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论文 > 正文

王尔德唯美主义文艺观在喜剧中的体现论文

发布时间:2023-07-08 11:08:5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奥斯卡·王尔德是英国文学史上比较典型的唯美主义作家。王尔德在他《谎言的衰落》《作为艺术家的批评家》《社会主义制度下人的灵魂》《自深深处》中都体现了他的唯美主义观点,他最重要的主张便是“为艺术而艺术”。王尔德在童话、小说、诗歌、戏剧领域都有践行他思想的重要作品,他的喜剧作品必然也融入了他的唯美主义观点。本文将从王尔德的唯美主义文艺理论出发,分析其喜剧中对其理论的体现与融合。

  关键词:王尔德;喜剧;唯美主义

  提及唯美主义,不可避免会提及王尔德。王尔德生长在一个唯美主义全盛的时代,是唯美主义的集大成者,也是唯美主义的实践者。他认为唯美主义应“为艺术而艺术”,应注重表现自身,表达“个性”,艺术应该被推崇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同时他也认为“生活模仿艺术”,强调艺术的主体性。但在他的喜剧创作中又不可避免地将生活琐事、道德观念融入其中,因而看似其文艺观与喜剧创作产生矛盾,但事实上并非如此,王尔德并非全盘否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只是认为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因而其喜剧作品涉及伦理道德层面的问题,他也提出了“戏剧是艺术与生活的交会”。本文将从王尔德的唯美主义文艺理论出发,分析其喜剧中对其理论的体现与融合。

  一、王尔德的唯美主义观

  (一)“谎言”的艺术

  王尔德的《谎言的衰落》一文中指出了艺术应该是会“说谎”的艺术,但与其说是谎言,不如将之称为拥有想象的艺术。他对故事逼真的批判、对于追求“事实”的批判、对反映道德的批判等,都是出于人应该把艺术置于最高处,是艺术创造了一切,艺术是具有想象的论证,他强调的是艺术的自主性。“古代历史学家以事实的形式为我们讲述令人愉快的虚构,近代小说家则以虚构的伪装向我们报告呆滞无趣的事实。”在他的文学世界里,世界是虚构想象的,不应该以其寻找所谓生活的真实性而存在,“人的有趣在于其佩戴的面具,而不是面具背后的真相”。

王尔德唯美主义文艺观在喜剧中的体现论文

  他进一步认为,创作艺术的艺术家应该是独立的,艺术家所创作的世界不应该以其解释真实使人相信为目的,而是人们自发地相信艺术家所创造的一切,应该把谎说“圆”。他赞扬巴尔扎克正是因为其富有想象力的真实感,他认为左拉的《酒店》与巴尔扎克的《幻灭》就是缺乏想象力的现实主义与虚构空间的区别。在巴尔扎克的艺术创作中,巴尔扎克是在创造生活,并不是在描摹生活。对于生活谎言来说,王尔德并非将艺术谎言与生活谎言明确分开,而是使其界限变得模糊,他愿意将自己的生活变成艺术品。王尔德并非完全抛弃生活,只是游离在更高层次的生活之中,建立一个可信的艺术王国,而非完全照搬一个“粗鄙的现实生活”,秉承着“说谎是艺术的正当目的”这一观点,王尔德创作了很多美而“不真实”的戏剧作品。

  (二)形式的艺术

  “艺术就是一种夸张的形式,作为艺术的真正精神所在”,王尔德追求艺术形式的美感,追求感官的美,追求一种“美而不真”的美。他反对艺术与现代感挂钩,他认为那样破坏了艺术的美感,与其艺术创作的出发点大相径庭。现代形式的基础之下,就会产生对事件的反思与教化,与时代和生活产生巨大的关联,从而破坏了王尔德所认为的艺术应该为艺术而艺术,艺术只表现个性,表达自身所要表达的东西,因而他认为“生活破坏了形式的完美性”。他排斥艺术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又主张想象作用,因而无明确内容和意义的装饰作品,就是王尔德所追求的,“艺术起始于抽象装饰,起始于那种纯天然虚构的、令人欢悦的作品,他们只与不现实和不存在的事物打交道”。建立纯粹的形式之美是唯美主义的重要思想。美的主要体现在于形式,在唯美主义看来,艺术与生活道德的关系不大,因而艺术家只有借助“形式”的艺术,才更加容易体现艺术的独特价值,表现唯美主义的美。

  王尔德还提倡形式的创新。他认为时代是创造出来的,新时代出现时需要批判家的推动。只有通过艺术形式的创新,才能真正达到艺术创新,从而进入一个新的艺术时代。“批评的才能创造了新时代”,在批判中艺术才能不断发生改变,而并非不断重复自己。创新就意味着创造一个未经历的时代、书写崭新的生活,这便达到了王尔德所提倡的生活模仿艺术。但是当过度追求形式时,就会造成形式至上,从而使得内容从属于形式,使得唯美主义禁锢在自己创造的象牙塔之中。当然王尔德在《作为艺术家的批评家》中也强调了形式应与内容相统一,赞颂了音乐中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性。在形式的表达上,王尔德的作品从语言和思想上都有独特的表现方式。

  (三)生活与艺术

  “生活模仿艺术远甚于艺术模仿生活”,王尔德认为生活是在艺术中发展的,生活从艺术中得到了灵性、思维和感性,因而生活反映了真实的艺术。在王尔德眼里,生活是有缺陷的,艺术是完全没有必要去模仿生活的,艺术应该是生活的老师。生活的目的在于寻找生存方式,艺术又在创造一个新的世界,因而从艺术中生活恰巧可以获得积极的方向。艺术具有创造生活的能力,生活也会不自觉地模仿艺术,表达个性,张扬感性,寻求艺术带来的美。生活是艺术最好的学生,在王尔德看来,自然也模仿着艺术。在王尔德雾的理论中,雾是艺术家通过发现雾的美丽而产生的,是艺术家使得这些自然景色的神秘性和可爱性显露。“事物存在是因为我们看见了它们,我们看到了什么,我们如何去看他,这些都是由对我们施加了影响的艺术所决定的”当哈姆雷特出现后,产生了悲观主义,而东瀛的景色也并非艺术中那样与众不同,因而生活对着艺术有无可比拟的模仿性,当艺术家创造了一个新世界,生活便会不由自主地模仿它,用生活特有的方式进行复制。艺术为生活提供了形式范本,生活便可以借助艺术发挥其潜能。这一理论表明,生活在艺术的助推下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同时也强调了艺术至高无上的地位。

王尔德唯美主义文艺观在喜剧中的体现论文

  二、喜剧中唯美主义的体现

  (一)反道德的主题

  道德与艺术是唯美主义探讨的具有很大争议的一点,尤其在戏剧创作中。戏剧的创作不可避免会体现社会问题,但王尔德仍然最大限度地反对道德准则,甚至对当时的道德观念进行否定,只追求艺术的美。当戏剧只追求美而不具有任何教化指引的意义时,艺术的主题也就没有高尚和卑劣之分。在没有道德的约束下,艺术只表现美,那么人的美德和丑恶便可以混为一谈。王尔德的喜剧中,将罪恶置于一个他所创造的世界中,所谓的犯罪的人是可以轻易化解问题的,而所谓道德上的正派,却往往陷入困难的境地。王尔德说过“艺术是世人所知道的唯一真正的个人主义模式。在某些情形下,犯罪似乎创造了个人主义,但它必须承认他人的存在,还会和别人发生冲突,它是属于行动的范畴。可是艺术家能够独自塑造一种美好的事物,不必考虑他的邻居,也没有其他干扰。”

  王尔德喜剧中凸显了罪恶的人这一群体。“罪恶”并非真正做了什么犯罪的事情,而是在相对于当代道德而言的反对道德的人物,是人们心中的“道德感”作祟。剧中的人置身于生活中,而与当时的道德相冲突,他们只能用自己的方式生活。像欧琳娜太太想要回到上层生活,回到女儿身边,而浪荡的公子们,他们抱着一种悠然享乐和玩世不恭的态度对待生活。反道德的形象在王尔德的戏剧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中,欧琳娜太太便是所谓的罪人。在年轻的时候,欧琳娜太太与他人私奔而被世人唾弃,她想重新回到上流社会圈子。温德米尔太太是一个所谓正直的人,她误会了欧琳娜太太与丈夫的关系,并且拒绝欧琳娜太太参加她的生日会。但是当她的扇子无意间留在了勋爵家里并被丈夫发现时,欧琳娜太太却出面为她解除困难,而她只能悄悄逃走。欧琳娜太太是所谓的罪人,但却将一场巨大的风波及时止损,王尔德将她的母爱,对于女儿的隐忍,最后自我牺牲表现得淋漓尽致。在《理想丈夫》中,让妻子仰仗的理想丈夫齐尔顿,竟然是出卖国家机密获得的外交部要职,他在外人看来是一个完美无瑕的偶像一般的存在,但背后却做着肮脏的事情。从《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到《一个理想的丈夫》,王尔德没有采用传统的道德观念,对做了坏事的人采取宽容的态度,使其不俗,这样无疑是对维多利亚时期的道德还有腐朽的社会风气进行批判讽刺,更加是对唯美主义思想的贯彻,将世界美化。王尔德认为“人们称为‘罪行’的行为,其实是进步的实质因素”,他凸显个人主义,认为人拒绝了道德就是向更高的伦理道德招手。王尔德的反道德主题,使得艺术表现自身,具有更高的包容性,强调世界的多元性。

  王尔德认为罪恶与艺术之间连接着个性解放的相似点。在他看来,罪恶不是在抑制内心而是在张扬自己,是个性解放的表现。社会中存在的罪恶,就表明社会制度还未将人的个性完全压抑,因而罪恶是对社会制度的不完善,人们追求更加自由、个性解放的生活。所以王尔德称:“不驯服,在任何一个通晓历史的人的眼中,它都是人类最早的美德。正是因为有了不驯从,有了不驯从和反抗,才会有进步……一个不知感激、不节俭、不满足且怀有反叛意识的人可能才是一个真正充满个性的人,他至少代表一种健康的抗议。”王尔德强调艺术的包容开放,因而他用反道德、罪恶的人物以及事件来表现他的唯美主义观。

  (二)“浪荡子”的人物形象

  波德莱尔说过“一个人有钱、有闲,甚至对什么都厌倦,除了追逐幸福之外别无他事;一个人在奢华中长大,从小就习惯于他人的服从,总之,一个人除高雅之外别无其他主张,他就将无时不有一个出众的、完全特殊的面貌”。波德莱尔将浪荡子认为是对自我的追求,他们将物质看成消遣的工具,以及追求贵族生活的一种象征,而王尔德接受这种思想,他用精致的人物穿着来反对粗制滥造,用纨绔的生活来反对功利主义,用一种非道德的姿态反对旧道德,用浪荡子的形象对维多利亚时代进行反抗,在他的艺术中创造一个新的贵族形象。由此看来,浪荡子形象和唯美主义是契合的,这种契合不仅仅是一种手段,而且是王尔德对于艺术创作的追求,是王尔德个人主义的体现。

  在王尔德的喜剧中,基本上每部都有一个浪荡子,他们往往将追求美好生活作为自身向往的事情。他笔下的浪荡子正是他唯美主义的追求,他希望让唯美主义变成现实,让浪荡子来统治世界,因而他创作了一个个让浪荡子可以生活得如鱼得水的喜剧世界。剧中的“浪荡子”他们无所事事,无所牵挂,或帮助友人摆脱困境,或打着爱情的旗号诱拐良家妇女私奔,都抱着玩世不恭的悠闲态度。如《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中的达林顿勋爵、《理想丈夫》中哥林子爵、《一个无足轻重的女人》中伊林沃兹勋爵等典型的浪荡子形象,他们刻意制造出高傲、冷漠、衣着讲究、高谈阔论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贵族资产阶级的不满和对于道德的反叛。在这些浪荡子看来,要享受生活,且不能被道德约束。《理想丈夫》中哥林子爵是一个风流浪荡、风趣机智,又见解通达的人,在父亲的眼中,他是一个“不成器”的儿子,他“早上十点去海德公园骑马,每星期看三次歌剧,每天至少换五次衣服,到社交季节更是每晚在外头吃饭”,他对父亲说过“爸爸,活着还能为了别的什么呢。没有任何东西像幸福那样会衰老了”。哥林子爵穿梭于各种社交场合,展现出体面时髦的装扮,十足的玩乐主义形象,追求形式美,追求外在形象,标新立异。但是也是这样一个浪荡子,却在面对困难时如鱼得水,穿梭自如。社会栋梁齐尔顿无法解决的复杂事情,却在玩世不恭的哥林子爵那里轻而易举地解决了,并使得两位女人都信服,这样的反差正是王尔德所追寻的唯美主义思想,唯美并非道德上的正邪之间,而在于艺术上的雅俗之间。哥林子爵虽然是一个纨绔子弟,但却未必是一个俗人。

  宣传离经叛道的想法,与传统的道德观念背道而驰的浪荡子形象,这是王尔德唯美主义的体现与追求。在四部喜剧中,反叛的角色总是由这些浪荡子充当的,因为他们反对保守思想,生活自由不羁,他们所崇尚的生活美是不与传统道德相向的美。王尔德建立了唯美主义价值观,对抗传统的道德,创造出他理论下的美好世界。

  (三)充满趣味的文字游戏

  余光中先生曾说过王尔德是“遣文造字的天才”,王尔德的喜剧以语言取胜,语言是他喜剧魅力的突出体现,因此想要分析王尔德的喜剧,对于语言的分析非常关键。语言既是思想的载体,也是反映社会的镜子,一个人的语言表达与他的理论思想、艺术修养都有极大的关联,着眼于王尔德的语言研究,可以探求其语言对唯美主义的体现。从语言来看,王尔德善用修辞、双关、对仗、夸张等,他的对话注重表达,而不在感性和情感。他的对话中常常有不符合逻辑常理且产生恃论的地方,但正是这些地方恰巧表现了喜剧的幽默感与荒谬性。王尔德用语言建造了不真实的戏剧世界,表现了生活对于艺术的模仿。在王尔德文字游戏中,反对维多利亚时期的社会现状。

  在修辞方面,王尔德常用的就是对比和夸张。王尔德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常常用到夸张的手法,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生动,这样能够丰富文章内容,将喜剧更好地串联。因而在王尔德的喜剧作品中,运用修辞手法极大程度地体现人物和事物极强的韵律感,并且充满趣味性与唯美主义的诙谐。如《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中,将温德米尔夫人和欧琳娜太太的对话做对比,将上层人物丑恶的嘴脸与对于传统道德的讽刺,用幽默的手法体现出来,表现了对当时社会的讽刺,赋予喜剧独特的美。

  在喜剧创作中,王尔德的语言对话常常没有什么必要的逻辑性,只是为了对话能进行下去,人物说话失去了其目的性,而是为了表达形式。这也是恃论的语言方式,故意破坏词语的稳定性,从而达到反讽的艺术效果。当人物自身说话时的逻辑都不能自洽,那么谈话便不是为了表达想法,而是构成对话本身。在《不可儿戏》中,杰克不愿将自己的身世说给亚吉能听,但是却在一次又一次你来我往的对话中,无意识地吐露出来。同时剧中杰克编织了一个巨大的谎言,人人都在谎言中产生了逻辑恃论,失去了语言的真实性。在《理想丈夫》中,哥林子爵说:“我最爱政治宴会了,只剩下这种场合大家才不谈政治。”这句话本身就是相矛盾的恃论。热爱“政治宴会”却不爱谈论政治,表现了哥林子爵对于潇洒生活的追求,以及对政治的反感,从而讽刺了社会中虚假的政治生活。在王尔德的戏剧中,这种前后矛盾的对话比比皆是,其主要目的是表现对当下道德的反叛,对虚伪社会的讽刺。恃论的产生大多是与当下所产生的生活常识、道德观念、宗教信仰不符,而唯美主义就是为了表现自身对于道德的不屑,向往创造一个新的时代。在唯美主义的驱使下,王尔德常用其幽默讽刺的语言表现对于当下道德的反叛,其追求的不过是实现自我的艺术。

  王尔德的唯美主义思想就在于艺术应该追求美的思想。艺术只为了美而创作,才能摆脱生活、道德,最后达到“为艺术而艺术”的终极目标。王尔德喜剧创作中深深隐藏了他的创作思想,他创造了一个喜剧世界,将他所创造的社会规则隐藏其中,他反对维多利亚时代的旧道德,用浪荡子的形象,幽默风趣的语言对道德进行反抗,表达出“反道德”主题,表现个人主义,表现自身的艺术创造条件。王尔德不仅是唯美主义的集大成者,也是唯美主义的践行者,虽然其理论仍有缺陷,但不可否认王尔德的作品无论戏剧、童话还是小说都是唯美主义的最好作品,都是为学者津津乐道的作品。王尔德主张将生活从艺术中拿出去,他的思想还是对于当下社会的批判与揭露,他希望建立一个属于他的乌托邦世界。

  参考文献:

  [1]王尔德原著.谎言的衰落[M].萧易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6,12,17,23.

  [2]王尔德原著.王尔德喜剧集[M].余光中译,南京:江苏凤凰文化出版社,2017.

  [3]吴学平.论王尔德喜剧人物的独创性[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4]王柔化.王尔德喜剧恃论语言的乖讹分析[J].戏剧文学,2015(10).

  [5]秦雾月.归化理论视域下王尔德风俗喜剧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

  [6]许婧.论王尔德风情喜剧创作[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7]吴学平.王尔德喜剧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5897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