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 要】现阶段,我国教育部正在逐步加大对大学生传统民族音乐教育的力度 。传统民族音乐能让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和发展,增强民族凝聚力 。同时,传统民族音乐的发展也是中国音乐发展的基石 。教师要正 确认识到将传统民族音乐融入大学生美育教学的重要性,优化教学方法,带给学生全新的体验 。基于此,本文 从传统民族音乐的文化价值出发,分析了传统民族音乐对美育教学的意义,阐述了将传统民族音乐融入大学 生美育教学的有效途径,从而有效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民族音乐文化 。
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有多种表现形式, 在长期的发展 和传承过程中,它们受到不同时代文化的影响,得到了极 大的丰富和更新 。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是历经岁月洗礼沉淀下来的优秀文化精髓, 有助于大学 生形成良好的审美观 、价值观和人生观 。所以,在大学音 乐教育中, 应将学习和传承传统民族音乐作为首要教学 目标,将其表现形式 、内涵和精神融入大学生的美育教学 当中,使中国优秀的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得到发展和创新 。
一、传统民族音乐的几大类型
( 一 )民间歌曲
民间歌曲是独特的传统民族音乐, 是劳动人民根据 劳动过程中的灵感创作而成 。 民间歌曲具有极强的时代 性,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 。代代相传下来的民间歌 曲都是精髓 。它们在传承的过程中,历经改造和创新,最终形成了现在的歌曲形式 。 民间歌曲也是支撑我国音乐艺术发展的基础 。 民间歌曲和专业创作歌曲最大的区别 是,民间歌曲的创作者和表演者均为劳动人民,从歌词到 旋律都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情感和智慧, 同时也具有 很强的时代性 。 民间歌曲的娱乐功能 一 般比专业创作歌 曲要强, 它们是我国劳动人民对自己情感寄托的一种形 式 。大众最熟悉的民间歌曲代表有《茉莉花》《康定情歌》 《小河淌水》《走西口》等 。
(二)民间器乐
民间乐器作为人民抒发情感的重要辅助性器具,它们 多数都来源于我国劳动人民的 日常生活 。我们常见的传 统乐器,如萧 、笛等吹管乐器,二胡 、京胡 、革胡等拉弦乐 器, 大鼓和锣等打击乐器 …… 都是经历了时代的变化和 人工创新再造后,才有了今天我们见到的样子 。民间器乐 有两种表演形式,即合奏与独奏 。器乐表演如优雅 、细腻 的江南乐丝竹乐,流行于江浙民间地区的十番锣鼓,融合 了广州方言的广东音乐,以唢呐 、管子和笛子为主奏乐器的山东鼓吹 …… 当前大众最熟悉的传统器乐经典代表作有《琵琶行》《二泉映月》《高山流水》《姑苏行》等 。
(三)民间戏曲音乐
传统民族 音 乐 的 特 殊 形 式 之 一 即 为 民 间 戏 曲 音 乐 。 它是各个地区结合当地的文化所创造出来的地区专属戏 曲类型 。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建设和开发与戏曲音乐有 很大的联系, 戏曲音乐起源于原始社会当中的歌曲和舞 曲, 经过四个朝代的演变, 才得以诞生我们今天所看到 的戏曲艺术 。 民间戏曲音乐有很多种类,大多是以民歌 、 舞蹈 、说唱 、杂耍等组合展示的 。民间戏曲,是最具代表性 和最有特色的民间音乐文化, 也是一种非常古老的音乐 文化 。
(四)民间歌舞音乐
民间歌舞音乐是我国最早 的 传 统 民 族 音 乐 之 一,其 将民间音乐与民间舞蹈融合在了一起, 主要形式包括民 间乐舞与民间歌舞两种 。 民间歌舞音乐有着浓厚的地方 特色,展现了民族或地区的独有民俗文化,汉族民间歌舞 主要的代表类型有花灯 、花鼓等 。从器乐伴奏和歌曲演唱 形式两方面来看, 民间歌舞音乐仍然是由不同地区的民 俗小调创新而来 。民间歌舞音乐和民间歌曲进行对比,前 者的音乐篇幅更广,表现力更强,故事性更为显著 。我们 现今所看到的歌舞剧, 就是在民间歌舞音乐基础上随着 时代和观众需求创新出来的 。
二、传统民族音乐融入大学生美育教学的意义
( 一 )点明传承价值,提升人文素养
在传承过程中, 传统民族音乐历经了多代民间艺术 家的创新和改进,才有了目前我们能看到的艺术形态 。这 些 传 统 民 族 音 乐 中 蕴 含 着 深 厚 的 文 化 内 涵 和 丰 富 的 知识 。 因此,在大学生美育教学中推广传统民族音乐,有益于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 目前,由于传统民族音乐文化 不断受到外界多方文化的入侵和影响, 加上传统民族音 乐的市场需求不断减少, 导致传统民族音乐的深厚文化 底蕴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因此,让学生认识到传统民族音 乐在思想教育中的文化价值, 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传统民族音乐,大学生易受到熏 陶,易被传统民族音乐的魅力所感染 。 因此,在选择传统 民族音乐资源的时候应结合当代需求, 符合美育的教学 目标,优化和发展传统民族音乐的教学形式;应听取学生 对传统民间音乐的建议, 选择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 民族音乐内容,保障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来,引导学 生去发掘传统民族音乐的价值,而且能发自内心地热爱 。 另外, 学生可以通过传统民族音乐的学习以此增强 自身 的音乐专业知识,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品质,提高自身的 综合文化素养 。
(二)弘扬传统文化,提升审美素养
传统民族音乐的特点是朴实 、优美,向人们传递了多 样化的审美观念 。大学生学习传统民族音乐的过程就是 在向人们传播优秀的 美 学 文 化, 提 高 自 身 的 审 美 素 养 。 具 有 深 厚 文 化 底 蕴 的 传 统 民 族 音 乐 和 大 学 生 美 育 教 学 目 标 是 一 致 的, 传 统 民 族 音 乐 当 中 有 着 丰 富 的 艺 术 因 素,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高质量的审美和 思 想 品 格 。在 新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在学校 教 育 中 对 学 生良好品格形成的重要性逐渐清晰, 从多元文化的角度 来看,传统民族音乐所蕴含的内在美对学生的“心灵教育” 有积极意义 。
传统民族音乐教育在教学当中只注重其文化性 、艺术 性,而实际的教育价值却不被重视 。如今,传统民族音乐 的多样化表现形式,让大学生对传统民族音乐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他们通过探索多样性的音乐形式,感受其中蕴含的艺术美 。传统民族音乐具有丰富的审美元素,无论 是艺术形式还是思想情操,都造就了它的特色之美 。传统 民族音乐具有深厚的思想底蕴, 因为它是在文化进程中 保存下来的精华,对弘扬和发展传统文化具有促进作用 。 人们在学习传统民族音乐的时候, 很容易被轻快灵动的 舞蹈 、优美的歌曲旋律和不一样的表演风格给吸引 。通过 视觉层面的欣赏,慢慢转化为一种审美体验,逐渐形成以 传统民族音乐的优美特征为基础的审美观念, 形 成 真 、 善 、美的思想品格 。这能促使大学生成长为具有内在美的 高素养之人 。
(三)树立高尚道德情操,提升自身价值观
当前我国正处 在 高 速 发 展 的 新 时 代,能 接 收 到 多 样 化 的 传 统 文 化 知 识, 大 学 生 也 因 此 更 容 易 受 到 外 界 多 方 文 化 的 渗 透, 从 而 对 他 们 的 思 想 和 道 德 情 操 会 有 一 定 的 影 响 。我 国 现 存 的 传 统 的 民 族 音 乐 汲 取 了 优 秀 传 统 文 化 的 长 处 并 进 行 了 创 新, 对 弘 扬 我 国 优 秀 传 统 文 化 有 重 大 意 义, 具 有 陶 冶 情 操 和 树 立 正 确 道 德 观 念 的 积 极 作 用 。尤 其 对 于 社 会阅历还不够丰富 、思想和行为 都容易受到影响的大学生而言,传统民族音 乐 教 学 对 学 生 有 纠 错 作 用,有 助 于 塑 造 他 们 高 尚 的 道 德 情 操,具 有 极大的教育价值 。例如,可以将歌颂历史先 辈 的 相 关 音 乐 剧 、舞 台 剧 内 容 作 为 学 生 的 音 乐 鉴 赏 内 容,一 方 面 向 学生传递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另一方面通 过 音 乐 剧 、 舞 台 剧 的 形 式 向 学 生 展 示 传 统 民 族 音 乐 深 厚 的 文 化 底 蕴,将 思 想 和 艺 术 教 育 合 二 为 一,达 到 有 效 的 大 学 美 育 “情 操 教 育 ”目 标 。另 外,教 师 应 该 对 传 统 民 族 音 乐 资 源 当 中 蕴 含 道 德 情 操 的 知 识 进 行 挖 掘 和 整 理, 渗 透 到 教 学 当 中 去, 有 助 于 学 生 亲 身 体 验 博 大 精 深 的 传 统 民 族 音 乐 文 化;深 入 学 生 思 想 层 面,引 导 他 们 认 同 传 统 民 族音 乐 资 源 当 中 的 道 德 和 价值观,扩大他们知识面的同时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 。
三、将传统民族音乐融入大学生美育教学的具体策略
( 一 )延伸美育教学,发展课外实践
为了把传统民族音乐发扬光大,各大高校需要将传统 民族音乐延伸至美育课堂之外 。近年来,响应国家对“传 承民族经典”的号召,各大高校也逐步开展了高雅艺术进 校园这一举措 。地区高校和社会的艺术团体纷纷都参与 到这项活动当中, 通过表演令人难忘的音乐作品来激励 学生们 。将传统和民族音乐作为活动的主题,鼓励学生参 与民歌 、民舞 、民谣和合奏 。定期组织传统民族音乐的鉴 赏活动,如西安鼓乐 、辽南鼓吹等富有观赏性 、趣味 性 的 传统民族音乐活动 。通过对音乐 、器乐鉴赏活动,让学生 充分接触多种类的传统民族音乐,激发他们学习乐器 、歌 曲和舞蹈的学习兴趣,拓宽他们的视野 ,帮助他们进 一 步 加深对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认识, 提高他们整体传统民 族音乐的素养 。学校也可以利用中国的传统节日作为美 育教育的契机,将传统民族音乐延伸到课堂外,举办如民 乐合奏《琵琶语》、乐队演唱《九月九的酒》《国学唱歌集》等 活动 。艺术通过传统节日作为载体充分展示出来,传统节 日和艺术的结合极大地丰富了节日的文化内涵 。另外为 了实现“乐教乐学”的美育教学目标,教师还可以定 期 组 织“民族器乐体验”“民间艺术赏析”等相关音乐活动,丰 富大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 为传统民族音乐学习搭建有 效的平台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和传统民族音乐有 关的民俗 、采风活动,深入到当地的民俗村开展民风 、民 乐采集活动, 减少学生学习疲乏感的同时启发学生的思维模式,让学生更深入 、全面地认识民乐,将任务变 成 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爱上传统民族音乐 。
(二)挖掘地方传统民乐资源,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底蕴赋予了传统民族音乐丰富 的表现形式,有热情的南方民歌 、嘹亮的北方民歌 、婀 娜 的云南傣族歌舞 、柔美的江南丝竹乐 、刚劲的华北吹歌 等 。学生畅游在丰富的民间音乐的海洋中,惊叹于传统民 族音乐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进而产生了更深的民族 自豪感 。学生的美育不应局限于书本和课堂,而应走出校 园,发掘当地的传统民乐资源,寻找独特的传统民族音乐 进行实践学习 。 以具有悠远发展历史的文化遗产之一的 地方戏种淮海戏为例,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观赏淮海戏 表演,亲身感受淮海戏的魅力;和淮海戏创作者 、传承 者 进行请教,深入了解淮海戏的发展和创新情况,使传统民 族音乐文化得到传承 。另外,教师还可以寻找当地的地区 性传统小调,让学生在鉴赏的同时进行学习 。学生一方面 可以受到当地传统文化艺术的影响,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 传统地区小调和旋律感受当地民俗,增强民族荣誉感 。总 之,要将传统民族音乐融入大学生美育教学,就要充分利 用当地的传统民族音乐资源,让学生扎根于家乡,不断吸 收有营养的知识,树立保护 、传承和传播传统民族音乐的 观念,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 、发展 。
除此之外, 教师不仅要以传统的戏剧作为美育教学 的突破口,还应实现教学多样化,进 一 步让学生对地区性 的传统民族乐器进行了解和学习 。教师和校方可以将地 区性的民间艺人邀请到学校进行传承表演活动 。可以现 场设置教学环节,让学生参观 、了解 、学习,让学生真正参 与到活动中来,感受最原生的民族音乐 。为了让学生了解 到多样化的传统民族音乐, 可以不定期邀请其他地区专 业的艺术表演者来校园进行表演 。以蒙古民间器乐为例, 可以向学生展示蒙古筝 、火不思 、马头琴 、口琴 、胡笳 、胡琴等传统民族乐器的演奏,并开展现场尝试和教学,激发学生对传统民族器乐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了解原汁原味 的民间艺术和文化,感受不同地区传统民族音乐的魅力 。
(三)开展个性化教学,提升美育课堂共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要想欣赏和学习传统民族音 乐,首先要对其认同 。只有充分了解传统民族音乐的美, 才能唤起学生对传统民族音乐深入学习的兴趣 。艺术是 多样的,每个人的审美能力也不尽相同 。所以,教师一定 要采取多种形式来开展传统民族音乐的教学工作, 实际 教学过程中要避免“一 刀切”,逐步引导学 生 找 到 最 感 兴 趣 、最适合的音乐类型 。例如,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 度和学习兴趣, 在 日常的课堂教学当中可以穿插一些学 生比较熟悉的民歌和小调等,比如《茉莉花》《无锡景》;在 教学民族器乐的时候, 可以从学生熟知并感兴趣的乐器 入手,比如唢呐 、二胡这类传统民间乐器 。另外,教师可以 针对不同群体的学生兴趣, 选择不同的音乐类型来开展 教学 。例如,女学生会更喜欢柔和优雅的苏州小调 、琵琶 音乐等;而男学生则会对豪迈的蒙古呼麦感兴趣 。教师可 以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 让他们根据自身的音乐喜好进 行学习 。为了能增强学生对传统民族音乐的情感,教师还 可以选几首符合流行趋势的古风类歌曲和学生一起进行 赏析 。在赏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请学生分析歌曲中使用 的传统民族音乐流派和唱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
(四)升级美育课堂,丰富传统民族音乐教学方式
为了保障传统民族音乐有效融入大学生美育教学中, 就必须要完善 、升级课堂教学方式,具体通过以下三种方 式来进行教学 。
1.有效运用课堂教学
推进大学生美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 而不是单纯地灌输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要确保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接收并学习和传统民族音乐相关的音乐知识, 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知作品的内涵和情感,领 悟作者丰富的精神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以此来帮助学 生树立积极的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教学 的有效融合,增加课堂讲授教学的趣味性,比如给学生展 示融合地区方言的说唱表演, 融合角色扮演的戏曲舞蹈, 融合了地方方言 、说唱和戏曲的音乐曲子《我的新衣》等 。
2.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
教师可结合视频 、音频的方式来丰富教学方式 。使用 音像教学的方式能促使学生通过视觉与听觉达到双倍教 学的效果, 进而感受传统民族音乐的内涵, 提升审美素 养 。通过对电影《半个月亮爬上来》的片段播放,让学生切 实看到中国西部地域的景色, 感受到绚丽多彩的民族文 化;影片以旋律和情感为桥,将西部民歌源源不断地传向 中国的四面八方, 让学生见证艺术不拘于一时一 地之限 的伟大力量,体会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无限魅力 。
例如,给学生播放《玄奘西行》大型民族器乐剧,它用 中国民族乐器讲述了一个独特的中国故事, 弘扬了绚丽 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仅具有很强的可听性,而且它的 舞蹈编排也很吸引人 。该剧在推进故事发展的过程中和 民族器乐进行了融合,以器乐为逻辑起点,塑造人物和故 事线, 每 一 件器乐都是和玄奘自身的故事和经历有密切 的联系, 创造出了这样蕴含中华传统文化的大型故事情 境 。该剧不仅讲述了玄奘西行的故事,还向观众着重展示 了丝绸之路上的多样文化,表达了玄奘积极进取 、不畏艰 难的民族大义精神, 也反映了玄奘独特的文化诉求和共 同发展繁荣的美好愿景 。它不仅有助于增加学生对多样 音乐类型的认识,还提高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
3.培养参与式教学
参与式教学是一种激发学 生 学 习 兴 趣 的 教 学 方 法,它可以在广泛的领域内提高教学效果, 引导学生参与到传统民族音乐课堂教学中去, 达到有效的美育教学的 目 的 。 以《镌·刻》和《民族脊梁》为例,前者是由沈阳大学近 百名师生共同创作的民族音乐剧, 是以受新冠肺炎疫情 影响作为出发点, 以音乐剧的形式给观众讲述了医护人 员 、大 学 生 、祖 孙 三 代 、留 学 生 等 人 的 动 人 故 事,展 现 了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伟大理念;后者是由辽宁科技学 院创作的大型原创音乐剧,该部作品以歌曲 、舞蹈 、乐 器 等艺术形式, 讲述了辽宁省本溪地区的东北抗 日联军为 了国家的生存和人民的解放在白山黑水抗争的宏大历史 故事;将思想教育与艺术素质教育相结合,展示了革命战 士伟大的民族抗战精神, 重振了人们对新时期中国梦建 设的信心和决心 。教师以这两部优秀的高校学生参与创 作的歌舞剧为例, 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融合传统民族音 乐的创作当中去, 培养学生的音乐创新意识以及解决问 题的能力 。
(五)丰富美育教学,开设专业选修课程
实现传统民族音乐传承的有效方式是开设专业化的 美育教学课堂 。教师应基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开设专业的 美育教学活动,开展专业的音乐赏析课程 。例如,将传统 民族音乐和现代流行乐进行对比, 让学生尝试不同乐种 之间的融合与创新, 如新生代的藏族流行音乐组合 ANU 的代表作《FLY》,激发学生对传统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 。 教师还可以开设专业的传统民族乐器课程,以二胡 、古琴 为例,教授学生掌握乐器的基本演奏方式,引导学生深入 感知不同乐曲当中的人文情怀,达到知行合 一 的目标,在 实践中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 。另外,在教学时要秉着 引导学生领会传统民族音乐的文化精髓的主旨, 实现传 统民族音乐对学生精神层面的渗透作用,实现美育目标 。 以传统民族音乐二胡演奏曲《二泉映月》为例,引 导 学 生对曲子进行鉴赏,深入了解作者华彦钧(阿炳)的创作背景和生活情况 。通过这首曲子的旋律既能听出阿炳讲述自 身的悲苦生活和处境,又表达了对美好未 来 的 向 往 。和 煽情的悲苦诉说不同,阿炳更倾向于现实和未 来 憧 憬 两 者之间的矛盾,其中蕴含着阿炳不屈服于残 酷 现 实 的 坚 毅和对美好生活的 积 极 向 往 之 情,让 学 生充分感受到作 者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和在困难中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 态度 。
(六)创新表现形式,激发爱国热情
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时代需求, 传统民族音乐也 是如此 。传统民族音乐需要不断创新才能发展,创新的核 心是以不变的精神内核去迎合人们的审美需要 。教师应 着重对传统民族音乐题材的内容进行挖掘, 结合当代大 学生自身的审美需要, 创造出适合他们传统民族音乐的 表现形式,创造出符合时代需求,代表精神内涵的优质音 乐作品 。例如,我国丰富的红色音乐资源,不仅对学生自 身精神层面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还能丰富传统民族音乐 的形式 。教师需要对这些资源进行挖掘和整理 。将红色音 乐资源进行分类,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红色音乐资源库,比 如我国的延安 、井冈山 、遵义等具有红色革命氛围的地 方 。教师引导学生对歌曲当中的革命精神进行探究,感受 革命先辈们为了人民解放所作出的奉献精神, 有利于增 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凝聚力 。
另外,在学习歌曲的时候,教师应引导学生以爱国为 核心去创造出新型的传统民族音乐表演形式 。例如由井 冈山大学所创作的音乐舞蹈《井冈山》,就是 他 们 通 过 对 红色音乐文化和时代精神不断挖掘和整理, 将调查到的 艺术资源融入到舞蹈作品中, 最终向观众展示出当时革 命先辈们不屈的井冈山精神,是集思想 、内容与艺术展示 为一体的佳作,同时更是实现中国梦,凝聚中华力量的优秀作品。在此后多年的演绎过程中,又结合时代特色对剧目进行了调整和改进, 让这部优秀的作品始终都符合时代 需求,让无数观众赞誉有加 。让学生在观赏和参与表演的 过程中学习和传承革命精神, 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和 鼓舞,在鉴赏的过程中达成美育的目标 。
综上所述,传统民族音乐文化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文 化遗产之一,是具有民族魅力的独特艺术表现形式 。站在 学习和鉴赏角度而言, 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和人文 素养,增强学生的文化主体意识 。新时代的大学生应积极 将传统民族音乐引入美育教学中, 让学生感受传统民族 音乐的文化底蕴,塑造学生良好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提 高学生的音乐审美和鉴赏能力, 为传统文化的发展营造 良好的环境 。
参考文献 :
[1]刘哲 .基于个性化发展的大学音乐美育教学模式建构研究[J]. 现代交际,2020(14):8-9.
[2]马兰 .多媒体环境下音乐选修课美育教学体系建设探析[J]. 中 国报业,2019(02):109-110.
[3]赵书一.不同实践教学手段对大学生审美教育的促进作用—— 以音乐专业为例[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12):215.
[4]郑延周 .激发音乐热情 ,聆听声音的艺术—— 略谈普通高校大 学生音乐欣赏教学策略[J].艺术评鉴,2019(17):100-101.
[5]华彬 .音乐素质教育为大学生审美素质增加新的要求[J].产业 与科技论坛,2021(15):139-140.
[6]肖乐 .浅谈如何加强当代高校美育教育中的音乐审美教育[J]. 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02):50-51.
[7]辛兆义 ,张艳 .构建立体式 、多元化 、层级型音乐教学模式—— 普通高校音乐选修课教改的探索与思考[J].音乐创作,2010(01): 159-161.
[8]蔡翠华 ,刘书含 .大学生与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研究[J].北方音乐,2020(03):202+20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63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