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是当代社会的新兴力量之一,他们不仅需要有扎实的知识技能,更需要有积极正能量的心理状态 。近年来校园心 理剧的兴起,正好弥补了传统心 理健康课程存在的短处 。校园心 理剧用丰富的形式和多种表演技术来传达心 理健康知识,改变学生认知,调节学生情绪,丰富了心理健康课的活动,对于提升高职学生 心 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文着重分析了如何将校园心 理剧融入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以期进 一 步提升课程对学生的教育效果 。
我国 一 直非常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强 调当今的青少年需要有目标有抱负, 应当拥有青少 年该有的朝气以及理想,拥有正直的使命感 。因此需 要引导学生们形成积极正能量的世界观 。各高等院 校需要承担起教育的责任, 心理健康课程在其中起 着关键作用 。各高校开展心理健康课程不能只停留 在表面的形式主义上, 而是应该能够真正起到让学 生拥有良好心理状态和心理品质的作用, 在如今这 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学生有可能会在形形色色的信 息中迷失方向,出现各类心理困扰,各高校需要及时 针对学生的问题开展相关的教育课程, 及时避免一 些不可逆转的情况出现。
一、校园心理剧的概述
心理剧是由奥地利精神病学家莫瑞努创设的一 种解决心理问题的治疗方法, 通过让来访者扮演某 些剧本里的角色, 在设定好的场景中将心理问题展 现出来 。在表演过程中,来访者们会依据剧本流露出 自己的真情实感, 从而将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 展现出来,进而产生共鸣引起思考,以此达到缓解压 力的目的,最终解决心理问题 。 因此,心理剧实际上 就是通过艺术表现的方式,借由舞台剧的形式,运用 音乐 、美术 、色彩等元素将表演者内心冲突通过表演 的张力传达给观众,让观者也能体会到表演者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校园心理剧是在心理剧的基础上形成的,将戏剧 、话剧 、小品和游戏等形式与心理学相关理论相结合, 将学生在校园中的 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心理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通过演出者在舞台上表现出来, 让表演者和观众都能学会如何正确地看待和解决该类心理问题的一种表达性心理治疗方法 。校园心理剧常用的表演技术有:角色扮演 、角色互换 、旁白等,利用这些技术与心理健康知识结合起来,可以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符合现代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特点, 是目前高职院校可采用的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
二、高职心理健康课程与校园心理剧现状
( 一 )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分析
首先,当代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难度较大,这是因为当今高校的学生都是互联网的高频使用者,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会吸收海量的互联网信息,这些信息当中难免会有不良的影响他们心理健康的信息存在,导致当代的青少年中会存在不少三观出现偏差的人,给高校的心理教育带来较大压力。
其次,在如今大学生心理教育难度上升的情况下,仍有许多高校对于学生的心理教育并不重视, 在某些 高 校 的 教 育 理 念 当 中 缺 少 心 理 教 育 这 一 重 要 板块,仅仅将心理教育课程设置为明面上的安排,没有具体的课程实施或者是课程开展的计划, 因此没有 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这些不重视心理教育的行为 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表现 。健康心理品质的塑造远 比拥有高超的技能更为重要, 在学生未来的成长以 及步入社会的过程中, 即使拥有再高超的技术但缺 乏正确的观念和积极的心理, 同样会在生活中遇到 各类困扰 。
最后,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的调查分析发现现阶 段 仍 然 有 将 近 30%的 学 生 存 在 不 同 程 度 的 心 理 困 扰,心理健康课程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 。高职院校 目前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主要还是以理论讲解 为主, 课程中虽然也包含实践活动, 但是受课程时 间 、教室场地 、班级人数等因素的限制,实践活动只 能是选择性地开展,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反馈:这 种体验式的活动,由于班级的学生太多,因此无法满 足每一位学生的心理需求, 没有办法顾及班上每一 个学生 。在心理课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仍然会出现 部分学生无法融入 、不感兴趣 、参与度不高的情况 。 由此可见,随着时代的不断前进,将不同元素的内容 与该课程结合, 将是未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发展的 必由之路 。
(二)校园心理剧现状
目前,校园心理剧只出现在 一 些“5·25”心理 活 动中, 例如校内心理剧比赛或者是校与校之间的比 赛中,很少出现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上 。这就导致只有 极少数学生可以感受到校园心理剧的魅力, 普及度 还不够高。此外,校园心理剧的出发点是对学生进行 心理教育,缓解学生在校期间的心理压力,但是在具 体实施过程中, 一部分心理剧却慢慢变成了校园的 文化宣传教育,违背了心理剧的初衷 。这种情况之所 以出现,首先是因为专业人员不足 。心理剧从剧本撰 写到角色安排再到排练演出往往需要经过比较长的 时间。若专业人员不充足,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 心理剧表演活动的开展 。在这种情况下,心理剧剧目 往往就只能由学生自发编排或者由管理学生处的教 师以及各班辅导员编写, 缺乏了心理学相关理论的 支撑 。其次是学校心理学教师对于心理剧知识缺乏 足够的认知, 多数校园心理剧并没有呈现出心理剧 的技术,只是一般的舞台剧表演或者是微视频拍摄, 没有在真正意义上使心理剧起到应有的治愈作用 。 在这样的情况下, 校园心理剧最终呈现的效果可想 而知,只是带有趣味性的校园剧目演出 。
就目前贵州电子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创作参 演的心理剧来看, 绝大多数都仅停留在常见心理现 象的呈现上。有一部分心理剧的剧情过分戏剧化,过于强调情景剧的故事性,而脱离了实际情况,缺乏专业 的心理理论依据,忽视了心理情景剧当中的“心理” 二字,这就起不到任何校园心理剧的作用,甚至这样 的剧情还会起到一些反面效果, 如此一来便无法达 到期望的校园心理剧教学目标。
三、校园心理剧融入高职心理健康课的路径
( 一 )加强艺术教育与心理教育的联系
为了充分发挥校园心理剧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中的作用, 应将校园心理剧融入高校心理教育 课程体系中, 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也能够更加有效地解决学生在 生活学习中遇到的一些心理困扰 。
为了能更加有效地促使校园心理剧融入高职心 理健康教育课程中,首先应从教师方面着手 。学校需 要结合课程开展情况组织部门交流活动, 构建新型 的沟通平台, 搭建艺术表演类教师与心理教师之间 的交流桥梁, 从而促使不同的教育工作者能够实时 针对教育的相关内容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 。心理教 师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 艺术类教师以美育教育为 主,二者是互相联系的 。心理健康教育与美育教育如 果想要达成完美的合作和融合, 就需要以帮助高职 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为共同教学目标, 两者 可以根据教学情况开展一些研讨会, 对专业理论和 教育经验以及学生实时的学习情况进行沟通交流, 不吝啬自己的教育资源, 共同找寻信息当中蕴含的 共同点、不同点以及侧重点 。对于艺术类元素与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进行交流, 共同讨论其中存在 的问题以及改善的方法 。通过思想上的碰撞,创造出 最高效的教育方式以及融合的教育方法 。使心理课 程与心理剧的表演做到真正融合, 使心理健康教育 与美育教育成为共同体, 发挥二者的最大优势共同 促进对学生的高品质塑造。
(二)强化心理教育师资力量
为达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艺术类元素的有机 结合, 需要对实施心理教育的教师进行严格筛选和 培训 。首先,教师作为学生最重要的思想引领人,肩 负着教育学生的重大责任, 所以教师需要有较高的 教育能力,同时,学校需要定期对教师团队实施教育 培训以及能力检测 。其次,心理健康对于学生的成长 极其重要,所以需要严格筛选心理教育教师 。从事心 理教育的教师应该拥有心理教育的相关资格证书, 自身也必须拥有积极的心态 、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需 以身作则真正成为学生的榜样 。最后,教育团队中人 员的安排也应该科学合理, 根据教师所擅长的不同 领域进行不同课程的安排,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需求,制定相关的教学规范以及执行标准,严格实施 教育制度,从而打造出最高水准的教师团队,以此来 开展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 。此外,心理教师要想运用 心理剧帮助学生达到心理健康的状态, 还应该具备 一定的艺术修养,能够运用音乐 、绘画等艺术元素丰 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这样才能更好地将心理 剧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 。
(三)心理剧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课堂形式 以及内容优化
1.将艺术元素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课程中,在传统的理论讲授的基础上,可以加入 音乐、绘画 、表演 、戏剧等元素 。例如,在讲解压力调 节时,可以带学生进行想象放松训练,这时就可以播 放一些舒缓的具有治愈效果的音乐, 带领学生一起 感受音乐的魅力; 人际关系的主题中可以加入房 、 树 、人的绘画,带学生感受表达性治疗的效果;在讲 解培养健康人格的主题时可以播放一些红军长征主 题的剧 目,让学生去感受那种锲而不舍 、顽强拼搏的 精神;也可以收集“5·25”活动中的微视频等资料,在 课堂上展示给同学们看,让同学们获得启发;在介绍 心理咨询以及职业规划的主题内容时, 加入角色扮 演,情景互动,让学生在课堂当中切身感受表演的魅 力, 也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场景带来的心理 促进作用 。通过这些形式,让学生对于这类型的表达 性艺术治疗有一定的了解, 为校园心理剧活动的开 展打下基础, 进而可以将心理剧更好地介绍给同学 们 。同时学生在之后进行实际操作的时候,也不会感 到非常陌生。
2.依附学生自身生活开展教育课程
对学生的心理教育, 必须从学生个人的角度出发 。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大部分都与个人经历有关, 所以教师在开展教育课程时, 需要对学生自身的生 活、性格等进行留意和观察 。高校的心理健康教师通 常需要面对大量的学生, 因此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课程时, 很难确保能关注到在校的每个学生的具体 情况,因此,在课堂上可针对学生存在的一些共性情 况展开讲解,只有这样才能够与学生产生共鸣 。课堂 上针对全体学生开展教育, 结合学生的成长阶段以 及心理发展状况, 选取合适的教育内容将生活中的 心理效应融入课堂之中, 通过引入学生生活中真实 的案例来证明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这些案例也能够 成为校园心理剧的重要素材,例如,在爱国心理教育 课程中引入警察 、消防员的故事,通过一件件英雄事 例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在恋爱心理主题和 常见心理障碍主题中, 同样有许多身边的案例可以运用,例如:网恋 、异地恋 、暗恋 、失恋这些情况,都可以通过表演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关注,学生可以参与进来也可以作为观众,不管身份是哪一种,都可以让学生有所感悟 。每个校园心理剧的主角都会遇到一个内心冲突的焦点, 而这个点正是校园心理剧的核心内容, 就像一部话剧的高潮, 能够影响观众的情绪,心理课程就是在此节点起到作用,不仅能让表演者和观众产生感情共鸣, 还能让学生在此时有所收获,有所感悟,从而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3.通过实践活动选取校园心理剧表演素材
心理教育需要从实践的角度出发, 真正将健康的心理状态和正确的思想品质传递给学生, 并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举一反三, 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例如,在不同主题内容的教学中,可以将课堂上的同学进行分组,让所有同学都能够参与进来,进而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上的校园心理剧表演,学生根据自身对于不同主题的理解, 结合自身发展以及社会中的热点事例来进行演出, 在演出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向大家描述作为学生 、作为社会公民应当肩负的责任义务以及必须形成的道德品质,同时学生也能针对生活中出现的心理问题抒发自己的看法并积极寻找解决方案, 学生之间也能够共同探讨实现思想交流 。将心理课程与学生社会实践进行结合, 让学生能够通过真正的社会实践感受心理学现象在生活当中的体现, 例如走入养老院关爱空巢老人 、走入幼儿园关注留守儿童,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收集素材, 让学生看到生活中的心理学现象,由此培养学生珍爱生命 、孝敬父母 、关爱同学等品质 。实践远比单纯说教更有教育意义,若客观因素限制无法实现所有同学一起外出, 可以在课堂上播放相关视频,并形成剧目,以此达到类似的教育效果 。
4.鼓励学生创作剧本自主表演
通过上述多种形式收集到广泛的素材资源后,才能进行心理剧本的创作 。在设立主题时,应选择学生普遍感兴趣的主题,对搜集到的素材进行挑选 、整理,然后完成剧本的创作 。在这一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剧本创作的主体 一 定要是学生,教 师 应 在 课 堂 上 引 导 小 组 内 的 每 位 成 员 都 参 与 进来 。此外还可以发布公告进行宣传,如此,感兴趣的同学也就可以作为观众参与体验并分享感受 。剧本创作应在心理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以免创作的剧本出现太多负面情绪的内容 。学生为主除了从创作剧本的角度入手以外, 还可以从鼓励学生自主表演的角度入手 。许多同学其实是有表演天赋和表演兴趣的,他们只需要一次机会、一个舞台 。例如,在确定以 “开学季如何更好地适应大学校园新生活”为心理剧 主题后,心理教 师 就 可 以 让 同 学 们 自 行 创 作,自 行 表演 。每个刚步入大学的同学都可能遇到如何适应 新 环 境 的 问 题,有 可 能 来 自 学 习 方 面,有 可 能 来 自 生 活 方 面,也有 可 能 来 自 人 际 关 系 方 面,可 以 通 过 心理剧的演出,将同学们 自己对大学校园生活的认 识以表演的方式展现给大家, 并结合情绪管理 、压 力调节 、改变认知等心理知识对大家普遍存在的困 惑进行梳理,这样比单纯地讲解理论效果更好 。值 得一提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心理教师不能仅仅作为 一位旁观者,要为同学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同时要提 高对心理剧的技术支撑, 一定要将表达性治疗的内 容融入其中, 使校园剧具有观赏性的同时也具有心 理学的特色。
5.深入挖掘剧本素材,创新校园心理剧主题内容
我们 一 定要强化校园心理剧的心理自愈功能 。 在探究素材时,除了使用上述方法创作剧本之外,更 为重要的一 点就是要深入挖掘素材, 真正找到能够 引起学生关注和共鸣的主题内容 。就目前来看,校园 心理剧中最常看到的主题就是各类心理障碍在校园 生活里出现后如何应对,如宿舍里的室友矛盾 、大学 适应问题导致的旷课 、厌学,甚至弃学等学业问题 、 学生之间的恋爱感情问题 。除此以外,其实还有许多 问题也是大家关注的 。例如:悦纳自我、生涯发展、求 职创业等 。另一方面,在目前常见的大学生校园心理 情景剧表演中, 学生的惯性思维是心理剧中一定要 出现一些“心理病”,剧情中总是避免不了心理障碍, 这 就 势 必 会 让 观 众 认 为 这 些 心 理 疾 病 非 常 容 易 出 现,人人多少都有“心理病”,过分关注和强调各类消 极心理现象 、负面的情绪情感 、错误的认知行为,这 就需要专业教师引导, 其实我们不妨试着从正面的 角度去挖掘和探索主题内容, 有人的地方肯定就有 心理学现象,关注我们 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所思所想, 所作所为, 其实背后同样离不开心理学现象和一些 心理学效应, 这些内容同样可以融入到校园心理剧 中 。所以在创作剧本时可以将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和 学习情况等融入其中,这样更容易与大家产生共鸣, 也更容易引起我们的思考,从而有所收获,学习到更 多内容。
6.引导学生进行心理剧观后交流
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融入校园心理剧, 能够 通过表演的形式帮助学生缓解负面情绪, 虽然这一过程并不是汇报演出, 但是作为艺术表达的一 种形 式,还是需要表演者具备基本的舞台表现力 。在表演 过程中, 演出者运用肢体表达出无法用言语描述的 复杂情感状态,表演过程中需要通过舞台 、灯光 、色 彩 、角色等表演元素, 传递演出者的情感和心理状 态,好的演出能够更好地将主题思想传递给观者,通 过这种表达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话剧这种艺术 形式的魅力, 同时感受到心理学在我们生活中的应 用 。 因此学会体验 、学会理解 、引起内心的共鸣这才 是最重要的 。这就要求学生在结束心理剧表演之后, 一定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心得体会交流 。对于心 理剧而言,分享心得体会是非常关键的一环,这一过 程决定着心理剧是否能从根源上起到治愈的积极作 用, 表演者通过演出获得观众的反馈, 通过交流分 享,对心理剧的参与者也能够起到治愈的作用 。对于 观者而言, 心理剧的演出剧情如果是他们正在经历 的或者是有过类似经历时, 那么一定会对观者的心 理产生积极影响 。要想实现这一点,就必须有专业教 师的引导,通过课堂或者是网络平台,让学生充分表 达自己的看法, 也可以通过心理评估或心理问卷的 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 因此,要充分发挥交流 探讨这一过程的重要作用, 这样既排解了大家的负 面情绪又能够释放内心的压力, 让校园心理剧能发 挥最大限度的心理治愈作用 。
四、结语
高校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各高职院校都必 须开设的公共课程之一, 它有助于学生遇到心理困 扰时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音乐、绘画等 多种艺术元素与心理健康课程的结合, 有利于丰富 课程的形式 、充实课程的内容,以多元化的角度提升 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 帮助学生形成优质的人格品 质,从而能够从根源上提升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
[1]周的玲 .校园心理剧在现代高校班级管理中的作用[J].科学咨 询,2022(10).
[2]龙锦春,成春雷.音乐元素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 艺术评鉴,2021(18).
[3]欧光琳 .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究—— 以 “学前心理学”课程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22(15):19-23.
[4]赵蕊,李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J].教 育观察,2022(15):93-95+104.
[5]卢迅 .巧用校园心理剧开展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爱情婚 姻家庭,2022(2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58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