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论文 > 正文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东盟舞蹈教育探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2-06-17 11:07:4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一带一路”是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和走出去的战略重点,具体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数千年的海上丝绸之路,使得中国与东盟成为全球经济的新生力量,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频繁的经贸往来促进了各国艺术文化的碰撞,形成了东盟独特的艺术文化交流氛围,艺术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舞蹈作为艺术文化传播及交流的重要载体,构建中国东盟的长效教育机制至关重要。鉴于此,本文就中国与东盟舞蹈教育的交流现状进行分析,并从拓展民间艺术机构、拓宽活动的地域范围、借助媒体平台和完善教育机制等视角,就如何更好的开展中国与东盟的舞蹈教育提出自身的见解。
 
  关键词:一带一路,中国,东盟,舞蹈教育
 
  “一带一路”倡议是依托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这一倡议目标提出至今,无论是在经济方面还是在文化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过程中,随着各国经济交流的不断深入,东盟各国之间的艺术文化交流也更加频繁,艺术文化交流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这已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互助的人文基础。舞蹈作为文化的一个方面,近年来各个国家和地区也频繁的产生交流和互进,尤其是近年来的舞蹈教育事业,也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而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本文探究“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东盟舞蹈教育的发展现状及路径探析。
 
  一、东盟国家舞蹈教育概述
 
  东盟国家是东南亚国家联盟的简称,于1967年8月8日在泰国曼谷成立,现有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新加坡、文莱、柬埔寨、老挝、缅甸、越南等十个国家。东盟舞蹈文化是一种神秘的东方文化,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舞蹈风格,在东方舞蹈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中国与东盟的经济交流必然伴随着人文、艺术等交流活动,使各国在交流中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同时深化中国与东盟人民的感情,舞蹈是中国与东盟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的舞蹈是承载民族文化的无声语言,加强双方舞蹈交流,可以促进国家和地区在各个领域的合作,是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体现。舞蹈跟大多数艺术一样是不分国界、不分群体的。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舞蹈艺术交流源远流长,可追溯至汉唐时期的丝绸之路,一些东盟国家是丝绸之路上的必经之路,也随着丝绸之路的发展而有了舞蹈艺术的交融。
 
  可以说,中国与东盟的舞蹈随着自古以来文化交流的相互渗透、相互包容,已为彼此的舞蹈教育夯实了基础,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和环境。在东盟舞蹈中,东盟国家的舞蹈主要以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国为主。从民族舞蹈来分类,又可以分为四大体系:佛教舞系、伊斯兰教舞系、印度教舞系、傀儡舞系等。这些舞蹈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地域文化、宗教信仰、人文文化以及风俗习惯的影响,如泰国的穆鲁娜舞以及长甲舞等;如印度尼西亚的爪哇舞等。


\
 
 
  随着一带一路的重启,经济带的建设,舞蹈艺术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层面、院校、民间频繁的交流状态下,如云南的傣族舞就在东南亚国家舞蹈教育中成为了一个流行的舞种。同时,中国与东盟国家从地域方面来说,紧密相连;从文化方面来说有很多相似之处;从经济上来说是命运共同体的和谐关系,因此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东盟舞蹈教育在稳定的政治环境下、互惠互助的经济形势下、欣欣向荣的文化环境下稳步发展。但由于每一个国家都有各自的文化特色、宗教信仰以及民族民风,因此舞蹈教育也需要积极的探索和发展。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东盟舞蹈教育交流现状
 
  近年来,我国在舞蹈教育方面,面向东盟舞蹈艺术从多渠道、多方面、多举措去共同发展,主要是依托政府合作、校际合作、校企合作等三个层面的力量,举办活动,多边合作等。
 
  (一)舞蹈教育交流活动
 
  为了积极融入“一带一路”的经济建设和文化交流,无论是从政府层面还是在院校方面,或是民间组织,都在举办不同的舞蹈教育活动,助推舞蹈教育的发展。自2014年以来,由中国舞蹈家协会和广西艺术学院举办的中国-东盟舞蹈教育论坛,每年来自缅甸、越南、柬埔寨等东盟国家的代表以及国内的舞蹈艺术家们都会进行舞蹈教育交流活动。
 
  另外,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舞蹈交流也一直在进行当中,自2010年以来,东盟青少年舞蹈交流展演每年如期举行,十年以来,为“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东盟舞蹈教育的发展储备了人才,也奠定了基础。同时,一些舞蹈艺术院校也在广泛开展面向东盟国家的学生交流学习、教师学术互访、学院项目合作及文艺展演交流。如在2019“中国—东盟舞蹈教育论坛”上,就有约50所来自国内以及东盟国家的院校、文化艺术机构的专家学者和舞蹈艺术家们围绕“交流互鉴·共融发展”主题,开展系列的舞蹈教育活动。
 
  (二)院校合作
 
  目前,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与东盟国家合作舞蹈教育课程,从学生群体来讲,主要是分为两种,一种是教授中国学生东盟的舞蹈;另一种是面对东盟的学生教授中国的舞蹈。因此,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院校与东盟国家的院校或者民间机构进行合作,加快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舞蹈艺术交流,如中国外交部和教育部在广西艺术学院挂牌成立了“中国—东盟艺术人才培训中心”,这就是一个既面向国内学生,也面向东盟的学生传授舞蹈的基地。如位于四川的成都大学也是如此,依托已有的学科资源,融入国家“一带一路”的建设,成立了中国-东盟艺术学院,为中国与东盟舞蹈教育提供了平台和渠道。
 
  这些院校的合作通常是采取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方式,一方面吸纳东盟留学生来中国学习中国的舞蹈艺术,培养中国与东盟舞蹈教育人才;另一方面,院校也开设了东盟舞蹈课程,聘请东盟舞蹈师资,教授东盟舞蹈艺术。近年来这些院校与东盟各国协同培养了大批东盟高端艺术人才,促进了中国—东盟的人文交流与教育合作。
 
  中国与东盟舞蹈院校的频繁交流,推进了中国与东盟各国舞蹈教育发展历程。近年来各大高校与东盟国家高校进行学术访问以及文化交流活动,把中国舞蹈文化与东盟舞蹈文化进行相互学习与展示,促进中国文化艺术与东盟文化艺术的交流,同时带动了两国的教育合作与文化交流。
 
  (三)网络课程教育
 
  虽然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济往来密切,带动了东盟国家的经济发展,但是对于跨国留学来讲,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出国留学的条件。因此国际艺术院校的学分互认、课程资源分享以及网络课程教育等对于中国与东盟舞蹈教育来说非常重要,为输送中国学生到东盟国家教授舞蹈培育了人才,为东盟国家的学子们提供了更多的舞蹈教育资源,增强舞蹈教育课程的复合性,促进交流与合作。虽然这些网络课程教育为学习舞蹈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方式,同时也存在一些教学资源或重复、或浅显、或不够专业的问题,因此如何让网络课程教育更为专业,更为精准,这也是一个需要探析的方面。

\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东盟舞蹈教育方式和路径探析
 
  (一)拓展民间艺术机构的合作
 
  目前,虽然民间艺术机构也有参与到“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与东盟舞蹈教育中来,但是主导力量微弱,不及院校的影响力大。实际上,“一带一路”是一个为经济和文化建设服务的伟大战略目标,是一个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创举,而民间舞蹈艺术机构是一个可以同时结合经济和文化的实体,在舞蹈教育中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如近年来中国的一些教育企业在东盟国家投资建设了一些教育项目,如海外孔子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这些教育项目包括了文化教育、艺术教育、工程教育、信息教育等方面的内容。这些教育项目,也可以将舞蹈教育融入进去,拓宽东盟舞蹈教育的渠道,推动中国与东盟舞蹈教育的发展。
 
  由此可见,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与东盟舞蹈教育中,要充分挖掘民间舞蹈艺术机构的力量,借助他们在运营、经济方面的资源,扩大中国舞蹈教育的输出,同时通过这些项目,引进东盟的舞蹈教育资源,为中国舞蹈增添创新元素。
 
  (二)拓宽举办活动的地域范围
 
  一直以来,中国与东盟都在举办着各式各样的交流活动,如博览会、文化交流年等。但是这些交流活动大都是官方推出的,民间渗透力不强,尤其是在一些小中型城市,舞蹈教育交流活动的参与机会相对较少。
 
  “一带一路”对于中国来说,其渗透到中国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因此在发展与东盟舞蹈教育的时候,要举办一些参与性较强的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和教师参与进来,让更多的中小学生和民众参与进来。如根据一些城市在“一带一路”上的作用以及人文特色,举办一些经济活动的同时,融入一些与东盟舞蹈教育相关的教育活动介绍或者艺术表演等,让东盟舞蹈教育在中国得到较大范围的传播。
 
  另外,如中国在东盟的一些经济活动中,也可以将中国的舞蹈教育融入进去,如教育相关产业的展会、工艺产品展会、民族特色产品博览会等,都可以将中国的舞蹈教育融入进去,扩大中国在东盟国家的影响力,如中国的敦煌舞、民族舞蹈等。这些舞蹈独具特色,同时又拥有不凡的舞蹈魅力,可以增进与东盟国家的沟通与交流。
 
  (三)媒体平台
 
  随着网络平台的兴起,直播、视频已成为人们获取学习资源的一大渠道。舞蹈教育作为一门学科,也可以借助网络平台进行教育。当前,在线下,由于地域的原因,与东盟国家的舞蹈教育交流时无法做到资源对等,但是在强大的互联网背后,可以通过线上平台进行东盟舞蹈教育。尤其是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中国的一些教授可以去越南、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等开展中国舞蹈线下教育,同时也可以通过直播、视频等,面向东盟的学生进行线上教育。通过院校和专业人士发起的直播或教学资源,含金量更高,专业度更强。
 
  另外,中国的舞蹈节目近年来如火如荼的发展着,如《舞蹈世界》《舞蹈奇迹》等,这些舞蹈节目的盛行,也让很多东盟的舞蹈走进了观众的视线,也激发了不少舞蹈爱好者的学习热情。这些电视节目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文化的沟通和经济的互融,因此可以借助电视节目,开展中国与东盟舞蹈的教育与交流。
 
  (四)完善舞蹈教育机制,建设舞蹈教育品牌
 
  虽然地处西南地区的院校如广西艺术学院、成都大学等不断的为东盟舞蹈教育输送人才,但是毕竟受人文、风俗、民族特色的影响,在舞蹈教育方面还存在着差异,如何解决这些差异性问题,除了不断的沟通、交流以获取最大程度的融合以外,还需要完善舞蹈教育的机制,达成共识。具体来说,政府要发挥好引导作用,举办高层次的舞蹈教育交流活动,而院校之间也要在专业教学、理论教学、教育制度等方面统一步伐,完善教育机制。
 
  众所周知,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中国针对“一带一路”上的不少国家开设了语种教学课,同时还培养了不少技术人才,对于舞蹈教育来说亦需如此。对于中国与东盟舞蹈教育的发展,既需要语言的沟通,也需要专业的教育人才,因此完善中国与东盟舞蹈教育机制,建立中国与东盟舞蹈教育品牌十分必要,虽然,目前也有中国外交部和教育部在广西艺术学院成立的“中国—东盟艺术人才培训中心”的舞蹈教育品牌,但是中国地大物博,北方和南方对于东盟舞蹈的普及和认识没有西部地区的普遍,人才也相对缺乏。另外中国的舞蹈分布在全国的各地,因此在全国各地建设类似的中国东盟舞蹈教育品牌也非常有必要,一方面可以输出中国的民族舞蹈,另一方面可以引进东盟的舞蹈艺术,增强艺术交流,成为“一带一路”上的文化纽带,加速经济与文化的交流。
 
  四、结语
 
  文化交流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舞蹈艺术也是如此。中国舞蹈教育要依托“一带一路”的伟大倡议,以及繁荣稳定的经济政治背景,将中国的舞蹈艺术传播出去,同时也吸取一些东盟国家的舞蹈艺术,或融入、或接纳,介绍到学校,介绍到民间,让更多的中国人了解东盟的舞蹈艺术,进而了解东盟的文化,中国可以将传统舞蹈如古典舞、民族舞等介绍到东盟,让东盟的人民更好的了解中国文化,促进各国文化和谐发展。舞蹈是一个综合的学科,并不是只了解肢体动作就能够演绎完美的,因此除了要做舞蹈技术技巧的教育之外,还要对舞蹈艺术文化的教育做进一步的分析和理解,才能助力舞蹈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小春,秦贺.构建中国—东盟舞蹈教育交流合作长效机制[J].艺术教育,2015(04):192-193.
 
  [2]陆丽静.发展面向东盟的民族舞蹈艺术教育[J].艺海,2016(10):58-60.
 
  [3]高旭.“一带一路”跨境舞蹈人才培养探究[J].当代音乐,2019(08):141-142.
 
  [4]张占敏.交流互鉴,共融发展—“2019中国—东盟舞蹈教育论坛”综述[J].艺术探索,2020(05):102-11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3927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