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论文 > 正文

高校《舞蹈鉴赏》美育课程多元化教学方法探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3-07-07 14:58:2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开设《舞蹈鉴赏》课程,是贯彻落实《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精神和“以美化人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的 一 个重要途径 。本文以《舞蹈鉴赏》课程开设的意义为切入点,阐述了该课程的主要内容,以及创设情境 、跨界融合 、挖掘价值 、鉴赏技巧等多元化教学方法 。

  教育部 2019 年发布的《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 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坚持以美化人 、以 美育人、以美培元 。在此背景下,不少高校开设了《舞 蹈鉴赏》课程 。该课程作为一 门公共艺术教育课程, 旨在通过引导学生欣赏舞蹈形象, 提高其审美能力 和审美素养,增强学生的创造、创新和创造美的能力。

  一、高校《舞蹈鉴赏》美育课程的意义

  作为一 门通识教育课程,《舞蹈鉴赏》 着眼于提 高学生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其开设对于提高学生 的艺术鉴赏能力 、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感受能力,具 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

  ( 一 )提高学生文化自信

  信息时代,各国文化 、经济交流密切,在学习和 借鉴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受到外来文化的侵袭,因此,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升文化自信就显得格外重要 。 舞蹈艺术是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承载着中华 文化的深厚内涵,其中的民族舞蹈作品还蕴含着中华 民族大家庭不同的民风民俗 。在《舞蹈鉴赏》课程的 教学中,应以舞蹈为载体,将音乐 、文学 、历史融为一 体,让学生在领略视听盛宴魅力的同时,自然而然地 产生民族自豪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和坚定文化自信 。

  (二)创新舞蹈教育体系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 各族文化汇聚成璀璨的文明 。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多种多样 、风格各异 的舞蹈作品正越来越多地展示在大学生的面前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高校认识到开设《舞蹈鉴赏》课程的重要意义,并明确《舞蹈鉴赏》课程之重要性不亚于专业学科 。各高校立足区域,在舞蹈鉴赏教学中突出本土特色,开拓教学资源,在培养学生艺术鉴赏力的同时,也为舞蹈优质人才的培养和舞蹈特色教育体系的创建奠定基础 。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舞蹈鉴赏》是艺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学生认识美 、欣赏美 、感受美 、体验美 、创造美的能力,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启迪学生智慧,提高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能够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

  二、高校《舞蹈鉴赏》课程的主要内容

  《舞蹈鉴赏》课堂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以美育教育为活动目的,以艺术作品赏析为主要形式,以舞蹈作品自身的韵味吸引学生、感染学生 。通过选择和展示优秀的舞蹈作品,让学生在赏悦之中,产生感情共鸣、思想共鸣、涤荡心灵、净化灵魂。

  ( 一 )传统民族作品

  民间舞蹈作品代表了我国重要民族文化, 是各民族人民在社会实践、生活实践中集体创造的舞蹈形式,记载了人与自然 、鬼神 、社会及人之间关系,也承载了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精神, 自有其独特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例如:维吾尔族舞蹈热情奔放 、稳重细腻;傣族舞蹈安详舒缓,既有动感律动之美,又有 静态造型之美;朝鲜族舞蹈温柔细腻,动作含蓄婉约 。 民间舞蹈民族特征十分鲜明, 将民间舞蹈用于舞蹈 鉴赏课程,能够增加学生对中华文明的感悟,培养其 发现美 、挖掘美的慧眼,并促使他们自觉地投入到保 护、传承民间艺术文化的行动中。

  (二)经典中外作品

  古今中外的经典舞蹈作品异彩纷呈, 通过欣赏 这些舞蹈作品,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多方面 了解课本上没有的知识 。舞蹈作品创作时,创作者需 要运用和掌握多种文化知识。而欣赏舞蹈作品是通过 赏析活动把握创作者的审美意图及其背后的文化背 景 、精神内涵等,能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舞蹈知识 。 因 此,教师在舞蹈作品的选择上,要挖掘国内外的经典 作品,展现不同国度的审美特点,拓展学生的审美视 野,提高学生鉴赏水平 。如:舞蹈作品《罗密欧与朱丽 叶》,运用现实主义手法,表现了罗密欧与朱丽叶从相 遇到相爱,直至为爱舍身取义的感人故事,揭示了爱 情至上、歌颂人格自由权利的永恒主题。《爱莲说》塑 造了圣洁美丽的荷花形象,向观众展现了荷花作为君 子在花朵中的高风亮节 。在教师的指引下,通过欣赏 经典的舞蹈作品, 可以提高学生对舞蹈的欣赏水平 和审美情趣。

  (三)流行舞蹈作品

  不同年代的人有着不同的审美要求和理想,现 代舞以肚皮舞 、街舞 、爵士舞等舞蹈种类为主,这些 舞蹈融合了流行的时尚元素,内容不拘一格,具有多 样化和个性化的特点,广受年轻的喜爱 。通过引入流 行作品,让美育课程更加人性化,可以拉近师生的距 离,给予学生更多的感悟,让学生在鉴赏中感悟人生 百态,突破常规审美之囿,释放和张扬个性,无形之 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高校《舞蹈鉴赏》美育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 一 )学生鉴赏意识不足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学生在中学阶段对舞蹈知 识接触较少,缺乏艺术素养和审美意识,这会对开展 《舞蹈鉴赏》课程带来局限性 。多数学生对舞蹈了解 不足,掌握舞蹈基础知识较少,理解较为片面,因此, 学生对舞蹈缺乏探索欲望,仅机械化完成教师任务, 对内容不求甚解,忽略了学习过程,一 味追求结果,对 舞蹈鉴赏重视度不足,进而导致学习效果差强人意。

  (二)教师缺乏灵活手段

  目前,《舞蹈鉴赏》 课程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水平 较高,专业素养有保障,但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呈现 出两极分化的现象 。青年教师具有创新精神,多使用有趣 、新颖的教学模式,注重调动教学氛围,但由于 教龄短,在教学经验与工作能力上有所欠缺,使得整 体课程设置不严谨,未能考虑《舞蹈鉴赏》课程的长 远发展 。老资历教师教学经验尽管丰富,但接受新鲜 事物能力较慢,难以灵活使用信息设备,这使得教学 模式与方式相对固化,缺乏活力 。根据现有高校课程 而言,大部分教师对《舞蹈鉴赏》重要性持肯定态度, 却侧重于对理论的讲解,将其作为兴趣拓展,未能纳 入教学体系。

  (三)知识技能未对接

  作为艺术教育的 一 门重要课程,《艺术鉴赏》要 兼顾艺术文化和艺术素质两方面的教育 。高校学生 来自 四面八方,文化背景 、学习能力有所不同,他们 大多在舞蹈理论基础 、专业知识方面较为欠缺,这造 成长期以来高校的《舞蹈鉴赏》比较侧重艺术文化的 教育,而忽略了艺术素质能力的提升,以至于知识与 技能产生了脱节 。有鉴于此,高校《舞蹈鉴赏》需要培 养学生一定的舞蹈技巧和表演能力, 提升其对舞蹈 艺术的领悟力 、鉴赏力 。通过知识塑造人格,通过实 践提升创新意识,达到全面发展培养人才的目标 。如 果未能实现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有效对接, 学生 对舞蹈的理解必然会仅停留于表面, 影响学生个性 素质的发展和审美鉴赏能力的提升。

  (四)尚未养成良性的艺术审美生态

  生态式艺术教育包括三个方面的有机统 一:一 是“大艺术 科 ”与“小 艺 术 科 ”的 有 机 统 一,《舞 蹈 鉴 赏》不是孤立的一 门课程,它与音乐 、美术 、戏剧 、书 法等艺术教育融入了艺术教育“大艺术科”中,相互 渗透,为艺术教育开拓了更为广阔的资源;二是跨学 科的融合,即将美育渗透到各个学科 、各种教学活动 中;三是课堂教学与社会艺术实践 、课外活动 、高雅 艺术进校园等校园文化共同构建立体的统一体,形 成学校 、社会 、家庭共同参与的育人生态环境 。 目前 的艺术教育审美生态的建立还处在探索阶段, 各个 环节的衔接还不顺畅, 这也是教育工作者未来探索 实践的课题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舞蹈鉴赏》课程会 在多位一体的美学美育机制的完善下成为艺术审美 生态中的重要环节,实现立德育人的教育目标 。

  四、高校《舞蹈鉴赏》美育课程多元化教学方法

  ( 一 )创设教学情境,领悟舞蹈内涵

  舞蹈鉴赏是人们进行舞蹈表演观赏时的一种精 神活动,观众能够直观地感知舞蹈形象,联系生活经 验,产生情感共鸣,激活记忆中的相关经验 、印象,把 握舞蹈作品表达的主题内涵和社会意义 。舞蹈鉴赏 不仅要观察舞者柔软 、翻腾 、旋转等高难度的技巧,更要通过超高的技巧去窥探其中的思想情绪, 这是 从感觉到知觉、从具象到抽象的升华过程 。但学生缺 乏相应的文化背景和生活阅历, 难以有效融入舞蹈 意境,教师可设置教学情境,创设学习氛围,使抽象 舞蹈形象化 、具体化,展现舞蹈的精神风貌 、生活情 境和历史文化, 促使学生形成感性的认知和理性的 发展 。如:在《排排瑶寨舞起来》舞蹈赏析中,教师运 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引出排瑶的历史渊源,如身 临其境般体会瑶寨山地民族的地理历史, 把握独特 地域下形成的瑶族上山下山生活场景中形成的绕 、 蹲 、颤 、蹬 、架 、击 、转等动作元素及其蕴含的美学风 格 。巧用瑶族民间故事传说创设教学情境,用盘王神 话传说引导学生了解“瑶不离鼓”的文化传承和非遗 文化的艺术魅力 。巧用服装道具创设教学情境,让学 生学习瑶鼓击打动作, 体会瑶族人与神灵对话时天 人合一 的美以及欢庆五谷丰登、家业兴旺的喜悦 。以 手击瑶鼓配合为背景音乐, 用抑扬顿挫的乐曲和富 有感情色彩的动作,生动地表演瑶族长鼓舞的风采 。 通过亲身体验,使学生在欣赏舞蹈的同时,对舞蹈表 演产生一种真切的感情体验 。

  (二)实现跨界融合,彰显艺术魅力

  《舞蹈鉴赏》作为一 门通识教育,倡导不同专业 、 不同文化的融合,对舞蹈艺术进行跨学科的思考,能 够增强大学生的文化审美能力, 达到人的全面发展 的审美教育目的 。在跨学科融合教学实践中,以舞蹈 作品和动画短片为例,两者时长较为统一,通常五分 钟左右为一个完整的作品 。舞蹈在没有语言台词介 入的情况下,以肢体语言和舞美灯光 、音乐衬托来表 现 。而动画短片则多结合镜头语言,即使介入台词, 也多以旁白的方式,用旁白阐明人物的动作含义,并 对人物的内心想法进行补充说明 。音乐方面,都是以 作品主题意蕴的塑造为主,烘托气氛,交代场景,两 者在艺术表现上有异曲同工之处 。舞蹈《罗密欧与朱 丽叶》以爱情为主题,讲述了一对男女青年冲破世俗 阻力,追求纯洁爱情,最终双双殉情的爱情故事 。舞 剧 四 段 著 名的 双 舞 ( 舞 会 上 、月 光下 、卧 室里 、墓 室 里)体现出独特自由的创造力和丰满的表现力,对人 物内心世界的刻画达到了一定的深度, 双人舞的结 尾运用了多次托举, 利用芭蕾高难度的技术手法渲 染了爱情的激情与狂热, 将叙事性与人物情感的表 达融为一体,给人一种极高的审美享受。《连理枝》的 动画短片,同样以爱情为主题,刻画了身份卑微的少 年与贵族出身的公主纯真真实的情感, 短片以连理 枝的形象比喻少年与公主的关系,风筝的连线,连绵 的 雨 丝,都 暗 喻 着 少 年 与 公 主 的 相 互 爱 恋,最 后 以一 棵隔墙而生的树续写前缘 。主人公的纯真爱情与时下流行的主流爱情观相呼应, 比起个别掺杂了过多物质因素的都市情感,更能激起观众的共鸣 。两件作品立意清晰 、立场明确, 创作表现采取主题式语言,巧妙运用不同场景,《罗密欧与朱丽叶》双人舞的四个场景,《连理枝》中的荷塘泛舟 、春日风筝放飞,给人以唯美的享受, 恰到好处地呈现了生活情感的复杂构面,为观看者搭建起情感体验的桥梁 。在舞蹈欣赏上,由个人欣赏向综合艺术欣赏转变,可以加强学生对题材的理解, 挖掘作品内涵, 打开新的欣赏“窗口”,最大限度发挥教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三)挖掘文化价值,传承文化遗产

  舞蹈的美不仅体现在对人体形态的塑造上,更体现在精神与情境的融合上,舞蹈汇集了创作者的情感与精神,同时也承载着他们对艺术与人生的追求。

  1.红色文化

  在舞蹈鉴赏中渗透文化价值, 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饱满,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情感体验 。老师也要注意渲染文化氛围,加深对作品文化的理解,明确不同年代舞蹈创作的个性和共性, 对作品进行客观层面的点评和鉴赏 。如:在《红梅赞》的赏析中,舞剧表现了重庆解放前夕,在中美合作所集中营,以许云峰 、江竹筠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敌人展开的殊死斗争, 歌颂了革命者面对黑暗势力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赞扬了革命者崇高的精神境界和思想光辉 。在学生品鉴前,教师可带领学生重温解放战争历史,体会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鼓励学生发扬革命精神,把红色的血液延续下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2.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底蕴深厚, 所有的传统节日都体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 。教师要充分利用资源,借助清明 、端午等时间点,组织主题教学,把舞蹈导入自己的 日常生活之中 。如清明节,古人祭拜先贤先人,崇尚“天人合一 ”,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系统的祭祀流程,衍生出祭舞 、祭乐等分支 。 以春秋祭祀为主,教师可参考影视剧,还原屈原诗词中有关祭祀的场景。《山鬼》《少司命》中,人类崇拜自然的力量,将景物拟人化,并赋予其强大的神力;而祭舞则将敬畏之情具现化,同时也展现了古人祭祀的礼仪 。通过舞蹈赏析,联想祭祀画面,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设计舞蹈动作,点评作品妆容 、服饰等,使历史 、文学融入舞蹈赏析中,拓展学生的知识体系。

  (四)开展体验教学,加深舞蹈理解

  舞蹈作为传情达意的身体语言艺术,具有直观性、动态性 、形象性 、抒情性 、实践性的特点,教师如果在课堂仅播放舞蹈作品,则会显得单调乏味,使学生参 与性不高,对于舞蹈作品的理解仅停留于浅表层次, 难以实现“情感共鸣”。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充分发挥 艺术课堂应具备的趣味性 、灵活性,在教学方案的设 计中,重视教师的引导作用,注重师生互动 、体验环 节, 让学生在实践体验过程中去体会舞蹈魅力 。例 如:在蒙古族舞鉴赏中,老师邀请全体学生一起学习 蒙古族的肩部动作,模仿双肩 、抖肩 、绕肩 、柔肩 、耸 肩 、甩肩 、硬肩,感悟蒙古族舞蹈肩部动作的特点和 基本特征,解读蒙古族作为“马背上的民族”在“天苍 苍野茫茫” 大草原的生活环境中形成的大开大合的 舞蹈动作风格,以及其表达的情感,蒙古族男子“粗 犷奔放”、女子“淳朴细腻”的气质在肩部动作中也可 以得到体现 。引导学生加深对蒙古族传统文化特质 和蒙古族人精神的了解 。又比如可以在《舞蹈鉴赏》 课程教学活动中安排高雅艺术进校园教学实践环节, 设计非遗文化艺术探索实践, 邀请非遗传承人走进 课堂, 开展舞蹈教学活动, 通过民间艺术家的传帮 带,让学生近距离感受民间舞蹈的艺术魅力,掌握具 备代表性和训练价值的核心动作, 让全体学生参与 其中,感悟地方特色文化,加深对舞蹈文化内涵的理 解,激发学生对非遗文化艺术的兴趣与热爱,进而自 觉保护、传承非遗文化 。

  (五)鉴赏舞蹈技巧,品味舞蹈语言

  在舞蹈鉴赏的课堂上,有的学生有舞蹈功底,有 的学生则是“零基础”,个体差异较大,如果采用统一 的教学方式,很难做到“全覆盖”,教学效果势必受影 响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实行分层教学,对于“零基 础”学生以培养兴趣为主,通过舞蹈欣赏,领略舞蹈 的魅力,养成他们观看舞蹈表演的习惯,让他们体会 观看舞蹈所带来的愉悦, 并且引导他们加强自我审 视 。以小组合作的模式进行帮教,让有基础的学生与 “零基础”的学生合作,达到互补的目的 。对于有基础 的学生,因为他们入学前有表演和学习经验,老师可 以适当增加难度,培养学生编排舞蹈的能力,以民族 舞的欣赏为例,分配任务,要求学生在收集资料和观 看录像后,捕捉舞蹈要领,自 己完成民族舞的编排, 并展示到课堂上,由其他学生负责指导点评,充分调 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在直观的舞蹈动作欣赏上, 教师要抓住舞蹈语 言的特点,区分舞蹈与音乐 、语言艺术等表现手法, 把握舞蹈语言独特的审美价值, 运用肢体和人体线 条表现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对舞蹈语言进行理解和 欣赏 。如:在《只此青绿》中,舞者以上半身后卧,在半空中飘荡着与地面几乎平行的“青绿腰”动作再现了 《千里江山图》中的“险峰”。鉴赏该舞蹈时,可以发挥 学生的想象,引导他们对舞者的动作进行分析,老师 也要及时对与之相关联的知识体系进行补充, 拓展 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品鉴能力 。还有《顶水舞》, 舞者通过模拟生活中的顶罐风俗来演绎生活场景, 表达内心的喜悦和幸福 。用舞蹈语言诠释作品主旨, 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舞蹈核心思想。

\


  在抽象舞蹈鉴赏中,由于现代舞追求线条美,语 言表达更加抽象,色彩 、道具的运用简单,学生在不 了解作品主题的情况下,就会感到一头雾水 。老师可 以带领学生解读抽象的舞蹈语言, 了解舞者要表达 的情感 。 比如:《天鹅湖》芭蕾舞剧中,奥杰塔白天鹅 是善良高贵的公主,舞蹈语言唯美舒展,奥吉莉娅黑 天鹅的动作则更加富有张力和跳跃性, 虽然大多数 舞蹈作品白天鹅和黑天鹅都是由一人表演的, 但观 者能明显感受到两者的不同 。教师可以对白天鹅、黑 天鹅的舞蹈动作进行分析 、对比,寻找不同,进而感 受两者的气质,为学生打开欣赏舞蹈的大门 。

  五、结语

  高校要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 培养全面发展的 优秀人才,在素质教育进程中明确美育的重要性 。高 校教师在课程教学的设计中, 应通过创设教学情境 实现跨界融合,渗透文化价值,欣赏舞蹈技艺,实现 多元化教学, 扎实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新 能力 。

  参考文献 :

  [1]郭正 .高校舞蹈鉴赏公共选修课程教学策略探究—— 以舞剧 《吉赛尔》为例[J]. 尚舞,2022(01):76-77.
  [2]蔡听宇 .高校舞蹈美育类通识课教学创新研究—— 以《舞蹈鉴 赏》课程为例[J]. 中国文艺家,2021(10):115-116.
  [3]肖超 .应用型本科院校舞蹈鉴赏课“互联网+”教学模式构建与 实践[J].艺术评鉴,2021(07):122-124.
  [4]雷燕 ,张桦 .运用数字技术丰富舞蹈教学—— 评《艺术类 高 校 舞 蹈 艺 术 发 展 趋 势 与 舞 蹈 鉴 赏 》[J] . 山 西 财 经 大 学 学 报 ,2021 (03):130.
  [5]彭冠兰 .跨界融合教育理念下大学公选课《舞蹈鉴赏》的教学 分 析—— 以 舞 蹈 作 品 与 动 画 短 片 为 例 [J]. 湘 南 学 院 学 报 ,2020 (04):106-112.
  [6]刘珊 .舞蹈鉴赏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重要性的探究[J]. 北方音乐,2020(07):111-112.
  [7]王媛媛 .在中职舞蹈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舞蹈鉴赏能力[J]. 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10):8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5893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