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论文 > 正文

民间美术元素在影视动画角色设计中的运用论文

发布时间:2024-03-02 15:07:0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通过分析民间美术元素与影视动画角色设计之间在造型、色彩、角色上的联系,确定在影视动画设计中运用民间 美术元素具有可行性,进而在影视动画角色设计基础上提出民间美术元素的融入策略、传输艺术思维体现策略、视觉形态展现 策略,并以民间美术元素为载体、以推动影视动画发展为目标为角色设计提出建议,以期提取民间美术元素中特色符号资源, 丰富动画角色设计元素,增添动画角色的民族性,从而实现更佳的动画效果。

  关键词: 影视动画,角色设计,民间美术元素

  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民间美术文化当中,蕴含诸 多丰富且优秀的民间美术元素,极具民族性与区域性特征。在形 成过程、创作历程、具体表现上均有独特的艺术性、审美价值, 挖掘合适的民间美术元素运用到影视动画角色设计上,对提高动 画角色视觉效果、优化动画角色造型有着重要价值,是创作具有 中国文化特色动画角色的重要方法。因此,关于研究民间美术元 素在影视动画角色设计中的运用具有必要性以及重要现实意义。

  一、民间美术元素与影视动画角色设计的内在联系

  (一)在造型上


  从古至今以图文形式流传的文本当中蕴含着丰富的美术元 素,其中记载着各个时期表演艺术、装饰艺术,是我国优秀历史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影视动画角色设计中融入,必然会使角 色的造型设计语言更加丰富。具体来讲,在线的运用上,民间美 术元素当中,线是最典型的塑造造型的方式,在人物、纹饰上均 有线的运用以及特殊的表达技巧,从而以独特的线条形式展现出 风格,使人物、动植物、山水风景的造型更加别致。例如,敦煌 莫高窟中线条既有高山流水般汹涌之势,也有小桥流水般的轻盈 感,体现在动画角色设计上,既可以给人感官更强的冲击感,也 使画面的空间感大幅提升 [1]。

  (二)在色彩上

  色彩是表现美的一种方式,色彩的运用体现着创作者的审 美水平与主观思想,也可以透过创作主体与色彩搭配对创作者的 生活态度、表达情感进行分析。在影视动画角色设计中,色彩也是重要的设计语言, 而在中国民间美术元素当中, 提倡“五行色”, 其是在古代以民间画工或手工艺人为主体创作作品中“俗”色彩 的体现,既包括民俗年画、民俗剪纸、民俗刺绣中的色彩元素, 也包括民俗壁画、民俗剪纸当中的色彩元素。由于古人将自然宇 宙以及天地万物作为生产生活的基础,艺术创作通常结合自身主 观联想与感知展开,在现代影视动画角色设计上,也可以将天地 万物等作为物质基础,在色彩运用上形成万物有灵观念,从而形 成具有民俗与民族性的色彩观念与色彩运用思维 [2]。

  (三)在角色上

  民间艺术元素地域性特征突出,且所含内容丰富,可以从 传统戏曲、艺术创作、手工业等多个领域中提取出艺术元素设计 动画角色、创造动画角色。以戏曲为例,按照地域划分有京剧、 昆剧、晋剧、秦腔等多种类型,每种戏曲当中都可以提取出独具 特色的元素,设计出不同的动画角色,如动画片《大闹天宫》当 中,孙悟空、天官等角色的设计上均可以看出脸谱艺术元素。在 传统戏曲当中,脸谱是重要的视觉元素,利用其在动画角色脸部 上设计出特殊的纹饰,既可以增强动画角色的美感与生动性,也 可以展现角色的人物性格,从而提高视觉表达效果。


\

 
  二、民间美术元素在影视动画角色设计中的运用

  (一)民间美术元素的融入策略


  将民间美术元素融入到影视动画角色当中,不仅可以传承 历史,也让民族性文化走向国际,扩大传播与影响范围。具体来 讲,融入民间美术元素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

  1. 形的融入

  影视动画设计过程中最先完成角色设计,因此,角色的设 计效果也决定影片文化感与整体风格。在民间艺术当中通过利用 概括加提炼的方式进行造型,动画角色设计中以借鉴概括加提炼 手法先设计出人物的总体轮廓,对人物的形象进行概括,再通过 变形、线条的运用,使外观特征更加突出,从而创造出生动且形 象的角色。以动画片《哪吒闹海》为例,影片中的角色融入中国 戏曲人物的造型特点,使角色动作既生动、自然,也独具特色, 充分体现出对民间美术元素中形的作用与效果。

  2. 色的融入

  影视动画中的角色相当于影视剧当中的演员,但与之不同 的是演员是有血有肉有灵魂的。动画角色是设计师在受到启发下 融入多种元素创作出来的,动画角色的动作、外在形象为设计重 点,需要贴合剧本中给出的角色性格特点,从而才能给人良好的 视觉体验。而色彩能够带来更直接的视觉感官冲击,是突出人物 形象最直接的表达方式,但色彩的设计并非简单地绘制颜色,要 结合文化内涵思考色彩的深刻寓意。而民间美术元素当中戏曲脸 谱有着更丰富的色彩,也对色彩寓意有着直接表达,如黑色表示 刚直、灰色表示勇敢、红色表示忠勇、白色表示奸邪,运用民间 美术元素中的色彩原理展开动画角色设计,直观地表现出人物的 不同,也使色彩的视觉感有所增强 [3]。

  同时,年画中也有诸多色彩特点鲜明的元素,在展现动画 角色个性上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虽然传统年画逐渐改变生产方 式, 其文化感、历史感逐渐减退, 但年画仍然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其质朴的民俗气息可以给受众极强的冲击感。例如, 在动画片《小 门神》当中,将民间美术元素中明朗、简练的线条运用在角色造 型的设计上,使角色奇特古朴,并大胆借鉴年画运用颜色的思维 与理念,大红底色与土黄色、蓝色等相结合,使角色特点更加突 出,简单的动作配上鲜明的色彩可以让观众更直观地了解角色性 格。因此,将年画的色彩元素融入到动画角色设计中,也是运用 民间美术元素的重要途径。如设计财神形象时,将金色与红色进 行搭配,突出角色的慈祥温柔、和蔼庄重,寓意吉祥;设计观音 形象时,采用朴素的色彩,突出角色的神圣端庄、优雅大方、美 丽慈祥;设计金童玉女形象时,以肤色与红色为主要色彩,突出 角色的喜庆,从而利用色彩使角色特点更加鲜明,产生特有的视 觉感 [4]。

  动画角色设计过程中,通常利用头身比例的变化以及动作 完成表演,但只能通过外观上的变化片面展现角色性格,使角色 缺少文化底蕴,因此,需要借鉴民间美术元素中形、色,使角色 更加丰满,体现出民族文化特色,深化动画的内涵。

  (二)民间美术元素中传统艺术思维体现策略

  动画角色设计的基本思路与路径和其他艺术创作形式基本 相同,在动画角色设计中表现传统艺术思维,可以合理地应用 民间美术元素,但需从提取与梳理出发,同动画角色设计中语 义逻辑、视觉处理、视觉传达方面相联系,使设计师逐渐构建 起清晰的思维体系,从单一过渡到复杂、从零散过渡到综合,最后将拥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美术元素同动画角色数字性特征有 机结合在一起。

  1. 语言提取与传达

  影视动画角色设计过程中,角色表象是设计初期针对角色 所形成的创意思维。随着设计师对角色理解的深入,将慢慢地使 角色设计概念从单一、简单变为一个综合性的概念集合,从而需 要对诸多复杂的信息与元素进行融合,才能保证角色的丰满。因 此,随着设计的进行,需要将可运用、可参考的民间美术元素进 行提炼、转化、总结,转变为动画角色设计语言,并选择其中具 有应用价值的元素通过串联处理、分类处理,合理地应用在动画 角色上,使角色拥有鲜明的民俗感、民族感。例如,提取出脸谱 元素、剪纸元素、皮影元素当中的美术语言, 体现在动画角色中, 既保证角色有鲜明的特征,也体现出艺术形式与文化上的创新, 以不同的形式对角色进行表现。

  2. 表象整理与融合

  表象是指动画角色设计中的表面现象,又被称之为意象, 表象强调角色内心产生活动时重现出各种事物以及想象,因此, 也可以被称为重现表象。表象产生自大脑感知觉世界,但又与感 知觉有所区别,其仅是大脑在感知中暂时留下的,深入接触后感 知也随之加深,同时也会有一部分感知消失,将深刻的感知存储 在大脑中,在一段时间内不断对感知进行加工则会形成表象。例 如,动画角色中运用夸张以及变形手法进行形象塑造时,选择将 现实与虚拟中的形象结合在一起,可以通过该契机表现出大量民 间美术元素。以动画片《铁扇公主》为例,当时全世界范围内均 受到迪士尼动画风格的影响,这部影片充分吸收迪士尼动画的特 点,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古代绘画元素展开角色设计,天马行空的 想象以及夸张且幽默的人物,不仅使动画的文化底蕴更加深厚, 也让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震惊全球 [5]。

  3. 影像延伸与结合

  设计动画角色过程中最直接的目标是将角色设计成为具有 特色、美感、艺术性的形象。成功的影视动画作品中,角色设计 上出现的缺憾会导致整个影片的效果受到影响,因此,角色设计 也是动画设计的重中之重, 从设计初期则要不断进行探索与整理, 选择被大众所熟知的、能够唤醒人们历史记忆且具有较高艺术造 诣、影响力的元素设计出影像, 使角色深入人心、影片经久不衰。 在动画角色造型设计中对设计语言、元素、表象进行整理,使角 色外形上的艺术特色得到简化,因此,通常在建模过程中利用具 有高度概括性、抽象性特征的字符、元素,但角色设计过程中不 可忽视其个性特征, 尤其是在体积、质地上应展现出人物的气质, 并保证角色形状与感觉的形象充分契合,从而在相同的艺术形式 下创作特征各异的形象。

  具体来讲,动画角色原型设计期间,先基于设计语言完成 外部轮廓的设计, 勾勒出角色的真实形象后, 再对图像进行重构, 对可利用的设计元素进行提取, 经过简化处理后运用到设计当中, 形成抽象的角色形象。其中可以将民间美术元素中的艺术思维体 现在图像重构当中, 以动画片《哪吒闹海》为例, 设计小孩形象, 结合小孩的社会形态、自然形态以及文化形态, 打造出肌肤雪白、 眼睛黑亮的形象,其中利用红色与金色强调角色的性格特征,使其热情、刚毅、勇敢的性格特点更加突出,而善良的大眼睛展现 出智慧与童趣;更为细节的设计则是利用刚性剑眉,将一个不凡 英雄形象突显出来, 使最终的影视形象深入人心。而在动画片《大 闹天宫》中哪吒为负面形象,其形象上也发生改变,体现出新的 民间美术元素,红色的围裙、嘴角的凶器搭配一张娃娃脸,彰显 出小孩的不羁与邪恶,使负面形象的气质突出,也刻画出让人印 象深刻的影视形象。

  (三)民间美术元素视觉形态展现策略

 
 动画当中角色表面视觉元素、表现力是基本的表征形式, 运用不同的设计元素将传达不同的视觉效果;且基本表征也展现 出叙事的时空结构,无论影片需要呈现出象征性表达,还是寓言 性表达,均是人们以最直接方式感知客观事物的表达。因此,在 运用民间美术元素过程中也要考虑表征方法,结合角色设计进行 分析,应从表意外延表征以及表意意义两个角度进行思考,从而 保证视觉符号能够正确传递所要表现与表达的视觉形态。

  1. 外涵性视觉表象

  
外涵性是指基于客观事物形成的图像当中拥有特定符号, 且该符号也与事物存在某种联系,将此类外涵性特征体现在动画 角色设计当中,可以对角色的外涵以及表现进行刻画,提高视觉 艺术语言水平。

  2. 内涵性视觉表象

  内涵性是指基于影片基本含义向外扩展,在动画角色设计 上表现民间美术元素外在表现的其他意义,使元素本质含义也被 表现出来,使观众对角色内涵有更深刻的理解。


\

 
  三、以民间美术元素为载体推动影视动画角色设计发 展的策略

  (一)创新技法


  在动画角色设计中融入民间美术元素的技法也需要结合主 流审美的变化而创新。民间美术一直广受大众欢迎,以民间美术 元素为载体,改变影视动画角色设计中经常采用的焦点透视法, 采用我国美术中强调的散点透视法, 在设计中不对视线进行固定, 更重视画面整体的协调感以及空间仪式感,使观众观看过程中视 线处于流动状态,并非始终固定,因此,应基于“全境”视角展 开设计,可以使观众更完整地感知画面、深入感受角色。而利用 散点透视法进行设计的同时,应运用长镜头或移动机位完成动态 化拍摄,使动画呈现出更广阔的视野空间,进而使角色造型更加 立体、特点更加突出。


\

 
  (二)突破形式

  在动画角色设计中融入民间美术元素,应不断寻求新的形 式,敢于突破传统,才能使民间美术元素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目前,已有成功的动画影片完全将民间美术元素作为基础,通过整部作品表达浓郁的中国风情,但这类作品在国内十分少见,主 要因动画设计还受传统形式的约束,尤其是动画角色设计上更侧 重模仿西方,在西方的创造手法下融合民间美术元素,弱化了元 素的表达效果。因此,未来还需要不断地突破设计形式的弊端, 加大原创、高质量动画作品创作, 并利用动画媒介进行多元表达, 并非仅发挥民间美术元素丰富动画角色视觉传达效果的作用,也 要体现出尊重造物精神,将民间美术元素的精神本质也作为设计 中的一部分,为动画角色注入灵魂,从而使角色更加生动,具有 灵性。

  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民间美术元素是五千年中华文明中的精髓 所在,也是历史文脉的重要体现。其艺术元素丰富,是国产动画 创作的重要源泉,提取、运用民间美术元素进行动画角色设计与 表达,不仅可以创作形象生动、丰满的动画人物,也使动画影片 文化底蕴提高,使独特的中国美学以及价值观展现出来,传承优 秀传统文化,并引领动画产业加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许盛 , 陶冶 . 中国电视动画创作中民间美术元素的艺术解析 [J]. 当代电视 ,2021(12):99-102.

  [2] 司春燕 . 中国传统动画造型设计中民间美术元素的价值探讨 [J].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 ,2021(05):116-119.

  [3]包青龙.民间美术元素在影视动画角色造型中的呈现[J].今古文创,2021(40):101-102.

  [4]利影璐,左红卫.动画中民间美术元素运用研究综述[J].科技传播,2021.13(13):113-115.

  [5] 衡波 , 万惠玲 . 民间美术元素在影视动画角色造型中的呈现及应用 [J].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21.37(01):112-11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7423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