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论文 > 正文

试论舞蹈教育中的人性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2024-01-16 14:51:5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 人性和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凸显人性特点是艺术教育的目的和方向。人性教育是一种以生活习惯、学习特点、起 点知识结构为目标的教学设计的思想。其不仅能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还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 生有自主的选择和表达的权利。在舞蹈教学的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审美需求、品味和能力,将人性教育运用到 舞蹈课程中,由此使其充分发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以及激发学生创造力的重要作用。本文将基于院校实际情况探究舞蹈教 育中的人性教育。

  关键词: 大专院校,舞蹈教育,人性教育

  舞蹈艺术教育的人性化本质上是一种从技术上的追求回归 到美学魅力的高级过程,同时也是一种将舞蹈再一次融入到生命 情趣中去的感性源泉。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的发展,人类的文 化已经从对神学的崇拜, 到对人性的自我认识, 而舞蹈的神圣性, 也慢慢地向内在的人性层面发展。人类社会的演化始终在沿着精 神结构、外围延伸、内视回归的曲折历程中缓慢前进。随着社会 文明的不断优化推进,使得传统的艺术内容彰显出更加强大的精 神力量,并且也使其整体内涵更加丰富。现代学科一直在从单一 的体系走向相互融合的维度,这是现代文明被解构之后,文化重 构的最前线趋势。所以,对舞蹈的人性关怀的重视,并非是说舞 蹈丧失原有的文化特性,而是把舞蹈放在更广阔的背景之中,使 之成为历史发展的一种精神动力,并使之成为人生的信念。

  一、人性教育概述

  人性教育是把人的知、情、意等精神范畴与身体范畴有机 结合起来的一种统一体,实际上也是人格修养的教育。随着时间 的推移,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压力越来越大,而网络和信息 技术的飞速发展,也让课堂教育进入一个新的网络时代。因此, 人们对人性的反思也愈来愈多,究竟何为人性?怎样才能拥有一 个良好的人性呢?许多问题引起人们的深思,也使许多院校在教 学过程中产生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人性教育。

  二、我国学校舞蹈教育中人性教育的核心关注点

  (一)坚持以人为本


  人性教育的对象是人, 因此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有些同学只喜欢舞蹈实践课而不喜欢舞蹈理论课,而对其进行人 性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基于学生的需求以及偏好特点进行针对性教 育,同时还需要辅以耐心的教育指导,由此使其人性化得以充分 凸显。此外,在学习舞蹈文化、舞蹈思想、舞蹈情感等方面,有 些同学学习速度较慢, 而有些同学学习速度较快。针对这一状况, 舞蹈教师应从其年龄、心理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进 行针对性的教学,由此更好地凸显人性教育的优势所在。

  (二)坚持改革创新

  在舞蹈教学中,如何将人性精神融入到教学之中将成为现 代艺术教育过程中值得重点思考的内容之一。有的舞蹈教师更多 应用的是传统具体的教学方法,要么是直接灌输,要么是让学生 自己去领悟。从教学效果上来看,这几种方式都是有效的,但是 对学生的影响却并不大。因此, 舞蹈教师要拓宽思维, 不断创新, 充分运用多元化方法对舞蹈艺术进行人性教育,例如:组织舞蹈 现场观摩,拜访舞蹈名人,撰写关于舞蹈与人性的论述等,由此 使得舞蹈教学中的人性教育特点能够得到充分体现。

  (三)坚持学校舞蹈教育的本位性

  学校舞蹈教学以舞蹈基本理论和技巧为核心,以培养高素 质的舞蹈人才为目标。这里所说的“人性”,是学校舞蹈教学的 一部分,并非舞蹈教学的全部内容。过度强化舞蹈教学中的人性 教育,将使得学生难以习得舞蹈的表达技巧以及基本动作,由此 将难以深入理解舞蹈艺术中所蕴含的谦卑以及道德内涵,所以, 在教学中, 教师需要正确处理好舞蹈教学和人性教育之间的关系, 既要教会学生需要掌握的舞蹈技巧,又要使学生的人性得到矫正和升华。


\

 
  三、舞蹈教育中的人性教育

  (一)教学理念人性化


  教育思想的人性化,是指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而不 是单纯地传授舞蹈的职业技能;转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重 视培养学生的舞蹈意识;突破传统的教师权威,与学生建立起一 种平等的关系, 及时搜集学生的反馈, 及时调整教师的教学方法。

  首先,要打破填鸭式的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 需要刻意强调学生能学多少、学生的基本功级别,更不要将教师 的想法强加在学生身上,由此突破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 应该着重指出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有多大的改变和多大的 受益。每位学生的舞蹈基本功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性,由此将需要 针对每一位学生的特点针对性地进行优化指导,由此实现对舞蹈 动作内涵中人性内容的传递。

  其次,教师要在课堂上和课堂外多和同学沟通,消除师生 之间的紧张关系。一方面,通过此类沟通交流的方式能够了解学 生在课堂上的感觉,同时还能够精准地找到学生学习舞蹈过程中 存在的优缺点;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 思想和需要,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 色,由此将需要积极了解学生的特点,由此使舞蹈艺术课堂教学 更加具有有效性。教师在课后需要积极进行反思,并提出自己的 看法,由此更好地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

  传统的舞蹈素质教育观念是以“填鸭式”教学方式为主, 更加强调传递舞蹈艺术教学内容, 而忽视学生的人格发展。而“以 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则强调以人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 教育”,以及以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思维为核心的启发性教育。 舞蹈教学理念的转变反映在舞蹈素质的教学中,它是指教师脱离 教学的主体,并通过引导和启发的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 转变只注重技术教学的专业舞蹈教学模式,将教学技能教学置于 素质教育后。

  教学观念的转变,使得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发生变化,教 师的教学目的不再是单纯地要求学生在舞蹈教学中进行单一的身 体锻炼和基本功训练,而是要充分利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 生在舞蹈中提高身体素质,在舞蹈中释放和抒发情感,从而达到 强化自身对舞蹈认知、放松身心、释放情感的目的。在教学过程 中,教师要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自觉地引导学生在学习舞蹈的 过程中、发掘美、创造美。

  (二)自主创造人性化

  艺术家是艺术创造的主体,高质量的舞蹈艺术作品是创作 者的思想和艺术形式的完美融合。任何一件好的艺术品,都往往 具备自身的特色。同时,每种优秀的舞蹈也都将成为舞蹈教师发 展前行的重要动力。教师可以利用大众传媒、参考资料和其他文 献,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创作者的作品。作品包含内容、创意、灵感来源以及对自身创作方式的认识等,使教师对舞蹈作品有更好 的解读。同时,也能体会到创作者所表达的情绪,从而获得创作 灵感,使学生逐步建立起艺术思维,提升审美能力。

  舞蹈既要有肢体的协调,又要有心灵的和谐。学生完成作 品时,即使动作质量相对较高,没有人性的展现,也仅仅是锻炼 了身体的协调性。由此教师将需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审美需求、 品味和能力,形成自己的思维经验,并与身体动作相结合深入表 现舞蹈作品的内涵。教师要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对舞蹈艺术的情感 表达,让学生认识到舞蹈的风格、地域特色。另外,还要在课余 时间, 积极发掘和搜集各种舞蹈创作的元素和材料, 并及时扩充、 补充有关舞蹈类型、历史、元素、流派的知识,并对不同年龄阶 段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分析,让学生在不同形式的舞蹈活动中感知 艺术之美。除此之外,还需要通过独立作业的设计,让学生对舞 蹈活动进行评估、交流,从而推动学生的创造性发展,并使其在 学习、探索、体验中形成自身独特的价值观念。

  (三)教学模式人性化

  在人性教育的基础上,舞蹈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 识。学生的舞蹈学习,其最终成果应当是舞蹈创意的发展,而非 单纯的技术技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 充分发挥学生的舞蹈潜能,激发学生对舞蹈的强烈兴趣和学习要 求。在舞蹈教学的具体方法中,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在扎实的基本 功基础上实现自主创新创造。比如,可以让学生去看著名舞蹈演 员的表演,使其能够在精辟、优美的舞蹈动作感知舞蹈艺术中蕴 含的深刻内涵,并引导学生从创作者的角度去感受创作者舞蹈创 编的内涵、表达的情感和创作的意义。除此之外,教师在进行舞 蹈教学时,应加强对舞蹈创作的引导,使学生能够依据自身的情 绪和环境, 进行一系列的舞蹈动作, 由此使其既能提高舞蹈技巧, 又能表达出舞蹈所包含的感情。舞蹈教师还可以通过与其他专业 舞蹈教师的交流,以此基于不同的舞蹈种类特点,设计具有新意 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掌握基本舞蹈技能的基础上实现自主创 作,积极将舞蹈的感情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以此使学生对舞蹈的 兴趣得到提升。并且也能有效拓展舞蹈的创作思路与形式,使学 生在表演时能够融入丰富的情感元素, 进而展现出舞蹈的艺术美。


\

 
  (四)教学方法人性化

  “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要求通过改变 传统的教学内容,采取与课程内容相匹配的方法,使每个学生能 学有所获。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教学方法,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独 特的教学方法。尤其舞蹈艺术作为一门素质教育的课程,教师如 何激发学生对课程产生浓厚兴趣将成为人性教育过程中值得重点 思考的内容之一。不同的时代背景以及个体,学习舞蹈的目标也 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因此教师要做到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的 原则,转变现有的教学方式,才能更好地履行教育的责任。以下 将对舞蹈教育中的人性教学方法落实策略进行探究:

  1. 突破教学场地限制的户外教学

  突破教学场地限制的户外教学的优点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使得学生能够快速调整身心状态。近年来,学校的硬件条 件逐步提高,由此将能够为提升舞蹈艺术教学效果提供良好的基 础保障。而通过户外教学的方式将能够更好地打破传统枯燥的教 学氛围, 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尤其在进行即兴创作练习的同时, 教师可以将学习场所移到室外,让学生的舞蹈创作能够在自然的 新鲜空气和无拘无束的环境中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事先 选定教学场地,最好是在空气清新、草木茂盛的地方,让学生在 实践中体会到大自然的魅力,同时在优美的环境中激发灵感,进 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调节身体和提升精神状态。

  2. 课程时间设置自由化

  课程时间设置自由化的优点在于舞蹈素质教育的课时与其 他科目,特别是专业课的学习时间不发生冲突,将能够从客观 上增加选修生的数量, 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自由安排的课程, 并非随意挑选,而是根据课程的特点,合理安排课程的时间。 以往院校的选修课更多集中于完善,由此为了让更多的同学获 益,在课程安排上,教师可以在晚上安排第七八节课。由此使 得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舞蹈课。在课程安排过程中,也能够兼 顾到学生在一天学习高度紧张的情况下通过舞蹈和音乐达到缓 解压力的目的。

  3. 考试方式多元化

  考试方式多元化也是凸显人性教育的重要内容,其优点在 于考核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学生可以按照自身的体质、能力或喜 好选择考核方式,从根本上消除学生在选题时的忧虑和对应试的 焦虑情绪,更深层地反映教育的人性精神。在课堂开展的最后阶 段可以设置自主评价环节,由此使得学生能够在回顾学习过程中 的基础上产生对自身的全面、客观认知,由此使得能够在评价和 反思中明确自身的不足,进而为后续优化自身综合能力奠定良好 基础。

  一般而言,舞蹈课是由教师根据学生的现场表演评定学生 的表演。由教师制定考核的标准,考核的方法与内容是一致的, 因此,考核也比较公正。但从整体上而言,无论是什么形式的考 核,其教学内容与学习内容必然是密不可分的,因为一个学期的 训练内容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在考试中也要有相应的表现。它可 以分成两个阶段:一种是书面的,一种是实践性的体现。在综合 评价过程上需要凸显经验的总结表现,而练习的方式,可以通过 舞蹈的组合、现场即兴、创作等方式来表现。这样给考生更多的 选择空间,并能够更好地反映出考生的综合素质。

  结语

  当今人性教育已成为一个热点,尊重人性,认真对待每个 学生的个性,是新时代舞蹈艺术教育的代名词。同时,将人性教 育理念融入到舞蹈教学中,也将成为推动舞蹈艺术教育发展必经 的过程之一。舞蹈教学中的人性发展,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又 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表现。因此,在舞蹈教学中,要使原来严 肃的教学工作变得有人情味,使受教育者体会到人性的温暖、学 习的快乐、成功的快乐,并且使教师成为学生的学习与活动的伙伴,由此更好地凸显舞蹈教育中的人性教育,进而为促进学生艺 术修养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李鸣曦,于璐.少数民族舞蹈大众传播中的民族审美及人性美结合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 ,2018.39(06):100-103.

  [2] 佟佳家 . 民族审美和人性美结合:少数民族舞蹈大众传播实现的关键 [J].贵州民族研究 ,2016.37(06):94-97.

  [3] 于平 .“表意优先”是现实题材舞蹈创作的绿色通道——由第十一届中 国舞蹈“荷花奖”当代舞、现代舞评奖引发的思考 [J]. 当代舞蹈艺术研究 ,2019.4(01):83-91+110.

  [4]都士杰,石磊.让舞蹈艺术的审美哲思复归于人性情怀之中的挥发源点[J].舞蹈 ,2021(02):90-93.

  [5] 于平 . 创造一个“表现内在经验”的舞蹈载体——关于王玫舞蹈创作思想的述评 [J]. 当代舞蹈艺术研究 ,2021.6(03):43-51.

  [6] 向婷 , 陶泽文 , 李丝玉 . 区域性·资料性·学术性·育人性——基于湖南少数民族舞蹈在线课程的思考 [J]. 歌海 ,2022(03):119-12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7128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