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肯特·凯南的《为小号而作的奏鸣曲》是一部小号和钢琴美妙碰撞后的合奏作品 。本文通过对其第 一 乐章的音乐本体和演奏方法进行分析,进而深入理解该作品 。该乐章以纯四 度和纯五度的音程为基础,展现 了 主题的多样性和变体 。钢琴部分需要注意清晰的拍点、渐强和力度变化,以突出小号的音乐素材。小号部分 则需要展现精气神和抒情性,与钢琴相互呼应 。针对钢琴部分的演奏要点,从而探讨第一乐章的演奏重难点, 且提供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和练习建议 。这部作品的独特性和技巧性使其成为小号演奏中的挑战性曲 目,但通 过认真学习和练习,演奏者可以将其演绎得更加精彩 。
【关键词】肯特·凯南,《为小号而作的奏鸣曲》,音乐本体,演奏方法
肯特·凯南的《为小号而作的奏鸣曲》是由小号与钢琴 器乐合奏的乐曲,是小号奏鸣曲乐库里的作品 。 目前国内 极 少有人涉及肯特·凯南《为小号而作的奏鸣 曲》的 分 析 与研究 。本文是根据笔者自身演奏经验和 实 践 感 悟,解 析 、探讨应对方法与练习注意事项 。通过对该作品中简练 新颖 、主题 突出的小号音乐素材部 分和 节奏鲜明的钢琴 协作部 分进行研究分析,同时阐述演奏要点,包 括 力度 、 韵律感和旋律表达等 。
一、肯特·凯南简介与《为小号而作的奏鸣曲》概述
( 一 )简述肯特·凯南的生平 、音乐活动
肯特·凯南是一位备受推崇的作曲家和音乐教 授,他 的才华和 贡献在音乐界广受赞誉 。他的职业生涯始 于作 曲领域,在他 43 岁退休后热衷于教 育,随 后 在 德 克 萨 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担任理论和作曲教授,给众多学生传授音乐知识与提升技巧 。凯南在接下来的 40 年间为音乐教育做 出了杰出贡献 。
《为小号而作的奏鸣曲》是凯南在 1954 年受全国音乐 学校协会(NASM)委托而创作的作品 。这首曲子是专门为 德克萨斯大学 的小号学 生弟兰克·埃尔萨斯而写,他是纽 约高盛乐队的独奏家 。这部作品于 1955 年 11 月 26 日在 密 苏 里 州 圣 路 易 斯 举 行 的 NASM 大 会 上 由 Frank Elsass 首次演奏 。
凯南的作品以其明确的调性感而著称,尽管它的发展 形式 常常充 满神秘与变幻 。他的音乐既能 在调性结 构 中 展示清晰的和声关 系, 又能 在创作中展现出引人入胜的 神秘性和 变奏性 。凯南对于音乐的结 构 和形式抱有严谨 态度,这种态度在《为小号而作的奏鸣 曲》中得以充 分 展 现 。他对于音乐的独特创作方 式 和 扎实的音乐素养使他 成为当代音乐界的重要人物之一 。
(二)时代背景
在音乐 领域,艺术家开始探 索新的音乐形 式,尤其 是 实 验性 的前卫音乐, 受到像勋伯格等作 曲家的作 品 和理 念启发 。这 种音乐形 式涉及序列化音符 、序列化 节奏 、动 态和其他非音调元素的运用 。同时,还有一些音乐家选择 回归传统的标准结构,例如:奏鸣曲-快板形 式,以创造 出 更加富有旋律性的新古典主义风格 。
肯特·凯南等作 曲家通 过使 用高度分 离的旋律 、非传 统的音 调结构,以及强调 节奏等 手法,为他们的作 品 注入 了当代特色 和风格 。他们的音乐作 品 展现 了对传统形 式 的重新解构和创新,以及对音乐语言的新颖运用 。这种实 验性 和创新性的音乐创作使他 们的作 品具有独特的声音 特征和当代艺术特性 。
通过 运用序列化 的音 符和节奏,肯特·凯南等 作 曲家 打破了传统音乐限制,创造出丰富多样的音乐语言 。他们 将音乐 的元素分 离出来,通 过对旋律 、和声 和节奏的 独立 处理,创造 出富有复杂性 和创造性 的音乐 构思 。 同 时,他 们也强调 节奏的 重要性, 通 过 强而有力的 节奏构成音乐 的发展动力和表达形式 。
这些音乐 家的作 品 既继承了传统音乐 的 优点, 又注 入了当代音乐元素, 展现 出音乐作 品 的 多样性 和创新精 神 。他们的 实 验性 和前卫的音乐形 式为 当代音乐 的 发展 开辟了新的 道路, 为音乐 家和观众带来了全新的 听觉体 验和审美感受 。
(三)《为小号而作的奏鸣曲》作品整体概述
以 保罗·欣德米特和他 的 老师霍华 德·汉 森 为 榜 样, 《小号和钢琴奏鸣曲》 深受欣德米特新古典 主 义 风 格 影 响, 这 一作 品 也是 小号众 多保留曲目 中 最难演奏的 曲 目 之一 。欣德米特 、肯特·凯南这批作 曲家在 演奏中创作 出 全新的 和声体系,与 12 音体系和古典风格恰到好处地结 合起来,独特的旋律 、和声,以及表 现 手法,使 演奏者更加 理解音 色 、力度 、音乐 。现代人 如何效仿 演奏以及进 一 步解读该作品,把新古典主义风格发挥到极致,显得尤为关键 。
这首曲子在 多个方面都充满挑战和困难 。它采用了 四分音 调,这 在 小号演奏者 当中并不 常见,从分 析的 角度 来看,它对演奏者来说是令人生畏的 。表演者通常会面临 难以解析这 首曲子以及如何演奏的 问题? 他们常常需要 依赖于乐 曲的 录音 和音乐 中 指示的 句法等 。新古典主义 风格强调对传统音乐元素的 回归, 且 注重音乐 的 清晰性 和逻辑性 。模仿保罗·欣德米特的新古典主义风格,这 在 作品的音乐性和结构上得到了充分体现 。在《小号和钢琴 奏鸣曲》中,可以 清晰地看到 对 位 法与 和声 结构的 运 用, 这正是欣德米特新古典主义作品中的特征之一 。
《为小号而作的奏鸣曲》这部由肯特·凯南创作的作品 由三个乐章组成 。第一乐章采用了 Sonata-Allegro 形式,第 二乐章是三声部歌曲形式,第三乐章则是回旋曲形式 。正 是 这 些 乐 章 的 相 似 结 构 使 得 整 个 作 品 呈 现 出 一 种 统 一 性 。1986 年,凯南对《小号和钢琴奏鸣曲》进行修改,最大 的 改变是 通 过将几段音乐放在 混合 的韵律中, 以 反映重 音分组的方式增强作品的表达效果 。
此外,凯 南 还 缩 短 了 第 一 乐 章,且 略 微 放 慢 了 第 一 乐 章和第三乐 章的 节奏 。这 样的 调 整 旨在 让小号和钢琴 在 整 个 作 品 中 保持平等 地位,以 展示两种 乐 器 之 间 的 和 谐与 互 补 。这 一 乐 章的 重要 性 在 于引领听众 进 入音 乐 世 界,为 后续的 发展奠定基础 。第一 乐 章 作为整个作品的 开篇,为 后续部分 定下基调,这 种 做法常见于古典作曲家 的作品 。
二、《为小号而作的奏鸣曲》第一乐章的音乐本体及 演奏技巧分析
第一乐 章主部部分 的 纯四度和纯五度音 程 构成 了凯 南第一乐章主题的主旋律 。它的主题连续出现了三次,第 一次以降 E 为 中心,陈述则以小调 开始,运用弗里吉亚调式 。后面部分围绕这个主题,延续发展 。作曲家不断强调这个由 纯五度音程和 全音构成的基本动机: 第 一 次是向 上纯五度,向下 全音;第 二次是向下 纯五度,向上全音;第 三次开始 时是纯四度音程,然后是纯五度音程,呈现出一 个带有出兵吹号角性质的主题 动机, 其本质上是最初 动 机的一个细微变体 。接 下来这个动机与后面的四分音符 组相连 。整个动机持续了 9 个小节 。在整个第一乐章中, 所有主题动机在不断重复并改变,形成变体 。
( 一 )演奏肯特·凯南《为小号而作的奏鸣曲》第一乐章 钢琴部分需要注意的要点
第一乐章整体上强烈有力,提示“Actual Pitch”的旋律 需要强调突出,围绕着音乐的主题 与中心内容,预示整个 音乐“有力量”和“充满能量”。
首先,钢琴部 分需要弹奏清楚拍点,特别是在第 三小 节的第 二拍和第 三拍, 这两拍需要明确 导 向下一 小节的 第一拍,以便更好地与小号部分相衔接 。
其次,第四小节的渐强部分需要明显演奏出来 。演奏 者可以逐渐加强左手最低声部 的厚度, 以突出这一小节 的音量增加 。此外,最后两个右手的十六分音符不能突然 加快,需要体现出音程扩大的距离感 。
最后,由 于这首 曲子的主部 艺术风格是积极 的,演奏 者演奏时要保 持饱满和 浑厚的触感,避免过于松 软,应着 重注意音色充 实 。另外,由 于曲子是三拍子,时刻要展现 出“强 、弱 、弱”的韵律感 。当进入第 5~8 小节时,曲调变得 舒缓 。在这段演奏中,钢琴部 分可以加入一些手臂力量, 用指腹演奏,注意保持流畅地演奏,确保音乐不会停滞 。
(二)《为小号而作的奏鸣 曲》第 一乐章演奏重难点分 析及解决办法
本 文 着 重 从 第 一 乐 章 中 的 A、B、C、E、F、J、N、O 这 8 个重难点部 分针对钢琴和 小号的配合演奏进行 分 析,遵 循作曲家创作意图 的同时, 找 出更加完美展现该作品的 演奏方法 。
1.A、B 部分
在 A 部分中,钢琴扮演着重现小号旋律的角色 。高声 部的旋律需要清晰勾勒出来,以突出其重要性 。特别是三 连音部分,不能加速演奏,否则会导致整个音乐失去张力 。
当小号进入演奏时,钢琴需要适度降低音量,给予小 号呼吸空间 。第二拍的钢琴和小号的内容互相交替,双方 都需要注意力度变化,以展现出此起彼伏的音乐效果 。
在 A 部分的合奏结尾处,钢琴和 小号的内容相同,但 声音尽量不要盖过小号 。钢琴需要提前一 小节逐渐减弱 音量,以展现出减弱的音效 。然后,钢琴起 到收尾和 过渡 作用,具有抒情性的旋律需 要更加留意半音 下 降 的 和 声 变化 。
在 B 部分, 钢琴和小号之间的过渡非常关键 。第 26 小节钢琴的左手需要延续前 一 小节小号的动力感, 小号 呈现主题再现,因此这个主题建立在 a 音基础上 。第 29 小 节钢琴需要渐强,左右手的力度都要向两边延伸,以推动 小号的声部进行 。接下来的一小节力度增强由钢琴负责, 右手的手腕需要非常灵活,整个手臂需要划出弧线,使前 臂的力量毫不保 留地传递到手指上, 此处仅仅依靠手指 的敲击力度是不足以为后续的 ff(非常强烈)部 分打 下 厚 实基础的 。到了第 34~37 小节,力度变化更加丰富,同时 需 要注意右手双声部 和 左手对位声部 之间的 层 次 关 系, 要精确勾勒出多个线条 。此 时的力度应该是以螺旋式 的 方式逐渐下降,而不是突然跌落下来 。
2.C 部分
在《为小号而作的奏鸣 曲》第 一乐章的 C 部 分,是 主 部的尾声部分 。在曲谱中标记为“dolce”,这意味着演奏时 需 要带有甜美的感觉;然而这个指示下 的 右 手 高 声 部 线 条仍然需要保 持 光泽感,指尖需要挺住,进而确保 清晰的 音色和明亮的音质 。
特别是在第 40~46 小节之间, 演奏者可以考虑踩下 弱音踏板 。这个踏板的作用是减少钢琴共鸣,使得音色更加柔和 。 同时,左手的中声部 可以展现出更多的柔美性,与前面几个小节相比,可以在演奏中表现出更多柔软感 。
副部主题是第 47~61 小节,音乐 主题是抒情的,没有 大张旗鼓,是带有小调性质的 。这个主题用 4/4 拍,但钢琴 有时有重音,听起来好像是在不同的拍子上 。这个乐章也 有一个简短的结束主题,它回到原来的速度并再次以 降 E 为 中 心,这 个 结束部分 与 主部主题相 似,但略有不 同,由 纯五度和全音构成的主要动机依旧是核心内容 。
演奏时,音乐需要更具有流动性,音乐以长音为方向, 具有倾向性,不 能没有方向感 。 同样需要 注意 的是,当钢 琴独奏结束,需要 合 上小号选手的 呼吸,速度舒缓,整 体 难度不大 。
尾声部分也是《为 小号而作 的 奏鸣曲》的 一个 重要 环节 。在该部分,速度重新回归,特别要注意到 61 小节处钢 琴节奏,需要 呈现 出一 种 肯定感,同 时带有号角的 性 质, 带有强烈的行进感 。
3.E、F 部分
在整个 E 部分 中,左右手需要呈现 出对位效果,听众 可以听到两条相对方向的音乐线条 。当与小号合奏时,钢 琴部分需要 稍弱,以便 呼应小号 。 当最后速度放慢时,需 要谨慎处理,不要让音乐中断而使音乐的张力扩大 。
F 段是钢琴的独奏部分,包含两个乐句 。两个乐句都 是从强音量(f)到弱音量(p)的变换,第一乐句建立在 F 主 三和弦的基础上,带有强烈的 肯定语气;而第二乐 句则建 立在 e 主三和弦和降 G 主三和弦上, 呈现 出柔美和空灵 的感觉 。
钢琴演奏者需要 通 过 改变触键厚度 、下键速度以 及 角度等,充分展现 出音乐 的 和声 变化,使得乐 曲更加丰富 且具有深度 。演奏过程中要注意细腻地体现音乐变化,使 听众能够充分感受到音乐情感的转折和变化 。
《为小号而作 的 奏鸣曲》第一乐 章的 发展部分 非常短 小,只有 18 小节,两个乐器合奏时需要特别注意速度变化 。
钢琴持续演奏着降 B 音 伴奏,小号则以 华彩的 演奏展开音乐, 而 小号独奏结束时第一乐 句则是 副部主题的 一 部 分 。它的整体节拍变化很快,需要与合奏者一起找出每个 节奏变换的关键点 。 同 时,需要展现 出如 5/8 拍的“强弱 、 强弱弱”和 8/8 拍的“强弱弱 、强弱弱 、强弱”等 音 乐 韵律 。 尤其 演奏时还需要 内 心唱 出对方声部, 以展现 出二重奏 的和谐效果 。
第 97~99 小节是再 现 部的 引入部分, 在 这 里钢琴需 要特别加重每一个 强拍,以增强音乐气氛,并引导合 奏者 的情绪,为再现部内容做好准备工作 。这种强拍的处理方 式可以使音乐更加生动有力, 且将 听众带入接下来的 再 现部 。
第一 乐 章的 再 现 部 基 本 上 都 精 准 复 现 了 主 部 内 容, 只是 整体向上移高 。该作 品 的再 现 部是 以 一 种柔和的 状 态 进 入,这 种 写法与 传统的 奏鸣曲再 现 部特 点 是 完 全 相 反的 。
至此,可以 观察出以 下几个方面的 变化:首先是 调 性 的 改变导致了音乐 的 整 体色 调 完全不 同; 其 次在 表情力 度方面,呈示部的力度只有 f、渐强 、p;第三再 现部音乐则 从 p 的 力度展开,接着渐强到 f,然后音 乐 的 语 气 逐 渐 缓 和, 降低到 mf 和 p 的力度 。音乐力度的这种大幅度变化 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整体的音乐性格变化 。
而在 钢琴部分 演奏中,开始时采用较强力度,然后逐 渐进行小范围的渐强和渐弱 。虽然这里的强弱记号较少, 但由于这是 一 项合作 艺术, 钢琴几乎都以八度音 型进 行 演奏,因此更需要关注小号的表情,不能独树一 帜地展示 。 在此基础上,可以 稍微减弱中 间部分厚度,展现 出高声部 的旋律感 。
4.J 部分
进入 J 部分 时,钢琴和小号部分 的力度都变为 ff。钢 琴部分 可以 在 7 小节内 构建三层,逐层叠加力度,直到 在 钢琴三连音的铺垫下,将音乐力度增强到 fff。此时可以加强左右手外声部厚度 。
再 现 部 的 副 部 主 题 作 曲 家 仍 然 将 整 体 向 上 移 高 半 度,这些变化在音乐中创造了不同的情感和音乐性格,为 演奏者提供了指导和演绎依据 。
第一乐章的尾声部 分音乐内容主要基于乐章中的过 渡主题 。尾声的第一部分是由小号以较慢的速度演奏,同 时有 C 大调的钢琴伴奏,演奏展现出一种温和且富有表情 的音乐氛围。接着,乐曲进入一个新的调式,以此来演绎主 题。首先是抒情的过渡,音乐情感被加强,然后在第二部分 中,速度再次回到起初的速度,也回归到之前的风格。这种 回归给人以安抚和整体性的感觉,使整个乐曲更加完整和 统一。在乐曲的最后,音乐停留在降 B 音的小号上,展现出 一种戏剧性效果,以悬念和未完结的感觉呈现出来 。
小号的慢速演奏和 钢琴伴奏为乐曲增添了柔和 温情 的色彩 。通过改变调式和速度,乐曲在第二部分中再次回 到起始的风格和速度,给人以回归和安抚的感觉 。
5.N 部分
在作品的尾声部分,从 N 部 分开始,进入到一个音乐 的结 尾阶段 。尾声的内容主要建立在乐章中的过渡主题 之上 。这一部分以较慢的速度展现了小号的吹奏内容,并 以 C 大调的钢琴伴奏为基础 。随后,进入一个新的调式, 且开始 演绎主题 。先是一个抒情的过渡,随着乐曲进行, 速度再次回到初始的速度,风格也回归到最初样貌 。在这 个部分的结尾,乐曲停留在降 B 音的小号上,为整个作品 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
尾声部 分的设计使得乐曲得以呈现出一种高潮迭起 的音乐效果,并将整个作品循环回归到起始的主题 。通过 慢速的小号吹奏和 C 大调的钢琴伴奏, 营造出一种温暖 而悠扬的氛围, 使听众能 够在音乐中感受到一种内省和 回忆的情感 。随后的转调和 演绎带来了一种新鲜感和 变 化,为作品注入了更多动力和张力 。
乐 曲中 的 抒 情 过 渡 部 分 为 整 个 尾 声 增 添 了 一 丝 柔情,通 过 情 绪 的 转 变 和 音 乐 的 流 畅 过 渡,为 最 后 的 回 归铺垫基础 。当速度再次回到初始的快速节奏时,乐曲焕发 出活力和 激情,使听众陶醉其中 。另外,音乐终止于小号 的降 B 音上,营造出一种悬而未决的氛围,引发人们的思 考和 回味 。这种音乐设计和 演绎方 式使得尾声部 分在整 个乐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为乐曲的发展和情感表达增 添了层次和深度 。
通过尾声 部 分 的 精 心 设 计,钢 琴 与 小 号 相 互 呼 应 和 转 化,以 及 情 感 上 的 起 伏 变 化,肯 特·凯 南 成 功 地 为《 为 小号而作的奏鸣 曲》创造了一个完整而富有 表 现 力 的 音 乐结 尾 。这一部 分展示了作曲家的构 思能 力,以 及 对 音 乐情感的把握,给听众带来了 一 次充 满惊喜 和 感 动 的 音 乐之旅 。
在实践中,自身钢琴演奏和小号演奏者合作的时间较 长,对于这部分的演奏有一些具体讨论 。初步认为钢琴在 技术上的难点在于左右手之间的交替关 系更加紧密 。可 以看到,从 N 开始,左右手的音型变成了分解八度 。 由 于 力度仍然是 ff,在这里按键需 要更直接,下 键也需 要更快 速 。在接 下来的六个小节中,音区从高音区转向低音区, 音乐的方 向性需要更加明确, 以展现出 “大珠小珠落玉 盘”的音乐效果 。
接下来的部分同样具有技术上的难度 。从第 162 小节 开始,钢琴声部 的右手和 小号的旋律趋向一致,而左手则 不停地进行八度音流动 。双手需要处理许多降号音符,在 这 10 小节中,速度依然非常快,稍有差错就会非常明显 。
钢琴演奏的难点不仅在于准确地处理左右手的交替, 而且需要保 持 高速和力度, 需要手指对钢琴键盘进行精 确触碰,特别是在力度很 大的情况下 。此外,方 向性和音 乐效果也是需要重视的关键要素 。在这段音乐中,转变音 区的清晰度和目标性对于创造音乐效果至关 重要 。尤其 是在速度较快的部分,技巧和准确性的要求更加严苛 。因 此,在演奏这一段时,钢琴演奏者需要特别注意左右手的交 替 、力 度 控 制 、速 度 和 精 准 度 等 方 面 。为 了 提 高 演 奏质 量,练 习时可以集中精力解决这些技术难点,通 过 反复 练习和重视细节,逐步提升演奏水平 。钢琴演奏者可以通 过渐进 式的 练 习方法,逐步加强左右手的协调性 和技巧, 注重力度的掌控和速度的准确性 。此外,还可以尝试分解 乐句 、反复练 习难点部分, 同 时注意音乐 表 达 和情感 传 达,进而创造出更为出色的演奏效果 。通过持续努力和专 注于技术细节的修炼,钢琴演奏者 能够克服这些难点,将 音乐演绎得更加精彩动人 。
6.O 部分
在《为小号而作的奏鸣曲》的全曲尾声第二部分 (O 部 分 )中,节奏速度迅速变化,音乐令人 眼前一亮,这 种 变化 使 得 听众 在 欣赏音 乐 时可以 完全忘记小节线的 存 在,可 以 全情投入到音乐 当中 。这 一段演奏也非常考验演奏者 配合度 。在 这 里,钢琴扮演着伴奏的 角色,需要 特别留意 小号的呼吸和节拍律动,并更多地迎合主旋律表达 。
在小号休息的部分, 演奏者 需要 更充分 地感 受音 乐 语气的 张力, 以 准确传达音乐 的情感 。这个 时刻的静默 和暂停为 接下来的音乐 呈现 了更大的 张力积蓄 。 当小号 乐句结束时,钢琴通 过 变幻的 织体,为音乐增添持续不 断 的绵延感 。这 种 绵延感的创造使得音乐更加流 畅, 并营 造 一 种 持久的 氛围 。在 这个 过 渡的 过 程 中, 演奏者需要 注意 掌握好钢琴伴奏的 变化, 与 小号的表达 和过 渡相 呼 应,以展现 出精彩而 连贯的效果,为 全曲的 尾声 留下深刻 印象 。
在这段音乐中,演奏者需要具备高度的音乐敏感性和 良好的合作能力 。他们需要细致聆听小号的演奏,与其呼 吸和节奏保持完美配合,以达到协作演奏的最佳效果 。同 时, 钢琴演奏者 还需要 时刻留意 主旋律的 发展和情感 表 达,通 过精准的 演奏技巧和表 现力,使音乐更加生动且 富 有感染力 。
因此,对于钢琴演奏者而言,掌握好音乐节奏的变化 、理解小号演奏的 细微动态, 以及与 小号的 和谐配合都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通过细致入微的感受和不断练习,演奏 者才能在 每个关键时刻完美呈现 出音乐 的 复杂性 和情感 深度,从而为观众带来难以忘怀的音乐体验 。
三、结语
总之,肯特·凯南《为 小号而作 的 奏鸣曲》是 非常优秀 的 近现代小号作 品, 作 曲家在 这部作 品有明显 的 两个 特 征:一 是 调 性 多元化,更多采用线性 调 性 发展,使 用 非 常 规转调方法,让主题不再停留于某个 特定调性 上,即主题 的“调 性 ”或许只是 开头 的 一 个 和弦决定的,随着曲 调 发 展,调 性 不 断偏离,目的 是 展现 出调 性 的 多样性,但 最 终 回归 。如该部作品的再现部未回归主调,而是整体向上移 动一个全音 。二是节奏频繁变换拍子,3/4、4/4、9/8、6/8、5/8 等叠加使 用,使得音乐 节奏感 变幻莫测,增强了音乐 的 流 动性,赋予音乐特有的动力 。
因此,不论是从钢琴的角度,还是小号的角度,演奏者 都需要 在体现 调性 多元化 和变换节奏的基础之上不 断磨 合,时刻倾听对方声部,展现 出音乐 的对话性 、融合感,从 而更好地展现出这部作品的独特魅力 。
参考文献:
[1]马健钧 .弗劳尔·皮特斯《小号奏鸣曲》的音乐形象与 演奏技法 分析[D].天津:天津音乐学院,2021 年 .
[2]闫 若 驰 .小 号 演 奏 中 呼 吸 技 巧 的 运 用 分 析 [J].艺 术 品 鉴 ,2021 (26):191-192.
[3]陈露 .小号演奏技巧在 日常训练 中 的有效 运用探讨[J].黄河之 声,2019(03):48.
[4]曹可欣 .浅谈钢琴演奏技巧提高的 策略[J].艺术评 鉴,2023(11): 113-117.
[5]张 瑶 .钢 琴 演 奏 中 触 键 技 巧 对 音 色 效 果 的 影 响 [J].艺 术 评 鉴 ,2023(08):62-6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65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