的配合情况提出相关建议 , 并 分享自己的学 习经验 。 最后 , 由教师根据学生对红色 歌曲的理解程度 、 合作演绎的效果进行总结性评价, 由此制定下一 阶段红色歌曲的教学方向 。 这种方 式可 以提高红色音乐文化与高校音乐教学的融合程度 ,使每 位学生都能通过针对性训练和多元化评价 , 理解红色歌 曲背后的文化含义 , 从而推动学生积极传承和发扬我国的红色文化。
此外 , 这种方式不仅促进了高校音乐教育 的规范化发展 , 更实现了红色音乐文化与高校音乐教育的完美融合 。值得注意 的是 , 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同 , 对于红 色文化的理解和对红色歌曲的演绎方式也存在明显差 异 。 因此 , 教师在开展针对性训练或评价活动中 , 应及 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训练策略和评价标准 , 以确 保教学落于实际,为增强学生的音乐素养 、提高其文化内涵提供助力。
(五) 重视红色歌曲宣传 , 营造红色文化氛围
在高校音乐教学体系中 , 红色歌曲的比重相对较少, 只有音乐专业的学生能够较为全面地了解不同歌曲 的类 型 , 包括红色音乐文化 。然而 , 即便是音乐专业 的学生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接触红色歌曲的机会也相对有 限, 红色歌曲仅仅是音乐教学体系的 一 部分而非全部 。 因 此 , 如何提高红色歌曲在音乐教学体系中的比重 , 如何 重视高校学生对红色歌曲的学习是每所学校 、每位教师 需要思考并解决的问题 。为了增强学生对红色歌曲 的重 视程度 , 提高校园内的红色音乐文化宣传 , 可 以在高校 育人体系 中 , 围绕红色歌曲增设选修课程 。 同时 , 根据 学生对红色歌曲的赏析情况设置学分 , 以此驱动学生更 积极主动地了解 红 色歌 曲 , 包括与红色歌曲相关的背 景 、历史故事等 。这种方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学 习红 色歌曲的积极性 , 更能通过红色文化的传递 , 增强高校 学生的综合素质 , 为推进学生在音乐领域的发展奠定基 础 。 除此 以外 , 根据目前高校音乐教学模式来看 , 许多 教师尝试将红色歌曲融入高校音乐教学体系中 , 以此促 进音乐教育的多元化发展 。但基于融合情况的分析可 以 发现 , 由于高校音乐教育涉及多种类型的曲目 , 并且学 生需要掌握的声乐作品种类 、数量偏多 , 因此学生能够 专注于学习红色歌曲 、 了解红色音乐文化的时间和精力都相对有 限 。为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红色歌曲的重视程度 , 高校应增加红色歌曲在音乐教学中的比重 , 并 由适 当的导入转为精细化的讲解 , 以帮助学生专注于红色歌 曲 的学 习 。通过这种方式 , 可以深化学生对红色歌 曲 的 了解 , 使每位学生均能在学习的同时理解革命先辈的精 神 , 并受到革命先辈的感染 ,进而实现自我思想觉悟 的提升 ,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础。
除了增加红色歌曲的比重 、加强学生对红色音乐文 化 的 了解 ,还可以通过营造红色校园文化氛围的方式加 强学生对红色歌曲的情感 。具体而言 , 学校可 以定期举 办与红色歌曲相关的活动 , 以激励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 地了解红色文化 、学 习红色歌 曲 。 同时 , 学校也应重视 红色歌曲的宣传 , 除了在日常教学中向学生提供红色歌曲资源外,还可以引导他们开展关于红色歌曲和红色音 乐文化的调查和研究 。如 , 开展关于红色歌 曲 的竞赛, 要求竞赛学生深入 民 间 , 借助信息技术等多元化学 习方 法收集关于红色歌 曲 的信 息 。 同 时 , 创建合唱团与乐 团。结合上述分析可 以发现 , 许多红色歌曲需要以合唱 的形式进行演绎 , 而通过举办合唱团 、音乐会等方式, 更能提高学生学 习红色歌曲的积极性 ; 也可 以通过 大 型活动传递红色音 乐文化 、彰显红色歌曲精神 , 使每 位学生均能在认识 红歌 、享受红歌的同时 , 产生 热 爱 红歌 的情感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增强红色歌曲的影响 力 , 更结合了红色文化的氛围 ,创新了原有的高校音乐 教学形式 , 为推动学生自主传承红色音乐文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情怀和历史文化背景, 是推进民族发展的精神丰碑 。红色歌曲能够以音乐的形 式传递红色文化 , 将红色音乐文化融入高校教学体系中 , 不仅有助于推动学生在音乐领域的发展 , 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 更能激发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热爱 。为 此 , 高校教师应充分把握红色音乐文化内涵 , 了解红色 音乐文化对高校音乐教育的意义 。 同时 , 从融合 的角度 出发 , 提炼经典的红色音乐素材 , 做好课程导入 , 融合 新媒体技术 , 搭建优质的红色音乐文化空间 。此外 , 还 要结合针对性训练 、多元化活动等手段 , 营造红色音乐 文化氛 围 , 为培养更多音乐领域专业人才 、为传承发展红色精神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
[1] 孙娟,李雷.新媒体视域下河北传统音乐文化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继承与创新研究[J].邯郸学院学报,2023(02):86-92.
[2] 廖洪刚,常会芳.“课程思政 ”背景下西藏红色歌曲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西藏教育,2023(03):50-53.
[3] 时晨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音乐教学的途径探究[J].时代报告(奔流),2023(05):95-97.
[4] 李立平.新媒体时代高校音乐教学改革策略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3(04):69-73.
[5] 尹海燕.论将红色音乐文化融入高校音乐教学与实践的价值研究[J].中国文艺家,2023(02):142-144.
[6] 艾 莹. 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文化的融合与传承[J].戏剧之家,2022(31):90-93.
[7] 刘薇.高校音乐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建设研究[J].艺术评鉴,2022(15):143-146.
[8] 牛亚莉.本土非遗音乐文化引入高校音乐教学的策略探索[J].新课程研究,2022(20):72-74.
[9] 杜娟, 宫佳 明.将红色音乐文化融入高校教学与实践的价值研究[J].艺术评鉴,2021(22):81-83.
[10] 董娜. 浅谈高校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 的传承[J].戏剧之家,2021(25):173-17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74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