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新疆艺术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为持续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全面开展文化润疆工作,新疆高校的戏剧表演专业也在不断进行教育教学的改革实践, 戏剧表演专业的声乐课程作为表演专业的基础课,要在戏剧表演教学中要起到怎样的作用 、声 乐艺术作品的选择要如何融入课程思政以及如何用视唱练耳课程辅助声乐教学等,都是声乐教师需要研究与解决的问题 。笔者从声乐教学汇报音乐会后的几点思考入手,讨论了表演专业声乐教学的定位问题,其次结合教学实践中演唱方法的问题进行了阐述,最后总结了 目 前声乐教学中视唱练耳课程的重要性及尚需深入研究的问题 。
关键词:声乐课程定位,演唱方法,视唱练耳,存在问题
一、表演专业声乐教学的定位问题
针对戏剧表演专业学生的声乐课程, 在音乐学 院 、戏剧学院 、高等师范类院校都有,有部分学校选 用一对一的授课模式,导致课时明显不够,也不符合 戏剧类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要求 。教学中若将重难 点放在科学的发声方法训练上循序渐进, 学生的声 乐演唱水平可逐步提高, 所学的声乐作品数量也会 不断增加, 但其本质还是沿用音乐学院的声乐课程 教学模式所呈现的一种刻板的一人 、一琴 、一成不变 的声乐作品汇报 。既没有达到培养声乐表演专业学 生的专业技术和艺术修养的目的, 也没有真正做到 歌唱为戏剧表演专业而服务 。
有一部分高校的声乐课程采用集体课教学模式, 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课时不够的问题,但是一对多的 课程会导致学生学习的声乐作品有限,参差不齐的声 乐演唱水平也会使教师在教学中无法面面俱到,声乐 课程的教学成果不理想 。在艺术作品的选择上,若选 择经典的艺术歌曲和有艺术性 、内涵好的作品,往往 在演唱上又会有很大难度,相比较之下,学生更倾向 于选择用通俗唱法演唱流行歌曲, 这就导致教师无 法积极选用文化底蕴深厚的作品来教学, 教学中很 难有效地将课程思政的元素融入其中, 给专业技能课与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合造成了一定困难。
为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深化教书育人的理念,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使思政课与专业课高效融合,实现全员育人 、全方位育人 、全过程育人 。探索出新的戏剧表演专业声乐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新疆高校戏剧表演专业的声乐课程为集体课教学, 结合声乐专业的教学特点与教学条件,配合台词 、形体 、表演技巧完成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声音修养 、加强对音乐的感受程度 、拓宽学生音域 、运用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培养学生歌唱的自信心 。结合戏剧表演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 探索出能够充分为戏剧表演专业服务的声乐课程, 既能掌握声乐演唱的基本技术,又能为戏剧表演而服务,还可结合音乐剧的演唱和舞台表演手法 。新疆高校戏剧表演专业学生入校前的声乐演唱水平参差不齐, 甚至有少部分学生从来没有接受过声乐相关的训练, 如果将教学的重点全部都集中在声乐演唱科学发声方法的训练上, 就忽略了戏剧表演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了培养戏剧影视演员而设置的这一初衷, 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研究声乐课程的定位, 始终围绕为戏剧表演专业而服务这一点来展开教育教学,在声乐作品的选择中要精挑细选,既要选择有艺术性的经典歌曲,又要 给学生充分的表演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用 多元化的演唱方法引导学生从声乐作品的演唱中充 分发挥表演专业的专业优势, 也可以积极排演国外 优秀的音乐剧选段或国内原创音乐剧的经典唱段, 做到“唱中有演”,从而打破传统固定的一人 、一琴声 乐教学汇报的桎梏 。戏剧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声乐 、 台词 、形体 、表演技巧都是其必不可少的基本功,要 认识到戏剧表演专业声乐课程在课程定位上的从属 性,其是从属于台词和表演课程的,从教学内容到教 学形式都要为表演专业服务, 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 专业素养 、艺术修养,从这个角度出发,将课程思政 的元素贯穿教学全过程就找到了很好的融入点。
二、表演专业声乐教学的唱法问题
现阶段新疆高校戏剧表演专业声乐课程的声乐 技巧讲授环节分为集体课与一对多两部分, 基础的 声乐技巧例如声乐学习的条件 、方法 、原则,音乐的 基本知识及演唱方法和声部的划分 、气息的训练,连 音与跳音的训练以及发声练习, 都可采用集体课的 形式进行教学 。对于嗓音条件、音乐基础素养相对比 较薄弱的同学,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需要专门针对演 唱中的技术难点问题,做到“因材施教”,这时可以采 用一对多讲授的方式, 将演唱问题相似或水平程度 相当的同学分成一组,重点讲解演唱中的重难点 。在 演唱方法的选择上, 本科一年级以讲授美声唱法为 基础,教导学生使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演唱形式主要 选择单声部、二声部的作品来进行演唱 。本科二年级 根据学生的音色和程度选择适合学生的作品, 演唱 形式主要选择齐唱 、对唱 、歌曲表演唱等,作品选择 范围涉猎意大利艺术歌曲 、中国艺术歌曲 、中国地方 民歌 、音乐剧选段(中国原创音乐剧作品)的演唱与 演绎。
在基础声乐知识的讲解上, 需要引导学生运用 良好的气息支持,保持声音的高位置 。声乐艺术永远 需要思维意识走在声音的前面,先想到再去做到,歌 唱是呼吸的艺术,歌唱前正确的呼吸格外重要,良好 的气息支持是歌唱的基础 。在授课中运用胸腹式联 合呼吸,深吸气使横膈膜向四周扩张,始终让气息走 在歌声的前面去流动, 通过呼吸做好歌唱的准备动 作,例如:口鼻同时呼吸,深呼吸要做到吸开喉咙 、抬 起软腭,用半打“哈欠”的状态保持共鸣腔体的打开, 找到声音的支点并保持, 用气息将歌词中的每一个 字串联起来,连贯地演唱完整的乐句。
在演唱中国作品时要遵循字正腔圆的原则,将 演唱的高位置始终保持住, 并使用相对统一的音色来演唱 。在中声区要演唱出松弛明亮、圆润有弹性的 声音 。在低声区时要选择以胸腔共鸣为主的混声,并 保持声音的高位置, 这会使我们的中声区听起来扎 实有“根”。如果过分追求饱满厚重的胸腔共鸣,喉咙 和下巴会同时用力不能放松, 腔体被撑大会导致声 音过分笨重且偏低,无法清晰连贯地演唱乐句 。只有 调整了中声区的胸声比例,集中注意力在高位置,声 音才有所改善 。演唱中声区时要在气息支持下使用 以鼻咽腔为主要共鸣位置的混声, 这会使我们的声 音听起来自然圆润 。在演唱高音区时要运用以头腔 共鸣为主的音色, 这才能使我们的高音既具有金属 般的质感又有气息支持 。没有胸腔共鸣音色的过于 单薄的中低声区会造成高音区的尖 、挤 、卡,只单 一 运用胸腔共鸣演唱中低声区, 音色则会听起来过于 厚重 。这就要求演唱者在演唱时要以舒适的混声来 演唱中低声区, 并在进入高音区时不断增加头腔共 鸣的运用,保证声区的统一性及美感 。在咬字吐字上 要避免“里进外出”,始终在“通道中”歌唱 。
演唱民族歌剧时要符合民族声乐演唱的审美, 要想声音饱满有张力, 需要始终在气息的支持下演 唱, 吸气肌肉和呼气肌肉的对抗是气息支撑歌唱的 关键 。笔者认为在歌唱的过程中,声音的高位置不是 一个空想的概念,高位置的保持需要有气息的支持, 这样才能够在演唱的过程中防止声音随着旋律线条 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很多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不注 意高位置的保持,后果就是在自然声区还能够演唱, 而一旦音域变高, 就会唱不上去或者因喉位变高而 发出尖、挤、卡的声音,大大影响作品的演唱效果 。所 以气息支持和声音高位置的保持是我们声乐演唱的 基本技术要求 。这就离不开歌唱中的混声歌唱以及 腔体转换意识,呼吸 、发声 、共鸣三者是一个统一体, 要做到音高在变但三者的平衡不变 。
用通俗唱法演唱中国原创音乐剧作品时最容易 忽视咬字吐字的位置问题, 有些演唱者会认为流行 唱法不需要打开牙关咬字,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 。口 腔作为一个共鸣器官对我们声音的致远和音色的美 化都起着一定的作用,用牙关咬字就是给声音空间, 有空间的声音才能有张力,有张力的声音才好听,才 能与说话有明显的区别 。其次,连音和跳音都是在气 息支持下完成的,没有气息包裹的声音是单声道的, 没有立体环绕效果 。用嗓过渡或者鼻音、喉音过多是 演唱中明显的技术错误, 这样演唱的音色也无法打 动听众 。在学生演唱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保持吸气状 态,“轻声带假声 、假声找头声”,在气息的支持下,共 鸣腔体要随着音高进行调整, 连音的练习要求混合共鸣,在自然状态下调整共鸣器官和声带的张力,可 以获得集中有“亮芯”的声音。
在声乐作品演唱中要强调重难点的把握, 例如 演唱时高音气息不能漂浮或者提喉头, 演唱低音时 歌唱状态不能泄,也不能刻意地压低声音 。气息的位 置 、喉头的位置 、不能随旋律线的浮动而改变 。咬字 吐字时要在胸腔位置咬字, 强调字头和归韵的重要 性 。起音前首先要做叹气的练习, 叹到哪儿就吸到 哪、就在哪儿唱,气息始终包裹声音,形成气声结合 的状态,要用气息控制声音,咬字贴着气息,字正腔 圆,气息通畅,呈现出共鸣通透的歌唱效果。
三、表演专业声乐教学中视唱练耳的重要性
视唱练耳作为新疆高校戏剧表演专业的课程, 对声乐教学起着十分重要的辅助作用, 通过训练学 生对音乐要素的准确掌握能力, 从而培养学生的音 乐感知力和音乐表现力 。重视对视唱练耳课程的教 学,可以大大提升声乐课程的教学成效,如果说声乐 是一门歌唱艺术, 那么视唱练耳就是奠定这门歌唱 艺术的基础, 它通过大量的训练能够夯实学生的基 本功,促进学生音乐表现力 、音乐记忆力和音乐感知 力的发展,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 。表演专业视唱 练耳课程目前多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 大致可分三 部分教学:一是简单的乐理知识讲解(音及音高 、记 谱法等),识谱是教学的关键,戏剧表演专业的学生 音乐基础薄弱, 很多学生入校前并没有接受过系统 的音乐课程学习, 而视唱本质就是将乐谱作为出发 点来识谱 、唱谱,所以教师一般在教学中需要讲解谱 号,包括音的高低 、时值,节奏 、节拍等知识点;二是 视唱,即唱准音符 、建立音高和节奏的概念,看到乐 谱能够立即哼唱;三是练耳,练耳是听觉训练,要求 学生对钢琴上弹奏的音快速地进行听辨, 训练学生 感知音乐的能力,提高听觉感受性 。重视视唱练耳课 程的教学,对于声乐教学成效的提升大有助益 。
( 一 )通过视唱练耳掌握音准 、节奏是声乐教学 的前提
声乐是音乐化的语言,声乐技巧离不开音准 、节 奏等基本要素,这些恰恰是视唱练耳的基本内容 。歌 唱者需要通过简单的视唱来熟悉演唱作品, 一个学 生的识谱能力能够体现出其对于声乐曲目是否做到 了完整掌握, 而练耳训练则能够考验学生是否可以 听辨出演唱中的基本问题, 在戏剧表演专业声乐课 程的教学中, 教材的第一课便讲解了歌唱的发声机 能和训练方法, 如连音 、跳音的训练和音阶的演唱 等 。 由此可见,发声练习离不开视唱练耳的支持,若 学生无法掌握音准和节奏等基本音乐要素, 就无法开展声乐作品的学习活动, 声乐教学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二)通过视唱练耳提升乐感 、美化音色是声乐教学的要求
乐感是在音乐活动中对音乐情感的感知力,视唱练耳对音准 、节奏的强化训练可提升学生的音乐感知力,使学生流畅完整地表达音乐,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声乐作品进行深入分析 。通过对作品旋律、风格 、内涵的了解来融入情感,可以在演绎中实现对声乐作品的二度创作 。美化音色则需要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演唱出符合作品风格和内涵的音色,加深对声乐演唱技术的全面认识 。在实践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 是新疆高校戏剧表演专业声乐教学的基本要求 。
(三)通过视唱练耳辅助声乐演唱 、提升审美是声乐教学的目的
视唱练耳课程通过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解决声乐作品学习的基本问题, 视唱练耳课程能够将无声的乐谱变为有声的歌唱,配合声乐教学,将歌唱技巧融入作品中, 从而培养学生的歌唱思维和声乐艺术审美 。要想成功演绎一个声乐作品,不仅仅只需要演唱者唱准音准节奏,或简单地记住歌词和旋律,而是需要其对乐谱进行细致的案头工作 。例如: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 、了解作曲家的创作历程 、详细地了解乐谱中出现的表情记号、力度记号等 。在演唱中艺术处理也尤为重要,要唱出作品的情感和深层次内涵,这样才能让作品更具表现力, 演绎得真实才能感染观众,这都是歌唱者审美意识的具体表现 。结合戏剧表演专业的特点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发声技巧, 完整地演唱作品, 在忠实原作的基础上正确地表达作品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声乐审美,并在演唱教学中注重演唱者对情景的体验和内心的感受来激发价值认同是声乐教学的目的 。
因此,在视唱练耳教学中要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戏剧表演专业的培养目标就是为了培养戏剧演员 。要引导学生在声乐作品的演唱过程中充分发挥影视表演专业的专业优势, 从教学内容到教学形式都要为表演专业所服务, 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艺术修养 。 因此,戏剧表演专业的视唱练耳课程也要区别于音乐专业的视唱练耳课,在教学中要考虑到戏剧表演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要综合考量学生的音乐基础和声乐水平等因素, 从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上合理规划视唱练耳课程的内容, 将枯燥的音乐理论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践中来,优化教学方法,真正做到在有限的课时中,辅助声乐课程,全方位提升学生的音乐素 养和音乐审美。
不断创新教学模式, 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和业务 能力,运用先进的教学设备提升教学品质,促进多种 多样的信息化技术手段与课堂教学的融合, 不仅可 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也可以借助先进的 信息技术设备高效地还原音乐作品, 引导学生感知 音乐作品、提升音乐审美能力 。这种方式具有形象直 观 、有利于情感烘托等优势,能够确保学生准确地挖 掘其中蕴含的情感因素和声乐专业技巧, 让学生在 学习的过程中全身心地沉浸其中,深刻体会,创新教 学形式 。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 验,做到充分尊重学生,优化视唱练耳课程设计 。此 外,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也十分重要,教师的能力直 接决定了教学的成效,教师只有专业过硬,不断更新 知识并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革新教学理念 、丰 富教学内容,才能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发光发热,提 升教学成效 。
四、表演专业声乐教学中尚需研究的问题
笔者在指导戏剧表演专业学生声乐教学汇报时 有几点思考:一是戏剧表演专业学生体会角色的能 力很强,表演时有很强的代入感,能够做到真听 、真 看 、真感受,并能够快速融入角色,也会为了丰富表 演而进行有设计的舞台调度, 但有时他们会忽略声 乐演唱的重要性 。经过一段时间的声乐训练,大部分 学生在自然声区演唱时会给人听觉与视觉的双重享 受, 但也有些学生会出现过度投入表演而忽略中高 声区演唱技巧运用的问题,造成“一边倒”的现象 。尤 其是在中高声区的演唱过程中,这种情况会造成“破 音”“撕裂”以及高音的“尖 、挤 、卡”现象的发生,频繁 的破音会使学生丧失对声乐演唱的自信心, 从而大 大影响声乐演唱的效果 。由此得出,在对戏剧表演专 业学生进行作品的艺术处理时, 始终要让学生认识 到声乐演唱是音乐的语言, 要以音乐和声音作为表 达的主要载体, 声乐演唱技术和作品细致表达同等 重要 。其次,学生也可以在没有完全掌握演唱技术的 情况下通过简单的眼神、动作和舞台调度,丰富唱段, 分清主次,从而对声乐作品进行合理的二度创作 。
二是排练过程中, 有些学生在演唱中的舞台调 度和音乐进行环节会出现肢体语言不协调的情况, 演唱的过程中咬字吐字的归韵不够细致, 还会使 一 些乐句演唱不够清楚, 部分同学还无法将歌唱和表 演有机融合起来 。教师可以积极利用小学期实习实 践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观摩音乐剧 、歌 剧作品等解决这类问题 。教师可以在排演音乐剧唱
段时引导学生从声乐和表演专业相结合的角度来献 言献策,尽力丰富每一个角色 。
三是音乐剧表演与戏剧表演不同的是,音乐剧对 节奏的要求很高,舞台调度 、走位 、演唱等都需要在 音乐的节奏中完成 。表演者不可手脚肢体语言随意 或太散漫,舞台的调度不用太大,表演者应该在不影 响发声的前提下完成高效率的表演, 在有设计的肢 体语言中完成与歌词贴合的动作 。戏剧表演专业的 学生在表演过程中只要在规定情境里合理地进行舞 台调度就可以了, 所以他们容易忽略音乐剧中音乐 节奏对演员走位的限制,因此,在演唱音乐剧或者表 演唱的过程中, 他们会在舞台上出现不同程度的脚 步散漫的情况, 不在节奏中完成舞台调度会给观众 带来一种不协调的感觉 。教师需要针对不同专业的 舞台展示要求, 向学生普及音乐剧及表演唱的基本 要求,有效引导学生在演唱中贴合表演,在表演中完 成演唱。
五、结语
结合新疆高校戏剧表演专业声乐教学的特点, 在声乐课程的建设中, 教师要不断创新和改进教学 的方式方法,对教学环节进行完善和改进,培养学生 对音乐作品正确的审美认识, 挖掘其深刻的文化内 涵,从而充分发挥戏剧表演专业特点,积极融入表演 元素,加入音乐剧的部分手法和表演方式对艺术作品 进行二度创作, 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素质的综合发 展 。在声乐作品的最终呈现上,可以探索多种风格的 演唱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培养学生 的声乐审美,告别传统的一人 、一 琴 、演唱者全程站 定不动的演唱模式 。在推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充分 发挥新疆高校戏剧表演专业特点,配合台词 、形体 、 表演技巧教学,完成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并对戏 剧表演专业的声乐课程进行不断深入的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
[1]陈天飏 .视唱练耳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作用[J].艺术评鉴,2021 (10):122.
[2]罗珊珊 .视唱练耳对声乐技巧的作用和影响[J].人文之友,2018 (09):48.
[3]王东 .戏剧表演专业声乐教学特点初探[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 报,2000(03).
[4]钟磊 .声乐作品《黑龙江岸边洁白的玫瑰花》情感与歌唱技巧 分析[J].开封教学学院学报,2013(05):270-271.
[5]肖敏 .表演专业声乐基础教学的设计与实践[J].戏剧,1994(01).
[6]沈湘.初学声乐要注意哪些问题(一)[J].人民音乐,1985(02):56-57.
[7]李晋瑗 ,李晋玮 .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 版社,200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54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