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中国古典诗词与音乐相碰撞形成的特殊艺术形式 ,通过声乐表演来传达情 感和意境。古诗词艺术歌曲《月满西楼》 的词来自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这首婉 约派代表作 ,经苏越作 曲重新诠释 而成 。本文立足于词作者李清照 、 曲作者苏越与该首古诗词 艺术歌 曲的 关联 ,基于本曲的 曲式结构、 民族调式、歌词意境、旋律织体 ,详细分析 了该女 高音抒情作品 的音 乐风格 和艺术特性 ,从表达技巧层面归纳总结了古诗词歌曲的演唱处理。
【关键词】 古诗词歌曲 《月满西楼》 音乐风格 演唱特征
古诗词歌曲的创作源远流长 , 可 以追溯 到 古代 的 《诗经》、 楚辞等经典文学作品 。这些古代文学作品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感染了无数的音乐人 ,激发 了 他们创作古诗词歌曲的灵感 。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 秋》 是婉约派代表人物—— 女词人李清照的著名词作之 一 , 词中以红藕香残 、玉簟秋色为背景 , 结构紧凑 、语 言简练 , 以红藕香残 、泪痕纵横等形象描写 ,表达 了女 主人公对远方爱人的思念之情 。整首词 以秋季为背景, 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景色 ,表达了词人深深 的思 念之情 , 更表达了千古离别的悲凉 、哀愁和 思念之情。 音乐人苏越通过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重新演绎和诠释 ,将 古代 的诗词 《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融入现代 的音 乐 中 , 创作出古诗词艺术歌曲 《月满西楼》。 歌 曲 以李 清照的词句为基础 , 通过音乐的表达和演唱者的情感诠 释 ,将诗词的意境和情感传达给听众 。一些著名 的音乐 人运用自身的出色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能力 , 不仅传达了诗词 的意境 , 而且赋予歌曲更深层次的情感和 内涵,使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一、古诗词歌曲 《月满西楼》 的音乐风格
( 一)沧桑暗淡的曲式结构
《月满西楼》 歌曲的旋律简单而悲伤 ,通过音乐的力 量将主人公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整首歌 曲情感线索 清晰 , 从开始的思念 , 到中间的回忆 , 再到最后的无奈 和痛苦 , 通过歌词和旋律的配合 ,将主人公的情感层层 展开 。歌曲采用单二部曲式结构 , 前奏因反复时未完全 反复 , 所 以在曲式结构中通常划分为前奏 I 和前奏 Ⅱ两 部分 , 也可以理解为划分 A 、B 两段 , 都属于方整性结 构 , 前部分引入乐曲的前奏部分 , 为整首歌曲营造 出一 种凄凉 的氛 围 ; 后部分继续前奏进行 , 为歌 曲 的主体部 分做好过渡 。歌曲的尾声部分以渐弱的方式结束 , 给人 一种无尽的遗憾和无奈的感觉 。 从 B 段的旋律可以看出 , 整首歌曲都围绕着离别之愁和相思之苦展开 , 给人一种深深的情感冲击 。整首歌曲的速度为柔板 , 较慢, 以突出歌曲中的忧伤情感 。歌曲的节奏缓慢而稳定 , 给 人一种沉浸于思念中的感觉 , “ 同 头换尾 ” 的创作手 法 , 使得整首歌曲更加丰富多样 , 强化了歌曲的古典主 义气 息 。这首古诗词歌曲 《月满西楼》 通过 曲式结构、 速度和调性等方面的安排 ,将相思之苦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给人一种沉浸于忧伤中的悠远意境。
在具体的艺术创作手法上 , 《月满西楼》 这首音乐 作品的创作者更是用心 , 《月满西楼》 在 曲 目编排上独具特色, 特别是在艺术创作手法上运用了短句设计 , 使 其成为整个作品的亮点 。这首歌曲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展现了情感的表达和声音的外化。从开始到前奏首音“mi ” 弹起 , 音符的起伏和节奏的变化逐渐引起听众注意 。 随 着音乐的进行 ,在首个 “ 红 ”字的演唱中 , 演唱者的声 音渐渐进入 , 以柔和而深情的方式演唱歌词 。接着 , 间 奏响起 , 伴随着独特而哀婉的埙声响起 , 歌 曲进入一个 新 的阶段 , 与演唱者的声音相互呼应 , 营造一种独特 的音乐氛 围 。在这个过程 中 , 歌曲的情感逐渐从内心 的表 达转化为声音的外化 , 直到歌曲进入尾声 , 整个歌 曲逐 渐平静下来 , 歌曲的情感和声音逐渐回归到内心的表达 。 整个过程 中 , 曲目中的埙声和钢琴的伴奏相互 呼应, 营造出一种悠远的音乐氛围 , 仿佛让人能够看到千余年 前 的月畔荷花 , 观众可以通过这首作品与创作者进行内心对话 ,感受到创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总体来说 , 《月满西楼》 古诗词艺术歌曲采用了单 二部的曲式结构 ,通过引子、A 段、B 段和尾声的组合, 成功表达了主人公在离别和思念中所经历的复杂情感。 通过独特的艺术创作手法和短句运用 , 《月满西楼》 这 首音乐作品在曲目编排上展现出自身的独到之处 。通过 舞 台表演 、歌声表达 、埙和钢琴的伴奏 , 以及舞 台灯光的运用 , 歌曲轻松地将观众带到一个充满情感和思考的艺术空间和文学世界。
(二) 无尽缠绵的民族调式
古诗词艺术歌 曲《月满西楼》 运用了一些特殊的音 乐元素来表达歌曲情感 。《月满西楼》 这部作 品 的调性 明确 , 情感真挚 , 给人以深深的触动 。创作者通过细腻 的描写和抒情的语言 ,将听众带到一个凄美的世界 。首 先是调式和调性的选择 , 作品调式调性采用七声雅乐羽 调式的民族调性 , 主题旋律使用了 “ 鱼咬尾 ” 的发展手 法 , 使得整首歌曲听起来更加沉闷暗淡 , 符合歌词 中层 层递进 、逐步加深的忧郁情感 。其次是旋律的设计 , 间 奏部分的旋律反复 , 给人一种无尽缠绵的感觉 , 增强 了 歌曲的情感张力 。此外 , 歌曲前边引子部分的 13 个小 节 , 通过描写西楼的景色和情感 , 为后边 的情感表达做 铺垫 , 使整个作品更加有层次感和连贯性 。而尾声 3 小 节的补充终止则为整个作品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 使 听者在情感的高潮中得到满足 。歌 曲《月满西楼》 通过 曲调 、歌词和音乐元素的运用 , 成功表达了忧郁 、孤独 的情感 。A 大段由四个乐句组成 。每个乐句包含两个小 节 。整个乐段的旋律平稳 , 少有大跳的音程变化 。在这 个节奏模式 中 , 每个小节的长度是固定的 , 由两个八分 音符和一个前十六后八的节奏组成 , 这意味着每个小节 有三个音符 , 分别是两个八分音符和一个前十六后八 的 音符交替出现 。在 A 乐段乐句中 , 一字多音旋律的运用 使得音乐更加生动有趣 , 给听众提供了更多的审美享 受 。这种一字多音的旋律在音乐中被称为 “ 多音节旋 律 ”, 它能够很好地表达出情丝缠绕之感 , 让人沉浸其 中 , 给人一种错综复杂的层次感 。 比如 ,在 “ 红藕香残 玉簟秋 ”这句歌词 中 , 字音的变化与旋律的起伏相互 呼 应 ,形成了一种情感上的交织感。 比如, “香 ”和“ 簟 ” 二字都有三个旋律音 , 字 的音高上升 , 给人一种清新、芬芳的感觉,而音高下降 ,则给人一种沉静、压抑的情绪,这种音调对比使得整个乐句更加丰富多样 , 让人感受到 乐 曲 的深情 。在旋律的循环往复中 , 这种多音节旋律 的 运用能够增强音 乐 的层 次感 , 使得音乐更加丰满 、饱 满 , 给人一种情感上的延续感 。 同时 , 这种循环也能够 增强听众的审美享受 , 让人更加深入地感受到歌词中所 表达 的情感 , 以及音乐的韵味 , 使得整个乐曲更加富有 表现力 、感染力和层次感 。A 段和 B 段的差异在于上下 行 的搭配不 同 ,A 段以二度上行为主 ,B 段 以三度 、 四 度的上行跳进居多 , 相对于 A 段流畅的歌曲曲调 ,B 段 的大附点使得歌曲的旋律线条清晰跳跃 , 节奏起伏更为 明显 , 乐曲节奏得到有效拉 宽 , 旋律更加富有张力 。A 段和 B 段之间采用大量的十六分音符 , 给人一种快速流 动 的感觉 , 这种速度感使得音乐更加紧凑 。十六分音符 的时值较短 , 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表达更多的音符 , 创 造出更为丰富的音乐层次感 , 通过在不同乐器之间交替 运用十六分音符 , 使得音乐更加丰满和立体 ; 而通过在 不同分值的音符之间快速切换 , 音乐 的复杂度和层次感 得 以充分展现 , 给人一种紧凑而充满活力 的 听觉体验。 在尾声部分 , 伴随着歌词的最后一句 , 歌 曲逐渐变慢变 弱 , 直至全 曲结束 。这样的处理表达了一种无尽的忧伤和孤独 ,使得整首歌曲的乐思得以完整地表现出来。
歌曲《月满西楼》 通过 曲式 、歌词 、音乐元素等方 面 的运用 , 成功表达了忧郁 、孤独 的情感 ,将主人公 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首歌曲的结构和调式与情 感相契合 , 通过简单且悲伤的旋律 , 描述了主人公在月 光下独自思念远方的人或事物 , 给人一种沉闷暗淡的感 觉 。 同时 , 歌曲的曲调和音乐元素的运用也增强了歌 曲 的情感张力 , 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尽的忧伤和孤独 , 引发了听众对歌曲凄美动人之情思的共鸣。
(三) 孤独无奈的歌词意境
《 月 满 西 楼 》 歌词通过描绘红藕香残 、 玉 簟 秋 、云 中锦书 、雁字 回时 、月满西楼等画面 , 展现 了人们在离别时所经历 的愁苦 意境 , 表达了 一种深情的思念之 情 。“红藕香残玉簟秋 ”形容了秋天的景色 , “红藕香 残 ”指的是红藕花的香气已经逐渐消散 , 玉簟上 的秋意 渐浓 。微风吹散了夏日的炎热 ,迎来了清秋的凉爽 。红 藕花开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 , 仿佛是对夏日的告别 , 更 是对秋天的迎接 。红藕花盛开的时候 , 花瓣红艳如火, 散发出浓郁的花香 。然而 , 随着秋风的吹拂 , 花瓣逐渐 凋零 ,香气也渐渐消散。这一幕景象让人感叹光阴易逝, 美好 的事物也会有终结的时刻 。 玉簟上铺着柔软的锦 被 , 室内的陈设显得温馨而雅致 。这句词通过视觉 、嗅 觉和触觉三个方面的描写 ,将清秋时节的美景展现得淋 漓尽致 。红藕花的凋零和如玉般竹席的凉爽 , 让人感受 到秋天的微妙变化和独特魅力。 “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 ” 表达了一个人独自乘船游览的情景。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 回时 , 月满西楼 ”描绘了主人公思念远方 的亲人或 爱人 , 期待着他们 的来信 , 而当雁儿穿越云层带来信 件 , 月色也正好照亮了西楼 。秋天是一个季节的过渡, 万物凋零 ,人们也会感到一丝凄凉。 “花自飘零水自流 ” 形容着花朵自然凋零 、溪水自然流动的景象 ,表达 了一 种无法控制的离别和流逝的情感 。“一种相思 , 两处 闲 愁 ”彰 显着 思念之情带来的烦恼和忧愁 , 词人独 自 一 人 , 思绪万千 , 感受到了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 主人公 的 相思之情分散在两个地方 , 带来了双重的闲愁 。“此情 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 却上心头 ”说明这份思念之情 无法用任何方法消除 , 只能在心头萦绕 。这句词意味深 长 ,表达了作者对思念之情的无奈 , 以及无法摆脱 的 困 扰 。整首词以秋天的景色为背景 , 通过描绘红藕香残 、 玉簟秋 、云中锦书 、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等画面 , 表达了作者对远方爱人的思念之情。
(四) 忧郁起伏的旋律织体
古诗词艺术歌 曲《月满西楼》 主题清晰 明确 , 通过 旋律的起伏和变化 ,表达了乐曲所要传达的相思情感和 意境 。 乐 曲 的旋律流 畅 自然 , 没有突兀的转折和断裂 感 , 给人一种舒适的听觉体验 。在乐 曲创作 中 , 作 曲家 充分考虑了歌词 阴平 、 阳平等四声特点 , 以及旋律 走 向 , 使得旋律更加贴合人的听觉和心境 。水平式 的旋律 走 向平稳舒缓 , 上升式的旋律走向给人一种向上的力量 感 , 下降式的旋律走向则更加沉郁压抑 , 环绕式 的旋律 走向则给人一种循环往复的感觉 。通过 以上手法运用, 整首作品的旋律与歌词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 贯穿始终地 表达出忧伤的情绪 。旋律的起伏和变化 , 以及音程 的运 用 , 都在无形中增强了乐曲的情感表达力 , 使得听众能 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意义 。 同 时, 全曲音程级进和跳进的综合运用也非常巧妙 , 既有级进 的连 贯感 , 又有跳进的突破感 , 使得旋律更加丰富多 样 。 间奏部分通过重复的旋律来加强情感表达 , 这种重 复的旋律往往以柔和 、悠扬 的音色呈现 , 给人一种温柔 又沉重 的忧伤 。它们像是一根无形的线 ,将听众 的情感 牢牢地捆绑在一起 , 让人无法摆脱 。这种音效特点 的重 复旋律往往会在音乐中不断地循环 , 不断地重复 , 仿佛 是一种无尽地循环 , 让人进入无法逃离的困境 。 现 实 中 , 这种音 效特点常常出现于悲伤 、忧郁的音乐作品 中 , 伴随着一些音乐技巧的运用 , 比如音符的延长 、音 符的重叠 、音量的高低 、音色的变化等 , 这些技巧都能 够增强音乐的情感表达力 , 营造出一种缠绵环绕的音乐氛围 ,让人心生愁绪 ,倍感孤独。
歌曲应用小跳来展现情感 , 借助简单 、平稳 的旋律 给听众提供一种稳定和深沉的感觉 , 为整首歌曲提供了 丰富的色彩 。一般而言 , 歌曲的旋律发展形态是为 了更好地表达歌曲的主题和情感 ,给人一种舒适的听觉享受。
《月满西楼》 全曲通过平稳的小跳和冲击感的大跳等手 法 , 歌曲可以快速引导听众进入创设的情境 , 增强歌 曲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这种较多的音程跳进使用 , 使得旋 律此起彼伏 , 情绪表达更为完整 , 能够给听众留下一种强烈的内心感觉。
古诗词歌 曲《月满西楼》 拥有丰富的伴奏织体和规 律性的形态演奏 , 歌曲引子部分琶音的轻柔与优雅为整 首歌曲增添了一丝神秘感 。 随着引子的进行 , 旋律渐渐 变得 明亮起来 , 为主体的出现营造了承接的氛围 。这种 铺设的手法使得整首歌曲在开头便能触发 听众 的共 鸣, 而该琶音的伴奏织体也很巧妙地暗示了主体的旋律与和 声 的联结 , 为整个曲目打下了坚实基础 。这样 的设计让 旋律流畅 自然 , 使歌曲的开头具有亮点 , 能够顺利过渡 到主体部分 的展开 , 为歌曲的整体效果增色不少 。尾声 部分在减慢减弱的伴奏下戛然而止 , 声断而情不断 , 使 音响效果更加饱满 , 歌曲旋律更加连贯流畅 。这首歌 曲 的编曲非常精细 , 歌曲通过起伏的旋律和重复的循环表 达了主人公内心复杂的思绪情感 , 不仅展现了古诗词 的美 ,而且展现了音乐的魅力,
二、古诗词艺术歌曲《月满西楼》的演唱特征
( 一) 吐字发声的精准把控、切换自如
在《月满西楼》 歌 曲 中 , 有很多开口音的吐字发声 需要特别注意 。 比如每句歌词的最后一个字 , 如 “ 残 ” “ 裳 ”“舟 ”“来 ”“楼 ”, 在唱这些开口音时 , 需要先立住腔 体 , 打开喉咙 , 嘴 巴微张 , 保持声音高位置 , 注意变换 咬字 的方式 , 使得发音更加准确清晰 。 同时还要特别注 意归韵 , 即保持每个音节的韵律一致 , 这样才能确保声音圆润和好听。 《月满西楼》 是一首以秋天为主题的歌曲,歌词中描绘了一个人在秋天的夜晚 , 乘一叶兰舟来到西 楼 , 凭栏远望 , 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在歌 曲 中 , 秋天被 描绘成一种凄凉的季节 , 而 “ 秋 ”字的发音也与这种情 绪相契合。发音时 , 下巴放松 ,唇部稍着力由 “o ”逐渐 转化为 “u”, 词音在韵母上微微拖长 , 最后柔和 收音, 使得 “ 秋 ”字的发音更加凄凉悲伤 。而 “ 舟 ”字则代表 主人公乘小船来到西楼的情景 , “楼 ”字代表 了主人公 所在 的 西楼 。 同样 , 发音时下巴放松 , 唇 部稍着 力 由 “o ”逐渐转化为 “u”, 词音在韵母上微微拖长 , 最后柔 和收音 , 使得 “ 舟 ”“楼 ”字的发音更加流畅舒缓 、婉转悠扬。
《月满西楼》 是一首非常经典的歌曲 , 它的演唱技巧 要求非常高 。在歌曲的前半部分 , 有很多一字多音 的演唱 ,如“ 香”“簟”“罗”“兰”“谁”“书”“ 回”“西”。 在演唱这 几个字时 , 要注意咬紧字头 , 使发音更加清晰准确 , 防 止因字头模糊不清影响整体的演唱效果 。另外 , 要注意 拖住字腹 , 使发音更加饱满 , 防止因字腹过于轻快导致 音质不稳定 。在演唱这些一字多音的字时 , 要注意稳住 喉头 , 保持音质的稳定性 ,避免喉头发抖或颤动 , 影响 歌曲的整体效果 。而在演唱完这些一字多音的字后 , 要 注意平稳收尾 , 使音符的过渡更加 自然流畅 。不要让音 符突然断掉或过于急促 , 影响歌曲的连贯性 。通过 以上 演唱技巧 , 可 以使《月满西楼》 这首歌曲的旋律线条更 为流畅 , 更能将词人的相思之情和内心孤独之感传达给听众。
(二) 气息装饰的流动控制、张弛有度
《月满西楼》 这首歌曲的前半部分旋律平稳流畅 ,速 度缓慢悠长 , 歌词娓娓道来 。 因此 ,在演唱时 , 需要保 持连贯平稳的状态 ,将歌词的意境轻轻吟唱出来 。 《月满 西楼》 歌 曲开 头 的 “ 红 藕香残 ” 起音都在小字二组上 , 毋庸置疑具有高音难度 , 同时开口的四个字要唱 出 全曲的忧郁意境 , 因此音量不宜过大 , 要保持柔和且沉 稳 的状态 , 以表达出歌曲中的忧伤 , 有一种渐起 、渐进 的效果 。 因此 ,在开头句演绎中应该把声音挂在高位置 由弱而起 , 营造一种沉稳而又悲伤的氛围 , 让听者沉浸 于歌曲情景中 。接着 , “秋 ”字音转低 , 歌唱者可以通 过调整喉咙的位置和发声方式来实现 。在发音时 , 将舌 头放在口腔的底部 , 声音从喉咙深处发出 , 同时保持声 音的稳定和柔和 , 这样可 以使 “ 秋 ”字的音调更低沉, 与前面 的 “ 玉 ”字相呼应 , 营造出一种悲伤而又温柔 的 氛 围 , 这时演唱者可以从腹部起音 , 幽幽地唱 出字 , 并将字依托于气息上 ,做到缓慢平稳的气息流动。
到了歌曲的高潮部分 , 情感汇聚在八分 、十六分音 符组成的巨大旋律起伏之中 , 这时需要立即换气 , 并把 腹部吸满吸开 , 尤其在 “ 花自飘零水自流 ”这一句演绎 中 , 演唱者需要保持庞大的气息空间 ,达到 “ 声断气不 断 ” 的效果 , 从而充分表达情绪 。在结尾的最后一句, 音减慢减弱 。 因此 ,在演唱这一句时 , 需要时刻保持吸 气状态 , 稳住喉头的同时放松下巴 ,控制好气息 , 将弱 音唱得实而不虚 , 完整表达歌曲的情感 。 因此 , 在演唱 时 , 歌者应该注重每一个细节的处理 , 如: 音准 、音节 的清晰度 、呼吸 的掌控等 , 通过精细的技巧处理 , 可 以更好地展现词曲中的情感 ,达到最好的演唱效果。
(三) 情感演绎的明朗自然、词短情长
《月满西楼》 是一首表达离别之情的词曲作品 ,歌者 应该深入理解词人的情感 , 感受到她在分别后的思念和 伤感 。声乐演唱是通过声音来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 , 通 过细腻的演唱技 巧 , 可以将这种情感真实地传达给观 众 。在演唱《月满西楼》 时 , 歌者应该注重 以下几个方面 的表达: 首先 , 把握好节奏和音准 。《月满西楼》 是一首节奏感较强的歌曲 , 歌者需要准确把握好每个音符 的时长和强弱 , 保持良好的音准 , 使歌曲的节奏感更加 明确 , 让观众能够更好地感受到歌曲的情感 。其次 , 运 用适当的音色和音域 。歌者可以根据歌曲 的情感变化, 运用不同的音色和音域来表达 。在表达思念和伤感的部 分 , 可以选择柔和 、低沉的音色 , 以及较低的音域 , 使 歌曲更具有情感张力 。再次 , 注重情感的细节表达 。在 演 唱过程 中 , 歌者应该注重情感的细节表达 , 例 如在 “ 云中谁寄锦书来 ”等关键词句上加 以强调 , 通过音色 的变化 、音量的控制等手段 , 使观众更加深入地感受到 歌 曲 中 的情感 ; 最后 , 注意歌词的理解和诠释 。歌者应 该深入理解歌词的含义 ,将自己对歌词的理解融入演唱 中 , 使歌曲更加真实 、贴近人心 。 同时 , 歌者还可 以通 过一些细微的演唱技巧 , 如: 停顿 、延长音符等 , 从而 突出歌词中的重要意义 。总之 , 演唱《月满西楼》 需要 歌者通过声音来表达离别相思之情 , 要注重节奏和音准 的把握 , 运用适当的音色和音域 , 注重情感 的细节表 达 , 以及对歌词的理解和诠释 。 同时 ,在演唱《月满西 楼》 时 , 可以适当运用手势和身体动作来表达词曲 中 的 情感 , 如在描绘思念之情时可以轻轻拂过 自 己 的脸颊, 而在表达伤感之情时可以低头或闭上眼睛 , 尽力通过肢 体语言和眼神表达出歌曲中的情感和意境 。通过这些肢 体和眼神的表达 , 歌者会全情投入 ,将自己带入词人 的 情感 中 , 并通过声音和表演的综合表现力 ,将词 曲 中 的 情感真实地传达给观众 , 让人们在欣赏演唱的同时 , 也能深入感受到歌曲的内涵和情感。
三、结语
《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是李清照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词作中的经典之作 。《月满西楼》 这首古诗词艺术歌曲在中国音乐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 它通过精 湛 的词 曲创作 、深远的歌词意境和出色的演唱者 , 将李 清照的诗词与现代音乐完美结合 , 给人们带来了美 的享 受和情感的触动 。这首歌曲不仅在音乐界获得了广泛 的 赞誉 , 而且成为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古诗词 配 以新 曲 , 实现了文学与音乐二界的梦幻联动 。古诗词 艺术歌曲是中国音乐文化的瑰宝 , 通过更多的努力和实 践 , 可以将其传承和发扬光大 。本文从诗词格律 、词 曲 意境、演唱技巧 、舞 台演绎入手 ,对古诗词歌 曲 《月满 西楼》 的演唱处理进行分析 , 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 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这首歌曲 ,将其 中 的悲凉 、哀愁和思念之情完美地呈现出来。
参考文献 :
[1]张婧雯.歌曲《月满西楼》演唱分析[J].当代音乐,2022(07):125-127.
[2] 李 杨, 张 秋 艺. 中 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发展分析[J].文 化 月 刊,2023(08):161-163.
[3]王彦贞. 艺术歌 曲《月满西楼》的音乐风格分析[J].戏剧之家,2022(06):75-76.
[4]蒲金 晶.谈艺术歌 曲《月满西楼》的音乐风格及词义内涵[J].今古文创,2021(21):82-83.
[5]贾衍锟, 于湘泳.李清照诗词思想情感研究综述[J].文化学刊,2023(07):175-178.
[6]王庆章.论古诗词艺术歌曲的音乐特点及演唱技巧—— 以《月满西楼》为例[J].当代音乐,2022(05):98-100.
[7]吕傲.“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月满西楼》的演唱分析[J].黄河之声,2019(14):26.
[8]何春燕. 声 乐作 品《月满西楼》艺术风格与演唱[J].当代音 乐,2022(02):117-119.
[9]唐明慧.古诗词歌曲《月满西楼》的艺术特征与演唱处理[D].贵阳:贵州大学,2022 年.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74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