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论文 > 正文

张朝钢琴作品《音诗》的组成要素及演奏探讨论文

发布时间:2023-11-07 15:38:0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音诗》以哈尼族民歌为基础,融入多种元素,其旋律 、和声极具特色,给人以耳 目 一新之感 。文章介绍 了作者的生平和该乐曲的创作背景,分析说明该乐曲的音乐特点,包括民族特征突出 、旋律丰富多变,并从曲 式结构、和声及调式等钢琴作品的基本组成要素出发,对该乐曲进行分析,最后以触键的方式、踏板的使用、情 绪的表达为落脚点,围绕该乐曲的演奏展开探讨 。

  我国 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历史 较长, 最早可以追溯 到 1915 年由赵元任先生创造的《和平进行曲》,此后,钢琴 作品的创作与演奏在 我国 如火如荼地 开展起来, 越来越 多具有中 国 特色的 钢琴作品脐身于 大众视野 。随着时 间 流逝,钢琴音乐作品走向成熟,大量内容详实 、风格迥异 、 带有鲜明 民族特色的 作品出 现,由张朝创作的《音 诗》便 是此类作品的代表。《音诗》的创作来源为哈尼族民歌“阿 茨 ”,属 于 山 歌 题 材,主 要 抒 发 生 活 所 感,曲 调 多 嘹 亮 舒 展,歌曲旋律婉转动人 。该乐曲展示了张朝在孩童时代的 生活,流露出他对 家 乡风土人情的 喜爱,作者 在保留原作 主旋律基 础上, 运 用精湛的技法, 使乐 曲的旋律更加优 美 。此外,《音诗》的音乐 特征也非常鲜明,每段均用 到大 量的民族元素 。
\

  一、张朝《 音诗》介绍

  ( 一 )作者介绍

  张朝,当代 著名的作曲家 和钢琴家,现任职于 中 央民族大学,其父为我国著名的作曲家张难。张朝受父亲影响,自幼便展现出 独特的 音 乐 天赋,16 岁时,创作出 了《谐谑 曲》和《海燕》。鉴赏张朝的 钢琴作品能够发 现,他所创作 的乐 曲极具个人特色,这是因为 张朝始终致 力于个性 、民 族性的 结合,无论 是《皮黄》《哀牢狂想》,还是本文研究 的 《音诗》,均能够看到民族性的“影子”。

  (二)作品介绍

  《音诗》是张朝众多钢琴曲中的代表性曲目 。 目前,该 曲被收录于《中 国旋律》钢琴曲集中,作品集共包含 20 首 钢琴曲,均为 我国 民歌改编而成,《音诗》为第 19 首,是作 者献给父亲的礼物 。

  《音诗》是张朝参考他父亲早年创作的小提琴曲目《春 籁》第二乐章《哈尼情歌》改编而成的,因此,该钢琴曲也被 称为《哈尼情歌》。 钢琴曲中的旋律也在张难先生的《阿波 毛主席》中 出 现 。作为 我国 著名的 钢琴曲作家,张难曾在 云南红河地 区生活数年,熟悉该地 区的历史 文 化 、风土人 情,作品的 大部分都在 描述哈尼族和彝族的 风土 文 化,并 且具有极为鲜明的民族元素 。其作品旋律优美、内涵深刻, 充分表现出哈尼族青年人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2007 年 张朝将其中 具有民族特色的 内容融入《音 诗》中,使 得 原 有 曲 目 在 抒 发 爱 情 的 基 础 上 拥 有 更 加 深 刻 的 主 题 。

  二、《 音诗》的音乐特点

  ( 一 )民族特征突出

  分析由民歌改编 而成的钢琴作 品能够发现, 多数作 品均体现了少数民族独有的审美观,《音诗》也是如此 。张 朝在创作《音诗》时,先后运用多种创作 手段和技巧,充分 展示了音响 、多声部所具有的层次,真正做到凭借乐曲展 示红河地区风景 、哈尼族景色 。 以乐曲的 1~4 小节为例, 该段为典型的“鱼咬尾”,即 前 一 句的尾音和 后 一 句 的 开 头保持一致,运用该手法处理乐句,可以给人以周而复始之感(详见谱例 1)。
\

  (二)旋律丰富多变

  该乐曲的主题旋律丰富多变,温柔 、激昂兼而有之,在 展示民歌韵味的基础 上,灵活运用颤音 、滑音等常见装饰 音,使乐曲旋律更加婉转 、悠扬 。另外,乐曲旋律表现出明 显的“句式自由”这一特 点,演奏《音诗》时,演奏者既要重 现乐曲记录的情 景,彰显 民歌独有的韵味,又要通 过留白 的方式,增强乐曲的抒情性 。

  三、《 音诗》组成要素分析

  《音诗》旋律源自哈尼族民歌,张朝通过融合民族旋律 形态 、民族调式与 西方作 曲技法,赋予该乐曲丰富的内容 和明显 的特 色 。本 章将分别从曲式结构 、和声 、调式等层 面出发,对该乐曲的组成要素进行分析 。

  ( 一 )曲式结构

  曲式结构是指乐曲的组 织结构和形式安 排 。常见的 曲式结构有以下几种:第一种为三段式(即 ABA 式),乐曲 分为三个 部 分,A 部 分是主题 或主题 组,B 部 分是对比部 分,最后再次回归主题 。该曲式结构十分简单,能够直接 展示主题 。第二种为变奏曲式,每个变奏都有独特的风格 与特 点,通 过对主题进行变奏,展示乐曲多样性 。第 三种 为奏鸣曲式,该曲式同样 包括三部 分,分别是快速的第 1 部分 、缓慢的第 2 部分、快速的第 3 部分,常见于古典主义 和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作品。第四种为独奏舞曲,如:维也 纳华尔兹,由连续的多个 舞曲序列组成,每个 舞曲有特定 的曲式结构。第五种为简短曲式,包括简短且完整的乐章, 乐曲通常以自 由形式组织而成,没有明确的主题或结构 。

  《音诗》是典型的三段式结构,全曲共有 57 个小节,虽 然表现出变奏曲才具有的特 征, 但其曲式并非典型的变 奏曲式 。

  乐曲的 1~ 13 小节为呈示部 。该段由三个乐句组 成, 通过大量音乐织体,对民族特 色 、哈尼族人热情且豪爽的 性格进行展现 。

  14~42 小节为中段 。该段同样分为三部分,完美融合 连接 、变奏和变奏Ⅱ 。其中,连接句由 4 小节组成,旋律随 着主题 的推进 而推进,需要演奏者频繁改变左手位置,与 此同时,通 过渐 快 、渐 强的演奏方 式,将作 者想要表 达 的 多种情绪准确传递给听众 。变奏为 bA 徵调式,具有明显的 流动性,需要各声部 相互配合,尽量避免使用固定 低 音, 给听众带来开阔 、明朗的感受 。变奏Ⅱ要求演奏者用左手 准确弹奏三连音,通 过将音程和三连音相结合的方 式,增 加乐曲厚度与 流动性,右手则需要以乐谱注 释为依据,准 确弹奏高音和弦,在保证乐曲具备理想歌唱性的前提 下, 促使情绪转变,使乐曲顺利到达高潮 。

  43~57 小节为再现段 。该段需要回归乐曲主调,特 征 如 下:一是高声部 加入六连音,覆盖主题 旋律,配合 左 手 切分,解决主题 反复出现使听众产生枯燥感的问题,保证乐曲主题 、作者情感能够得到准确展现 。二是结尾与开头遥相呼应,通过交替演奏,延长主和弦的 时 间,使 得 乐 曲 在温柔的旋律中走向尾声 。

  综上所述,虽然《音诗》的 篇幅较短,但张朝并 没有挪 用 原有旋律,而是以五 声 调式为 基 础,酌情融入和弦 、混 合音,由此赋予乐曲更加丰富的内容和更强的流动性 。

  (二)和声

  我国 钢琴作品存在 多种和弦结 构, 包括但不 限于 五 声纵合和弦 、三度叠置和弦等。《音诗》的主旋律为三度叠 置和弦,主题为 五 声 调式,和声 融入大 量偏音,且 偏 音 普 遍作为辅助音 或经 过音 而存在 。乐 曲呈现和弦的方式分 为 柱式和弦 、分解和弦,强调以和弦为 支撑,根据中 声 部 特点,酌情加入半音 化,确保乐 句之间紧密衔接 。在模仿 复调、复调对位的配合下,赋予乐曲更加鲜明的个性特征 。

  另外,《音诗》还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以民族调式为基 础,参考 西方常用 的 四 五 度技法作曲,由此达到巩固调性 的 目的 。第二,创作时,没有选择传统方法,而是以终止式 为落脚点,弱化和声功能性 。12 小节 、13 小节均用了离调 模进,对乐 句 、乐段进行连 接,在 演奏动机的 配合下,使乐 句 、乐段变得更加紧凑(详见谱例 2)。第三,和声结构为线 性结 构,呈示部参考 复位对 调,将每个声部打造成具有旋 律性的 、独立存在 的个体,保证每个声部均能够随着旋律运动而运动 。

  (三)调式

  《音诗》采用 了我国传统的 民族调式,乐 曲呈示部 、中段和再现段分别是 bA 羽调式 、bA 徵调式 、bA 羽调式 。通过 旋宫转调(即基 于 十二律移动宫音 位置),将 bA 羽调式转 换为 bA 徵调式,在此过程中,乐曲调性并未发生明显变化 。
\

  中段不仅存在 bA 徵调式,还有数次离转 。21 小节 、22 小节为 bB 角调式 。虽然 23~26 小节包含两组大致相同的 乐 句,但二者 的 调式存在 明 显区别,分别是 bB 徵调式,以 及 bB 羽调式,凭借不同的调式,赋予乐句不 同的 色彩 。37 小节 、38 小节基于演奏动机实现离调模进 。38 小节 、39 小 节为 #C 徵调式 。乐曲在 40 小节正式过渡到 B 宫系统 。41 小节通过等 音 转换,顺利变更为 bC 宫系统,为 演奏 bA 羽 调式的再现段做准备 。

  (四)速度

  《音诗》的速度分为慢板 、行板 。呈示部为行板,要用讲 述故事的方式推进,不仅要避免拖沓,而且要避免演奏速 度过快 。 由于该段有延长记号,因此,演奏者 既要避免演 奏过于散漫,又要确保演奏灵活 。

  中段开头的 14 小节是原速, 此后, 演奏速度逐渐加 快,28 小节开始减慢,演奏时,要考虑织体加厚的要求,通 过细腻的 指法和技巧, 塑造出 与乐 曲特点 相 符 的 音 色, 如:清澈明亮 、温暖柔和 、激情张扬,进而表 达张朝想要通 过《音诗》传达的情感和意境 。中部 31 小节再次回归原速, 且逐渐加快,37 小节开始减慢,31~37 小节的 句子走向也 随着速度的 变化 而有所改变 。38 小节 、39 小节为 乐 曲的 华彩片段,整体节奏十分复杂,不 仅有三连 音 和五 连 音, 还加入大量装饰音,需要演奏者 自由处理节奏,避免给听 众刻板 、机械之感 。42 小节为该段的华彩乐句,该小节演 奏速度再次减慢,目的是准备衔接下一段 。

  再 现段开头是慢板,此后逐渐恢复平静,结 尾处改用 和弦 。49 小节是该段的华彩乐句,演奏速度偏快,由于结 尾有延长记号, 因此, 演奏者需要在结 尾处停留一 段时 间,随后再恢复慢板 。该段进入尾声 时,可以灵活改变演 奏速度,但要保证整体属于渐慢走向 。

  (五)力度

  《音诗》的力度变化极其丰富,其中,pp 最弱,sf 最强, 中间由弱到强依次是 p/mp/mf/ff。

  呈示部 1 小节采用弱处理,3 小节先短暂停顿,再逐渐 加大演奏力度,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推动乐句发展, 二是明确乐句走向,由此凸显乐句之间存在的强弱关系 。

  中段 14~ 17 小节是 pp,演奏力度偏弱,整句音色相对 轻柔,18~20 小节是 p,21 小节 、22 小节是 mf,整段的演奏 力度为渐强,27~30 小节是该段的连接部分, 演奏者要重 点关注情绪转变 。演奏 31~34 小节时,演奏者右手演奏大 和弦,左手演奏三连音,34 小节通过三连音将《音诗》推向 高潮,需要加大演奏力度到 ff,使听众充分感受到乐曲的 气魄 。34 小节后,演奏力度渐 弱,35~37 小节同样是连接 部分,具有推动作用 。39 小节要再次加大演奏力度,按照 乐谱所标出的强音记号演奏和弦 。弹奏 42 小节时,应 保 证演奏力度与 34 小节持平,使得乐曲被顺利推向第 二个 高潮 。需要注意的是, 虽然 42 小节 、39 小节均为乐曲高 潮,但二者存在明显区别,42 小节色彩更为明朗,因此,演 奏者不仅要关注 右手的大和弦, 而且要关注左手的分解 和弦,在该小节的结尾处,酌情 减弱演奏力度,保证乐 曲 能够顺利过渡至下一段 。

  再现段整体均采用弱处理,其中,开头演奏力度最弱, 此后渐强 。该段最强之处是 49 小节,强度为 mf。由此不难 看出,整段力度偏弱,演奏结尾的 51~57 小节时,要 加 入 弱音踏板,为听众营造更为宁静的演奏氛围 。

  (六)节拍及节奏

  1.节拍

  乐曲交替出现多种 节拍的 情 况 又 被 称 作 变 换 节 拍 。 《音诗》有多处存在变换节拍 。呈示部开头为四四拍,13 小 节变为四二拍 。中段 14 小节为四四拍,23 小节为四三拍, 24 小节变回四四拍,25 小节再次变更为四三拍 。38 小节 、 39 小节均是典型的四六拍, 而 41 小节又回归至四四拍 。

  再现段 49 小节 、50 小节分别为四七拍 、四五拍 。通过分析能够发现, 乐曲变换节拍主要出现于乐句 、乐段的连接 处,原因是连接处需要转换情 绪,变换节拍能够加快情 绪 转变,保证演奏效果 。

  2.节奏

  (1) 自 由节奏

  在《音诗》的乐谱中,自 由节奏均标有 Rubato 的记号 。 该记号分别出现于乐曲的 38 小节 、49 小节以及 54 小节 。 这里要注 意 一 点,即:乐曲的 自 由节奏并非绝对自由,原 因是每小节均有对应拍号, 其中,38 小节是四六拍,49 小 节是四七拍,54 小节是四四拍,演奏者切记不可演奏得过 于散漫,可能导致演奏效果不理想 。

  (2)复合节奏

  复合节奏指的是乐曲中同时存在多种节奏,可以细分 为以下两 种情 况: 第 一 种, 将整体节拍划分成数个 分节 拍,使重音得到转移 。第二种,即人们所熟知的“几对几”。 《音诗》中,以上两 种 复合节奏均有涉及 。一 方 面,乐曲通 过切分音的方式,对强弱规律进行调整 。其中,27 小节 、28 小节需要演奏者左手连续切分,由于切分会转移重 音,因 此,演奏这两 小节时,听众往往会产生“左手模仿右手”的 感觉 。29 小节 、30 小节模仿感觉更加明显,原因是这两小 节在保留左手连续切分的基础 上, 将节拍规律由原有的 四三拍变更为八六拍, 真正 做到凭借复合节拍给听众听 觉带来强大的冲击力 。

  四、《 音诗》的演奏探讨

  通过上文分析能够发现,张朝 以民族旋律形态 、民族 调式 、 民歌素材为依托, 创作 出极具民族特 色的钢琴作 品,《音诗》具有极 为鲜明的特 点,按照常规方 式演奏,通 常难以取得理想效果 。鉴于此,本 章将以触键 、踏板的使 用,以及情 绪的表达为落脚点,对演奏该乐曲的注 意事项进行讨论 。

  ( 一 )触键方式

  触键在 演奏钢琴曲的 过程中 发 挥着重要作用, 不 同 的触键方式能够产生不同的音响效果 。演奏《音诗》时,演 奏者需要注意以下内容:

  1.呈示部

  乐 曲呈示部主要描写的是张朝对 于 自己童年 生活的 记忆,旋律较为 梦幻 、空灵,需要重点关注中 声 部 。演 奏 时,演奏者 应当放平手指,用 指肚触键,确保触键发 出 的 声音流畅且连贯 。演奏 1 小节和弦时,要缓慢向琴键施加 向下作用 力,达到贴键到底的 效果,以确保旋律清晰 、突 出 。低声部要视情况调整支撑力, 保证演奏时 长满足要 求 。 中声部的关键在 于 和声 填充,要灵活运 用 指法,向听 众传递害羞 、向往等情感 。

  2.中段

  乐 曲中段由三部分组成 。第 一段可以借鉴呈示部使 用的触键方式,用 指肚接 触琴键,并 匀速下降 。该段和呈 示部 的 区 别 在 于 该 段 触 键 更 为 轻 柔, 其 中,14~ 17 小 节 要 配 合 左 踏 板 重 现 张 朝 家 乡晴 朗 、湛 蓝 的 天 空,酌 情 弱 化模仿声 部旋律,但要保证整体清晰 。演奏连 接 部分时, 要 改 变 触 键 方 式,23 ~26 小 节 需 要 演 奏 者 立 起 手 指,其 中,23 小 节 、25 小 节 需 要 稍 微 立 起 手 指,24 小 节 、26 小 节则需要手指紧贴琴键 。27 小节后,竖起手指,按照乐谱 变化 演 奏 节 奏,并 用 右 手 演 奏 八 音 度 旋 律 。29 小 节 、30 小 节 具 有 声 部 多 、节 奏 交 错 的 特 点,要 在 紧 贴 琴 键 的 同 时 突出八度音 。31~42 小节加入了多个八度 、音 程,还有 大 和 弦,要 求 演 奏 者 突 出 掌 关 节 具 有 的 支 撑 作 用,酌情 转移发力重心,将发力点改为 大臂或者后腰,达到彻底放 键的效果 。

  3.再现段

  该段的 功能定位是再 现呈示部, 整段节奏是典型的 六连 音,同时 旋律也发 生了明 显变化,整体更接 近慢板 。

  考 虑到该段所描述的 内容是 “二人在 黄 昏时 分携手踏上回家的道路,边走边唱,似乎想通过歌声互诉衷肠”,因此, 要在缓慢下降的同时接入高声部 。48 小节用到九连音,即 便如此, 演奏者仍然应当做到缓慢下键, 以确保演奏准 确 。50 小节强调重点是缓慢下键,以免由于下键错误,导 致乐曲传递情感出现偏差 。51 小节低音声部为半音上行, 而高音部创造性地使 用 两个音 连 线, 使得整个小节的 节 奏相对单一,演奏者 在 演奏该小节时,应酌情减慢下键速 度,再 现“二人散步”这一情景 。进入尾声后,需要把注意 力放在 双手交替上,弹奏和弦时,酌情加入左踏板,严 格 控制下键速度和音量,进而保证演奏效果 。

  (二)踏板的使用

  在演奏钢琴曲的 过程中, 踏板扮演着十分重要的 角色 。正常情况下,钢琴的左踏板通常是柔音/弱音踏板,作 用是修饰音 色,且 降低音量 。右踏板则是强音/延音踏板, 作用是确保乐 曲演奏流畅且 连 贯 。为 了突出《音诗》丰富 且 细腻的音 色,演奏者需要做到科学使 用 踏板,将张朝对 于父辈的感恩和经 验 、对 于 自己童年 生活的 回忆 、对 于儿 时玩伴的怀念 、对于爱情的向往等全部融入乐曲中 。

  1.呈示部

  《音诗》在呈示部开头便表明乐曲的演奏动机,需要演 奏者 正确使 用 踏板,在 轻柔触键的 配合下,再 现乐 曲深层 情感 。演奏过程中,可以酌情使用左踏板,例如,浅踩左踏 板,对前四个音进行润色;例如,弹奏到第五个音 时,踩下 左踏板 。要重点关注 1 小节,该小节第四拍出现了乐曲的 首个和弦,需要迅速转换踏板 。该段后半部分存在大量分 解和弦,需要演奏者根据和声使用不 同的踏板,其中,3 小 节、7 小节的左手中声部均加入半音下行,应做到每拍更换 一次踏板,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和声混浊,影响演奏效果 。

  2.中段

  14 小节存在 pp, 要注意乐曲音色, 在左踏板的 配合 下,完美再现悠扬 、动听的歌声 。通过模拟复调,确保演奏空间合理,且视情况更改音色 。演奏 17 小节时,酌情放开左踏板 。

  3.再现段

  该段情绪相对平静,演奏者只需浅踩踏板即可 。51 小 节存在 pp,主要使用左踏板 。正式进入尾声后,应当严格 按照曲谱的标记使用踏板 。

  (三)情绪的表达

  演奏《音诗》时,应注意乐曲的音色 、音乐情绪,深入理 解乐曲情感内涵和意境要求, 通 过多种 演奏技巧和艺术 表现手段,将乐曲蕴含 的情感和意境传递给听众,引起共 鸣 。作 为整合西方乐器 、民族曲调的钢琴作 品,《音诗》具 有极 为鲜明的民族特 征, 要求演奏者通 过钢琴展示哈尼 族民歌,考虑到民歌曲调悠长,但钢琴在演奏过程中极 易 由于其他因素干扰而无法 连奏,因此,要想使用钢琴完美 展示民歌特色,关键要做到准确掌握音乐情绪 。
\

  《音诗》中,1 小节作 为乐曲开 头,需要准确呈 现乐曲 主题 。演奏时,演奏者可以通过缓慢下键,凸显乐曲情绪, 用手臂带动手指的指尖移动并按下琴键,凸显音响共鸣性 。 另外,演奏该小节时,还要控制 按键力度,根据伴奏织 体 的情况,通过渐弱的方式,确保上 、下乐句顺利衔接 。4 小 节开始,要重 点关注 和声 、演奏力度,切记不能用单一 的 、 平铺直叙的方 式表达情感,要灵活使用三指演奏法 、四指 演奏法,重现作者想要通过该乐曲表达的情境 、情感等 。8 小节后,需要演奏者双 手交替演奏,避免停留过久,导 致 旋律线条破碎 、情感表达中断 。9 小节对演奏者手腕力量 的要求十分严格,只有用手腕带动手指按下琴键,才能确 保六连音得到平稳 、顺滑衔接,使情 绪得到流畅且饱满的 表达 。14 小节开始,调式发生明显变化,乐曲色彩也较此 前变得更为明朗, 为避免演奏过程中出现吞音等常见问 题,演奏者应将注 意力集中于手掌上,通 过手掌调整手腕 状态,按照乐谱的要求移动旋律线条,使旋律声部得到清 晰而准确地展现 。27~30 小节应注意情绪的起承转合,保证双手稳定,为乐曲顺利达到高潮奠定基础 。31 小节后,乐曲和弦气势明显 上升, 要想使听众感受到哈尼族人豪 爽的性格, 关键是要确保音响 丰满, 基于左手的伴奏织 体,连贯且准确地演奏出三连音 。乐曲主题旋律在 43 小 节出现了明显 变化,此时,可以运用八度滑音,使节 奏 变 得更加神秘且富有层次 。

  五、结语

  综上所述,《音诗》是张朝 的代表作,该乐曲与 哈尼族 民歌文化一脉相承, 通过音乐意境, 对哈尼族人的性格特 点、当地景色加以展现 。研究该乐曲,不仅能够帮助演奏者 更好地理解乐曲内涵,通过使用恰当的演奏方式,使乐曲演 奏效果达到理想水平,还有助于钢琴作品、传统民歌进行深 度融合,对钢琴乃至整个艺术界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

  参考文献:

  [1]齐欢 ,张玄 .论中国钢琴作 品中的拟声 、拟态与 拟 神—— 以 张 朝《皮 黄》为 例[J].音 乐 艺 术(上 海 音 乐 学 院 学 报 ),2022(04):173- 190+5.
  [2]徐靖 , 闫大卫 .红色印记—— 张朝《叙事曲》的旋律发展 特 征及 其演奏分析[J].黄河之声,2022(20):68-71.
  [3]于倩 ,徐亚樵 .张朝 钢琴独奏作 品的艺术特 色与 多元文化内涵 探究[J]. 中国音乐,2022(04):146-156.
  [4]纪 婷 婷 .戏 曲 元 素 与 钢 琴 艺 术 的 碰 撞 —— 张 朝 钢 琴 作 品《皮 黄》的创作特色及演奏分析[J].黄河之声,2021(23):86-88.
  [5]余雪儿 . 以中国钢琴作 品《音诗》为例分析张朝 的钢琴音乐创 作[J].艺术评鉴,2021(13):75-77.
  [6]石丹 . 当代音乐语言探索的“攀登者”—— 从张朝《自 然 一 号》 对音色音响的建构谈起[J].人民音乐,2020(09):14-17.
  [7]管 乐 .父 子 情 深 一 曲 贯 穿 —— 张 难 、张 朝 父 子 二 人《 哈 尼 情 歌》的音乐比较分析[J]. 当代音乐,2019(11):98-99.
  [8]林怡俐 .深入浅出:张朝的钢琴音乐创作 特 点阐释[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8(06):92-97+10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6656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