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论文 > 正文

高校乐理视唱练耳教学探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3-05-24 14:10:3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主要以高校乐理视唱练耳教学探析为重点进行阐述,首先分析高校乐理与视唱练耳的关系 、开展乐理视唱练耳教学的必要性,其次介绍高校开展乐理视唱练耳教学活动的要点,最后从明确教学原则,奠定有效性教学基础;借助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关联理论和实践,促进音乐教学开展;优化教学 内容,创新音乐教材等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提升乐理视唱练耳教学质量的措施 。

  关键词:高校教学,乐理视唱练耳,有效性,提升措施

  新时期下每一所学校都应该贯彻立德树人的 思想,音乐课程教学同样如此 。教育部门应该充分 发挥自身的作用, 有针对性改革与优化教学体系, 促使乐理内容与视唱练耳内容互相协调, 换言之, 就是将乐理以及视唱练耳的内容进行整合,构建比 较完整的教学体系,充分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可 以拥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继而丰富学生 文化素养 。基于此,如何在背景下创新高校开展的 乐理视唱练耳教学活动, 提升教学有效性和时效 性,值得教师认真思考,具体如下 。

\
 

  一、高校乐理与视唱练耳的关系

  ( 一 )相同点

  对音乐教育指导和审美指导进行分析,两者均 能促进学生形成一定审美意识,开设音乐课程教学 活动时,教师要时刻强调音乐素养的培育,让学生 具备较强的审美能力 。乐理内容和视唱练耳内容相同, 都是围绕音乐课程的实施目的加以创设的,高校应当组织学生参加音乐学习活动,对学生进行素养培育和审美意识培育,使得学生可以在具体演唱环节中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高校学生的音乐课程学习包含乐理内容和视唱练耳内容,这些都可以帮助学生夯实基础,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情感 。整体来讲,乐理是理论课程的代表,视唱练耳是实践课程的代表,两者相得益彰,彼此之间互相结合加强学生的感悟,提升学生演唱实践水平,有助于高校学生感知水平与专业能力的提升。

  (二)不同点

  对乐理视唱练耳进行细致剖析,视唱练耳属于实践的范畴,直接作用于高校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乐理属于理论的范畴,可组织学生夯实基础知识 。乐理以及视唱练耳的目标是相同的,可是教学重点是不同的。乐理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从理论的视角探索音乐多样化形式,使得学生全方 位研究音乐的内容,让学生综合素养得以发展 。在 视唱练耳的实践中,教师让学生以视听结合的形式 感知音乐作品,把所学知识学以致用,能够强化学 生的感知能力。

  二、乐理视唱练耳教学的必要性

  ( 一 )让学生形成一定发声意识

  所有技能训练都要从基础开始逐步提升与完 善,声乐演唱也要遵循此原则 。音乐指导中,学生应 形成一定的音乐发声意识,从浅入深与循环往复地 加入训练,由于学生拥有的音乐发声意识和学生真 正对演唱技能的掌握存在关系,决定着学生具备的 演唱能力,那么教师在平时训练中就应培养学生形 成音乐发声意识,组织学生进行歌唱的生理机能训 练, 促进高校学生发声时多个器官的协同运用,演 绎优美的音乐曲目 。学生在加入乐理视唱练耳活动 时应全面张开自己的喉咙, 即让喉咙处于稳定状 态,这样传递的声音可以存在平稳性与流畅性 。之 后学生在乐理视唱练耳训练中要接触到共鸣腔体 的正确使用技巧,使演唱声音可以比较饱满且具备 穿透力 。教师应带领学生进行嘴唇 、舌头与牙齿的 配合训练,即提高多个器官的灵活度,这样演唱歌 曲时就能够完整传递内涵,赋予音乐作品良好的形 象 。具体的乐理视唱练耳实践训练,不管是音阶、音 程 、音准还是共鸣,都是需要学生正确分析发声位 置的,学生应该加入乐理视唱练耳活动中,多次训 练,循序渐进地领悟歌唱的基本原理,分析音乐演 唱的规律 。基于此,在乐理视唱练耳活动开展时,学 生需要形成音乐发声意识,这有助于学生之后的音 乐课程学习。

  (二)加强学生对音乐曲目的感知

  乐理视唱练耳教学活动开展的最终目的是使 得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陶冶人们的身心 。具体的 作品演唱,教师应从声音以及听觉出发,组织学生 充分感知音乐曲目 。声音是比较具体的一个事物, 听觉归属生理体系的范畴,感知意识是心理活动的 最终体现形式 。演唱音乐作品,演唱者应分析音乐 的强弱特点和音乐的长短特点以及音乐的音色特 点等,对确切的曲调与节奏进行探索 。高校应开展乐理视唱练耳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多次训练和挖 掘,培养学生对音乐曲 目的感知能力,与此同时分 析音乐感知,包括音高的感知 、节奏的感知与结构 的感知等。

  (三)提高学生记忆能力

  音乐演唱过程中,记忆能力是比较重要的影响 因素,尤其是听音记谱 。若高校学生以聆听旋律之 后准确分析音乐的节拍和节奏为目的,就需要调动 自身的记忆能力 。高校需开展乐理视唱练耳的教学 活动训练,巩固提高高校学生的记忆能力,比如教 师可以给学生提供音乐作品,带领学生在规定时间 内进行学习和演绎,接下来带领学生背诵 、背写歌 词,增强学生记忆力,使得高校学生可以全面掌握 音乐作品的内在情感。

  三、高校开展乐理视唱练耳教学活动的要点

  ( 一 )对学生进行音准训练

  乐理视唱练耳的实践中,音乐演唱利用演唱者 的声带振动传递声音,然而声带以及乐器之间是存 在差异的,不能用眼睛直观看见,也不能用手直接 感受,因此无法以声带的长度以及厚度的具体指数 来进行频率调节。演唱者发声期间会给自己的大脑 发出指令,调动发声器官的功能,以振动的形式对 声音频率进行调节 。具体而言,演唱者在表演阶段, 经常会出现音头不准的问题,为了有效地发挥声音 的特点,就需要对发声器官实施控制 。此外,对音高 的分析和学习,应开展音阶训练,或者引进音程训 练 、和弦训练 。演唱者在实际表演之前要加入练声 曲 目的训练,严格要求音色以及气息,关注音准程 度,换言之演唱者要科学对声音进行处理,这样声 音的传递效果才可以和正常表述相同,并具备自然 化特征。不间断的训练可以使演唱者自身的肌肉具 备较强记忆力,让学生的音准素养得到提升。

  (二)对学生进行节奏感训练

  实际的乐理视唱练耳训练,要渗透节奏感训练 环节,让演唱者灵活分析歌曲的速度,掌握分区的 节拍 。节奏不仅彰显着音乐作品的内涵,还和人们 的说话特点等存在关系。音乐作品涉及的音符和字 词都是和作品情感存在密切联系的,所以演唱过程 应精准化对节奏进行研究 。如新疆地区的歌曲创作, 其内在节奏是其他节奏种类所不可替代的,对 应韵律性比较强 。演唱者在进行演唱时,应分析原 味节奏,顾及精准度的明确,对音乐节奏进行一定处 理。此外,应围绕演唱者的演唱强度和气息特征对曲 目的节奏进行研究, 持续化训练演唱者对音乐速度 的调整能力, 一些演唱者可能会在演唱期间不自觉 提高节奏速度,本质上便是缺少速度感的体现。一些 演唱者进行声乐作品的演唱时, 速度保持和以往的 音乐形象存在矛盾, 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没能真正把 握好音乐形象,这需要他们有组织地进行严格训练。 另外,教师在进行乐理视唱练耳教学时要给学生自 由选取学习内容的权利,不要对学生进行过多的干 预,要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设定曲 目节奏,优秀的 演唱者要自主对音乐作品加以观察和赏析,跳出盲 目模仿的局限,加强演唱者再创作的水平。

  (三)对学生进行声音调式能力训练

  音乐作品的风格呈现是受到作品声音调式效 果影响的,大调存在明快的特点,更多运用在高亢 的歌曲之中,演唱者应对声音进行饱满认知与柔美 认知。小调存在低沉的特点,更多存在于抒情曲目体 系 。五声调式在不同区域中有着调式色彩的不同风 格,比如在演唱山峡地区的作品时,应梳理 b7 和弦 的音准,并且演唱者应该按照乐谱对调性进行研究, 彰显出本地区的特征。乐理视唱练耳的实践中,不单 单要涉及音准以及节拍的训练,还要涉及调式能力 的训练,演唱者可结合具体韵律进行风格凸显。

  四、提升乐理视唱练耳教学质量的措施

  ( 一 )明确教学原则,奠定有效性教学基础

  在高校开展的乐理视唱练耳的教学活动中,教 师应遵循下列原则 。首先是突破原则,其作为教学 有效性的一种客观体现形式,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指 导教学活动创新 。具体的乐理视唱练耳教学期间, 教师应全方位创新和突破,科学明确乐理视唱练耳 的学习内容,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任何学 科都具有 一定优势,教师需要根据这个特点,有针 对性地开展训练 。其次是多元化音乐指导,音乐课 程并不是片面化的实践,应该体现出多元性,关注 学生知识视野的扩展,使得学生可以脱离比较狭窄 的音乐通道,传递可以振奋人心的音乐,享受多彩化音乐内容, 让学生音乐素养得以提高 。教师应在音乐教学活动中给学生渗透音乐文化,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感知,更好地适应音乐课堂学习节奏,提高高校学生的身心涵养 。利用多元化音乐教学的理念,将我国具体的文化以及其他文化结合起来,有效地开展高校乐理视唱练耳教学 。最后是强调审美理念的实施,乐理视唱练耳涉及大量音乐表现元素,尤其是音高元素和节奏元素,乐理视唱练耳的教师要对相关音乐旋律加以规范化排列,引导学生形成审美认知,把审美内容和教学创新融合,这样学生可以全方位领悟知识内涵,高效率应用音乐基础知识。

  (二)借助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乐理视唱练耳的教学中,教师要借助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学习兴趣培养。教师需科学运用信息技术,研究音乐这门学科包罗万象的特点,一 些音乐特质以及基础知识都是不能通过教学活动加以传递的,教师需借助信息技术,鼓励学生多角度挖掘音乐魅力,围绕新媒体具备的信息传播作用,更多接触到音乐体系,使学生获取较多的乐理视唱练耳学习经验, 发挥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以“听觉分析”过程为例,教师可以给学生听管弦乐曲,利用信息技术真实化演奏管弦乐器,让学生领悟不同乐器所生成的差异化音响,分析管弦乐器的美感 。 由此借助声音和画面互相结合的形式,适应高校学生多元化的成长需求,扩展乐理视唱练耳的教学深度以及广度,推动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提高。

  (三)充分关联理论和实践,促进音乐教学开展

  高校开展乐理视唱练耳教学时,教师要想保障教学有效性,就应特别关注节奏训练 。节奏是音乐曲 目的基本组成形式, 更是音乐持续发展的动因 。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节奏训练时,应引导学生分析节奏规律,让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可以进行音乐演唱, 以此来加深学生对乐理视唱练耳知识的了解 。也就是说,教师应系统性总结乐理视唱练耳的节奏,要求学生专业化的进行节奏短句创作并将其逐步演唱出来, 并在高校中与其他学生互相听记 。这一方面可以对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进行训练,另一方面还可以对学生掌握的乐理知识进行针对性检验 。乐理视唱练耳的教学设计上,调式与调性都是学生要重点关注的,教师需仪式性组织学生进行 曲谱训练,让学生轻松领悟大小调的要点与民族调 式的要点,并做到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增强学 生对调式与调性的理解程度 。需要注意的是,看谱 视唱是乐理视唱练耳的重点内容,教师要鼓励学生 分析曲谱的记号,传递作曲家的真正感受,学生在 不能充分领悟音乐术语的情况下是难以确切把握 好作曲家的情绪的。教师和学生要一同深层次探索 乐曲内在术语的奥秘,教师应给学生介绍生动形象 的术语,让高校学生可以灵活地诠释乐理视唱练耳 所学内容。

  (四)优化教学内容,创新音乐教材

  教师要优化教学内容, 并对教学体系进行优 化,合理选取教材,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的培育。教 材的内容需体现趣味性,充分激发学生乐理视唱练 耳学习的热情,不可以仅仅利用理论知识来开展教 学活动,还要关注师生之间的互动与沟通,对学生 的心理情绪进行分析, 了解学生具备的音乐潜能 。 目前 一些教师已经可以通过内容的创新来提高学 生乐理视唱练耳学习能力,他们尝试着丰富乐理视 唱练耳教学体系,可是因为现有的模式和西方国家 的音乐模式有一定差异,所以实际的课程结构形态 还是会受到其他国家文化的干扰 。每一所高校都应 关注乐理视唱练耳教学效率的有效性提升,利用民 间音乐曲目增添乐理视唱练耳的教学色彩,在编排 教学方案的过程中, 凸显高校学生占据的主体地 位, 教师应该注重高校学生的思想和观念变化,对 实践过程与综合经验进行融合,进一 步强化学生对 乐理视唱练耳的理解和掌握 。与此同时,乐理视唱 练耳的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实践目标的设定,学校 方则应增强教师的素养,鼓励教师给学生提供优质 资源,丰富弹唱和演唱的项 目,对基本乐理的结构 进行补充。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加入音准训练和节奏 训练,带领学生训练曲目升调 、曲目降调的技巧,按 照多种模式进行乐理视唱练耳教学指导,引进乐器 伴奏,鼓励学生自主训练,开展考察项目,对表现积 极的学生进行奖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 可以灵活地领悟音乐的节奏,分析乐理视唱练耳的弹唱关键点,给予乐理视唱练耳更多关注 。除此之 外,应重视教材的挖掘,组织学生进行节奏音准的 训练,借助简单曲谱进行乐理视唱练耳训练,激发 学生训练意识,让学生全面欣赏多种形式的音乐。

\
 

  五、结语

  综上所述, 高校进行乐理视唱练耳教学活动 时,教师应分析学生的成长趋势和专业知识掌握情 况,挖掘乐理视唱练耳教学中有益于学生长久发展 的内容,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受和认知 。教师 需要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 设计完善的教学方案, 在帮助学生提升乐理视唱练耳实践能力的同时,激 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 同时,还可以通过开展小组合 作学习,激活学生思维,便于学生分析音乐组成要 素 。如此一来,学生就会进一 步了解优秀演唱者应 该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并向着积极的方向前进 。

  参考文献 :

  [1]闫梅 .论高校舞蹈专业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教学优 化策略[J].戏剧之家,2021(32):139-140.

  [2]闫琇虹.声乐教学中视唱练耳课程教学—— 评《视唱 练耳教学研究札记》[J]. 中国教育学刊,2021(04):122.

  [3]陈岳琴 .基于音乐认知心理学的高校视唱练耳教学 方式研究[J].科教导刊(下旬刊),2020(36):153-154.

  [4]马霜.二声部视唱在高职视唱练耳教学中的思考[J]. 戏剧之家,2020(35):112-113.

  [5]何永璨 .高校视唱练耳教学现状及其应对措施分析 [J].大众文艺,2020(20):197-198.

  [6]于丹丹 .互联网时代高校音乐教学视唱练耳能力的 培养探析—— 评《乐理视唱练耳整合课程研究》[J]. 中 国广播电视学刊,2020(10):132.

  [7]李坤.视唱练耳教学优化策略研究—— 评《视唱练耳 教学研究札记》[J].新闻爱好者,2020(09):111-112.

  [8]赵小平.高校乐理视唱练耳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评《乐理与视唱练耳》[J].领导科学,2020(08):129.

  [9]黄莎 .流行音乐专业视唱练耳教学探索—— 四川音 乐学院流行音乐学院视唱练耳课程改革与构想[J].音 乐探索,2020(02):140-144.

  [10]郝倍.有关普通高校舞蹈学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中 声势应用的教学反思[J].北方音乐,2019(21):121-12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5659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