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在融媒传播、数智迭代的当下,献礼剧《我们这十年》之所以能在众多主旋律剧中成功突围,源自于在内容叙 事手法上,紧扣时代命题,多元化拼图融合创作;在人物刻画上,立足人民视角,多层次塑造民众群像;在融媒传播上,彰 显传播价值, 多维度助力内容出圈。只有选准题材, 讲好故事, 拍出精品, 播出三效, 才能真正体现主旋律剧的思想穿透力、 艺术感染力和文化传播力。
关键词: 主旋律单元剧,融媒传播,创新表达,传播策略
2022 年可谓主旋律电视剧的献映高峰期, 《人世间》《幸 福到万家》《大考》《我们这十年》等一系列精品佳作,在融媒 传播的新格局下全新面世,成为展现新时代风貌的口碑佳作。其 中,浙产献礼剧《我们这十年》全景式回顾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建 设发展的辉煌历程,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小人物折射大时代, 影视艺术化地将人民生活与高光时刻耦合,打破燃点、泪点与热 点的常规表达,创新性地采用单元剧的叙事形式,刷新了观众对 主旋律单元剧的全新认知。该剧在“四台五网”联播期间,掀起 一股追剧热潮,CSM64 城同时段收视率、CVB 中国视听大数据的 表现均不俗,网站热榜稳居高位,斩获全网热搜 598 个,短视频 播放量突破 40 亿次,不仅被权威媒体集体点赞,还引发了网友 广泛热议。
一、紧扣时代命题,多元化题材融合创作
“笔墨当随时代”, 《我们这十年》充分印证了清初画家 石涛名言的主旨内涵。作为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礼赞新时代、 奋进新征程”——迎庆党的二十大优秀影视剧展映展播活动重点 项目,该剧切准时代“脉搏”,着眼 2012 年到 2022 年十年间国家大事件。浙江华策影视主创团队从最初的 200 多个选题中,最 终确定“八项规定初心中国”“一带一路开放中国”“民族一家 团结中国”“公平正义法治中国”“精神富有文化中国”“同舟 共济伟大中国”“绿水青山美丽中国”“军队建设强大中国”“区 域协调同心中国”“命运与共环球中国”“科技自强创新中国” 共计十一个单元,牵系人民最热切的目光聚焦,见证新时代中国 在各个领域的飞速发展,构建全剧多元题材主题意境的叙事结构 框架。
影视作品是对时代与现实的观照。全剧由多个单元小篇幅 故事经提炼串编而成,由不同单元导演、单元演员等主创分组创 制,其叙事特征是短故事、强情节、快节奏。
新时代新命题,向人民交出满意的答卷,是剧创者与传播 者的使命担当。《我们这十年》题材类型, 包括民族、法治、乡村、 军旅、科技、创业、国际、文化、抗疫等, 在全剧 44 集的体量中, 所涉行业领域宽泛,这对统筹剧本编创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编剧团队在剧本编撰上, 采取“宏大主题, 微观叙事, 拼图串编” 创作笔触,借以平凡人的小故事来演绎大时代,同时融入代际关 系、家庭伦理、女性独立等多种类型艺术元素。在四集为一单元 的有限容量中, 力求精妙构思的谋篇布局, 精心设计的矛盾冲突, 精准抵达的艺术境界, 契合当代年轻观众的观赏节奏与收视习惯。 同时,各个单元主题又贯穿于同一宏大时代事件主线之下,将多 种题材类型有机拼图串编,润泽了叙事单元之间衔接的平顺性。
在剧本打磨成型阶段, 力求达到的创作目标, 将讲述的单元故事, 从不同维度抵达目标受众,从多个角度讲好中国故事,做到“形 散而神不散”,引导观众深入沉浸, 舒展了一幅炫美的新时代画卷。
总导演统领创制全局,毛卫宁导演讲到“全剧集结了一线 优秀创作力量和庞大主创阵容,剧组总人数超四千人,十一个单 元故事同步筹备, 十一个剧组同时开机, 拍摄地点遍布祖国各地, 地域之广、参与人数之多都是前所未见的。”十一个篇章由不同编剧、导演合作编创,风格不同、叙事各异,均以生活态、人情 味的烟火表达,书写着与时俱进的百姓生活,从社会各个横切面 洞悉时代发展。
《心之所向》单元的编创团队投身融入浙江建德的乡村振 兴,不仅在田间地头寻人物找故事, 还与当地政府合作策划了“稻 香节”,实现剧内外联动; 《砺剑》单元的编剧深入部队调研, 收集了大量军队改革、陆军合成旅的一手资料和原型素材。项目 团队协同创作, 不仅整合了优质原创资源, 更有效突破时空限制, 高效地定型单元剧本,努力在创作前期把好“剧本关”,满足融 媒时代民众对于头部影视剧的文化消费渴望。
二、立足人民视角,多层次刻画民众群像
广大文艺工作者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 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殷殷嘱托: “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坚守人 民立场,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相比于早期主旋律电视剧 的“伟正大”刻板印象, 《我们这十年》将国家十年辉煌巨变投 射到一个个生动具体的人物上,在整体创作中视角下沉,既没有 英雄楷模,也没有典型事迹,而是从不同岗位、不同年龄的普通 人身上发掘故事亮点,他(她)们当中有:平头百姓、创业者、 演员、教师、军人警察、科研工作者、抗疫工作者、援非工作者 等不同阶层民众。演绎自我,抒怀心声,感怀“从十年奋斗之人 感受十年生活之变”,传播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立足“人民视角”。我个人以为剧创者的使命担当是,取 材于民间,扎根于人民,奉献喜闻乐见的优质精品,使民众感 受到满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在电视剧创作中,编剧、导演是 创制统领,体现的艺术感染力,演员剧献荧屏,展示的是文化 感召力。全剧众多有颜值、有流量、更有演技的实力派演员倾 情演绎,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动鲜活的民众群像: 《热爱》单 元中一群对足球充满热爱的新疆少年,一位有畏难情绪又被学 生真诚打动的汉族足球教练张雷,帮助少数民族孩子改变了人 生命运; 《未来已来》单元有位一丝不苟的 5G 科研工作者沈屹, 在生活上粗枝大叶的他,实现 5G 技术突破,让中国标准得到世 界认可。《唐宫夜宴》单元刻画了新时代追求艺术匠心的文艺 工作者陈冉, 展现文艺领域不断推陈出新的文化自信。《前海》 单元通过香港青年叶舟在深圳的创业之路,反映出香港回归之 后,新一代大湾区青年拥有和大陆年轻人同样的“中国梦”愿景。 全剧将人物塑造与时代背景紧密勾连,将抽象的时代精神在人 物身上具象化。
以人性化特质揣度角色心理。十一个单元故事,不同的角 色定位与群像塑造,这些看似“略显缺憾”的人设,通过视听艺 术呈现,让观众看到了新时代坚守在各行各业的自己以及身边平 凡奋斗者。他们演绎的角色被观众凝视与投射,使观众代入其中 成为新时代发展中的亲历者,变得真实可信接地气,解决了剧情 演绎信息不对称问题, 拉近了观众与角色之间的心理距离。诚然, 宏观的社会图景与微观的个体命运相互影响、互为成就。全剧人 物个体所塑造的生动镜像,已集聚为平凡人物的群英谱,从而由 “个体认同”转入“国家认同”的意识形态认知,进而更能激发 人民的情感共鸣和家国情怀,以期达到政治效益、社会效益、经 济效益的“三效合一”。
三、彰显传播价值,多维度助力内容出圈
基于融媒视域,内容为王、品质致胜是新时代主流作品的 核心竞争力, 与观众产生最直接的视听感知互动。注重题材选择, 确保内容品质,挖掘、创制有思想深度、艺术高度、情怀温度的 佳作才是王道,与之配套的“剧宣和献映”传播力度升级手段是 融合重塑融媒矩阵,强化全网宣推传播。其着力点为:凝聚融合 发展共识,创新融合传播机制,打造重点平台账号,推进内容技 术耦合,升级全媒链路协作。影视公司和播出机构的内容生产、 传播模式、运营生态正发生着深刻变化,均需围绕着传播力先行 这一传媒实力内核,其实质就是传媒业界的高质量发展。《我们 这十年》反映人民关切的时代命题,弘扬社会主义主流文化,获 得热度与口碑双丰收,掀起新一轮收视热潮。它不仅是艺术创作 层面的创新,更是融媒传播领域的跨越。
过去讲“好酒不怕巷子深”,如今我们说“好剧也要勤吆喝”。 影视作品融媒联播献映与宣推发布,来源于专业生产内容 PGC 和 用户生产内容 UGC。PGC 贡献内容深度,挖掘用户消费潜力,UGC 贡献内容宽度,助力用户平台黏性。“创制好剧、遴选排播、播 出三效”对于相关从业人员而言,是责无旁贷的职业操守。《我 们这十年》自 2022 年 10 月 10 日起在浙江卫视、东方卫视、江苏卫视、广东卫视等一线省级卫视开启首播,优酷网、爱奇艺、 腾讯视频、芒果 TV、咪咕视频等主流视频网站同步播出,多重 传播渠道相互配合,形成台网间的多维度串联。该剧宣推团队针 对全剧多题材、多角色、多桥段的特点,不断深挖剧情亮点,借 势社会热点话题,助力口碑热度出圈,通过新颖的传播形式,增 强观众的参与度、互动感、陪伴性, 打出融媒传播“剧宣组合拳”, 从而激活移动端, 深入社交圈, 进行个性化关联, 增强情感链接, 以沉浸式的观剧体验,将观众的接收、认知及反响,转化为传播 辐射广度和传播效能强度,展现美丽中国,美好生活,让正能量 赢得大流量。
主流媒体同步观评,引领核心价值导向。主流媒体成为该 剧传播过程中的主要引导者,承担着舆论宣传导向和核心价值势 能方向。播出《一日三餐》单元时,中纪委发文点赞该剧“八项 规定精神的落实, 就体现在一蔬一饭的朴素回归”; 《西乡明月》 单元获公检法政务联动支持,在“看西乡明月愿天下无黑”微博 话题发布观后感;《光明日报》称赞《我们这十年》全剧“有高度、 有深度、有广度、有力度、有温度,是对中华美学精神的传承与 发展, 彰显了中国气魄。”《新京报》推出该剧主创专访系列稿件, 独家对话艺术总监、导演和编剧,挖掘台前幕后故事;浙江《新 闻联播》《新闻深一度》《周末面孔》《正午播报》等新闻栏目 持续报道,聚焦剧中的浙江元素、浙江故事、浙江精神,唤起观 众时代记忆;国家广电总局旗下众多影视行业权威微信公众号发 表多篇评论文章,从不同角度深度点评其创制意境与创新传播。
短视频推广引流,解构剧情燃点爆点。在融媒背景下,抖 音、快手等平台短视频营销已成电视剧宣发中的重要一环,主旋 律电视剧短视频化可有效丰富内容形式,形成话题,吸引受众。 《我们这十年》官方抖音及联播卫视平台,通过解构播出单元的 高能剧情桥段,将原本互不相关的画面和同期声或精妙串编,或 精炼解说, 或精彩呈现, 同时配上辅助旁白字幕和热门背景音乐, 使得短视频呈现出与原剧截然不同的视听效果。该剧官方运营团 队在《砺剑》单元释放出军人一声令下,各部队配合协同作战的 高燃片段混剪,铿锵有力的同期声,激情澎湃的搏击画面,增强 了剧情感染力与传播力,该视频点赞量突破 13.5 万,播放量破 千万。除此之外,官方还解锁多个拍摄花絮与独家专访画面,补 充该剧创作背景,引导观众多视角解读。以演员白百何排练大秀 “青绿腰”,洞悉经典国风舞蹈是如何诞生的;看演员白宇帆动 情演绎方言台词,展现大家戏里戏外对孩子们未来的真切关心; 通过林一演绎创业失败对家里报喜不报忧引发全场工作人员泪 目,传递对青年创业人的深切鼓励等。以全剧不同单元播出进度 为先导,制作精彩的短视频覆盖式速达预热,有效实现主旋律大 传播。
热搜话题精准预判, 引发全年龄层热议。“微博热搜榜”“微 博文娱榜”作为新浪微博实时更新的话题榜单,给观众带来随时 随地讨论剧情的新场域, 该剧在 2022 年 9 月开设官方微博以来, 运营团队不断挖掘观众的兴趣点,预先策划剧情话题,联合相关 领域 KOL 合力助阵,从而引导舆论走向并增强剧集曝光频度。比 如, 《热爱》单元播出期间,策划“中国女足为热爱打 call” 话题活动,吸引女足球员们为剧中的热血足球少年助力,该话题讨论量突破 1.3 万, 登上热搜榜第 5 位, 凭借热度口碑成功出圈; 《砺剑》单元时,组织第 82 军团某旅官兵看片会,回顾十年来 强军兴军之路, 激发起官兵们“强军有我, 使命在肩”的深切共情, 中央军委微博联动发布观后感,引发一众网友点评点赞。《我们 这十年》微博热搜突破 261 次, 微博全站话题阅读量超 25.5 亿, 运营团队在推广过程中, 锁定年轻受众群体, 注重互动语境搭建, 以契合社会大众艺术审美情趣的话语体系,将主旋律内容成功融 入互联网语境。
结语
十年磨一剑,需练好内功。作为国家意识形态和文化宣传 主阵地的创制团队和传媒机构,重塑发展平台、培育内驱动力、 打造融媒市场尤为重要。主旋律单元剧《我们这十年》以融媒视 角有效打破复合题材与观众抵达之间的壁垒,艺术表达和传播模 式相互交融产生裂变反应,使观众深切地感受到了新时代十年的 国家巨变。该剧的成功突围,得益于内容创制、宣传推广、舆论 引领等方面遵循了传播力先行理念,这是“以内容为载体,以传 播为先导, 以平台为支撑”的底层逻辑, 形成“好剧集、强运营、 大传播”的突破势能。只有选准题材,讲好故事,拍出佳作,播 出三效,才能真正体现主旋律剧的思想穿透力、艺术感染力和文 化传播力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71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