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论文 > 正文

浅谈基层群众音乐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论文

发布时间:2022-07-07 10:14:2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当前,我国基层群众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高涨,对音乐文化提出了高品质的要求。基层群众音乐文化建设工作正是提高基层群众音乐文化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群众音乐文化活动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不可否认的是,精神文明的建设相对滞后。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富足,也对精神方面的发展产生了更为强烈的需求。音乐可以使人产生一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在聆听音乐时,音乐可以瞬间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引起人们的共鸣。本文就基层群众音乐文化活动的必要性、基层群众音乐文化活动的特点、面临的困境及其解决措施进行简要阐述,试图对基层群众音乐文化活动建设及其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基层群众音乐文化,建设音乐文化活动,特点,困境措施
 
  一、基层群众音乐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音乐对人们内心的影响是巨大的,积极向上的音乐对人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对一个国家来说,音乐可以对人民起到一定的教育和警示的作用。如周朝为了巩固统治,利用礼乐制度来治理国家,不同的社会阶级,所听的音乐也是不同的。到了近代,国家危难之时,音乐又起到了鼓舞人心的作用,如著名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就鼓舞了当时处于战乱的士兵和百姓。如今社会处于不断的发展之中,为了促进社会的和谐,音乐有了新的使命,在建设社会主义文明国家的进程中,音乐更应发挥出提升人民审美素养,丰富人民精神生活的作用。如今,基层群众的音乐文化生活日益丰富,音乐精神文化需求愈发广泛。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更使得我国基层群众音乐文化的地位与作用得到进一步加强,国家和地区政府对群众音乐文化活动十分的关注和重视,在其开展工作中,对群众音乐文化活动进行了一定的组织和引导,开展基层群众音乐文化建设工作既满足广大民众的音乐教育需要,又提升了群众的音乐素质包括对音乐文化产品的品味以及风格等要求,为丰富人民音乐文化生活提供了更完善的政策支持,同时,基层群众音乐文化活动作为社会音乐教育开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推进和建设基层群众音乐文化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

\
 
 
  (一)国家政策的支持
 
  基层群众音乐文化建设与国家的政策支持是分不开的。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相关的文化部门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根据基层群众音乐文化的特点,结合人民对精神世界的追求,相应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深化公共文化体制和丰富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指导性文件。有关文件的相继出台,有力地推动了基层群众音乐文化的建设工作。
 
  (二)群众音乐文化活动的形式及其人文精神价值
 
  近年来,我国群众音乐文化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从基层音乐文化活动组织形式来看,大体有政府引导组织、群众自发组织、校园内部组织、新闻媒体以及企业组织等。组织的形式异彩纷呈,百花齐放。
 
  从内容来看,群众音乐文化体现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体现了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文化的核心,人文精神的凸显体现了一个民族或地区是否重视本土的文化,同时也影响着一个国家物质文明建设。一个国家人文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教育中人文教育的水平,以及国家的重视程度。群众音乐文化活动蕴含的内容不仅丰富着群众对于音乐的感性体验,而且由音乐的感性体验上升到音乐的理性理解,可领悟音乐背后存在的文化价值。基层群众在参与音乐文化活动的过程中能够达到自我精神价值的追求和提升,可培养出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康的人文素质。
 
  (三)群众音乐文化活动的重要作用及主客体的双向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国民物质财富迅速增长,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精神文明的建设,一个国家的持续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也有着紧密的联系。近些年来,国家开始让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同步发展,国家和地方政府在群众性音乐文化活动方面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和组织,为群众性的音乐文化活动提供了政策支持。群众的精神文化在音乐文化活动中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促进了社会和谐与稳定、提高了群众的综合素质、优化了社会生活环境、激活了文化产业、搭建了音乐人才培养平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主体的基层群众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在日常生活中显著提高,对娱乐文化生活也提出了高品质的要求。在群众文化生活过程中,音乐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作为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围绕音乐展开的文化活动成为基层群众提高文化艺术修养的重要手段。相反,作为客体的音乐,其音乐创作的源头活水来自基层群众及其生活环境,一旦离开主体生存的环境,音乐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人民离不开艺术,艺术同时诞生于人民,孕育于人民。艺术作品的诞生是基于人民群众的兴趣和爱好,只有以人民群众的生活为根基所创造的艺术作品,才能更好的服务于人民,为群众的生活增光添彩。音乐包含于艺术之中,作为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它产生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必然无法脱离社会群体活动而独立存在。
 
  二、基层群众音乐文化活动的形式和特点
 
  (一)普及性
 
  随着科技与媒体的飞速发展,群众文化活动形式多样,音乐文化活动以围绕聚集型的场地展开宣传,如音乐茶座、社区、广场、公园音乐文化活动以及由当地政府文化部门组织发动下开展的由基层群众组成的文艺汇演活动。通过这种大家聚集型的音乐文化活动学习不同类型的音乐文化,丰富自我精神文化需求以及与他人的交流,正是基层群众音乐文化知识普及性的渠道之一。同时,合理使用一些社会媒体来宣传和报道基层群众音乐文化的相关信息,以此来扩大基层群众音乐文化的影响力,提高人民群众对基层群众音乐文化活动的认同感。

\
 
 
  (二)娱乐性
 
  音乐具有休闲娱乐的功能和作用,可以调节人的身心健康,缓解当下群众面对快生活的压力,作为抒发、宣泄人们情感的一种媒介,集体音乐活动是宣泄情感的一种很好方式。基层群众音乐文化活动通过音乐的旋律律动可以有效放松身心、减缓不良情绪。群众音乐文化活动生活气息浓郁,形式朴实,通过音乐的熏陶与感染达到身心放松、心情愉悦的目的。
 
  (三)传承性
 
  我国民族音乐文化资源丰富,因地域差异形成的民间音乐文化各有千秋。民间音乐是我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植根于民间,是人民群众集体创造的艺术结晶,其内容也是人民劳动和生活的内容写实。基层群众开展的音乐文化活动是传承民间音乐文化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如陕西民间歌舞队、秧歌队、社区音乐活动中关于民间音乐的教唱以及戏剧曲艺活动等各样形式。民间音乐作为基层群众音乐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音乐活动的开展对象也与群众密切相关。如通过戏剧曲艺进行文化审美教育,戏曲艺术综合了歌、舞、说、唱等艺术手段并兼容了诗词、小说、音乐、杂技、武术等多方面的艺术因素,在故事情节发展中,演员的角色扮演能直观的给观众带来强烈的审美感受。如山西晋剧《四郎探母》、秦腔剧目《精忠报国》就以人伦亲情、忠君爱国等教育民众崇美扬善。通过开展这类戏剧曲艺形式的群众音乐文化活动进行传统文化美德教育的传承。
 
  三、基层群众音乐文化活动面临的困境
 
  (一)公共音乐文化设施发展不均衡
 
  我国各地方文化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及地区政治、文化发展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公共文化发展不均,因城市的差异使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部分地区基层群众音乐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音乐文化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同时,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质量,基础设施的完善与否也决定着群众对于音乐文化活动的热情。如在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因受社会音乐资源的影响,基层群众的音乐文化素质有一定差异。发达地区的城市音乐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群众音乐文化活动形式丰富,群众个人、群体的精神文化追求得到了极大提升;而贫困地区经济基础相对落后的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小,群众音乐文化活动内容与形式相对单一化,群众音乐活动的参与意愿较弱。公共音乐文化设施发展不均衡是当下基层群众音乐文化认知水平迥异的根本原因。
 
  (二)音乐文化活动内容缺乏专业性
 
  基层群众音乐文化活动的内容应体现普世的人文精神价值观。随着多媒体时代的到来,基层群众选择音乐的范围途径广泛,如抖音App、歌唱音乐等各类软件,广播电台、电视媒体等开办的音乐专题节目等,获取音乐信息资源的媒介众多。而基层群众对于音乐的辨识度完全受制于自身的文化水平。基层群众的音乐文化活动虽面向大众,但音乐文化活动选择音乐的品味全然交付于未受专业音乐教育的音乐爱好者。音乐文化活动的内容是根据群众组织者们自身对于音乐的偏好进行筛选的,缺乏一定的专业性。在音乐文化活动内容的选择上一味的接受当下流行、选择易于传唱的歌曲,也偏向于基层群众音乐文化活动的娱乐性,忽视了音乐具有的向上向善的道德熏陶以及音乐文化活动背后的和教育功用。
 
  (三)部分地区的引导不足
 
  虽然国家开始重视群众音乐文化,但对于一些中小型城市,由于当地的思想相对保守,经济能力有限,忽视音乐艺术对群众精神世界的重要性,在引导方面也存在着不足,甚至在更加落后的地区,音乐文化活动处于空白的状态。基层群众音乐文化建设不仅需要具备专业性指导功能的文化馆及各种文化活动站等进行艺术普及和阵地功能设施的提供和帮助,还需要在专业技术方面加以监督引导。文化馆、文化站等相关文化部门和单位对引导基层群众音乐文化活动的开展具有导向性,应充分发挥其功能。
 
  (四)社会阶层与年龄层次分布不均
 
  基层群众音乐文化活动面向主体为广大人民群众,但在音乐文化的活动中通常都是围绕中、老年人群为传播对象,且农村地区的音乐文化活动相对稀少,仅有的活动也只有在传统节日期间偶尔开展,大部分时间农村地区都没有统一组织的音乐文化活动。
 
  此外,相对于农村地区,城市地区的群众音乐文化活动较为火热,以广场舞及公园大合唱为主要活动形式,但就年龄阶段来说,参与者均为老年人,中青年人几乎没有参与,以此看来,城市的群众音乐活动参与人群的普遍性不足,仅仅固定在一个群体中。总体来看,社会各阶层以及个年龄段参与组织性的音乐文化存在着不平衡、不成比例的问题。
 
  四、解决措施
 
  (一)缩小城乡公共音乐文化设施差距
 
  城乡公共音乐文化设施可为基层群众开展音乐文化活动提供有力的保障。我国必须促进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公共音乐文化设施的差距,加强对基层群众音乐文化活动的重视,了解城乡的不同音乐文化需求。重视各地区公共音乐文化设施分配不均的问题,同时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在资金方面,要加大对音乐文化设备的投入,同时要引进优秀的音乐文化建设工作者,及时更新硬件设施,完善基层群众音乐文化开展的场地建设和设施配置。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如在杨浦区文化馆所办的刊物《杨浦文艺》,其板块中由文学长廊、百姓艺苑、艺术空间、民俗民风组成,其中以特刊编印的《杨浦文艺·战疫特刊》中,收录以“众志成城抗疫情”为主题的优秀作品,刊登了疫情期间有关新冠肺炎的创作作品,如摄影、美术、音乐作品,这些都是传播文化的有效手段。为了保证基层群众音乐文化质量的提高,以缩小城乡公共音乐文化设施差距而制定具体相关措施。
 
  (二)提高基层音乐活动队伍的专业素质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文艺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努力造就一批有影响的各领域文艺领军人物,建设一支宏大的文艺人才队伍。文艺是给人以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的,艺术家自身的思想水平、业务水平、道德水平是根本。文艺工作者要自觉坚守艺术理想,不断提高学养、涵养、修养,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文化修养、艺术训练,努力做到‘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作为组织和倡导群众音乐文化活动的相关部门应发挥职责,构建专业的文艺人才队伍以引导和组织群众进行音乐文化活动的开展。在提高基层音乐活动队伍专业素质的同时,管理层也必须组织好音乐文化活动的开展工作,有效管理能让工作的开展更加顺利,也能为其他地区艺术工作做出榜样。
 
  (三)充实基层群众音乐文化形式提高群众的参与意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基层群众获取音乐资源的渠道多样,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加的精神需求,作为政府相关部门应更多地组织策划开展形式多样的基层音乐文化活动,充实活动内容,提升群众的参与积极性。如上海市每年三月举行的“上海市民文化节”活动、杨浦区文化馆定期组织的“市民大家唱”活动等,就是通过以开展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吸引市民朋友共同参与。为了提高群众对音乐文化活动的参与意识,使群众积极的参与系列音乐活动。应该使群众了解到音乐是人的本能需求,没有任何专业限制和年龄限制,为了增强社会各年龄段对音乐文化活动的认同感以及激发群众的热情,政府以及相关媒体要加强宣传力度。其一,相关部门应善于利用当地音乐文化资源,如开展本地音乐文化生态环境产生的传统音乐相关活动,举办传统音乐文化艺术节、音乐讲座等,增大受众群体,以此弘扬地方传统音乐,树立引导传承意识;其二,积极推广群众组织的歌曲演唱形式等活动,群众歌曲演唱曲目多为红歌、经典戏曲等演唱。如杨浦区文化馆舞蹈队参加了2020年上海市民文化节市民舞蹈创作大赛,作品《花与蝶》荣获了“优秀节目奖”“百支优秀舞蹈团”称号。这种形式的音乐活动既传承了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精神内涵,又提升了基层群众的互动交流以及学习组织能力等。如上海市杨浦区的黄兴公园、控江公园内举行的群众音乐文化活动,就有较多的群众自发的歌曲演唱表演和戏曲演唱表演,参与观看的观众人数也众多。我们需要充实基层群众音乐文化活动中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以此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提升基层群众的音乐审美品味及其领悟音乐文化的人文精神价值。
 
  (四)丰富音乐文化的内涵加强相关部门的统筹工作
 
  群众积极参与到音乐文化活动中能增强精神文明建设,相关部门应深入了解群众,重视群众性的音乐文化活动,发掘并构建群众喜闻乐见的音乐文化活动内容和形式,结合优秀的音乐文化,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内涵。2020年初,杨浦区文化馆合唱团积极参加由数名艺术家联合创作的无伴奏合唱《2020感恩有你》,以饱和深情的歌声,感恩那些负重前行的美丽“逆行者”并在杨浦区文化馆越剧队表演了越剧《红楼梦》选段。
 
  另外,音乐文化活动内容有缺乏专业性的情形,群众组织中的音乐文化方面的人员对群众音乐文化及其队伍建设缺乏专业素养,通常以自身的喜好及流行歌曲传唱为主进行辅导,在实践中无法完成相对专业的指导。如果相关执能文化单位可以通过输送专业艺术人才下基层这样的方式,安排专业艺术干部深入社区基层等单位,定期进行音乐文化方面的专业辅导,组织他们开展相关的音乐文艺活动,这样更有利于对基层音乐人才的培育。此外,由于气候的影响,基层群众性音乐活动大多在春夏秋进行,有着显著的季节性。因此,音乐文化资源活动安排需要统筹盘点,合理分配,让音乐文化活动创造更多更好的社会氛围。
 
  五、结语
 
  综上分析论述,群众音乐文化活动对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以及社会秩序的和谐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柱。音乐文化活动的发展可以优化人们的生活,促进社会文明的和谐发展。同时也能促进经济的发展,文化产业的发展是提高经济增长点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的音乐文化活动依然存在着不足,为了解决目前的现状,政府应该首当其中来做好文化活动工作的引导者,首先要协调发展,平衡好城乡音乐文化活动的开展,为了提高群众的参与性,政府应该把关好音乐文化的内容,积极培养优秀的音乐人才,从而切实的做到为人民服务。基层群众音乐文化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基层群众音乐文化是提升国民音乐文化素养、促进社会和谐与建设文明社会的重要手段,它有着丰富的内涵。每个社会群体在这方面的需求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只有清楚的了解基层群众音乐文化以及所面临的处境,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基层群众音乐文化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以此来给群众带来更好的音乐文化体验,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全文)[DB/OL].新华网,2014-10-15.
 
  [2]陈旭光.艺术的意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yishulunwen/40084.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